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装置交流谐波电流的相位
- 格式:doc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7
三相6脉波整流器谐波与触发角
三相6脉波整流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设备,用于将交流电
转换为直流电。
在这种整流器中,谐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
会影响整流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谐波是指波形中含有频率是基波频
率的整数倍的成分,它会导致电网中的电压和电流失真,甚至会对
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谐波与触发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触发角是指控制整流器
中晶闸管导通的相位角度,通过调整触发角可以实现对整流器输出
电压的控制。
当整流器工作时,谐波的产生与触发角密切相关。
合
适的触发角可以减小谐波的产生,提高整流器的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对于三相6脉波整流器来说,合理地选择触发角可以有效地减
小谐波的产生,从而改善整流器的性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谐波与触发角还涉及到功率因数的问题。
谐波会导致电网中的功率因数下降,影响电网的稳定性,而通过调
整触发角可以实现对功率因数的控制,从而减小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总的来说,三相6脉波整流器的谐波与触发角之间存在着复杂
的相互关系,合理地选择触发角可以减小谐波的产生,提高整流器
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改善功率因数,减小对电网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谐波与触发角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整流器的最佳性能。
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SD126-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SD126-84)的通知(84)水电电生字第56号根据国家经济委员会经能[1983]648号文批转的《全国供用电规则》4.8的规定,我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制订了《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经征求工业、交通有关部门的意见,并经部内有关单位多次会审,现予颁发。
目前,我国正在制订限制电压、电流高次谐波的国家标准。
近年来,工业、交通各部门使用的各种硅换流设备和其他非线性用电设备急增,所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大量注入电网,使电网电压正弦波形发生畸变,电能质量下降,威胁电网和其他用户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为保证电网和用户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前,各级电力部门要按本规定的要求,加强对电网高次谐波的监视和管理。
由于对电网高次谐波的监视和管理尚需作一定的准备,所以本规定自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执行。
但新增加的各种换流设备和其他非线性用电设备,必须符合本规定的要求,方能接入电网运行。
本规定的解释由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
执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随时告部生产司和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九八四年八月三十一日1总则1.1电力系统中的谐波主要是冶金、化工、电气化铁路等换流设备及其他非线性用电设备产生的。
随着晶闸管整流及晶闸管换流设备的广泛使用和各种非线性负荷的增加,大量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造成电压正弦波形畸变,使电能质量下降,给发供电设备及用户用电设备带来严重危害。
为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质量合格的50Hz电能,必须对各种非线性用电设备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加以限制,以保证电网和用户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特制订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电力系统以及由电网供电的所有电力用户。
1.3电网原有的谐波超过本规定的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极限值时,应查明谐波源并采取措施,把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限制在规定的极限值以内。
