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目《国家宝藏》
- 格式:docx
- 大小:16.04 KB
- 文档页数:2
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文化解读聋利湖北省广播电视学权摘要:近些年来,各地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但是都或多或少沾染了“娱乐至上”的不良风气,长此以往,不仅容易 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也有害无利。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家宝藏》等一系列立足传统 文化,贴近当代生活的优质原创节目,正是人们文化需求的精神食粮。
本文试图以《国家宝藏》节目为坐标,浅 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问题。
关键词:年轻守护传承中图分类号J 0-05 文献标识码:A2017年被称为央视的文化节目元年,同年12月 初,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 藏》播出,一时之间好评如潮,又成为国内不少人的 “下饭综艺”。
通过观看节目之后的深入思考,我们不 难发现,准确的栏目定位与自觉的文化追求是其成功 的关键。
一、定位年轻首先,《国家宝藏》的栏目设置相当“年轻”。
《国家 宝藏》的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声称:“我们这次把纪录 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记 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记录的气 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国家宝藏》以中华文化为 内核,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以年轻的综艺形 式表现,扩大了影响力。
《国家宝藏》彰显明确而深远 的文化追求,使其别具一格并迅速脱颖而出。
其次,面向年轻人。
细究《国家宝藏》的栏目设置,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156-03我们很容易发现,节目面向的主要观众是年轻人——请青年明星当守护者、用度话剧的形式演绎文物的 “前世”故事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栏目组在这个方面 的意图。
例如第一期王凯扮演的乾隆,官方农家乐审 美吐槽大会的片段,被年轻人聚集的网站,节目成功 与年轻人的文化接轨,年轻人对文物和博物馆的喜爱 填平了历史和阅历所造成的鸿沟。
第三,节目的互动手段也相当年轻。
国宝均由全 国各地的观众通过微信、微博的方式投票选出,如此 普及的现代化手段的介入,导致参与节目的观众数目 相当可观。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国家宝藏》是一档以文物为背景的纪录式综艺节目,由CCTV和BBC联合制作,在2019年1月5日正式开播。
节目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关注。
节目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形式。
《国家宝藏》采用了一种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相结合的形式,将传统的文物介绍与明星的参与相结合,成功地吸引了更多的观众群体。
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它通过引导观众关注文物,让文物成为节目的核心元素,突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框架,展示了文物的魅力。
节目还引入了一种寻宝的元素,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参与的乐趣,使观众与文物产生了更加亲密的联系。
节目的成功还在于其精心策划的内容。
《国家宝藏》在每一集中都选取了代表性的中国文物,并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解说,将这些文物的价值和重要性传达给观众。
节目还特意安排了明星嘉宾与文物进行互动,通过他们的表演和讲解,更加深入地展示了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节目还配有精美的画面和音乐,使整个节目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节目的成功还在于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关注。
节目以展示中国文物为主题,不仅让观众了解和欣赏到了它们的独特之处,还让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文物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节目通过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价值,唤起了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节目组还特意请来了一些专家学者,对文物进行专业的解说和鉴定,向观众传达了对文物的尊重和学术的态度。
《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较好的口碑和收视率,其中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关注。
在当今社会,这样一档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性的节目能够吸引观众并传达正能量,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节目出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进步。
浅谈《国家宝藏》的史学价值及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作者:路洋来源:《卷宗》2018年第16期摘要:央视推出的年度大剧《国家宝藏》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
文化领域的兴盛离不开传播的力量,民众对文化的渴求与日俱增。
《国家宝藏》和各类文物展览、文化节目一起,正在不断满足着公众对文化的旺盛需求。
这也契合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认识。
我主要以经节目展示的《坤舆万国图》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坤舆万国图》的发现与研究所带来的重大意义,和经《国家宝藏》这一强大的传播平台传播之后,对大众带来的文化传承启示和对众多史学家带来的史学研究新论点。
关键词:《坤舆万国图》文化自信明朝国人历史观《坤舆万国全图》(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作者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
《坤舆万国全图》与我们今天的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了,并且考虑到中国人的接受度,把中国尽量放在了世界中间。
该图对于中国地理的描绘是极其详尽的,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
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
(注:来自百度百科)我们曾经都曾质疑过《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来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利玛窦),但是,经过很多人的研究论证,《坤舆万国全图》是我国明朝末期大臣李之澡所做。
这无疑就推翻了我们的很多“常识”。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故事,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历史,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都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郑和船队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到过很多国家:不仅到过东南亚各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甚至还到过非洲。
也有很多人感慨,明朝“片板不许下海”的锁国政策使得中国错过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最后竟导致西方列强的“艨艟巨舰蔽江而来”。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一、文物为主题《国家宝藏》的主题是中国历史上的文物珍品,这些文物珍品既有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也有近代史上的重要文物,而每一个文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故事。
文物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储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节目以其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示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利用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使观众可以通过节目全景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感受文物对我们民族的重要意义。
