地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格式:ppt
- 大小:7.74 MB
- 文档页数:16
广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
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
这里地貌类型丰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弧形山脉等。
其中最高点是梧州市的翠峦山,海拔高度达2178米,而广西的第二高峰是大平山,海拔高度达2044米。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7.5~23.5℃之间。
广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
此外,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水资源总量约2377.3亿立方米。
广西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约1796千米,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南缘的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
在人文方面,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98万,占自治区常住人口的36%。
这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桂林山水、环江喀斯特、左江花山岩画等风景名胜闻名中外。
同时,广西还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和发生地,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色起义等。
总之,广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1、地理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
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2、经济区位:
广西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
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
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华南通向西南的枢纽,是全国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
十万大山的壮美,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千百条河流的秀美,形成了无尽的海洋资源;
亚热带雨林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
3、地位:
1.广西由国内边陲变为国际通道和枢纽。
2.广西将是中国进入中南半岛的桥头堡
3.广西将是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门户(中国东盟博览会: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
南宁作为永久会址)4.广西将是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往来的物流中心(钦州、北海、防城港:广西和中国西部最大的港口——防城港,中国第三大陆地边境出入境口岸——东兴口岸。
)5.广西将是中国与东南亚民间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首府南宁是东盟十国和中国团结合作的聚会地点,素有绿城之美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
中文名称:广西别名:桂行政区类别:自治区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政府驻地:南宁电话区号:0771地理位置:104°26'—112°04'E,20°54'N 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人口:5002万(2008年)方言:南宁白话,壮语,粤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桂林乐满地主题乐园、桂平西山、桂林山水著名高校: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美景的万种风情,靖江王陵与灵渠的辉煌神秘,象山水月的造化奇观!广西公园胜景繁多,莲花瀑布、试剑石、望夫石、磨菇石、仙人床、情人树、海豹采果、人工草坪会使你心旷神贻,流连忘返,别具一格的森林沐浴更会使你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奥妙。
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甚多,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桫椤(树蕨),花中之王金茶花,还有悠久漫游的千年龟、欢腾的五爪金龙和活泼嬉戏的猴群,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主峰莲花山是桂东南第一峰以及广西北海旅游景点最佳旅游时间全年各个季节来广西都会错过另外一个季节可以得到的收获,而大部分游赏对象在一年四季中各有特色,并无优劣之分。
一般而言,冬季,初春气候不冷,对于北方旅行者是非常舒服的天气,而且可以体会,甚至参与各民族年俗,但此时处于枯水期,像瀑布和溶洞这样的景点也可一观,但肯定不如旺水期时。
另外,冬季时和雨季多阴天,去海边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
2. 使学生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河流、山脉、湖泊等地形地貌特点。
3. 培养学生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及旅游资源。
4.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地区的认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植被等。
2. 地理位置:在我国南部,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相邻。
3. 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自治区、市、县等级别,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4. 主要河流:珠江、红河、桂江等。
5. 山脉:十万大山、大瑶山、九嶷山等。
6. 湖泊:漓江、阳朔、北海等。
7. 民族文化:壮族、汉族、瑶族、苗族等,以及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8. 经济状况:农业、林业、旅游业等。
9. 旅游资源:桂林山水、漓江、黄姚古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主要河流、山脉、湖泊等地形地貌特点。
2. 教学难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及旅游资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典型地理现象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4.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
2. 第二课时: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河流、山脉、湖泊等地形地貌特点。
3. 第三课时: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状况。
4. 第四课时: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旅游资源及发展前景。
5.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内容,进行测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
3. 培养学生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等社会环境特点。
4. 提高学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我国的南部,与哪些省份相邻,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地形地貌:讲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地形,如丘陵、山地、盆地等,以及地形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 气候特点:阐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以及气候对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影响。
4. 植被资源: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以及植被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5. 民族文化:讲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如壮族、汉族、苗族等,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引导学生阅读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城市分布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 图片展示: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风景、民俗等图片,增强学生对地域特色的感知。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特点、民族文化等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相关案例资料。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学生能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等。
3. 学生能分析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4.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内容6. 自然资源: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以及自然资源对当地发展的意义。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首府南宁。
