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选择题
- 格式:doc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15
初三中考实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B.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直接将试纸浸入溶液中答案:D2.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使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其作用是:A. 增大氧气的产量B. 改变反应速率C. 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D. 改变反应的生成物答案:B3. 以下物质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 碳酸钙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氧化铜答案:C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物质的总质量C. 原子的个数D. 所有选项均正确答案:D5. 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将氢氧化钠溶液直接倒入量筒中B. 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将药品放在右盘C. 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应保持清洁D.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答案:D6. 以下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蒸馏水B. 食盐C. 空气D. 纯碱答案:C7.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下列金属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 铁B. 铜C. 锌D. 镁答案:B8. 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答案:D9. 实验室中,用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若试纸变红,则溶液呈:A. 酸性B. 碱性C. 中性D. 无法判断答案:A10. 以下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B. 蒸馏水C. 果汁D. 空气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进行实验时,如果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___冲洗。
答案:大量清水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通常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和_______。
初三化学必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蒸馏水B. 矿泉水C. 氧气D. 纯碱答案:B2.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A. 氧化铜B. 氧化铁C. 氧化铝D. 氧化镁答案:B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A. 元素种类不变B. 元素质量不变C. 物质种类不变D. 物质质量不变答案:A4. 以下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A. 铁C. 铜D. 氧气答案:B5.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正确的操作是()A. 先将导管插入水中B. 先点燃酒精灯C. 先熄灭酒精灯D. 先移开导管答案:A6.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碳酸钙B. 硫酸铜C. 氢氧化钠D. 水答案:D7.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使用的药品是()A. 碳酸钙B. 碳酸钠C. 碳酸氢钠D. 碳酸钾答案:A8. 实验室中,用于点燃酒精灯的器具是()B. 打火机C. 蜡烛D. 点火器答案:A9.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物质中,能中和酸的是()A. 石灰石B. 纯碱C. 碳酸氢钠D. 氢氧化钠答案:D10.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下列金属中,不能与酸反应的是()A. 铁B. 锌C. 铜D. 镁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与酸反应。
答案:正确2.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其单位是mol/L。
答案:正确3.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答案:正确4. 实验室中,用稀盐酸和锌反应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2HCl → ZnCl₂ + H₂↑。
答案:正确5.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初三模拟实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实验操作?A. 用嘴直接吸液体B. 将化学试剂直接倒入下水道C.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试管口朝下D. 使用天平时,将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2.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是什么?A. 食盐B. 硫酸铜C. 氢氧化钠D. 碳酸钠3. 以下哪种物质是可燃性的?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氮气4. 实验室中,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A. 用嘴吹灭B. 用盖子盖灭C. 用湿布扑灭D. 直接倾倒酒精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实验记录方式?A. 记录实验结果时,只记录数据,不记录单位B. 实验记录应随时记录,避免遗忘C. 实验记录可以事后补记D. 实验记录可以由他人代写6. 实验室中,如何正确使用滴管?A. 滴管可以伸入试管内B. 滴管使用后可以放在试管架上C. 滴管使用后应立即清洗D. 滴管可以用于吸取多种试剂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实验安全规则?A. 实验室内可以吸烟B. 实验室内可以吃东西C. 实验室内可以随意丢弃化学试剂D. 实验室内应穿戴实验服和防护眼镜8. 实验室中,如何正确处理废弃物?A. 直接倒入垃圾桶B. 倒入指定的废弃物容器C. 随意丢弃D. 带回家处理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烟雾10. 实验室中,如何正确使用天平?A. 天平使用前应调零B. 天平使用时,砝码应放在物体上C. 天平使用后应立即清洗D. 天平使用后应立即收起答案:1. D2. B3. C4. B5. B6. C7. D8. B9. C 10. 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中,使用试管夹固定试管时,应将试管夹夹在试管的________。
2. 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温度计。
高三()班座号___________ 昵称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2.铁粉具有平肝镇心,消痈解毒之功效,主治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
