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大学语文17秋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7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概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B
2、B
3、C
4、B
5、A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不仅是人物生活的背景,也是小说艺术的重要描写对象。
A. 人物
B. 环境
C. 情节
D. 行动
正确答案:B
2.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情话语形式是()
A. 对比
B. 对偶
C. 排比
D. 对仗
正确答案:B
3. 作家从事创作活动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是()
A. 理性思维
B. 创作手段
C. .创作动机
D. 灵感
正确答案:C
4. 文学的()是专门研究文学和人民的关系的理论。
A. 集体性
B. 人民性
C. 传承性
D. 立体性
正确答案:B
5. ()是作家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个性的文体。
A. 散文
B. 小说
C. 诗歌
D. 戏剧
正确答案:A
6. 叙述者=人物的这种叙述视角又称为(),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A. 见证人视角
B. 内焦点叙事
C. 主人公视角
D. 外视角
正确答案:B
7. 抒情文学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的间接反映。
A. 主观化。
东北师范大学文章解读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A
2、A
3、A
4、C
5、A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诗经》中的风、雅、颂,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A. 题材内容
B. 结构类型
C. 语言体式
D. 表达手法
正确答案:A
2. 普遍运用专门术语是下列哪种语体的语言特点()
A. 科学语体
B. 文艺语体
C. 个性化语体
D. 文学语体
正确答案:A
3. 将阅读描写为“感知—理解—记忆”的过程是哪种阅读教学模式
A. 讲授—训练模式
B. 示范—训练模式
C. 感悟—积累模式
D. 情境—感悟模式
正确答案:A
4. 电脑文本与传统文本差别的根源在于()
A. 表达手法
B. 艺术功能
C. 信息媒体
D. 接受方式
正确答案:C
5. 中学文言文课文,运用比较多的是哪种注释方式?
A. 考注式
B. 评点式
C. 语义式
D. 概括式
正确答案:A
三、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构成。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 在解读电脑文本时,教师不再具有传统的权威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1)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C
2、C
3、B
4、D
5、C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成语“难兄难弟”出自()。
A. 《聊斋志异》
B. 《典论论文》
C. 《世说新语》
D. 《师说》
正确答案:C
2. 高适作品中的“第一大篇”是()。
A. 《听吹笛》
B. 《封丘县》
C. 《燕歌行》
D. 《白雪歌》
正确答案:C
3. 《论六家要指》一文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司马谈
C. 葛洪
D. 张华
正确答案:B
4. 为唐诗开辟了一条健康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正确道路的诗人是()。
A. 王勃
B. 杨炯
C. 王昌龄
D. 陈子昂
正确答案:D
5. 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曾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
A. 钟嵘《诗品》
B. 《文选》
C. 刘勰《文心雕龙》
D. 《玉台新咏》
正确答案:C
6. 《晋楚城濮之战》出自()。
A. 《春秋》
B. 《左传》
C. 《国语》
D. 《战国策》
正确答案:B
7. 被誉为“十才子之冠”的诗人是()。
A. 吉中孚
B. 韩翃。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A
2、B
3、B
4、D
5、A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包括思维训练型、技能训练型、跳摘训练型等。
A. 发展训练型
B. 感知体验型
C. 引导启发型
D. 跳摘训练型
正确答案:A
2. 古代的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后人推断是()代人的作品。
A. 唐
B. 宋
C. 秦
D. 明
正确答案:B
3. 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源于()“愤启—悱发”思想。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正确答案:B
4. 口语交际课上,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把话说通顺,说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做到无语病。
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具有语言的()。
A. 互动性
B. 情境性
C. 综合性
D. 规范性
正确答案:D
5.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本质区别是()。
A. 是否是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
B. 实践性
C. 主观性
D. 个性化
正确答案:A
6. 应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
A. 默读
B. 朗读
C. 精读
D. 略读
正确答案:C。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D
2、B
3、C
4、C
5、A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进行了规定,小学阶段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即可。
A. 2500
B. 3500
C. 2000
D. 3000
正确答案:D
2. 在五四运动前后,()提出要以“教学法”的名称代替“教授法”。
A. 梁漱溟
B. 陶行知
C. 张志公
D. 吕叔湘
正确答案:B
3. ()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可以分为引导点拨型、领导管理型以及教导达标型。
A. 感知体验型
B. 发展训练型
C. 引导启发型
D. 跳摘训练型
正确答案:C
4. ()年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先前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A. 1999
B. 2001
C. 2000
D. 1985
正确答案:C
5. 五四后,小学语文课程由“国文”改为(),实现“言文一致”,这是划时代的变化。
A. 国语
B. 语文
C. 中文
D. 汉语言
正确答案:A
6. 在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家()提出要以“教学法”的名称代替“教授法”。
A. 梁漱溟
B. 陶行知
C. 张志公
D. 吕叔湘
正确答案:B
7. 口语交际课上,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必须要求学生。
东北师范大学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D
一、单选题(共 1 道试题,共 1 分。
)V 1. 语文教材依语体区分为:白话文教材;( )
A. 指定交际教材
B. 培训类教材
C. 原版交际教材
D. 文言文教材
正确答案:D
三、判断题(共 23 道试题,共 92 分。
