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研究中心:2011年度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07.63 KB
- 文档页数:10
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简介--中国第一份全景式深度研究文化产业并购现状的研究报告报告出品机构:北京新元文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报告出品时间:2011年11月报告字数:约35万字报告页数:约560页报告媒介:纸质印刷版价格:9800元(11800元附送电子版本)《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是中国第一份全面深度研究文化产业企业并购状况的研究报告。
根据报告显示的数据,2000年到201年8月份,中国总共有400个并购案例发生于文化产业,说明了并购行为在文化产业内十分频繁,揭示出文化产业通过并购模式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文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复合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大,投资风险高投资回报率更高的特点,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准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是文化产业并购的主体。
文化产业的并购方大多数通过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获得大批资金,或者通过在证券市场融资,通过快速收购的方式完成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业链布局、改变竞争格局等战略目标。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深度研究了文化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并购状况,同时也详尽分析了不同资本市场并购规则和条件。
在报告中,采取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对已并购的企业做了细致严谨的分析。
在分析重点并购企业中,报告对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并购过程以及并购之后的市场表现都给予了深度研究。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研究分析表明,每年将有50-60个并购案例在文化产业发生,并购作为一种企业快速发展的工具,将在未来5-10年在文化产业的整合方面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企业上市,产业内的并购整合也将进一步活跃起来。
这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是各政府部门、文化产业各领域企业、投资机构、信贷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状况不可多得的决策参考。
产品差异、外资垂直并购与市场竞争作者:马述忠张洪胜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5期[摘要] 基于产品从低端到高端分布的Hotelling模型,同时考虑上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内生决策,探究外资高端下游企业垂直并购上游企业对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和市场份额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后发现,外资高端下游企业垂直并购上游企业,短期可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提高,甚至市场份额的扩大;长期而言,对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影响与上游企业的成本有关:当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较低时,会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下降,降低幅度与上游企业的成本负相关;当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时,会促成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提高,提升幅度与上游企业的成本正相关。
但不管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长期都会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
该结论在二次运输成本情况下是稳健的。
[关键词] 产品差异;外资垂直并购;市场竞争;产品定位;市场份额一、问题的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跨国并购跨国公司主要通过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方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与绿地投资相比,跨国并购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并购能使跨国公司迅速进入和占领目标市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第二,并购可以使跨国公司规避商标、专有技术等结构性进入壁垒;第三,并购可以使跨国公司实现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协同增长效应。
具体可参见张小蒂、王焕祥《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6171页。
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新市场、增强影响力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式[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绿地投资项目额已连续两年下滑。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跨国并购却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2》,http:///wir,2012年7月4日。
与中国有关的跨国并购主要包括海外并购和外资并购海外并购主要指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外资并购主要指外资企业在大陆并购中国企业,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I关键发现●2011年并购市场趋于活跃,并购交易完成案例数量及披露金额都大幅上升。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并购交易宣布案例4190起,与2010年比较大幅提升,环比上升51.2%;披露交易金额案例3435起,环比上升33.2%;披露交易金额13099亿元,环比上升11.2%●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金额大幅上升。
