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教学进度表
- 格式:pdf
- 大小:70.10 KB
- 文档页数:2
单片机课程设计进度安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编程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设计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硬件结构;掌握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方法;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单片机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能够进行单片机的硬件连接和调试;能够独立解决单片机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和故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单片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单片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介绍单片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分类,使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
2.单片机的硬件结构:讲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使学生熟悉单片机的硬件组成。
3.单片机的编程方法:介绍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技巧,包括指令系统、编程规范和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单片机程序设计的能力。
4.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讲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包括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和优化,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5.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单片机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单片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编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单片机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单片机技术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单片机编程和硬件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单片机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编程;3. 使学生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本原理:介绍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寻址方式等;2. 单片机硬件接口:介绍单片机的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串行通信等;3. C语言编程:介绍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函数等;4.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
三、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单片机基本原理;2. 第2周:单片机硬件接口;3. 第3周:C语言编程基础;4. 第4周:C语言编程进阶;5. 第5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6. 第6周:课程设计实践;7. 第7周:课程总结与复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C语言编程和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单片机应用系统案例,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3.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硬件接口、C语言编程和系统设计;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程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合适的单片机教材,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提高教学效果;3. 实验室: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技术论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单片机基本原理、C语言编程和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掌握程度;3. 课程设计: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单片机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长江大学实验教学进度表
(2013 至2014 学年第 2 学期)电信学院学院(系) EDA 实验室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划实验学时:14 计划实验项目数:7 实开实验学时:14 实开实验项目数:7
填表人:徐爱钧填表时间: 20014年 2 月 15 日
实验室主任(签字):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
说明:1.此表根据每门课程实验项目具体安排顺序填写。
所有数据填写须准确。
2.计划实验学时是指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时数;计划实验项目数是指对应计划实验学时所开的实验项目
数。
未开出实验项目或实验项目计划学时未开足,请在相应备注栏中注明未开出及原因或实开学时。
3.属于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请在相应栏中打√。
4.此表一式三份,院(系)一份(并留电子文档)、实验室一份、每学期开学后二周内报实践教学科一份。
单片机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及目标要求
1、课程性质
“单片机技术”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为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组成、内部结构、指令系统,以及定时/计数器的原理、中断系统,掌握单片机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与扩展方式等。
具有设计典型应用单元模块程序的初步能力
2、总体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单片机内部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及指令系统,掌握程序的设计基本方法,能够较熟练地设计常用的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熟悉常用的外围接口芯片及典型电路。
(3)熟悉设计、调试单片机的应用系统的一般方法,具有初步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4)能够熟练地掌握一种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
二、授课与实训计划
1、本课程安排在08春电子班第三和第四学期,每周8课时,每学期总课时数为
152学时。
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表:
说明:由于后面章节的内容较难,学生无法接受,所以后面章节的内容不讲。
2.、实训教学计划表
附:
1、教学进度说明
现本课程进行到第二章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本学期从课本第三章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继续,由于《数字电路》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为该课程的先续课程,但学生没有学过,必须先补充这两门的课程,导致教学进度过慢。
2、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单片机技术》主编:江大源王胜元。