某兴趣小组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反应产物,实验装置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以控制①中气泡产生快慢B.装置①的作用是干燥氢气C.装置②、③中的药品可分别是无水硫酸铜、无水氯化钙D.无需加③装置3.利用下列药品制备对应的气体,不能选用如图所示装置的是( )A.浓氨水、生石灰(NH3)B.98%硫酸、饱和亚硫酸钠溶液(SO2)C.锌粒、稀硫酸(H2)D.二氧化锰,浓盐酸(Cl2)4.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NO并回收硝酸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NO B.用装置乙除NO中的NO2C.用装置丙收集NO D.用装置丁蒸干Cu(NO3)2溶液制Cu(NO3)2·6H2O5.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需经过制备NH3、制备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正确的是A.制备NH3B.制备NaHCO3C.过滤NaHCO3D.干燥NaHCO36A.A7A.A10.下列实验的装置、操作及有关描述均正确的是A.①:鉴别Al(OH)3和H2SiO3两种胶体B.②:证明某溶液含有SO2-4C.③: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D.④:除去C2H6中含有的C2H411A....1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可完成喷泉实验B.用装置乙可验证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C.用装置丙可实现反应:Cu+2H2O Cu(OH)2+H2↑D.用装置丁可制备氢氧化亚铁13.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丙中通入O2并伸入红热的铂丝,锥形瓶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的依据是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B .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混合,其主要作用是干燥和控制气体流速C .丙中导气管不会发生倒吸的原因可能是反应中氨的产率较少D .丙的溶液和棉花中均存在-3NO ,说明直接发生反应NH 3+2O 2Pt ΔHNO 3+H 2O14.室温下,四氯化锡是一种无色液体(沸点为114.1 5℃),遇水会反应。
初三化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二氧化碳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能量变化C. 有颜色变化D. 有气体产生3.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是()A. 加热高锰酸钾B. 电解水C. 过氧化氢溶液D. 碳酸钙分解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A. 元素种类不变B. 原子种类不变C. 原子数目不变D. 物质总质量不变5.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下列金属中,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 铜B. 铁C. 银D. 金6.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的是()A. 氢氧化钠B. 氯化钠C. 碳酸钙D. 硫酸铜7. 根据燃烧的条件,下列物质中不能燃烧的是()A. 纸B. 棉花C. 氧气D. 木炭8. 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下列金属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是()A. 铜B. 铁C. 金D. 铂9.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中,显酸性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B. 硫酸溶液C. 碳酸钠溶液D. 氯化钠溶液10.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下列物质中,难溶于水的是()A. 食盐B. 蔗糖C. 硫酸钡D. 硝酸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Fe3O4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12.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氧化镁:MgOB. 氢氧化钠:NaOHC. 硫酸铜:CuSO413. 根据元素周期表,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 氧:OB. 碳:CC. 铁:Fe14.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写出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 水(H2O):18B. 二氧化碳(CO2):44C. 硝酸铵(NH4NO3):8015.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写出下列反应的条件:A. 铁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点燃:3Fe + 2O2 → Fe3O4(点燃)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不需要特殊条件:CaCO3 + 2HCl → CaCl2 +CO2↑ + H2O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16. 在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水槽等。
初三化学试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试剂中,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的是:A. 酚酞试液B. 硫酸铜溶液C. 碳酸钠溶液D. 稀盐酸2.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是:A. 氢氧化钠B. 浓硫酸C. 碳酸钠D. 氯化钠3.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是:A. 将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B. 将试纸用水润湿后测C.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干燥的试纸上D. 直接将溶液倾倒在试纸上4. 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碳酸钠B. 氢氧化钠C. 硫酸D. 氯化钠5.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Fe + CuSO4 → FeSO4 + Cu,可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是:A. FeSO4B. CuSO4C. FeD. Cu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化学试剂的保存需要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例如______试剂需要密封保存,______试剂需要放在干燥阴凉处。
7. 实验室中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通常使用______来指示反应的终点。
8.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可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氢气属于______,水属于______。
9. 在进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需要用______溶液进行润洗。
1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的总和不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如何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12. 请简述在实验室中如何安全使用浓硫酸。
四、实验题(每题15分,共40分)13. 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步骤,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
14.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硫酸铜溶液与铁粉的反应,并观察生成物的性质。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C4. C5. C, D二、填空题6. 易挥发,易潮解7. 酚酞试液8. 单质,化合物9. 待测10. 元素种类三、简答题11.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首先将干燥的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溶液的pH值。
中考化学:实验装置选择(实验题)
(1)这个仪器一定要记清楚,是长颈漏斗,有些同学会有长颈和分液傻傻分不清楚;
(2)装置H上面有注射器,所以在操作上具有什么优点呢?
