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无机及分析化学学期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103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 物质和化学变化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6. 酸碱反应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
7.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量。
8.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常数。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9.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电位。
计算方法:根据电极电位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0. 酸碱反应的平衡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计算方法:根据酸碱的浓度计算pH值。
11. 溶液的酸碱滴定滴定: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计算方法: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12.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13. 气体混合物的计算分压定律: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与该气体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计算方法:根据分压定律计算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和摩尔分数。
无机及分析化学一.简答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难挥发电解质的依数性?与溶质粒子是木多少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①溶液的蒸气压下降②溶液的沸点升高③溶液的凝固点下降④溶液的渗透压2.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沸点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纯水中加入少量难挥发非电解质,由于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水,故373.15K 时,溶液不能沸腾。
欲使溶液沸腾,必须升高温度,直到溶液的蒸气压正好等于外界压力时,溶液才能沸腾,因此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3.溶胶有什么性质?(1)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2)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3)电学性质——电泳、电渗。
4.什么是体系和环境?体系分哪几类?都有什么含义?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环境是体系以外且与体系密切相关的物质。
(1)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2)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3)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5.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如何变化?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经无关。
6.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键合原子双方各自提供自旋相反的单电子彼此配对;(2)已键合电子不能在形成新的化学键;(3)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及对称性匹配。
7.准确度与精密度有何关系?(1)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2)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3)对于一个好的分析结果,既要求精密度高,又要求准确度高。
8.如何减小分析过程中的误差?(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减小测量误差;(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4)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9.如何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1)对照实验;(2)空白实验;(3)校准仪器;(4)校准方法。
10.滴定分析法分几类?(1)酸碱滴定法(2)配位滴定法(3)氧化还原滴定法(4)沉淀滴定法11.滴定反应该具备什么条件?(1)反映按照确定的方程式进行(2)滴定反应完全的程度必须大于99.9%(3)反应速率快。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大一一、知识点概述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两个重要分支,无机化学主要研究非生物有机物质及其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分析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检测、分离和定量的方法。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基础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简述。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
常见的化学元素包括氢(H)、氧(O)、碳(C)等。
元素根据其原子序数可以分为周期表上的不同元素。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元素,也可以通过元素之间的反应合成。
三、离子与离子反应1. 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是正离子(阳离子)或负离子(阴离子)。
正离子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成,负离子由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成。
2.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指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中至少有一个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反应。
离子反应常见的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酸是指能够给出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够给出OH-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包括盐酸(HCl)、硫酸(H2SO4),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OH)。
2.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也是人体内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反应。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记法: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表示。
例如,2Na + Cl2 → 2NaCl,其中Na被氧化成Na+离子,Cl2被还原成2Cl-离子。
六、分析化学基础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方法。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复习提纲第6章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1)氧化数:氧化数是指元素原子的荷电数。
(2)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氧化值发生变化,这样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剂与其还原产物、还原剂与其氧化产物组成的电对称为氧化还原电对,简称电对。
2.原电池和电极电势(1)化学反应作为电池反应的原电池符号(2)电极反应(3)标准电极电势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用Nemst方程计算各种类型电极的电极电势(2)计算氧化型、还原型形成沉淀时电对的电极电势4.电极电势的应用(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电动势;(2)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5.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1)元素电势图(2)元素电势图的应用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电动势;2.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5.设计原电池测量(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6.氧化还原滴定法(1)条件电极电势定义和测定方法(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滴定分数、对称电对间滴定的计量点电势的计算、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3)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为什么要预处理以及对预处理剂的要求(4)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三类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5)高镒酸钾法%1高镒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用草酸钠标定高镒酸钾标准溶液的反应条件%1高镒酸钾法测铁(6)重铭酸钾法重铭酸钾法测铁(7)碘量法%1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1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碘和硫代硫酸钠反应的适宜条件%1碘量法测铜(8)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滴定结果的计算、称样量的估算第8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离子键的强度、晶格能与离子晶体的硬度和熔点、离子的特征、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型;离子晶体——立方晶系三种典型的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离子半径与配位数;离子极化一一正离子的极化作用与负离子的变形性、离子极化物质性质的影响2.共价键(1)价键理论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原子轨道的重叠与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2)杂化轨道理论一一s、p杂化的三种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不等性sp3 杂化'(3)分子轨道理论一一分子轨道能级图、电子的排布、键级与分子的稳定性3.分子间力和氢键(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偶极矩、分子的变形性(2)分子间力不同分子间存在哪些作用力、这些作用力的相对大小;分子间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3)氢键氢键的形成、氢键的存在情况、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第9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1.配合物的组成(1)中心离子(2)配位体一一单基配体和多基配体、螯合物(3)配位数(4)简单配合物的命名:总原则:配体数目一配体名称一合中心离子名称(氧化数)配体的先后顺序规则:%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1在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中按负离子一正离子一中性分子的次序命名%1同类配体按配位原子的字母顺序先后命名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1)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与配离子的空间构型(2)配合物的磁性与内、外轨型配合物3.配位平衡(1)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2)配体的量远大于中心离子的量时配位平衡的计算(3)配位平衡的移动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计算离子浓度,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配离子间的移动(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计算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能力的变化)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离子浓度)4.影响金属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主反应和副反应(2)EDTA的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3)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4)条件稳定常数只考虑酸效应的条件稳定常数、同时考虑酸效应和金属离子配位效应的条件稳定常数5.配位滴定曲线(1)滴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2)准确滴定的条件(3)配位滴定的最低pH值和酸效应曲线6.金属指示剂(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3)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7.配位滴定的方式与应用(1)单组分的测定%1直接滴定法Bi3+, Fe3+, Zn2+, Pb2+, Cu2+, Ca2+, M「+等%1返滴定法A「+的测定%1置换滴定法AP+的测定(2)混合溶液的滴定①用控制的酸度方法消除干扰和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连续滴定C M .Kgy ,判断依据:7―-10实例:Bi3+(或Fe3+), Pb2+(或Zn2+, Cu2+,)混合溶液滴定就+ (或Fe‘+)Fe3+, Al3+, Ca2+, Mg?+混合溶液滴定Fe’*、Al3+Bi3+(或Fe3+)> Pb2+(或Cu2+)和Zi?+的分别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