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完成案例数量为3309起,环比上升84%;披露金额案例数量2765起,环比上升80.8%,披露金额9802亿元,环比上升79.8%。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并购交易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完成案例数量总计3309起,其中境内并购案例数量达2967起,占比达89.7%;入境并购案例数量152起,占比达4.6%;出境并购案例数量190起,占比5.7%。
从披露并购交易金额上看,境内并购交易金额6679.6亿元,占比达68.1%;出境并购交易披露金额25.34亿元,占比25.9%;入境并购交易披露金额587.4亿元,占比6%。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能源及矿业交易规模居各行业之首。
能源行业占比22%居各行业之首,并购金额达到2168亿元,延续了最近几年一直居于首位的规模;金融业并购金额1126亿元,占比12%居于第二位;公用事业并购金额1038亿元,占比11%,居于第三位。
●2011年中国企业出境并购仍然集中在能源矿业。
2011年中国企业出境并购交易完成案例数量190起,环比增长265%;披露金额2535亿元,环比上升34%。
2011年中国企业出境并购共涉及19个行业,其中能源行业占比较大,披露交易金额居各行业之首。
目录目录 (III)1.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综述 (2)2. 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分析 (3)2.1中国企业并购交易规模分析 (3)2.2中国并购市场出境并购交易完成统计分析 (7)2.3中国并购市场入境并购交易完成统计分析 (11)2.4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并购交易完成统计分析 (15)3.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相关政策 (18)3.1“十二五”规划 (18)3.2 外资入境并购安全审查 (18)3.3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18)3.4 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 (19)3.5 赴美反向收购上市新规 (19)图目录图2.1-1 2002年-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趋势图 (3)图2.1-2 2002年-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趋势图 (4)图2.1-3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数量按行业分布 (5)图2.1-4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金额按行业分布 (6)图2.2-1 2011年中国企业出境并购交易完成数量按行业分布 (8)图2.2-2 2011年中国企业出境并购交易完成金额按行业分布 (9)图2.3-1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入境并购交易完成数量按行业分布 (12)图2.3-2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入境并购交易完成金额按行业分布 (13)图2.4-1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并购交易完成数量按行业分布 (16)图2.4-2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并购交易完成金额按行业分布 (17)表目录表2.1-1 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完成规模 (5)表2.2-1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出境并购交易完成规模 (8)表2.2-2 2011中国并购市场十大出境并购交易 (9)表2.2-3 2011中国并购市场十大出境并购企业目标国家 (10)表2.3-1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入境并购交易规模 (11)表2.3-2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十大入境并购交易 (13)表2.3-3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十大入境并购企业来源国 (14)表2.4-1 2011年中国企业境内并购交易完成规模 (15)表2.4-2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十大境内并购交易 (17)ChinaVenture 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研究报告China Venture Capital and Private Equity Market Exit Report Q2 200911. 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综述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完成案例数量总计3309起,其中境内并购案例数量达2967起,占比达89.7%;入境并购案例数量152起,占比达4.6%;出境并购案例数量190起,占比5.7%。
嘉应学院 2013 届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课题名称2013年民企海外并购的财务分析课题类型理论研究指导教师李娜学生姓名陆柔燕学号2090611126 专业财务管理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全球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改变着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格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形成全球跨国并购浪潮后至今势头有所减缓,但并未结束。
中国这样一个后起之秀也逐渐融入到并购浪潮之中,我国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不失时机“走出去”——特别是资金雄厚、有胆略的民营企业。
以2009年为例,高达433亿美元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中,就有近五成属于海外并购投资。
在后危机时代的这场海外并购浪潮中,中国民营企业危机后的海外并购数目已经占到我国海外并购总量的40%以上,并购领域几乎涵盖了整个第三产业。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司长孔令龙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重要意义,并购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形式。
尤为重要的是,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将成为中国海外并购的新亮点。