)V 1. 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他包括劳动美、革命斗争美和人的自身美。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3. 在反映社会美的课文中,反映人心灵美的课文占的比重最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4. 概括性的陈述性知识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5.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就是分析作者的思路,分析作者怎样用论据证明或反驳论点的,因此要重点学习论证方法,以了解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6. 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等美育因素大多存在于课文中。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人物形象的主要是分析:分析人物性格;分析矛盾冲突;分析思想意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8.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风格,除了一般特点外,还应分析其体现的专业化特色: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1)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A
2、C
3、B
4、D
5、B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四家诗”中最晚出的一家是
A. 毛诗
B. 鲁诗
C. 齐诗
D. 韩诗
正确答案:A
2. “汉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
A. 韩诗
B. 鲁诗
C. 毛诗
D. 齐诗
正确答案:C
3. 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A. 《秦中吟》
B. 《秦妇吟》
C. 《古离别》
D. 《乌衣巷》
正确答案:B
4. 七律的第一大家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宋之问
D. 杜甫
正确答案:D
5. 《龟虽寿》的作者是()
A. 曹丕
B. 曹操
C. 王粲
D. 刘桢
正确答案:B
6. 在中国古籍的整理编辑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是()。
A. 贾谊
B. 晁错
C. 刘向
D. 桓宽
正确答案:C
7. 《论六家要指》一文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司马谈
C. 葛洪。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1、A2、D3、D4、B5、A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是有目的的、较持久的、伴随着积极思维活动的感知觉活动。
A. 观察B. 注意C. 想象D. 联想正确答案:A2. ()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A. 兴趣B. 性格C. 意志D. 动机正确答案:D3. ()是指语文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以后所进行的评价。
A. 初始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发展性评价D. 终结性评价正确答案:D4. ()是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A. 联想B. 想象C. 记忆D. 观察正确答案:B5. ()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A. 阅读B. 理解C. 鉴赏D. 分析正确答案:A6. ()大力提倡新文学,并积极主张变法。
他在《变法通义》中所论述的学校、科举、师范、文字等内容都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陶行知正确答案:B7. 1924年,黎锦熙先生的()出版。
这是第一本教科书形式的语文教学法专著。
A. 《新著国语教学法》B. 《中等国文》C. 《国文百八课》D. 《语文学科教学论》正确答案:A8. ()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A. 思维。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1)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C
2、D
3、C
4、C
5、B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被誉为“十才子之冠”的诗人是()。
A. 吉中孚
B. 韩翃
C. 钱起
D. 司空曙
正确答案:C
2. 被奉为花间派鼻祖的词人是()。
A. 杜牧
B. 韦庄
C. 冯延巳
D. 温庭筠
正确答案:D
3. 《长恨歌》与《琵琶行》被作者归于()。
A. 讽喻诗
B. 闲适诗
C. 感伤诗
D. 杂律诗
正确答案:C
4. 《卫风•氓》是一首()。
A. 史诗
B. 农事诗
C. 弃妇诗
D. 战争诗
正确答案:C
5. 《游子吟》的作者是()。
A. 孟浩然
B. 孟郊
C. 贾岛
D. 杜牧
正确答案:B
6. “狐假虎威”、“南辕北辙”两个寓言故事出自()。
A. 《国语》
B. 《战国策》
C. 《庄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D
7. 《王昭君变文》属于()。
A. 讲经文
B. 佛经故事
C. 历史故事。
东北师范大学文章解读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D
2、B
3、A
4、A
5、A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下列不属于考注式解读的是
A. 题辞
B. 诂
C. 章句
D. 考据
正确答案:D
2. 下列所给选项中,哪个能直接为阅读暗示编码方式()
A. 语境
B. 文体
C. 个人风格
D. 生活经历
正确答案:B
3. 欣赏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最合适的方法是()
A. 社会学解读
B. 评点式解读
C. 文化学解读
D. 语义学解读
正确答案:A
4.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持“滋味”说观点的人,主要着眼于()
A. 作品整体
B. 读者的修养
C. 作品的细节
D. 语境
正确答案:A
5. 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手段是
A. 揭示各种概念的内涵
B. 设置情节
C. 逻辑推理
D. 托物言志
正确答案:A
三、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把诗歌分为田园诗、爱情诗、咏史诗等,主要是根据其表达手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 语言并不是文体结构中最基本的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法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C
2、B
3、D
4、A
5、B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按(),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文字类、口语类、图表类、实物类、体验类等。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成果
D. 资源利用情况
正确答案:C
2. ()就是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来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言语。
A. 默读
B. 朗读
C. 诵读
D. 略读
正确答案:B
3.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这是语文综合性第()学段的目标。
A. 五
B. 八
C. 三
D. 二
正确答案:D
4. 按()的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讨论、演讲、辩论、参观、访问、调查、表演等。
A. 活动形式
B. 课题性质
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D. 资源利用情况
正确答案:A
5. 学习方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正确答案:B
6. ()应集中注意力,并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善于捕捉关键信息。
A. 精读
B. 略读
C. 朗读
D. 默读。
东北师范大学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17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1、A一、单选题(共 1 道试题,共 1 分。
)V 1. 依教材的体系区分的语文教材:( );分编式语文教材A. 合编式语文教材B. 规划式语文教材C. 文本式语文教材D. 总结式语文教材正确答案:A三、判断题(共 23 道试题,共 92 分。