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省接壤。
广西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区内聚居着壮、汉、瑶、苗、侗等民族,汉语言有粤语、桂柳话、平话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有壮语等。
广西境内民族构成: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地理信息:1.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多地少。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山地环绕,呈盆地状,盆地边缘多决口,中部和南部多为平地。
2.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征是夏天时间长、气温较高、降水多,冬天时间短、天气干暖。
3.广西暴雨洪涝灾害频繁。
每当汛期,暴雨等强降水天气,常造成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冲毁、淹没农作物、道路、街道、房屋,冲毁水库、桥梁、电站等设施,引发山体滑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广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5.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最著名的是桂林到阳朔的百里漓江风景区,集岩溶风景之大成,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为全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壮族: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三月三”:农历三月三广西,到处都是歌的海洋。
人们如过节一般精心打扮,男女青年心怀喜悦向歌墟涌去,河边、山谷、林室都是天然的舞台。
春天的大地,万木复苏,嫩草茸茸,初绽的野花,或白、或紫、或红,争芳斗艳。
这美丽的春色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欢乐的歌声在空中回响。
歌墟,是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目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
三月三歌墟是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的节日歌会。
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满足广大壮族群众的热切愿望,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每年农历三月三为壮族歌节,并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举行歌节盛会。
三月三歌墟的民俗活动甚为隆重。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饭和彩蛋。
人们摘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一、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西起东经104°29′,东至东经112°04′,南起北纬20°54′,北至北纬26°20′,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广西区位优越,东南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倚云南、南濒北部湾、西南临越南,有约637千米的陆界国境线和约1597千米的大陆海岸线。
全区设南宁、来宾、柳州、桂林、贺州、梧州、贵港、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等14个地级市,下分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12个自治县,56个县。
二.地形、地貌广西四周环山,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像箕形,全区山地约占63.9%,平原占14.4%;西北部属云贵高原边缘,金钟山、青龙山、东风岭延伸其间,海拔1000-1500米;北部为凤凰山、九万山、大苗山、大南山、天平山,海拔1500米左右;东北部有越城岭、海洋山、独庞山、萌渚岭,平行排列,海拔1500-1800米,最高山峰为猫儿山,海拔2141米,其中有“湘桂走廊”谷底,沟通湘桂地区,常常成为寒潮入侵广西的主要途径;南与西南有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海拔1000米上下;中部向东北有大瑶山,向西北有大明山,两山脉构成一个大弧形,其间分布有高低不等的山丘、盆地和岩溶洼地。
全区裸露灰岩面积97735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41%,占全国裸露灰岩面积130万平方公里的7.5%,埋藏灰岩面积24752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10%,两项合计,全区灰岩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1%,主要分布在河池、柳州、南宁三个地区。
根据岩溶地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型:(一)峰丛洼地地形:分布于宜山、都安、平果、大新以西的大部地区,主要特点是三个以上的陡峭山峰坐落在一个共同的山体基座上构成纵横百里的峰丛区,石峰高程多在900-1000米以上;峰群之间连成星罗棋布,高程在500米以上,深达200-400米,宽不过100-200米的封闭小洼地,如锅底、蜂窝状,每隔数十公里,常常出现一些长若干公里,宽数百米的谷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Cuangxi Zhuangzu Zizhiqu)简称桂。
在我国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
北宋初建广南路,后又分为东,西两路。
宋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地。
简称广东路和广西咱。
明建广西布政使司,清设广西省。
1958年3月5日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广西自宋至清台所皆在桂林(宋代名桂州,明、清为桂林府),故简称“桂”。
南宁市南宁市(Nanning Shi)位于东经108.3°,北纬22.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唐称邕州,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有邕溪水。
元置南宁路,明清为南宁府,取粤南永宁之义。
1914年置邕宁县,1946年改南宁市。
邕宁县(Yongmng Xian)位于东经108.4°,北纬22.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元置邕州路,以邕江得名。
1914年以邕州改邕宁县。
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宁,取安定之意。
武鸣县(Wuming Xian)位于东经108.2°,北纬23.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隋置武缘县。
1913年置武鸣县,县东北有大鸣山,因武缘之鸣山为名,寓以武功鸣天下之意。
柳州市柳州市(Liuzhou Shi)位于东经109.4°,北纬24.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
唐贞观八年置柳州。
以地当柳星,故名。
另据《旧唐书·地理志》:柳州以州界柳岭为名。
1946年设市。
柳江县(Liujiang Xian)位于东经109.3°,北纬24.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
1931年置柳州县,1937年改为柳江县,因柳江得名。
柳城县(Liucheng Xian)位于东经109.2°,北纬24.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
宋代之龙城置县,故名柳城。
桂林市(Gullin Shi)位于东经110.2°,北纬25.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一、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
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
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
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637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
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
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
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
2001年总人口4788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32.79%。
二、地理地形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
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1.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
其特征是:(1)盆地大小相杂。
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
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
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第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基本地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使学生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3. 培养学生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特点,如民族分布、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
4. 提高学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认识,如产业结构、旅游业发展等。
二、教学内容1.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基本地理信息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