”过去,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并以机械制造业为主,但现在并购领域有所拓宽,已开始向通信服务、新能源和环保领域扩展,同时把眼光投向了研发领域;规模与速度持续增长,但仍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并购方式也由收购破产企业向购买经营良好的中小企业的股权延伸。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并购行为,最终在于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并购双方的企业价值得以提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以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分布结构及企业组织结构,促进技术进步,获取高新技术实现技术、产品和市场优势互补,促进自主产品加速更新换代或提高档次;并通过收购品牌和销售渠道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主要分为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
其中主体部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上市回顾。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对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境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回顾和总结了一季度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的特征。
第二部分是统计部分,共三章。
这三章对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总体情况进行了阐述,对全球各市场(NASDAQ、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主板、凯利板、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伦敦AIM、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韩国交易所主板、韩国创业板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及国内沪深两市新股上市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描述,并特别介绍了由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所支持的中国企业上市情况,全面展示了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情况。
第三部分是案例集锦。
我们收录了2011年第一季度发生的47起具有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案例,将大量翔实的数据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部分是专题研究部分。
《2011年“新三板扩容”投资机会专题研究报告》成为本报告的重点研究专题。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对“新三板扩容”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做出观测,提供了大量丰富详实的数据,从各层次资本市场运作方式、“新三板”的成立背景、国家级高新区、中介及VC/PE机构、园区企业等各角度全面解析了“新三板扩容”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并对“新三板”扩容后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定位进行探索。
第五部分是预测与展望。
根据一季度境内外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我们对2011年第二季度海外市场和境内市场中国企业上市情况做了展望和预测。
附录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一览表;第二部分是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境内上市一览表;第三部分是2011年第一季度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一览表;第四部分是清科行业分类原则。
清科数据:8月完成并购案子86起建筑/工程行业呈现并购潮2011-9-5 清科研究中心周倜如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1年8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86起案例,其中披露金额的有80起,披露总金额18.65亿美元,平均每起案例交易金额2,331.00万美元。
与7月份相比,并购案例数量基本相同。
但由于海外并购案例规模较小,8月的交易金额环比下降25.41%,平均规模下降27.29%。
在8月完成的86起并购案例中,国内并购有75起,占并购案例总数的87.2%,披露金额的71起,披露金额12.09亿美元,占披露总额的64.8%;海外并购有7起,占并购案例总数的8.1%,披露金额的6起,披露金额3.17亿美元,占披露总额的17.0%;外资并购有4起,占比4.7%,披露金额的3起,披露金额3.39亿美元,占比18.2%。
表1 2011年8月中国并购市场并购类型统计并购类型案例总数比例披露金额的案例数披露的金额(US$M)比例国内并购75 87.2%711,209.15 64.8%海外并购7 8.1%6316.71 17.0%外资并购 4 4.7%3339.05 18.2%合计86 100.0%801,864.91 100.0%来源:清科数据库2011.9 8月共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案例86起建筑/工程一举夺魁8月完成的并购案例主要分布在建筑/工程、能源及矿产、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房地产、汽车等十九一级行业。
从并购案例完成数量来看,建筑/工程成为8月一大热门行业,共完成12起案例,占案例总数的13.9%,可谓是8月杀出的一匹黑马;能源及矿产行业排名第二,完成10起案例,占比11.6%;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排名第三,完成8起案例,占比9.3%。
虽然建筑/工程行业案例完成数量最多,但案例规模大多不突出,平均交易规模约1,086万美元。
其中,规模最大的两起案例是2011年8月26日,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为进一步完善广西区域市场网络,分别以4.48亿元和1.64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陕西众喜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相关公司股权及资产和广西四合工贸有限责任公80%的股权。
2011年中国零售业的主要并购事件零售业追求规模效应,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其定价权、自上而下的倒逼机制、网络配送等才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体现其优势。
2011年“地方军”成并购主要对象。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国雄认为,零售网络是稀缺资源,因此对于兼备资本实力和跨区域扩张能力的企业来说,进入一个新的成熟区域,收购、整合成了最快速最节省的方式。