)V 1. 课内是源,课外是流,要以教材为本,鼓励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2.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的基本凭借,教师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忠诚要通过对教材的使用体现出来。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3. 语文教材是遵循语文教学目标,由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内容构成的物化了的语文教学内容。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4. 根据对象的描述角度来分析结构。
对同一个叙述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分析文章结构则可以根据叙述角度的变换来把握。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5. 审美要求一定的知识储备,语文智育离不开美育。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6.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7. 学习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获取离不开能力,能力(程序性知识)的培养和使用也离不开知识。
A. 错误。
2017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正考试卷答案5篇第一篇:2017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正考试卷答案2017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正考试卷答案一、简答题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标准》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就识字写字教学的阶段目标来说,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认为,主要有两个特点:从横向来说,目标体现了多元化和重点性的统一。
每个学段都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较以往只从“知识和能力”一个维度提出目标更加全面和完整。
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
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
第二、三、五项是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要求,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第四项、第六项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标准》中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既是多元的,同时也重点突出。
它首先加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重视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如,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的识字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学段提出“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其二,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在第一学段提出“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注意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练习,要求“在书法中体会汉字的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
在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中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学习识字写字,不仅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且要了解汉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从纵向来说,学习目标体现了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东北师范大学文章解读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B
2、A
3、A
4、C
5、B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以知识为中心的讲授——训练模式的中心环节是
A. 记忆
B. 理解
C. 创造
D. 还原
正确答案:B
2. 《诗经》中的风、雅、颂,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A. 题材内容
B. 结构类型
C. 语言体式
D. 表达手法
正确答案:A
3. 在解读电子文本是,教师所处的地位应该是()
A. 引导者
B. 操纵者
C. 权威者
D. 控制者
正确答案:A
4. 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是
A. 语体
B. 形态
C. 文体
D. 形式
正确答案:C
5. 刘勰提出了下列哪种观点()
A. 滋味说
B. 知音说
C. 知人论世
D. 不求甚解
正确答案:B
三、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乐府没有民间文学的风格。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 接受美学解读很重视问语内涵的再理解。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法17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1、C2、C3、A4、C5、D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年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以前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A. 1999B. 2001C. 2000D. 1985正确答案:C2. 1904~1906年由维新派吴眺,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A. 《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B. 《史籀篇》C. 《最新国文教科书》D. 《千字文》正确答案:C3. 思维深刻性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表现在()。
A. 能够听明白对方所说的话,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B. 边听边思考,能分辨别人说话中的明显错误C. 根据对象、材料,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D. 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对方话语做出反应正确答案:A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了学段划分,其中详细规定了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
那么,对于3~4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应少于()字。
A. 5万B. 10万C. 40万D. 100万正确答案:C5. 在口语交际课上,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该使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把话说通顺,说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意思;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做到无语病。
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具有语言的()。
A. 互动性B. 情境性C. 综合性D. 规范性正确答案:D6. 依据()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社区活动、校园活动、家庭活动、同伴生活等。
A. 活动形式B. 课题性质C.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D. 资源利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