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900万人2.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80%的土地面积。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水资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如漓江、浔江、红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基本地理信息、自然地理特征、民族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风光、民族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
4.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基本地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3.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特点,如民族分布、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
4.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产业结构、旅游业发展等。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地理信息的掌握程度。
航拍中国广西地理知识点笔记航拍中国广西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
它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
2.地形地貌:广西地形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等多种地貌类型。
其中,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0.8%,平原和台地占27.1%,水域面积占2.1%。
3.气候特点: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4.自然资源: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水、矿产等。
其中,森林覆盖率达62.3%,居全国第三位;水资源总量达236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7.3%;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7种。
5.生物多样性:广西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
例如,白头叶猴、东黑冠长臂猿、鳄蜥等都是广西特有的濒危物种。
6.旅游景点:广西拥有众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桂林山水甲天下、北海银滩、德天瀑布等都是广西著名的旅游景点。
7.经济发展:广西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8.民族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以上是航拍中国广西地理知识点的一些主要内容。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地理书籍或网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理知识点与地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理知识点与地解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是考研地理学专业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南部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考研地理学的复习过程中,了解广西地理知识点以及对其进行地解析,将会对提高考试成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东经104°29′- 112°04′,北纬20°54′- 26°24′之间。
其辖域包括广西各地,总面积为23.67万平方千米。
广西地势、气候多样,分布有广西山地、岭南丘陵、西南丘陵、红土高原和南珠江平原等地貌类型。
广西地理位置特殊,北界重庆市、贵州省,东界广东省,西南界云南省,南界越南等国。
这使得广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广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二、广西地理知识点1. 地理座椅广西地处中国南部,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区。
其纬度分布较低,南部属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
由于地势高低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广西的气候也各不相同。
广西的气候以南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广西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气候特点对广西的农业、旅游和其他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地貌类型广西地势复杂多样,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等不同的地貌类型。
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广西山地、岭南丘陵、西南丘陵、红土高原和南珠江平原等。
(1)广西山地主要分布在广西北部和东部,主要包括欧洲山地、五岭山地等。
广西山地地势陡峭,山势峰峦,其中的一些山峰海拔较高,如白云山、龙脊梯田等。
(2)岭南丘陵属于热带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部。
这些丘陵地形起伏不大,丘陵丘峦连绵不绝,适合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3)西南丘陵位于广西境内,呈南北走向。
航拍中国第四季广西篇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四季广西篇的知识点主要有:
一、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其面积约238000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6.8%,是中国第二大自治区。
二、地形:广西多山,草原少,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脉分布在全区大部分地区,构成纵横交错的山谷地带,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岭山和雪山。
三、气候:广西处于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度比较稳定,不会出现极端的天气情况。
四、景观:广西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包括雨林、洞穴、瀑布、桥梁、湖泊、峡谷等,还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如古建筑、古村落、古庙宇等。
五、人文景观:广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拥有古龙江文化、唐宋文化、清代文化等,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风情,如壮族火把节、苗族歌舞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地理复习资料自然地理要点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地理复习资料——自然地理要点总结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探讨地球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考研地理的复习而言,掌握自然地理的要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特点,总结自然地理要点,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一、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广西位于中国的南部,东经104°29' - 112°04',北纬20°54' - 26°24'之间。
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广西东临广东,西隔北部湾与越南相望,南界滇池,北接贵州、湖南交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 地形特征广西地势复杂多样,可分为五个区域:南部丘陵、西部山地、中部盆地、东北部盆山区和北部平原。
其中,南部丘陵区和西部山地区地势较为陡峭,分布有众多丘陵和山脉;中部盆地地势相对平坦,地理条件较为优越;东北部盆山区地势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北部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农业发展。
二、气候特点广西气候温暖湿润,呈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交汇的特点。
1. 季风气候广西夏季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充沛,容易出现热带风暴和台风;冬季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但仍然较为温和。
2. 湿润气候广西年降水量较多,全年湿润,有“多雨之乡”之称。
雨季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其余时间相对较干燥。
三、地理景观广西自然地理景观独特,拥有众多名山、巍峨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多样的河流湖泊。
1. 名山广西有多座著名的名山,如龙胜喀斯特世界地质公园、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百色平乐古崖壁画等。
这些山峰形态各异,景色壮丽,是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
2. 喀斯特地貌广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之一,拥有众多的喀斯特溶洞、天坑、石林等景观。
典型的代表包括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和贺州百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