他认为,在中国零售业入世十年之后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国内零售业并购加速将成为必然,而“地方军”将成为并购的主要对象。
1、美好家园正式易主继在桂林收购当地的微笑堂,在山东收购淄博商厦,在内蒙古收购呼伦贝尔友谊集团之后,大商集团对美好家园进行了100%的股权收购,大商集团已经深谙通过收购当地企业进入一个城市零售业之道。
经营超市百货业务的“美好家园”连锁卖场是华西希望集团的下属企业,店铺遍及川、滇、黔,直营门店35家,营业面积近30万平方米,2011年销售额约20亿元。
2、海航上演“疯狂收购”4月中旬,海航商业公布,已完成了对乐万家51%股权的收购,成功挺进华南市场。
4月底,海航商业收购家润多80%股权。
8月9日,海航商业再次传出消息,拟收购南通超越超市100%股权。
9月,随着海航商业对上海家化的竞购,海航商业被并入海航实业的消息也浮出水面。
3、大润发欧尚合并上市7月3日,大润发与欧尚的捆绑上市公司主体——高鑫零售宣布,公司全球发售11.44亿股股份。
至此,筹划2年之久的大润发上市计划终于尘埃落定。
大润发和欧尚合并上市,也成为近年来国内综超企业上市的第一大单。
2012-5-24市值达港股市值:924亿港币。
经过10多年的爱情长跑,大型综合商超欧尚和大润发走进婚姻殿堂,并开始在“高鑫零售”的屋檐下共同生活。
双方合并后,在销售规模和单店利润上,已经超过沃尔玛和家乐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大卖场运营商,即便在门店数量上,也仅仅次于沃尔玛,名列第二。
正是这样一桩姻缘成就了大润发的上市梦,也令外资零售巨头的竞争格局为之改变。
清科数据:7 月并购市场不温不火,证券行业拒绝平淡2016-08-12 清科研究中心曹琦佳7 月并购交易数量及并购金额仍呈现下滑趋势,与3 月份的交易状况基本持平,由于“炒壳”而掀起的一波并购浪潮终于恢复平静。
7 月并购市场总体不温不火,然而证券行业不甘平淡,哈投投资亿美元成功收购江海证券,一举拔得头筹,本月并购交易金额最大的案例。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资本市场定价与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了我国融资结构的改善,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2012 年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不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通过证券行业的制度创新,推动和增强证券公司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为证券行业的创新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空间。
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具体措施有利于证券公司加快改善盈利结构、提高资金效率、发展创新业务。
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财富的增长,中国证券行业将迎来以创新发展为主导的新阶段。
图1 2015 年8 月至2016 年7 月并购市场交易趋势图来源:私募通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数据显示,2016 年7 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21 起并购交易,其中披露金额的有168 起,交易总金额约为亿美元,平均每起案例资金规模约万美元。
案例数环比下降%,总金额环比下降19. 7%。
本月国内并购207 起,占并购案例总数的93. 7%,披露金额的案例154 起,披露金额是亿美元,占总金额的%;海外并购14 起,个数占比%,披露金额的案例14 起,披露金额是亿美元,占总金额的%。
本月金额最大的三起并购案例为:哈投投资收购江海证券(亿美元),金谷源收购格尔木藏格(亿美元),海立美达收购优势科技(亿美元)。
1图2 并购案例数量地域分布(按标的方)来源:私募通具体来看,2016 年7 月完成的221 起并购交易,分布在北上广以及江浙等28 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和海外地区。
2011年前11个月中国市场并购数量突破“千起大关”,跨国并购“重金出击”2011-12-8 清科研究中心徐卫卿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由于国际金融大环境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的并购市场延续了火爆增长的态势,并购活跃度一路飙升,案例数量突破了一千起的“大关”。
数据显示,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范围内,2011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1,040起;披露金额的880起案例并购总额达565.13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为6,421.89万美元。
与2010年全年的并购交易的案例数622起和并购交易总额348.03亿美元相比,已经均实现了大幅度的超越。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2011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存在如下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中国企业并购活跃度和金额飙升,并购数量突破“千起大关”201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双重利好带动以及国家并购重组相关扶持政策的激励下,中国的并购市场持续爆发性增长,并购活跃度不断攀升。
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1,040起;披露金额的880起案例并购总额达565.13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为6,421.89万美元。
其中,国内并购案例有871起,占并购总数的83.8%,披露金额的764起案例涉及金额279.34亿美元,占交易总额的49.4%,平均并购金额为3,656.34万美元。
海外并购106起,占并购总数的10.2%,披露金额的78起案例涉及金额高达234.28亿美元,占交易总额的41.5%,平均并购金额为3.00亿美元。
外资并购有63起,占并购总数的6.1%,披露金额的38起案例涉及金额为51.50亿美元,占交易总额的9.1%,平均并购金额为1.36亿美元。
图1 2006-2011(1-11月)中国并购市场发展趋势表1 2011年1-11月中国并购市场并购类型分布并购类型案例数比例案例数(金)并购金额(US$M)比例平均并购金额(US$M)国内并购 871 83.8% 764 27,934.41 49.4% 36.56 海外并购 106 10.2% 78 23,428.11 41.5% 300.36 外资并购 63 6.1% 38 5,150.15 9.1% 135.53 合计 1,040 100.0% 880 56,512.67 100.0% 64.22 来源:清科数据库2011.12 图2 2006-2011(1-11月)中国企业国内并购趋势跨国并购“重金出击”,并购金额直逼三百亿美元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跨国并购呈现了强势增长,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169起跨国并购交易,披露金额的116起案例并购金额达到285.78亿美元。
