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唐诗宋词选读之蝶恋花欧阳修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3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越女采莲秋水畔。
①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②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滩头风浪晚。
③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注释】①越女:越地少女,泛指江南水乡的姑娘。
越本为古国名,国都在会稽(今浙江绍兴)。
②金钏(chuan串):金手镯。
③鸂鶒(xi chi西斥):水鸟,类似鸳鸯,而色多紫,俗称紫鸳鸯。
【译文】俊俏的水乡姑娘,正在秋水江畔采莲。
罗衣轻软,衫袖紧窄,服饰那么可体雅淡。
一双手镯忽上忽下,象对小鸟在袖里时隐时现。
手摘花枝临流照影,只见水中人面似花,花似人面。
蓦然心动,思绪就象那拗断莲梗拉出千丝般纷乱。
一对紫鸳鸯相依相偎栖歇在河滩,风浪骤起天色已经昏暗。
夜雾渐渐加重,远处飘着轻轻的炊烟。
环顾四周。
同来的伙伴一个都不见。
只听到隐约的歌声随着归船越行越远。
一片离别的愁思无端涌起,迷漫在黄昏的江水南岸。
【赏析】这首采莲词以采莲女为描绘中心,写她的美好,写她的情思,很耐人寻味。
她和女伴们一起划船去采莲。
穿着窄袖的罗衫,显得身姿婀娜又矫健。
采莲时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象舞蹈一样富有韵律,引人入胜。
一对手镯也在衣袖中闪闪烁烁,忽隐急露,更显得活泼多姿,美妙难言。
她又是那样敏锐善感,对着江流倒影,看到自己娇美如莲的姿容,情不自禁心有所动。
她想了些什么呢?词人没有明说,但从词中所言“芳心”、“鸂鶒”来看,我们猜测可能与她的恋情有关。
而我们所能确知的,是她一定呆呆地、默默地沉思了很久。
忘了摘莲,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直到同伴失散,天色昏暗,风浪骤起,涌动小船,她才蓦然惊醒。
这才发现小船随波逐流已经漂得很远,而女伴们早已满载而返,只有她们无忧无虑的歌声还隐隐约约能够听见。
在这苍茫的暮色中,隐秘的心事再加上离群的孤独,她那份愁思不禁更加浓重,以至溢出身心,迷漫充斥了整个江岸。
美丽的姑娘去采美丽的荷花,这本来就是个意境无比美好的诗题,而词人又挑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格外温婉多情的姑娘来突出表现。
古诗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翻译赏析
《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作者为宋朝诗人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翠苑红芳晴满目。
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
紫陌闲随金轣辘。
马蹄踏遍春郊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
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
烟雨满楼山断续。
人闲倚遍阑干曲。
【前言】《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是宋代词人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主题是惜春。
【注释】(1)翠苑:种满绿树的园林。
(2)绮席:华美的筵席。
唐太宗《帝京篇》:“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3)紫陌:东西方向的路为陌,用紫色土铺成的路故称作紫陌。
这里用来泛指都市郊外的大路。
(4)金轣辘:用金属镶嵌的车。
【赏析】此词的主题是惜春。
上片先竭力渲染了春事之盛:翠苑红芳,满目春色,富贵人家的庭院里摆满了华贵的筵席,园林里流莺纷飞,上下追欢逐乐。
都市郊外的大路上香车闲转,马蹄得得,将野外的芳草踏遍。
下片忽作反跌,将以上繁华热闹的场景说成是个异常短促的春梦,书写出了浓浓的惜春之情。
看着那位春梦初醒恍然若失闲倚栏杆远望遐想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们不由进一步推测:他究竟是在单纯地惜春悼春,还是由春的始而热热闹闹、终则匆匆逝去想到了别的什么?作者这首词表现了他对于良辰美景的敏感多情,又隐隐约约透露出他久历官场沧桑之后产生的一种难以形容的复杂心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这是一首深闺佳人的伤春词。
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蝶恋花》宋代:欧阳修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
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译文从楼阁归来,才发现今年的春天又迟到了。
燕子双双齐飞,垂柳低软,桃花已经凋零残败。
落花像撩人的细雨洒满了半空,和风习习充满了庭院。
独自皱眉,满怀的愁苦没有人能感受。
一个人孤独地靠着栏杆,心思如麻又烦乱。
芳草萋萋,回忆了一番江南岸。
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注释①蝶恋花:唐教坊曲名。
本名《鹊踏枝》。
晏殊词改今名。
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
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②画阁:华美的楼阁。
③桃花浅:是说春晚桃花开残,树上的花朵显得稀薄了。
④细雨:小雨。
⑤愁眉: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唐白居易《晚春沽酒》:“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
”敛尽:收拾、整理干净。
⑥心绪:心思,心情。
⑦芊(qiān)绵:草木茂密繁盛。
刘禹锡《省试风光草际浮》:“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
”⑧暗换:不知不觉地更换。
⑨旧游:昔日的游览赏析上片侧重描写女主人公从画阁归来所见的晚春景象。
首句一声“春又晚”的叹息,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从这两句可见归者是独归,所以用此景反衬孤独。
“细雨满天风满院”此句既是写景,又衬托出女主人公哀婉绵密的情感。
“柳软”、“细雨”两句,具体描写晚春时节令人伤心的风雨落花景象。
“愁眉敛尽无人见”将女主人公的形象画进了这幅残春风景图中,人景交融,凸显了他的忧愁孤独之状。
此片情景交融,将人的哀婉之情融进残春风雨中。
下片主要写主人公的伤离怨别之情。
欧阳修《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译文及鉴赏答案欧阳修所写的《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这一首宋词讲述的主要是塑造了一个内心情怨交织的闺中思妇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宋词吧,希望会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作者:欧阳修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注释】①不道:不觉。