在本规定颁发前,已接入电网的非线性用电设备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超过本规定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时,应制定改造计划并限期把谐波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谐波原理及治理方法一、1. 何为谐波?在电力系统中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非线性负载所致。
当电流流经负载时,与所加的电压不呈线性关系,就形成非正弦电流,即电路中有谐波产生。
谐波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倍数,根据法国数学家傅立叶(M.Fourier)分析原理证明,任何重复的波形都可以分解为含有基波频率和一系列为基波倍数的谐波的正弦波分量。
谐波是正弦波,每个谐波都具有不同的频率,幅度与相角。
谐波可以区分为偶次与奇次性,第3、5、7次编号的为奇次谐波,而2、4、6、8等为偶次谐波,如基波为50Hz时,2次谐波为l00Hz,3次谐波则是150Hz。
一般地讲,奇次谐波引起的危害比偶次谐波更多更大。
在平衡的三相系统中,由于对称关系,偶次谐波已经被消除了,只有奇次谐波存在。
对于三相整流负载,出现的谐波电流是6n±1次谐波,例如5、7、11、13、17、19等,变频器主要产生5、7次谐波。
“谐波”一词起源于声学。
有关谐波的数学分析在18世纪和19世纪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傅里叶等人提出的谐波分析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电力系统的谐波问题早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当时在德国,由于使用静止汞弧变流器而造成了电压、电流波形的畸变。
1945年J.C.Read发表的有关变流器谐波的论文是早期有关谐波研究的经典论文。
到了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发表了有关变流器引起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的大量论文。
70年代以来,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工业、交通及家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谐波所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
世界各国都对谐波问题予以充分和关注。
国际上召开了多次有关谐波问题的学术会议,不少国家和国际学术组织都制定了限制电力系统谐波和用电设备谐波的标准和规定。
谐波研究的意义,道理是因为谐波的危害十分严重。
谐波使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的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热、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使绝缘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故障或烧毁。
PWM整流电路的原理分析摘要:无论是不控整流电路,还是相控整流电路,功率因数低都是难以克服的缺点.PWM整流电路是采用PWM控制方式和全控型器件组成的整流电路,本文以《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单相电压型桥式PWM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四种工作模式。
通过对PWM整流电路进行控制,选择适当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时间间隔,交流侧的电流可以按规定目标变化,使得能量在交流侧和直流侧实现双向流动,且交流侧电流非常接近正弦波,和交流侧电压同相位,可使变流装置获得较高的功率因数。
1 概述传统的整流电路中,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的输人电流滞后于电压,其滞后角随着触发角的增大而增大,位移因数也随之降低。
同时输人中谐波分量也相当大,因此功率因数很低。
而二极管不控整流电路虽然位移因数接近于1,但输人电流中谐波分量很大,功率因数也较低。
PWM整流电路是采用PWM控制方式和全控型器件组成的整流电路,它能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传统整流电路存在的问题。
把逆变电路中的SPWM控制技术用于整流电路,就形成了PWM整流电路。
通过对PWM整流电路进行控制,使其输人电流非常接近正弦波,且和输人电压同相位,则功率因数近似为1。
因此,PWM整流电路也称单位功率因数变流器。
参考文献[1]在第6章“PWM控制技术”中增添了“PWM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这一部分内容。
但在PWM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中介绍篇幅较少,只是针对PWM整流电路的运行方式相量图进行分析,没有分析其工作过程。
对PWM 整流电路不熟悉的教师在了解这部分内容时普遍感觉吃力。
1 单相电压型桥式PWM整流电路电压型单相桥式PWM整流电路最早用于交流机车传动系统,为间接式变频电源提供直流中间环节,其电路如图I所示。
每个桥臂由一个全控器件和反并联的整流二极管组成。
L为交流侧附加的电抗器,在PWM整流电路中是一个重要的元件,起平衡电压、支撑无功功率和储存能量的作用。