2011年私募股权投资(PE+VC)市场分析制作单位:润佳华晟(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制作人:顾宗霖时间:2012年1月16日目录12011年募集分析 (3)1.1总量概述 (3)1.2按币种分类 (4)1.2.1VC基金募集情况(按照币种分类) (4)1.2.2PE基金募集情况(按币种分类) (5)22011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VC)投资与退出分析 (6)2.12011年VC投资情况分析 (6)2.22011年VC投资退出方式分析 (9)2.32011年PE基金投资标的分析 (14)2.42011年PE基金退出渠道分析 (16)3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分析 (18)3.12011年中国市场并购规模大幅度增长 (18)3.2外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统计 (19)3.3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行业分析 (20)42011年LP统计分析 (21)4.1行业逐步规范催生机构投资人勃兴 (22)4.2LP分类统计 (23)4.3本土外资LP特性有别外资机构投资人起示范作 (24)52011年GP统计分析 (26)5.12011年GP对基金投资周期的倾向 (26)5.2基金募集的时候GP对LP的倾向(投中观点) (27)5.3GP对LP在投资中扮演角色的倾向 (28)5.4国内GP在募集人民币基金时选择的渠道 (29)5.5基金管理团队 (30)5.5.1基金管理团队规模 (30)5.5.22011年基金管理团队扩充 (31)5.5.32011年基金管理团队扩充规模 (32)2011年私募股权投资(PE+VC)市场分析12011年募集分析1.1总量概述根据清科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累计募集完成各类PE/VC基金617只,募集金额为670.6亿美元。
z图:2011年PE基金募集金额和数量增长数据图2011年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新VC基金382只,为2010年的2.42倍;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总量282.02亿元;基金募集规模方面,为2010年募资总量111.69亿美元的2.53倍。
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情况由于目前官方没有公开的资料,因此所有关于中国企业并购的情况都来自民间研究,如清科研究中心、投中集团研究中心、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等,这些研究机构搜集的资料不可能全面,只能反映一定的趋势。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中国并购市场在2009年呈现井喷。
对比2006-2008年度和2009-2012粘度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平均每年发生的并购案例为185起,并购金额为263.73亿美元,而在第二阶段,平均每年发生的并购案例为766起,是前一阶段的4.13倍,平均金额为464.08亿美元,是前一阶段的1.76倍。
表1 2006-2012年中国企业并购情况1○2只有部分并购案例披露金额从横向比较来看,外资企业的入境并购案例数和金额并未有明显增加,并购的激增主要发生在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和国内企业的出境并购。
对于国内并购,案例数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5.9倍,并购金额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1.6倍。
对于出境并购,案例数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2.7倍,并购金额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2.4倍。
出境并购数虽然只有国内并购数的1/8,但是其并购总金额已经与国内并购总金额相当,出境并购的平均规模达到国内并购的8倍左右从并购发生的行业来看,发生并购的案例集中在房地产、能源矿产、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等少数几个行业中。
以2012年为例,并购数前三名的行业分别为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和房地产,分别占2012年并购数的11.3%、11.3%和10.1%,合计32.7%。
按照披露并购金额来看,并购金额前三名的行业分别为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和房地产,分别占2012年披露并购金额的43.8%、9.9%和7.7%,合计达到61.3%。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227起2011-04-0711:05:30清科研究中心我要评论(0).[小中大]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范围内,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227起,同比增长48.4%,环比增长22.0%;披露金额的202起案例并购总额达141.5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并购金额53.91亿美元相比增长高达162.5%;与上季度并购金额126.44亿美元相比环比增长11.9%。
其中,国内并购案例有186起,涉及金额58.24亿美元;海外并购19起,但涉及金额高达55.78亿美元;外资并购有22起,涉及金额为27.50亿美元。
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并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并购市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并购案例数和并购金额均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范围内,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227起,同比增长48.4%,环比增长22.0%;披露金额的202起案例并购总额达141.5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并购金额53.91亿美元相比增长高达162.5%;与上季度并购金额126.44亿美元相比环比增长11.9%。
其中,国内并购案例有186起,涉及金额58.24亿美元;海外并购19起,但涉及金额高达55.78亿美元,几乎与国内并购持平;外资并购有22起,涉及金额为27.50亿美元。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存在如下三个引人注目的特点:跨国并购爆发式增长:海外并购和外资并购“双剑齐发”,交易额狂翻数倍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本季度跨国并购呈现了强势增长,并购案例共完成41起,披露金额的31起案例并购金额高达83.28亿美元,占本季度中国市场并购总额的58.8%。