同学们可以想一下,注射器能干什么,里面的液体只有推送活塞才能挤出来,所以不就可以控制进入瓶内的液体多少吗?总结一下就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能够控制液体进入瓶内的装置,在甲图中就只有分液漏斗了;
(3)制备氧气的反映,题中给出的药品需要加热,所以还需要的仪器为酒精灯;(化学方程式不再多说了)
(4)气体肯定要从这个装置的b口进,如果从a口进的话,液体不就被挤出去了吗?然后液体不能装满,为什么呢?
如果把液体装满的话,从b口通入气体,那么液体不是会被挤入a口然后达不到洗气体的目的吗?所以原因就是若装满则会使液体进入a口达不到洗气的目的。
当然,这个装置还是需要考虑b端导管内的液体和滴壶内的液体之和是否会超出滴壶的容积问题。
走进化学实验室习题精选〔一〕一.选择题1.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局部倒回原瓶内2.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将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B.把鼻孔凑近瓶口闻药品的气味C.将洗净的试管正放在试管架上D.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擦干3.以下仪器不能作为反响容器的是〔〕A.试管B.广口瓶C.量筒D.烧杯4.取5mL液体,应中选用〔〕。
A.托盘天平B.带刻度试管C.10mL量筒D.100mL量筒5.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A.滴管伸入试管竖直滴加B.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C.滴管口斜靠在试管壁滴加D.滴管水平向试管中滴加6.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A.1/2B.1/3C.1/4D.2/37.取用块状固体可以用〔〕,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可以用〔〕A.手抓B.药匙C.镊子D.纸槽8.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A.内焰、中焰、外焰B.焰心、内焰、外焰C.焰心、中焰、外焰D.下焰、中焰、上焰9.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蒸发皿B.集气瓶C.烧瓶D.试管10.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过B.用蒸馏水洗过屡次C.洗涤后的仪器已经透明了D.仪器内壁的水附着均匀了11.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C.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D.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1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为19mL,倾出局部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那么实际该学生倾出液体的体积是〔〕mLA.9B.大于9C.小于9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3.写出以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的名称〔只写一种〕〔1〕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阳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氮气C. 空气D. 二氧化碳答案:C2.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 产生蓝色火焰B. 产生黄色火焰C.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 无明显现象答案:C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分子数目C. 分子种类D. 原子数目答案:A4.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氢气B. 氧气C. 水D. 铁答案:C5. 酸的化学性质包括:A. 能和金属反应B. 能和碱反应C. 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D. 以上都是答案:D6. 碱的化学性质包括:A. 能和酸反应B. 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 能和盐反应D. 以上都是答案:D7.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A. 置换出酸中的氢B. 置换出酸中的氧C. 置换出酸中的金属D. 以上都不是答案:A8.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氮气C. 空气D. 二氧化碳答案:A9.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A. 置换出铜盐中的铜B. 置换出铜盐中的铁C. 置换出铜盐中的氧D. 以上都不是答案:A10.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比铜活泼,所以铜盐溶液与铁反应会:A. 产生红色沉淀B. 产生绿色沉淀C. 产生蓝色沉淀D. 无明显现象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符号是______。
答案:→2. 实验室常用于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酒精灯3.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加热高锰酸钾4.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______。
答案:中和反应5.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______。
答案:氢气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Fe + CuSO4 → FeSO4 + Cu2. 请简述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初三上册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矿泉水C. 氢气D. 铁2.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 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3.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水B. 碳酸氢钠C. 氯化钠D. 氨气4.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 产生蓝色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D. 产生大量黑烟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A. 加热高锰酸钾B. 电解水C.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7.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若反应物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则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
8. 铁的化学式为______,铜的化学式为______。
9.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的总和不变。
10.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有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描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解释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已知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质量为10g,反应物B的质量为20g,生成物C的质量为25g。
试计算生成物D的质量。
14. 若某化合物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12:1,试计算该化合物中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比。
五、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15. 描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并说明注意事项。
16.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D二、填空题6. 有新物质生成,能量变化7. 18g8. Fe, Cu9. 元素种类10. 浓硫酸,氢氧化钠三、简答题11.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 → Fe3O4。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B.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答案】C【解析】A、为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实验可能不会成功的是A.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B.用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C.将食品袋中的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制取炭黑【答案】A【解析】A、缝衣针淬火处理后硬度变大,不容易弯曲.错误;B、铅笔芯中含有容易导电的石墨,可以做导电性实验.正确;C、常用食品干燥剂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所以可以得到澄清的石灰水,正确;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正确.故选A.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答案】C【解析】A.CO2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不是酸,故错;B.铜排在了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错;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说法正确,故正确;D.