②百草千花:词意双关,即指寒食时节的实景,也暗喻花街柳巷的妓女,白居易《赠长安妓女阿软》:”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
③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④香车:指情郎的马车。
⑤陌上:本指田间的小路,这里泛指应指马路。
⑥撩乱春愁如柳絮:烦乱的春愁就如同满天纷飞的柳絮。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作品简介】《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首闺怨词。
上阕写爱人如行云游荡在外,春色将尽,百草千花纷呈,在寒食踏青路上游人成双成对,闺中人自然深怀哀怨。
“行云”喻漂荡在外的男子,他离家不归。
从词意看,“香车系在谁家树”隐含的是寻花问柳去了。
下阕着重写被冷落而独守空房的思妇凄苦的表情。
这首词以家常话和白描手法写女子失恋的悲哀,深隐而沉痛。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翻译】我那如天上行云般来去的爱人呀,近日你飘游到了哪里?你竟忘了归来,没想到春天即将过去。
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到了,游人双双走在百草千花的踏青路,你把香车宝马系在谁家的树上了?剩我一人多么孤独。
噙着泪眼倚凭在高楼,对天上双飞的燕喃喃自语:燕子呀燕子,你来自何处?在飞来的路上,可曾遇见我的爱人否?春愁如到处乱飞的柳絮,撩得我心乱动;即使在幽幽梦中,也无法寻找到我的爱人在何处。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
《蝶恋花》欧阳修原文《蝶恋花》欧阳修原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这是北宋词人欧阳修的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蝶恋花》欧阳修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拓展阅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一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或见《阳春集》。
李易安定为六一词。
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
”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阅读答案及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阅读答案及赏析在《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欧阳修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阅读答案和赏析。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2、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
3、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杨华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及赏析欧阳修(10071072),字元稹,号五瘟神,洛阳人,湖南醴陵(今湖南衡阳)人,是一位著名的唐代文学家,也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受人尊敬的文学家。
欧阳修擅长诗文写作,尤以词作不及诗,擅长《五绝》,最出名的诗是《蝶恋花》。
《蝶恋花》发表在《唐诗三百首》中,充分表现了欧阳修的绝笔写意,文采灵动,语言清新,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令读者回味无穷。
《蝶恋花》原文如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风吹又生,千山鸟飞绝。
这首诗写的是一场蝶和花之间的恋情,是一段温馨又自然的浪漫故事。
这首诗的构思独特,浓郁的温情和自然之美包含在诗中。
此诗歌题即为“蝶恋花”,诗中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为引子,形象描绘出一只春蚕丝绵绵不休地织着自己的宿命,直至死亡,又象征着蝴蝶与花之间的不朽之爱,表达出蝴蝶“无心恋花”的奋不顾身的爱情。
“蜡炬成灰泪始干”紧接其后,把蝴蝶的牺牲性爱情描绘的表达的淋漓尽致。
“晓风吹又生,千山鸟飞绝”则是对蝴蝶生命的淡然象征。
从理解来看,这首诗凝重、深沉,它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理念,同时暗指了人生一去不复返的真理。
这首诗象征了爱情的倔强与牺牲,深沉而又能激起读者的深思,使读者极其感动和体悟。
欧阳修的词字里有一种现实的情思铺陈,歌颂的形式中既有生活的运用,也有宗教崇拜的寄想。
他的词赋用一种抒情的语汇,表现了一种自然的意境,贴近实际,而又有着抽象的精神境界,令人倍受感动和激发思考。
可以说,他的文学思想比他的作品更加深远,受到大家的喜爱。
总而言之,欧阳修的《蝶恋花》凸显了他深邃的文学思想,同时表达出对爱情真挚的热爱,无不能感动和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犹如一首优美的老歌,洋溢着爱情永恒不变的美好精神,让人深深被所感受到的神秘魅力所吸引。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阕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抒发了主人公的愁绪。
他问道:“谁道闲情抛弃久?”意思是,谁说我已经把闲情逸致抛弃了很久?接下来,词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行为和感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愁绪。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这几句词的意思是,每当春天来临,我的惆怅之情依然如故。
我每天在花前饮酒,沉醉其中,甚至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日益憔悴的容颜。
在这里,“病酒”一词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因忧愁而借酒消愁的状态,“不辞镜里朱颜瘦”则表现了他对忧愁的执着和无奈。
词的下阕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愁绪。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几句词的意思是,河岸边的青草和堤岸上的柳树,你们可知道,我的新愁为何年年都有?这里的“新愁”既指春天的景色依旧,而自己的忧愁却没有减轻,也暗指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画面。