单片机电子课程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的能力,实现电子课程表的功能。
3.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课程表中涉及的时间管理、显示技术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单片机电子课程表的硬件搭建和程序编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需求调整电子课程表的功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及电子制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的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单片机有一定了解,但编程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一定的单片机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理论:介绍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单片机概述,第二章 单片机硬件结构。
2. C语言编程:讲解C语言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等基本语法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单片机C语言编程基础。
3. 单片机程序设计:以电子课程表为例,教授如何编写程序,实现时间管理、课程显示等功能。
教材章节:第四章 单片机程序设计,第五章 中断与定时器。
4. 硬件电路设计:介绍电子课程表的硬件组成,包括单片机、显示屏、按键等,讲解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
单片机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在未来的X个月内,熟练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开发,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单片机项目,并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二、学习资料准备1、相关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C 语言程序设计》等。
2、开发工具:选择一款适合初学者的单片机开发板,如 STM32 系列开发板,并配备相应的下载器和调试工具。
3、在线课程:在网上搜索优质的单片机教学视频,如慕课网、网易云课堂等平台上的相关课程。
4、参考资料:收集一些单片机应用案例和技术文档,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参考和借鉴。
三、学习进度安排第一阶段(1-2 周):基础知识学习1、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建立对单片机的整体认识。
2、学习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3、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如时钟系统、复位电路、中断系统等。
第二阶段(3-4 周):编程语言学习1、选择一种适合单片机编程的语言,如 C 语言。
2、学习 C 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
3、通过编写简单的 C 语言程序,熟悉编程环境和调试方法。
第三阶段(5-6 周):单片机开发环境搭建1、安装单片机开发所需的软件,如 Keil、IAR 等。
2、熟悉开发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创建项目、编写代码、编译下载等。
3、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点亮 LED 灯、控制数码管显示等,熟悉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操作。
第四阶段(7-8 周):中断与定时器学习1、学习单片机的中断系统,了解中断的概念、类型和优先级。
2、掌握中断的编程方法,能够编写中断服务程序。
3、学习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4、通过实际项目,如实现定时控制、脉冲计数等,加深对中断和定时器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阶段(9-10 周):串行通信学习1、学习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如 UART、SPI、I2C 等。
2、掌握串行通信的协议和编程方法。
3、进行串行通信实验,如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单片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等。
计算机系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代码:CI1001计划学时:51 学分:3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物联网工程(本科)课程负责人:罗家兵课程授课老师:罗家兵本课程内容及要求于2008年7月15日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从2009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执行。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SouthChinaInstituteofSoftwareEngineering,GuangZhouUniversity1、本课程的教学时段和安排:本课程上课时间段是1-17周,其中大小课的分配比例是1:2,大课每2周一次,小课每周一次。
2、教学周的具体安排:周次上课形式主要教学内容大课学时小课学时1 大课单片机基础知识:单片机的概念、8051单片机的特点、8051CPU核的内部结构、存储器组织。
2小课(试验一)实验平台的熟悉:正确完成实验硬件准备、熟悉CC2530开发板。
22 小课(试验二)IAR开发环境的熟悉:熟悉利用IAR进行CC2530软件开发步骤、调试方法23 大课CC2530基础:CC2530和8051的关系、CC2530结构、物理存储器的映射2小课(实验三)CC2530GPIO编程1编程控制发光二极管亮点流动24 小课(实验四)CC2530GPIO编程2查询方式获取按键的状态25 大课8051上的c语言程序设计:Cx51程序结构、数据类型、存储类型与8051存储结构、扩展的数据类型2小课(实验五)Cx51扩展数据类型的使用 26 小课(实验五)Cx51存储类型和存储结构主要验证不同存储类型变量所分配的不同存储区域27大课 CC2530系统时钟、串口控制器原理与编程:时钟的作用、CC2530系统时钟的分类、相关特殊功能寄存器、编程步骤2小课(实验七)CC2530系统时钟的设置不同的系统时钟对软件延时的影响28小课 (实验八)CC2530串口控制器实验实验板能接收上位机调试助手发送过来的信息再回传给调试助手29大课 CC2530中断控制器原理与编程中断的概念、中断信号的传递过程、中断处理过程中各sfr 的作用、中断的编程2小课(实验九)按键中断实验通过按键中断理解CC2530中断信号的传递过程210 小课(实验十)串口中断实验通过中断的方式使用串口进一步理解中断的处理过程211大课 CC2530定时器的原理与编程 2小课(实验十一)定时器实验通过定时器每一秒钟打印出“Hello,world”2 12 小课(实验十二)睡眠实验通过配置睡眠定时器ST ,令CC2530的CPU 进入定时睡眠模式213大课 CC2530看门狗控制器、ADC 控制器原理与编程 2小课(实验十三)CC2530看门狗实验使用CC2530设置看门狗定时器相关的寄存器,编写喂狗程序214 小课(实验十四)ADC 控制器实验使用CC2530设置ADC 相应的寄存器,编写采样电压程序215 大课CC2530无线射频原理与编程2小课 (实验十五)无线射频实验无线传感器模块B 在按键的控制下,每按一下按键向中心节点A发送一包数据,中心节点A 接收无线传感器模块B 的数据后,控制中心节点A 的LED 灯D1点亮或者熄灭,并通过串口模块将数据转发至PC 的串口助手并显示。
单片机上课安排
1、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单片机的输入程序、运行程序的方法;掌握单片机常用命令。
2、上课内容:讲解DP801单片机的全部命令,重点训练竞赛常用命令。
3、课时'安排:每次上课2-3课时,竞赛前安排赛前集训。
(课时长短由学校安排,考虑学生情况,如果学生课业压力大,可每次3课时,隔周上课。
如压力小可每次2课时,每周上课。
)周一或周二上课。
4、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套DP801单片机。
教师需要计算机和投影。
5、学生数量:训练时需根据学生编写程序情况逐个点评,所以学生不宜过多。
建议学校挑选优秀学生参加,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6、赛前集训:竞赛前一个月进入赛前集训,每周增加一次集训(次数和课时可根据时间和项目进行调整。
)。
主要训练编程技巧,查缺补漏。
上机实验课: 机房:每次上四个班,每个班共4学时,完成两个实验。
1个班4学时/1次,计划20个班共5次。
说明