如果对于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仍然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故错.故选C4.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D.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答案】D【解析】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锌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氢气.错误;B、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但是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错误;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错误;D、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正确.故选D.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答案】D【解析】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操作错误;B、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读数不能估读,描述不准确;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数据有误;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数据正确.6.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装(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置序号).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除了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名称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2)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NH3是(填装置序号);(3)如图2中的C、D、E三种装置,均可用如图的F装置代替.若用图2中的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CO2、CO2从F装置的(填“a”或“b”,下同)口通入;若用F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O2,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O2从F装置的口通入;(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是.【答案】(1)2KClO32KCl+3O2↑;A;烧杯;漏斗;(2)B;(3)b;a(4)H2CO3=H2O+CO2↑【解析】(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属固固加热型,选A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主要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属于固液体常温下的反应,故选B作为发生装置;(3)欲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应从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a端通入;(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由于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由红色恢复紫色。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称量固体C.滴加液体D.过滤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读取液体体积C.倾倒液体药品D.加热液体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加热液体4.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放出热量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B.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用于食品保鲜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测定稀醋酸的pH时,将pH试纸润湿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扑盖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用稀盐酸中和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8.根据右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9.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10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A.氧气和氢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C.二氧化碳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1.下列检验方法中,能一次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区别开的是A.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1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B.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C.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D.酒精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13.下列实验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加热空气中的铜粉B.锌和稀硫酸反应C.铜和硝酸银反应 D.镁条燃烧14. 将下列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倾斜,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
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项是氧气的性质?A. 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B.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C.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D. 有刺激性气味、不易溶于水2. 在燃烧过程中,下列哪项更能使火势变大?A. 加入大量空气B. 加入大量氮气C. 加入大量氢气D. 加入大量氧气3. 下列哪项不是氧气存在的地方?A. 大气中B. 生物体内C. 水中D. 无机物中4. 下列哪项不是氧气的作用之一?A. 支持燃烧B. 支持生物呼吸C. 促进金属生锈D. 促进食物腐败5. 氧气的制法方法中,以下哪项错误?A. 通过加热过氧化银产生氧气B. 通过电解水制取氧气C. 通过蒸煮水制取氧气D. 通过加热过氧化亚铜产生氧气二、填空题1. 氧气的化学式是______。
2. 氧气的密度是空气的______。
3. 钢铁表面生锈是因为______。
4. 人类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这是因为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______。
5. 氧气常用于医疗行业中,用于呼吸机操作的氧气纯度应达到______以上。
三、简答题1. 列举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解释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3. 简述氧气的制取方法。
4. 为什么高海拔地区的人会感到呼吸困难?5. 为何在夜晚悬挂一些铁丝网能减少露水?6. 解释为什么氧气通常不溶于水。
四、综合题某化学实验中,学生用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操作:将含有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然后用一根处理过的磷木棒点燃管中所充满的气体。
点燃后的现象如下:(1)燃掉部分水中的气体产生一种澄清的气体,燃烧过程中有明亮的火焰。
(2)将燃烧过程中使试管悬于水中的位置略加提高,管中的气体熄灭,观察到管子中重新升起水柱。
试回答以下问题:1. 试述点燃的实验现象以及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2. 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气体的性质是什么?3. 试解释为什么将试管悬于水中的位置略高时,火焰会熄灭,试管内重新升起水柱。
初三化学蜡烛燃烧练习题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它的燃烧过程受到化学反应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初中化学知识,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些蜡烛燃烧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蜡烛的燃料的是:A. 石蜡B. 蜂蜡C. 蜡油D. 白蜡2.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主要产物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一氧化碳D. 水3.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主要作用是:A. 产生热量B. 产生光亮C. 燃烧D. 发出气味4. 蜡烛燃烧过程中,上升的黑烟主要是由以下哪种物质形成的: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水蒸气D. 无机盐物质5. 蜡烛燃烧时,所需要的供氧量与蜡烛的什么性质有关:A. 长度B. 直径C. 燃烧时间D. 质量二、填空题1. 当蜡烛燃烧时,蜡油被加热至______,然后变成气体被点燃。
2. 蜡烛的燃烧属于______反应。
3. 蜡烛在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蜷曲在蜡烛顶部形成了______。