为简化分析,可以忽略L的电阻。
图 1 电压型单相桥式PWM整流电路除必须具有输人电感外,PWM整流器的电路结构和PWM逆变电路是相同的。
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PWM整流器在新能源、电力牵引、电力电子变换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PWM整流器具有高效率、低谐波、快速响应等优点,但其控制策略的设计是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
本文将对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PWM整流器采用全控型器件,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整流器输入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实现高功率因数和低谐波电流的目标。
其电路结构包括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以及交-直-交PWM整流器等。
开关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开关管的通断时间来实现电流的控制。
该策略具有实现简单、动态响应快等优点,但开关的通断会造成较大的功耗损失,且在负载突变时响应速度较慢。
PWM控制策略通过调节脉冲宽度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该策略具有谐波含量低、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且在负载突变时响应速度快。
但PWM控制需要较高的采样精度和计算能力,且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量的参数较多。
滑模控制策略通过将系统状态引导至设定的滑模面上实现电流的控制。
该策略具有对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不敏感、无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优点,且可以实现无静差跟踪。
但在实际应用中,滑模控制的计算实现较为复杂,且在实际系统中应用难度较大。
为了验证上述控制策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实验系统。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并使用高性能DSP实现了实时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PWM控制策略在稳态和动态性能上都优于开关控制策略和滑模控制策略。
具体来说,PWM控制策略在负载突变时的响应速度较快,且可以实现更高的系统效率。
本文对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开关控制策略、PWM控制策略和滑模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发现PWM控制策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中,我们验证了PWM控制策略的优点。
展望未来,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三次谐波相位差
在三相电网中,基波各相的相位差为120°,而三次谐波相位差为360°。
对于交流电而言,相位相差360°意味着它们是同相位的。
这使得三次谐波在零线上是算数叠加的,这是三次谐波的特殊性。
以下是关于三次谐波相位差的详细介绍:
三次谐波的产生:三次谐波是由非线性负载(如整流器、开关电源、电弧炉等)引起的,这些负载会引入电流和电压的非正弦成分,其中包括基波和谐波。
三次谐波是基波频率的三倍,通常为150或180赫兹(对于60赫兹系统和50赫兹系统)。
相位差的定义:三次谐波相位差是三次谐波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这是一个关键参数,它描述了三次谐波电流和电压的波形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它们是否能够协同工作。
影响:三次谐波相位差可以导致电力系统中的问题。
如果电流和电压的三次谐波相位差接近零或180度,它们将有助于相互补偿,这可能导致电流波形变形、电力损耗、谐波放大以及设备过热。
如果相位差接近90或270度,它们会相互抵消,这可能导致设备的过电压和失调。
测量和分析:三次谐波相位差可以通过高级电力质量分析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
这些仪器能够记录电流和电压的波形,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位差,并帮助确定是否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为了减少三次谐波相位差引起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谐波滤波器来减小谐波水平、采用非线性负载的改进设计、采用电容器和电感器等滤波器来改善电力质量,以及提前规划电力系统,以降低谐波的影响。
关于整流设备的谐波分析典型的12脉整流电路的谐波分析:变压器Y/Δ-Y接线整流线路谐波电流(12脉波谐波电流)分析整流电路如下图所示。
变压器的两组二次绕组Δ-Y接线,全波整流,整流输出通过平衡平衡电抗器L1、L2,输出总直流电流I d。
原次边绕组电压相位右图所示。