主人公独自站立在小桥上,风吹满袖,周围是平林和新月,人们已经归家,而他却还在独自承受着忧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主人公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忧愁的无奈。
词中的“闲情”并非真的闲适之情,而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忧愁和烦闷。
欧阳修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例如,上阕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花和酒的意象来烘托主人公的忧愁;下阕中的“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芜和堤柳以人的情感,使它们成为主人公忧愁的象征。
此外,词中还运用了对仗、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整首词更加富有韵律美和意境美。
欧阳修的《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词作。
它通过对闲情、忧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译文】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
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
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③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⑤棹:船桨。
归棹:归船。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莲女,写的是她的相思离愁。
或为作者观有所感。
时作者欧阳修景祐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赏析】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
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
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
“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
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
欧阳修的诗词《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赏析《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宋•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赏析】江南适合采莲,每至夏秋,少女们便乘小舟采摘莲子,或嬉戏追逐,或轻歌互答。
这首词描写的就是采莲情景。
采莲少女衣着“窄袖轻罗”,还“暗露双金钏”,不仅可见其绰约丰姿,而且富有一种含蓄蕴藉之美。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两句分别刻画采莲女的外貌动作与心理活动。
她的容颜映照在水面上,娇美妍丽,可以跟水中的影相争艳。
她摘取一朵藕花,如此一比,更觉人面似花。
可是,莲梗断时,有很多藕丝,越扯越多,直至交织在一起。
这缠绵不绝的藕丝唤起了她心中的情愫,真是“斩不断,理还乱”。
这两句通过采莲女子的一系列动作,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十分真实。
“芳心只共丝争乱”句刻画的就是人物内心的矛盾,“芳心”是指姑娘的美好心灵,这里偏指关于爱情的美好情怀,这情丝本来就难理清,谁知又有难以扯断的藕丝来“雪上加霜”,她的心情就更加纷乱了。
作者信手拈来,由人物的外表而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可见可感的藕丝之乱拟无形的情丝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写“晚回舟”图。
天色已晚,风起浪涌,烟雾轻浮,姑娘不见了同来的伙伴。
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扩展阅读:欧阳修的个人作品摘抄欧阳修是北宋卓有成就的史学家。
中国的二十四史,他一人名占两史(《新唐书》与宋祁合编),独撰《新五代史》,这在史学领域极为罕见。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仅列举代表作品如下:文章——《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词作——《采桑子(群芳过后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作——《戏答元珍》《题滁州醉翁亭》《忆滁州幽谷》《画眉鸟》扩展阅读:欧阳修的人物评价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注释】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乱红:凌乱的落花。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写女子闺怨的词,创作时间难以考证,就是作者是谁也难以确定。
此词在欧阳修的《六一词》和冯延巳的《阳春集》里都有收录,词牌名分别为“蝶恋花”和“鹊踏枝”。
李清照认为是欧阳修所作,她的《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引用时则是作为冯延巳的作品。
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
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
就像这首词,就很难分辨。
【赏析】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
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
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
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欧阳修的诗词蝶恋花的全文【年代】:宋【作者】:欧阳修——《蝶恋花》【内容】: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他的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表现出深婉而清丽的风格。
词集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
【注释】: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妓女居住处的代称。
雨横:雨势猛烈。
【赏析】:这首词写一位住在深宅大院中的上层妇女的苦闷。