4. 蜡烛燃烧时所需的氧气来自______。
三、解答题1. 描述一下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并说明反应类型。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蜡油在火焰中被加热,部分蜡油变成气体,然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这是一个燃烧反应。
2. 解释为什么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烟,并提出减少黑烟产生的方法。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是因为燃烧不完全,有些蜡油没有充分燃烧,形成了碳粒和其他有机物质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
减少黑烟产生的方法包括:- 使用质量好的蜡烛,避免使用低质量的蜡烛。
- 不要将蜡烛吹灭,采用遮挡的方式熄灭蜡烛。
- 在蜡烛附近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蜡烛。
四、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将一个小瓶子的底部剪去,将蜡烛放置于瓶底,确保瓶口与蜡烛平行。
2. 将蜡烛点燃后迅速将瓶口放在水中,使瓶子完全浸入水中。
3. 观察瓶子内部的变化。
实验结果:随着蜡烛燃烧,瓶内的水逐渐上升,直至无法继续上升为止。
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选择一一基础知识运用1 .使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2 .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CDA.蒸发皿B.试管C.烧杯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8 .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 9 .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切要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均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B.化学实验室必须备有灭火器等防火器材C.易燃易爆物不能跟其他物质混合存放D.不得口尝任何化学药品10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4.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D.堪蜗11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12判断玻璃仪器是否洗净的标准是观察仪器壁上()A.附着的是否有水滴13附着的水是否光亮透明C.附着的水是否聚成水滴或成股流下D.是否附着可溶于水的脏物14化学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
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在量筒中加入一些水后,他先是仰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30mL,接着他倾出部分液体在烧杯内,又俯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10mL。
请你来帮他算算,这位同学实际上往烧杯中倾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无法判断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15.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块状药品用夹取。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里。
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取用;液体通常取mL,固体只需即可。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时,先放在酒精灯上B. 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 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D. 制取氧气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答案是:D。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先加固体,再加液体B. 先放酒精灯,后固定仪器 C. 先加热,后检查气密性D. 先收集氧气,后移出导管正确答案是:A. 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3、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不正确的() A. 先放固体药品,后放液体药品B. 先固定仪器,后放置药品 C. 先加热到冒出气泡,后收集氧气D. 先取下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正确答案是:C。
二、填空题1、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常用_______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_______。
3、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_______。
4、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请将正确操作的步骤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固定试管;(2)向试管中装药品;(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点燃酒精灯;(5)收集气体;(6)撤离酒精灯;(7)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
5、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请将正确操作的步骤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将药品加入试管中;(2)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3)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点燃酒精灯;(6)收集气体;(7)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8)熄灭酒精灯。
正确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
正确答案是:1. 排水法;2.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 催化作用;4. (3)(2)(1)(5)(6)(7);5. (4)(2)(3)(5)(6)(7)(8)。
三、解答题1、下列是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请简要的说明操作的错误或不得当的地方,并说明如何改正。
初三化学基础选择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 ( 2分 ) 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C. D.2. ( 2分 )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对着干燥玻璃呼气C. 木炭在O中燃2烧 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3. ( 2分 )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 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C.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4. ( 2分 ) 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A. 氮气 B. 水蒸汽 C. 氧气 D. 二氧化碳5. ( 2分 ) 下列操作中:①取用固体药品②溶解③过滤④蒸发,其中使用到玻璃棒的是( )A. ①B. ①②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6. ( 2分 ) 不属于氢氧化钠俗名的是()A. 火碱B. 纯碱C. 烧碱D. 苛性钠7. ( 2分 )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容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二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 向上排空气法B. 排水法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 向下排空气法8. ( 2分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氧气验满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9. ( 2分 )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由氢分子、氧分子构成B.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C. 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10. ( 2分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灯泡发光B. 冰棒融化C. 湿衣服凉干D. 动植物呼吸11. ( 2分 )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纸张燃烧B. 食物腐烂C. 粮食酿酒D. 湿衣服晾干12. ( 2分 ) 自然界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A. 碳循环B. 氧循环C. 二氧化碳循环D. 水的天然循环13. ( 2分)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的主导方向,下列措施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 就地焚烧生活垃圾B. 多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C. 提倡用水能、风能发电D. 大力提倡发展私家车,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14. ( 2分 ) 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 太阳能B. 