整流总电流Id下的各支路电流和电压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为变压器原边绕组相电压和线电压。
次边Y接绕组的相位与原边绕组相同,次边Δ接绕组的相位迟后原边绕组30O。
设变压器原次边电压边比1:1,整流器三相全波整流,忽略整流电路略换流叠角的影响,则各支路电流如图中c-p)。
图中I1=(I a2-I b2)/3I2=(I b2-I c2)/3 (1)I3=(I c2-I a2)/3归算原边绕组电流'11a a I I ='11b b I I =(2)'11c c I I = 1'13I I =2'23I I = (3)3'33I I = ''11A a I I I =+'12B b I I I =+ (4) '3'1I I I C C +=表112脉波整流器的谐波电流的5、7次比6脉波整流器的谐波电流大为降低,11、13次谐波电流二者差不多。
从表1可见,Y/Δ接线的各次谐波起始相位角都经过领点,而Y/ Y 接线的的各次谐波起始相位角各不相同,其中5、7,17、19,29、31都迟后180O 。
上述为12脉等效整流装置各谐波含量的理论计算值,忽略整流电路略换流叠角的影响。
从理论计算,当一个函数满足:()⎪⎭⎫⎝⎛+-=2T t f t f 即将波形移动半个周期后与原波形对称与X 轴,则其傅里叶级数展开后不包含偶次谐波分量。
一般的整流装置其每个桥臂的晶闸管触发时间间隔都是相等的,所以其整流后的波形也是满足上式的对称性,所以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中没有偶次谐波的分量,只有在整流装置每个桥臂的晶闸管触发时间的不对称才会造成大量的偶次谐波。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分析及消除方法摘要:本文针对电力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谐波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概述了谐波的危害,然后介绍了三种谐波检测的方法,最后从改造谐波源的角度提出了几种谐波抑制方法。
关键词:电力谐波检测治理0 引言目前,谐波与电磁干扰、功率因数降低被列为电力系统的三大公害,因而了解谐波产生的机理,研究和清除供配电系统中的高次谐波,对改于供电质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力系统谐波危害1.1 谐波会使公用电网中的电力设备产生附加的损耗,降低了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
大量三次谐波流过中线会使线路过热,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火灾。
1.2 谐波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使电机产生机械振动和噪声等故障,变压器局部严重过热,电容器、电缆等设备过热,绝缘部分老化、变质,设备寿命缩减,直至最终损坏。
1.3 谐波会引起电网谐振,可能将谐波电流放大几倍甚至数十倍,会对系统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对电容器和与之串联的电抗器,电网谐振常会使之烧毁。
1.4 谐波会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造成不必要的供电中断和损失。
1.5 谐波会使电气测量仪表计量不准确,产生计量误差,给供电部门或电力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1.6 谐波会对设备附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则产生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则导致信息丢失,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1.7 谐波会干扰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或死机。
1.8 谐波会影响无线电发射系统、雷达系统、核磁共振等设备的工作性能,造成噪声干扰和图像紊乱。
2 谐波检测方法2.1 模拟电路消除谐波的方法很多,即有主动型,又有被动型;既有无源的,也有有源的,还有混合型的,目前较为先进的是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
但由于其检测环节多采用模拟电路,因而造价较高,且由于模拟带通滤波器对频率和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故使其基波幅值误差很难控制在10%以内,严重影响了有源滤波器的控制性能。
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主题】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引言】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整流电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整流电路,具有高效能、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则是决定整流电路性能和工作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对电路工作的影响,并剖析其原理、优缺点,以及对我个人的启示。
【正文】1. 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由三个可控硅组成,每个可控硅分别控制一个半波整流。