丈夫冶游不归,少妇如处囚笼,愁怨无人可倾诉,只有问花,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女主人公就像“乱红”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用意千回百转,而用语浑然天成宝琢珊瑚山样瘦。
缓髻轻拢,一朵云生袖。
昨夜佳人初命偶。
论情旋旋移相就。
几叠鸳衾红浪皱。
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
一自楚台人梦后。
凄凉暮雨沾裀绣。
诗词作品:蝶恋花(咏枕儿)诗词作者:【宋代】欧阳修。
欧阳修蝶恋花翻译 导语: 此词写暮春闺怨, 一起一结颇受推赏。
“庭院”深深, “帘幕”重重, 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 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欧阳修蝶恋花 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⑴,杨柳堆烟⑵,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⑶,楼高不 见章台路⑷。
雨横风狂三月暮⑸,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⑹。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意思是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雕鞍:极言车马的豪华。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 冶处:指歌楼妓院。
⑷章台: 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 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 《章 台柳传》,记 ji 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⑸雨横:指急雨、骤雨。
⑹乱红:这里形容各种花片纷纷飘落的样子。
作品译文 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云, 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 数。
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
我泪眼 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文学 赏析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
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 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 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
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时常混淆在一起。
此词据李清照 《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 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
词风深稳妙雅。
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 味。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 词特色之所在。
欧阳修的诗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这是一首闺中少妇伤春之词,抒发了闺中幽怨和美人迟暮之感。
词的上阕描写了暮春的景象。
“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是说,思妇幽居在深深的庭落之中,壁垒森严的庭院一重又一重。
“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写出了思妇的幽居之苦,身心之痛,突出了环境对闺中少妇的摧残。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春天杨柳依依,氤氲成烟雾,只可惜这一重重的帘幕不知有多少层,既浓又密,隔绝了思妇与外界的视线。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外面停满了豪华奢侈的车马,那是纨绔子弟们寻欢作乐的地方,阁楼虽高,却也看不到通往章台的路。
章台为歌妓聚拢之地,这两句暗示了思妇的丈夫也同其他的纨绔子弟一样,到处寻欢作乐,不念归家,点明了思妇愁的原因。
下片三句“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用狂风暴雨来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来比喻自己的青春被毁,人生易老,年华如水逐渐凋零。
“无计留春住”,春天的足步是留不住的,却也是令人无可奈何的。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问花”,其实是思妇的含泪自问。
“花不语”,人亦不语,思妇与落花同命共苦,皆无语凝噎。
“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恰恰是思妇接下来刚要面临的命运吗?“乱红”是思妇自己的象征,也是其命运的象征,乱红飞过青春的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凋零,人如花,花如人,花凋谢而人离去,都没能摆脱被抛弃的命运,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零落成泥碾作尘”,令人为之扼腕。
这首闺怨词婉转清幽,耐人寻味,景深情深,意境也深,是欧词的上乘之作。
扩展阅读:欧阳修的词作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
尽管他作词是以余力而作,固守着词传统的创作观念,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新。
欧阳修《蝶恋花》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欧阳修《蝶恋花》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蝶恋花这个VIP爱名⼀直以来深受词⼈们的喜爱,不少的词⼈都喜欢⽤,其中就包括了欧阳修。
下⾯我们为⼤家带来欧阳修《蝶恋花》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家。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许?杨柳堆烟,帘幕⽆重数。
⽟勒雕鞍游冶处,楼⾼不见章台路。
⾬横风狂三⽉暮,门掩黄昏,⽆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①游冶:冶游,艳游。
②章台路:汉长安有章台街,⽆⽐繁华,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所。