煤C. 石油D. 天然气15. ( 2分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氮气用作保护气B. 白磷用于制作烟幕弹C. 盐酸用于除铁锈D. 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16. ( 2分 ) 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④⑥⑦17. ( 2分 ) (2017•江西)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铅笔折断B. 废纸撕碎C. 笔盒生锈D. 水分蒸发18. ( 2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称量固体C.滴加液体D.过滤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读取液体体积C.倾倒液体药品D.加热液体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加热液体4.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放出热量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B.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用于食品保鲜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测定稀醋酸的pH时,将pH试纸润湿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扑盖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用稀盐酸中和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8.根据右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9.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10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A.氧气和氢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C.二氧化碳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1.下列检验方法中,能一次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区别开的是A.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1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B.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C.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D.酒精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13.下列实验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加热空气中的铜粉B.锌和稀硫酸反应C.铜和硝酸银反应 D.镁条燃烧14. 将下列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倾斜,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结果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他们更换试剂后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他们后来选择的试剂是 A .稀盐酸和镁条 B. 碳酸钠和稀硫酸 C .稀盐酸和铜粉 D.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16.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先在乙中盛约3∕4容积的水(水中加2滴红墨水),然后在甲中放入十几粒锌粒,再注入稀硫酸直至锌粒完全浸没,塞紧橡皮塞。
双手按住两个橡皮塞,不久,红色的水从尖嘴玻璃管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
下列对形成喷泉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 .氢气难溶于水 C .氢气密度小于空气D .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17.如右图所示,过氧化氢(H 2O 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 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18.如右图所示。
若在试剂瓶中放入某种物质,先滴加滴管1中液体后,小气球变鼓,再滴 加滴管2中液体后,小气球又变瘪。
下列与所描述现象相符的一组是兽闃潑薩税螄懔謅槨储鉑誦篳娲鍺娆梟鸝懨澗诚淵壽沒鈦锐鱷齲鶩职吕穎鳃诧。
试剂瓶中的物质滴管中的物质滴管1 滴管2 A 冰 水 稀硫酸 B 稀盐酸 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 C 生石灰 水 稀盐酸 D 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19.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觸诲瘅試篩櫻邻赏滎蒔鹺爐蓋宁驏廪邬棖嫗軹参鄒鹑镔鱉紉駝嘸疠頤鯀癉氢鋇锶汤壢渔漚瓔垆诨給蹺职槟睐驿骂驁釷甲乙气球 滴管甲 滴管乙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甲乙饱和澄清 石灰水选项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A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水 氢氧化钠 B 盐酸 镁 盐酸 碳酸钠 C 水 氢氧化钠 水 硝酸铵 D水氧化钙盐酸镁20. 某同学研究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用镁条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产生大量气泡,手触试管外壁有热感 B .气球先膨胀,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C .收集到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气球口听到爆鸣声D .若将药品换成生石灰和水,则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冷却至室温后恢复原状 21.如图,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滴管中有液体甲,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
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U 形管中的a 液面降低、b 液面升高了。
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换皱撑烧紲鲁伥緦萧镌钟嶇乐尴奧嗚瀝曠锾让鎮酾蓀颌醫叽餑飛鞏烦觸錄廡闽戀璦鷸虿賕賞腸蕎鹪锉軋鏑皺蓝顱A. 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大理石B. 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C. 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D. 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22.向a 、b 两支具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 中加入植物油,分别塞上橡皮塞,U 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如下图所示。
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锈蚀 B .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水 C .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D .U 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23.右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C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 .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24.如右图所示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A .铁丝无变化B .试管内的液面高度无变化C .铁丝逐渐消失D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25、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的液体量小于广口瓶内气体体积的1/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 B. 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 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26.A 、B 、C 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 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 . 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7.由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C .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能发生燃烧铁丝水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28.下图所示实验中,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是①喷稀醋酸②喷水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30.