其中,可控硅的触发通过脉冲控制实现,而各触发脉冲的相位差则决定了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
2. 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的影响触发脉冲相位差主要影响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和稳定性。
当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为120度时,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呈正弦波形,电压稳定性良好。
而当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不等于120度时,会导致输出电压的波形失真和电压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引发谐波污染。
3. 优缺点分析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具有以下优点:- 高效能:整流电路的效率高,能够高效地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 高可靠性:可控硅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整流电路结构简单,故可靠性较高。
然而,该电路也存在一些缺点:- 输出电压波纹系数略大:由于是半波整流,输出电压波形具有一定的脉动,波纹系数较大。
- 谐波污染:若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不合理,可能引发谐波污染,对电力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4. 对我个人的启示和理解通过研究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我深刻意识到相位差是电路性能和输出电压稳定性的关键参数。
合理设置触发脉冲相位差,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还能有效防止谐波污染的发生。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将更加注重整流电路设计中各相触发脉冲相位差的调整,以达到电路工作效果的优化。
整流装置交流侧谐波电流的相位⒈ 确定谐波电流相位的要点⑴ 不同次数(频率)谐波电流相互间无向量关系,不能进行向量计算。
① 不同次数谐波的周期用时间来表示是不相等的:不同次数谐波的频率1f n f n ⋅=,不同次数谐波的周期用时间表示则为: 111f n f T n n ⋅== 基波频率Z H f 501= 基波的周期s f T 02.0111==。
5次谐波的周期s f T 004.0155==; 7次谐波的周期s f T 003.0177≈=。
② 不同次数谐波的周期用角度来表示是相同的:ππϑ22=⋅⋅=n n n T f⑵ 在等效p 相整流系统中,1+=pK n 次谐波电流的相序为正序;1-=pK n 次谐波电流的相序为负序。
对于正序,顺时针方向为滞后;对于负序,顺时针方向为超前。
当整流变压器网侧绕组△联结时,正序及负序谐波的线电流均较相应同次谐波的相电流滞后30°,这30°的相位移对于不同次谐波所代表的时间是不相等的。
另外,虽然正序及负序谐波的线电流均滞后相应同次谐波的相电流滞后30°,但是它们向量图的画法却不相同。
()BL n i ()CA n i ()CL n i()AL n i()CL n i ()BL n i B ()AL n 图1 网侧绕组△联结时正序谐波线、相电流相位关系()CL n i ()CA n i ()BL n i()AL n i) ()BL n i ()CL n i C ()AL n 图2 网侧绕组△联结时负序谐波的线、相电流相位关系⑶ 整流装置阀侧交流电压对于网侧交流电压相位上是有所移动的,若确定装置网侧交流电流的相位关系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 整流变压器阀侧电流基波相位在不控整流时与阀侧电压相位是一致的。
因此网侧交流电流与阀侧交流电流相位差等于阀侧电压与网侧电压的相位差。
在绘制不同次谐波的向量图时,该相位差均为同一数值,不因谐波次数而异,也与移相方式无关。
② 若整流变压器阀侧电压滞后网侧电压一个角度时,则按阀侧电流相位确定网侧电流的相位,即在阀侧电流相位的基础上向超前方向转动同一角度。
反之,若阀侧电压超前网侧电压一个角度,在确定网侧电流的相位时,则在阀侧电流相位的基础上向滞后方向转动这一角度。
⒉ 谐波电流相位确定之例1:采用双绕组双分裂结构的整流变压器,一组为Dd0联结的三相桥式系统;另一组为Dy11联结的三相桥式系统,构成12脉波整流。
确定两组三相桥式系统中5、7、11、13、17、19、23、25次谐波的相位关系。
讨论:⑴ 以Dd0联结为基准。
因为Dy11联结的阀侧电压相位是要超前于网侧电压30°,而Dd0联结的阀侧电压与网侧电压同相位,所以Dy11联结的阀侧电压相位较Dd0联结的阀侧电压相位也超前30°;相应地Dy11联结的阀侧基波电流相位也要超前Dd0联结的阀侧基波电流相位30°。
⑵ 对于阀侧5次谐波电流而言,Dy11联结的5次谐波电流相位要超前Dd0联结的5次谐波电流相位150305=⨯°,即()115Dy a I 超前()05Dd a I 150°(与基波转向同,逆时针方向)。
对于阀侧7次谐波电流而言,Dy11联结的7次谐波电流相位要超前Dd0联结的7次谐波电流相位210307=⨯°,即()117Dy a I 超前()07Dd a I 210°(与基波转向同,逆时针方向)。