跨国并购交易总额与上一季度的23.69亿美元相比,环比增长高达251.5%,与去年同期的23.30亿美元相比,同比增长也高达257.4%;并购案例数也实现了环比增长105.0%,同比增长5.1%。
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
首先,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5%。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市场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者。
其次,中国的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金融、制造业和科技领域。
金融行业一直是中国并购市场的重要主体,其并购交易金额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制造业并购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也日益活跃起来。
同时,中国的科技领域也备受关注,其并购交易的数量和规模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新兴科技领域的政策支持。
再次,中国并购市场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另一方面,中国的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也给并购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由于法律法规、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并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最后,未来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前景可期。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其吸引力将继续提升。
政府对并购市场的支持和政策的改革将为并购提供更多便利和机会。
此外,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对海外资产的需求也将增加。
综上所述,中国并购市场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发展之后,正逐步成熟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然而,市场仍然面临着一些
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中国并购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编号:______________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用户指南:该报告资料适用于任务完成后进行全面的总结,从中深入细致地回顾、检查,找出成绩与缺点、胜利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前段工作作出客观评价,使得所有人员对问题的认识更一致,思想更统一。
可通过修改使用,也可以直接沿用本模板进行快速编辑。
我国出现过的企业并购大多是强弱并购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自身需要更为迫切,中国企业并购方式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以下是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欢迎阅读。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中国累计参与境外资源合作项目195个,总投资46亿美元;累计设立各类境外企业6610家,协议投资总额12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84亿美元。
中国参与跨国资本流动和跨国并购呈现以下特点。
(一)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持续稳定增长油气、矿产、林业、渔业等境外资源合作项目运作良好,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特别是跨国并购成为新兴形式发展迅速,迄今累计投资约12亿美元。
此外,中方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农业合作也取得一定进展。
(二)大型项目不断增多,技术含量日益提高20xx年中国境外项目平均投资额达252万美元,比20xx年提升近30%.一批以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开发为主的国内企业通过在香港、美国等地设立公司,加快了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的步伐。
20xx年新签合同额达上亿美元的大型工程项目15个,主要涉及电力、交通、建筑、石化等行业,经营方式逐渐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承包、BOT等发展。
(三)开拓新市场、新领域初见成果国内企业境外投资领域拓宽到生产加工、贸易、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劳务、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旅游餐饮及咨询等,投资重点逐渐从港澳、北美地区向亚太、欧洲、非洲、拉美地区扩展,分布日趋均衡。
2011年中国并购重组仅占GDP的1.9%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房地产业》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2011年我国并购重组仅占GDP的1.9%,低于发达国家经济转型阶段的比例,也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目前的比例。
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电子科技和80年代计算机产业带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并购重组占GDP比重达4%;在90年代以互联网兴起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并购重组占GDP比重达10%。
【总页数】2页(P71-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42
【相关文献】
1.金隅股份获2011年“典型并购重组案例奖” [J],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2011年修订) [J], ;
3.对我国并购重组市场买方和卖方价值效应的总体评价——基于1998-2011年的有效样本 [J], 黄中文;李建良;刘向东
4.企业并购重组中评估定价与成交价,谁被资本市场接受?——来自2007-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王小荣;陈慧娴
5.关联交易对评估值与交易价格间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11-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数据 [J], 刘丹;尉京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