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④倒入水后加盖振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3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①从b端通入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①②D.④③①②③3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33. 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项目 A C D 方案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振荡后,塑料瓶变瘪水中的铁钉生锈,植物油中的铁钉没生锈结论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中一定有碳、氢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和水发生反应铁生锈只需要与氧气接触3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B 除去CaO中的CaCO3加水溶解并过滤C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D 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35.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B.研究CO2能否溶于水C.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D.研究燃烧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3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足量NaOH溶液B 除去CaO中的CaCO3加足量稀盐酸C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加水溶解D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Na2CO3溶液37.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目的鉴别CO2和CH4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Ca(OH)2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除去CaO中的CaCO3方案1 闻气味滴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点燃加水溶解,过滤方案2 看颜色通入适量CO2,过滤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滴加足量稀盐酸38序号物质杂质选用的试剂①Fe Fe2O3稀盐酸②CO CO2NaOH溶液③CaO CaCO3H2O④NaCl溶液Na2CO3Ca(OH)2溶液A.②B.①②C.①③D.②③④3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过量)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选用的试剂A Fe Fe2O3稀盐酸B CO CO2NaOH溶液C CaO CaCO3H2OD NaCl溶液Na2CO3Ca(OH)2溶液40.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纵坐标表示的量①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加入水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②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④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盐酸质量剩余固体质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41.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B. 安全常识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防甲醛中毒电器着火——用水浇灭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明火C. 化学与人体健康D. 日常生活经验缺铁——易引起贫血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缺锌——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焙制糕点、蒸馒头——常加入发酵粉区别矿泉水与蒸馏水——蒸干,看有无白色固体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42.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方法一方法二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点燃闻气味②食盐水和水测pH 蒸发结晶③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加水溶解加入盐酸④镁条和铝条在空气中点燃加入稀硫酸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4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选项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 木炭粉(Cu)盐酸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 CO2(CO)NaOH溶液、浓硫酸通气、加热、收集C CaO(CaCO3)水过滤、烘干D NaOH(Na2CO3)盐酸溶解、蒸发、结晶4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操作现象结论A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铜比铝活泼B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C 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溶液温度下降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D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取水垢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垢中含有碳酸盐45选项A B C D实验目的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鉴别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粉末除去CO2中的少量CO方案1 加澄清石灰水滴加碳酸钠溶液加适量稀盐酸通过灼热氧化铁方案2 滴加盐酸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用磁铁吸引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目的方案1 方案2A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适量稀盐酸洗用适量稀硫酸洗B 鉴别NaOH和Na2CO3固体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C 干燥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固体CaO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D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滴加无色酚酞溶液4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主要操作及现象A 验证某固体是碳酸钠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B 验证某溶液的溶质是碱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C 检验羊毛纤维抽丝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D 检验二氧化碳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48、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鉴别物质实验方法A. 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B. 镁和锌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D. 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49.下列4组实验中的操作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1 操作2A 除去氮气中少量的氧气通过灼热炭粉通过灼热铜丝网B 区分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过滤C 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固体加水加稀盐酸D 区分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观察颜色加稀盐酸50.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该混合物后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其主要原因是A. 玻璃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B.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C.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D.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52.为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在四组对比实验中,效果较.差.的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D .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53.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 B C D54.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 .③⑤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⑤55.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