⑶ 当按阀侧谐波电流相位绘制网侧谐波电流(()115Dy A I 、()117Dy A I 、()05Dd A I 、()07Dd A I )时,Dd0联结的阀侧、网侧谐波电流(()05Dd a I 、()05Dd A I )同相位;而Dy11联结的()115Dy A I 、()117Dy A I 均在()115Dy a I 、()117Dy a I 的位置上按各自相序的滞后方向旋转30°(5次谐波为逆时针,7次谐波为顺时针)。
见下图:I ()05Dd A I (7Dd a I )05×30° 7×30°=210()115Dy a I ()115Dy A I (7Dy A I ()117Dy a(a )5次谐波 (b )7次谐波图3 12脉波整流系统中5、7次谐波电流的相位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在两组三相桥式12脉波整流系统中,网侧线电流中的5次及7次谐波相位均相差180°。
若两组三相桥的负荷相等,则这两次谐波相互抵消,亦即在电网电流中没有这两次谐波(17及19次谐波也是如此)。
⑷ 对于阀侧11次谐波电流而言,Dy11联结的11次谐波电流相位要超前Dd0联结的11次谐波电流相位3303011=⨯°,即()1111Dy a I 超前()011Dd a I 330° (与基波转向同,逆时针方向)。
对于阀侧13次谐波电流而言,Dy11联结的13次谐波电流相位要超前Dd0联结的13次谐波电流相位3903013=⨯°,即()1113Dy a I 超前()013Dd a I 390° (与基波转向同,逆时针方向)。
⑸ 当按阀侧谐波电流相位绘制网侧谐波电流(()1111Dy A I 、()1113Dy A I 、()011Dd A I 、()013Dd A I )时,Dd0联结的阀侧、网侧谐波电流(()011Dd a I 、()011Dd A I )同相位;而Dy11联结的()1111Dy A I 、()1113Dy A I 均在()1111Dy a I 、()1113Dy a I 的位置上按各自相序的滞后方向旋转30°(5次谐波为逆时针,7次谐波为顺时针)。
见下图:()011Dd a I ()011Dd A I ()115Dy A I ()1113Dy A I ()013Dd a I ()013Dd A I()1111Dy a I (7Dy a I 11×30°=150 13×30°=3900(a )11次谐波 (b )13次谐波图4 12脉波整流系统中11、13次谐波电流的相位关系从图4可以看出:在两组三相桥式12脉波整流系统中,网侧线电流中的11次及13次谐波相位差均为0°。
若两组三相桥的负荷相等,则这两次谐波电流相互相加,亦即在电网电流中这两次谐波电流是单组6脉波整流的两倍(23及25次谐波也是如此)。
3 谐波电流相位确定之例2:两台12脉波整流装置并联运行,其中一台移相+7.5°,另一台移相-7.5°,构成24脉波整流。
由于装置的内部原因,两台整流装置中均有剩余的非特征5次及7次谐波存在。
确定两台整流装置中5次及7次;11次及13次谐波的相位关系。
讨论:产生剩余非特征谐波的原因相同,两台12脉波整流装置中各自剩余的5次谐波大小相等(7次、11次、13次、17次、19次谐波也如此)。
⑴ 5次、7次、17次、19次谐波的位关系以移相+7.5°的整流装置为基准,则移相-7.5°的整流装置中阀侧基波电流相位滞后其15°,所以移相-7.5°的整流装置中阀侧剩余的5次谐波电流将较移相+7.5°的整流装置中的阀侧剩余的5次谐波电流滞后75155=⨯°(与基波转向同,顺时针方向)。
然后再按照两台整流装置的阀侧的5次谐波电流相位绘制出各自网侧的5次谐波电流:+7.5°的整流装置向滞后方向(注意5次为负序,逆时针方向)转7.5°,-7.5°的整流装置向超前方向转7.5°。
同理,可以绘出剩余7次谐波的向量图。
A I 5 Ⅰa I 7Ⅱ5° ⅡA I 5 ⅡA I 7 Ⅱa 7 系统图 5次谐波电流相位 7次谐波电流相位 图5 构成24脉波两台整流装置并联运行系统5次及7次谐波电流相位关系从图5可以看出分别移相+7.5°、-7.5°的两台整流装置网侧所剩余的5次及7次谐波电流均是有90°的相位差,所以24脉波整流装置中的5次、7次网侧谐波电流是单台12脉波整流器中剩余的5次、7次谐波电流的2倍。
两台整流装置网侧所剩余的17次、19次谐波电流也是有90°的相位差,所以在24脉波整流装置中的17次、19次网侧谐波电流也是单台12脉波整流器中剩余的17次、19次谐波电流的2倍:Ⅰ17 ⅠA I 19A I 17 a I 85°17次谐波电流相位 19次谐波电流相位图6 构成24脉波两台整流装置并联运行系统17次及19次谐波电流相位关系⑵ 11次及13次谐波的相位关系以移相+7.5°的整流装置为基准,则移相-7.5°的整流装置中阀侧基波电流相位滞后其15°,所以移相-7.5°的整流装置中阀侧剩余的11次谐波电流将较移相+7.5°的整流装置中的阀侧剩余的11次谐波电流滞后1651511=⨯°(与基波转向同,顺时针方向)。
然后再按照两台整流装置的阀侧的11次谐波电流相位绘制出各自网侧的11次谐波电流:+7.5°的整流装置向滞后方向(注意11次为负序,逆时针方向)转7.5°,-7.5°的整流装置向超前方向转7.5°。
同理,可以绘出剩余13次谐波的向量图。
ⅠA I 11 7.5°Ⅰa I 11 Ⅰa I 13 7.5° ⅠA I 1311×15°=165°13×15°=195°ⅡA I 11 7.5° Ⅱa I 11 Ⅱa I 13 7.5°ⅡA I 1311次谐波电流相位 13图7 构成24脉波两台整流装置并联运行系统11次及13次谐波电流相位关系 从图7可以看出分别移相+7.5°、-7.5°的两台整流装置网侧所剩余的11次及13次谐波电流均是有180°的相位差,若台整流装置的负荷相等,则这两次剩余谐波将相互抵消,亦即在电网电流中没有这两次剩余谐波。
对于构成24脉波两台整流装置并联运行系统在中的23次及25次谐波电流的相位关系,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绘制出分别移相+7.5°、-7.5°的两台整流装置网侧谐波电流的相位差均为0°,亦即在电网电流中这两次谐波电流是单台整流装置谐波电流量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