工业自动化仪表2个班共50人上1次实验课,检测技术及仪器2个班共40人上1次实验课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5个班共167上2次实验课,应用电子5个班共122人上2次实验课
工业自动化1-2班,过程控制1-2班,计算机控制1-2班共160人上2次实验课
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应用电子共10个班近300人课程进度一样可合在一起安排,共上3次。
说明:20个班学生总人数共539人,由于各班课程进度不同,实验课可安排约6-8次。
说明:黄色区域表示安排两次次实验课
实验课
验课
,共上3次。
约6-8次。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开课单位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院系
教研室信息处理技术
任课教师杨增宝
专业、年级、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10级1班
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课□
√
行课周数8
总学时16
2012-2013学年度第1 学期
教务处制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张毅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参考书目:
(1)《单片机应用技术》,陈桂友/柴远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第4版)》,马忠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2
(3)《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何立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5
(4)《单片机基础(修订本)》,李广弟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7。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案班级:15工业授课教师:马泽霞科目单片机原理教学班级15工业教科书名及册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上课日期2016.2.24 每周节数 2 总授课节数40周次时间教材内容(课至课)节数起止1 2.24—2.27 单片机概述 22 2.28—3.5 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23 3.6—3.12 并行I/O口(P0,P1,P2.P3) 24 3.13—3.19存储器的组织结构,时钟电路25 3.20—3.26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时序,寻址方式 26 3.27—4.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27 4.3—4.9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顺序、循环结构) 28 4.10—4.16 汇编语言设计(子程序调用)29 4.17—4.23 汇编语言程序调试与汇编、设计与举例10 4.24—4.30 中期考试 211 5.1—5.7 试卷分析、中断系统212 5.8—5.14 定时/计数器 213 5.15—5.21 串行口及工作方式214 5.22—5.28 扩展系统总线结构、上机调试 215 5.29—6.4 外部扩展结构、上机调试216 6.5—6.11 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扩展 217 6.12—6.18 I/O接口、扩展电路、显示与键盘接口218 6.19—6.25 A/D与D/A转换接口 219 6.26—7.2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20 7.3—7.9 期末考试一、教材简介:本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全书公11个任务,内容主要包括单片机概述、MCS-51系列单片机的扩展与接口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等,各章均安排三个层次的测试与练习。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单片机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善观察、勤动手的能力。
二、学生状况:本班共有学生59名,大部分学生是男生,基本上都能够做到上课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学习态度好。
课程教学进度表
(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课程代码:
主讲教师:
授课班级: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教务处制
二0二0 年九月
填写说明
教学进度计划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以后进行教学检查、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务请各位主讲教师认真填写。
一、主讲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或大纲)要求填写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及复习、测验等方面的时间分配。
二、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中的“学时”栏以2学时为基本单位。
三、以课程标准(或大纲)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法、教具、设备及参考书。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应具体、清楚、明确。
五、每9个学时需安排学生课外作业一次,每两周安排一次辅导答疑。
理论教学安排2
个学时一次;校外实践教学4个学时一次,特殊情况也可6节(一天)连排。
六、“周次日期”栏以校历为准,注意放假、实践教学周、运动会等因素。
七、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班各一份。
八、本表需经专业或课程负责人、教学单位负责人审签后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
九、表格内容排版要求:黑体、小五、左对齐;行列可增加。
十、本表一式三份。
经审签后,主讲教师、教学单位各留存一份,另一份于开学后第二周内由教学单位集中报至教务处,留存备查。
(注:请双面打印)。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课程教学进度表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15汽电班级15汽电一班学生人数20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总学时22
考核方式
随堂□集中(闭卷□√开卷□)其他
平时成绩占35%,(其中:考勤占15%,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10%);考试成绩占65%。
周次讲授内容
学时分配
备注理论实训
6项目一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模块一:初识单片机
模块二:单片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模块三:单片机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2
7项目二单片机的入门
模块一:MCS-51单片机结构和原理2
8劳动周
9项目三: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模块一:基础数据知识
模块二:运算符和表达式
模块三:流程控制语句
模块四:函数
2
11项目四:中断系统及应用
模块一:中断基础知识
模块二:中断结构与控制
2
12项目五:定时器/计数器及应用
模块一:定时器/计数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模块二:定时器/计数器相关寄存器
模块三:定时器/计数器四种工作方式及应用
2
13项目六:串行接口技术及应用
模块一:串行通信概述
模块二:串行接口结构和工作原理
2
14模块三:串行口工作方式
2
15模块四:单片机通信技术2
16项目七:单片机系统扩展
模块一单片机最小系统及其外部扩展总线
2
17模块二单片机存储器扩展2
18复习2
19
20
说明:
1.本表由主讲教师按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编写,须在每学期开学后第1周内送交教
研室审核,第2周内系(部)主任审核批准执行,并交教务处备案;
2.本表一式三份,经教研室、系(部)主任审核签名后,一份本人留存,一份系(部)
留存,一份教务处留存。
主讲教师(签名):填写日期: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审核日期:年月日
系(部)主任(签名):审核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