【译⽂】 深深庭院不知深⼏许?⼀排排杨柳堆起绿⾊烟云,⼀重重帘幕多得难计其数。
华车骏马如今在哪⾥游冶,我登上⾼楼也不见⾛马章台路。
风狂⾬骤三⽉春暮,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
我泪眼盈盈问花花不回答,散乱的落红飞过秋千去。
【评点】 本篇为⼀⾸暮春闺怨词,描写了暮春时节深闺⼥⼦怀⼈伤春的苦闷愁怨,是闺怨词中千古传诵的名作。
开⾸即连⽤三个“深”字,写出⼥⼦与世隔绝形如囚居⼀般的⽣活,暗⽰其孤⾝独处、怨恨莫诉的压抑之感,将⼥⼦独守空房的孤苦落寞之景刻画得⼊⽊三分。
李清照《词序》曾赞⽈:“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许’之句,予酷爱之,⽤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接下来词⼈对深闺⼥⼦的`住处进⾏了细致的描绘,由远及近,近处是“杨柳堆烟”,⼀排排杨柳密密丛丛,雾⽓弥漫,好似⼀幅⽔墨画。
远处是⼀重重的帘幕,“⽆重数”三字描写出这座庭院的幽深隐秘。
下⼀句词⼈笔锋⼀转,“⽟勒雕鞍游冶处”将视线转到其丈夫那⾥,⽽下⼀句⼜折笔描写⼥⼦独处⾼楼,凝神远望丈夫游冶之处。
王国维《⼈间词话》⾔:“⼀切景语,皆情语也”。
词的下⽚借写风狂⾬暴的黄昏,抒写出⼥⼦⽆限的伤春之感。
末两句是欧阳修词中脍炙⼈⼝的名句之⼀,⽑先舒《古今词论引》曾分析道:“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浑成。
何也?因花⽽有泪,此⼀层意也;因泪⽽问花,此⼀层意也;花竟不语,此⼀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卵落、飞过秋千,此⼀层意也。
【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
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
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翻译溪边两棵松树盘结在一起,它们互相背离呈现奇特之貌。
看上去像要展翅飞翔,就像苍龙飞坠下来吸取溪水一样。
溪边平地上有无数绿树,它们亭亭玉立,像都在争取离云更近一些的态势。
总以为遂了平生之愿,人间的大爱就是为它而喜欢。
注释落落:独立不群貌。
盘根: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
得地:得到适宜生长之地。
拚飞:飞行轻捷的样子。
苍龙:比喻松。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千叠翠:无数层的翠绿。
亭亭:高耸貌。
拏云势:犹凌云之势。
生意遂:谓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满足。
为渠媚:为它而做出美丽的姿态。
渠:它。
赏析这首词曲像一幅山水画,构图很有层次:近景是姿态奇特的涧畔双松,它们像两条本来要飞上天去的龙,不知为什么折回头来探入涧底的溪水;远景是平冈上的群树,它们一片翠绿,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
“万树”欣欣赂荣,“双松”自得其乐,宁静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首先是“双松”和“万树”的对比:双松的位置是“涧畔”,它们的姿态是坠,是“下饮”;万树的位置是“溪上平冈”,它们的姿态是“争作拏云势”。
这种位置和姿态的对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郁郁涧底松”和“离离山上苗”。
“落落盘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诗句。
其次最后两句用人们的想法来对比前面大自然的规律,是王国维想要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哲理思想。
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首词中“形”与“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结尾忽翻新意:“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这是进一步超脱,完全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出发,指出树的姿态是为了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王国维要写出一种无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风景,却不能达到那种“无我”的境界;他要表现老庄的超脱却总是堕入儒家的执著;王国维不想让这首词表达出托物寓意,但最后两句反而使读者展开意境的联想。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①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②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③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④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⑤【注释】①几许:多少。
②杨柳堆烟:谓层层雾气笼罩着杨柳。
无重数:即无数重。
③玉勒雕鞍:代指华丽的车马。
玉勒,镶有玉饰的马笼头,雕鞍,雕有花饰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馆。
章台:本是汉代长安城西南街,因唐代许尧佐《章台柳传》以章台为背景写妓女柳氏故事,后人遂用作游冶之地的代称。
④雨横(heng):雨势很猛。
⑤乱红:指落花。
【译文】庭院深深,到底深多少?丛丛杨柳笼烟雾,帘幕重重没法数。
金车玉马停在游乐处,独处高楼凝神望,怎么也,看不见那章台路。
风狂雨骤,三月将了,黄昏时悄悄地把门掩上,无计把春留住。
眼含清泪问花儿,花儿缄默不言语,纷纷飞过秋千去。
【集评】宋·李清照:“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
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临江仙》也。
”(《临江仙》词序)清·毛先舒:“词家境欲层深,语欲浑成。
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
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
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
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清·张惠言:“‘庭院深深’,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悟也。
章台游冶,小人之径。
‘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
‘乱红飞过’,斥逐者非一人而已。
殆为韩、范作乎?”(《词选》)近代·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