二、剧情表现《国家宝藏》采用了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画面表现方法,将文物的背后历史与文化原因通过剧情形式表现出来,引人入胜。
同时在节目中,它还配备了形象鲜明的主持人,他们使用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将文物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展现给观众。
三、历史扫描《国家宝藏》在描述文物故事的同时,他们还勾勒出了每件文物的历史背景,这种历史扫描不仅包括了文物与历史事件的关系,还包括了经济环境、人文背景等等。
通过展示故事的真实历史背景,在引人入胜的过程中也对于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四、美学表现《国家宝藏》节目在质感上,高度重视美学表现。
无论是单个文物还是构建文物群体的场景,都呈现出高度的美学性。
从视觉上,使观众可以有更深度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引发观众对于文物的认知兴趣和保护意识。
五、附加服务《国家宝藏》不仅仅只是一档介绍文物的节目,它还另外提供一些附加服务。
例如,在观看节目后,在线获得更多有关文物的相关资讯,并且还提供了许多线下的互动活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文物的意识。
综上所述,《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完美地将文物和电视节目结合起来,使得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知识内涵,以此迎合了当下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作者:朱国康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2期摘要:《国家宝藏》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更是在全社会引起一股国宝文物的热流,不论是创意深度、表现手法,还是节目的高配置,《国家宝藏》都显示出浓重的“文化节目。
在它成功的背后,更是对于节目形式的一种全新的探索,以综艺为主,纪录为辅的创作手法。
一、“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现状截至目前,《国家宝藏》开播六期,便已然成为现象级节目,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1.5亿,豆瓣评分高达9.3分,主题曲《一眼千年》也成为各大榜单热门曲目。
近几年随着“诗词热”“朗读热”之后,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出现了严重的雷同趋势,《国家宝藏》的成功无疑打开了一扇门,不仅仅是综艺上的,而且也是纪录片的一种成功,它首次将综艺与纪录相结合。
文物以纪录片的形式被讲述过多次,但是纪录片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比较阳春白雪,它的受众远没有综艺节目那么多,而综艺节目自身又缺乏艺术性,对于受众来说,比较空洞,《国家宝藏》的出现刚好是艺术性与娱乐性的一种完美衔接,观众所接受的是一种厚重的娱乐性节目,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二、“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纪录性整体看,节目底色是中国文化,展现载体是国宝级文物,节目模式定位于“纪录式综艺”。
叙事结构上,通过嵌入综艺的创作手法,融合古与今、专业与通俗、文化与趣味、演艺明星文化明星与素人,讲述由不同文物晕染开的具有时代价值观和当下性的文化故事。
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传统的纪录片通常采用旁白或者字幕的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真实性很大,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受众来说显得单调枯燥,《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宝藏》在综艺领域首次以讲解员的身份讲述文物,并且每一件博物馆推选的文物都有它的明星守护者,节目将古文物现代明星相结合,既保证了它的真实性,又合理的增加了一些娱乐标签。
例如第一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它的守护人是李晨,通过明星傳达给观众文物一些的基础知识。
探寻电视娱乐节目《国家宝藏》的形式创新与文化价值作者:时郁婷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2期【摘要】最近,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后简称《国宝》)可谓是叫好又叫座,引发了一阵新的文化热潮。
从本质上来说,《国宝》只是一档电视娱乐节目。
《国宝》之所以能够带动博物馆旅游热的升温,主要还是因为它在形式上的创新以及独特而高深的文化价值。
本文对《国宝》这档娱乐节目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其在形式上的创新,并就其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国家宝藏》;形式创新;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000-01《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追捧,成功接档《中国诗词大会》与《朗读者》,再次引发社会范围内的文化热。
虽然同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宝》与它的两位前辈还是有着较大差别,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它独特而创新的综艺形式和厚重渊博的文化价值。
一、《国家宝藏》概述《国宝》是央视于2017年底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以“纪录式综艺语态”对我国博物馆文物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与讲解,更对这些国宝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深入挖掘。
与普通文博类综艺节目不同,《国宝》将纪录片与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进行了深入融合,同时以明星作为讲解员及国宝守护人,以创新的形式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同时更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传播。
《国宝》的播出,不但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一阵文化热潮,更推动了我国博物馆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另外,《国宝》的成功是传统文化在创新方式下的有效传播,为以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拓了道路,提供了经验。
二、《国家宝藏》的形式创新《国宝》的成功,离不开它在形式上的创新。
首先在综艺形式上,《国宝》创造性地把综艺和纪录片进行了深度融合,借着综艺节目的外壳,利用纪录片的优势,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表达。
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都是以演播室录制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节目形式便于制作,同时也能通过嘉宾的互动来保证节目内容的完整。
央视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成功要素分析作者:卢武周敏来源:《声屏世界》 2019年第3期卢武周敏摘要:央视《国家宝藏》的节目风格可以用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来表达。
以“纪录式综艺语态”在百舸争流的综艺市场中脱颖而出,开启了我国文化综艺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纪元。
文章从文化传承、故事讲述、名人演绎、舞台表演、主持人等五个方面对该节目的成功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化传承故事讲述名人演绎舞台表演《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联合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打造的一档文化节目,结合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南京、湖南、河南、陕西、湖北、浙江、辽宁等九大博物馆(院)的重量级藏品,邀请了众多明星参与。
该节目结合了纪录片和综艺两个形式,以综艺的形式展现纪录片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是一种媒体创新,更是文化创新。
本文从文化传承、故事讲述、名人演绎、舞台表演、主持人等五个方面对该节目的成功进行阐述。
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传承方式的创新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①中央电视台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批制作精良的原创文化节目,尊重原创捍卫原创,《国家宝藏》就是在这种创作环境中应运而生。
②它将文物这样死板的东西灵动地展示给人们,并为人们所喜爱。
它在传承方式和表达形式上下了功夫,进行了创新,打破了陈旧的模式,对节目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创作。
《国家宝藏》不仅依靠于央视本身的媒体地位,也依赖于优秀文化类节目的一些经验,它是介于综艺节目和纪录片之间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
它用现代的手法将古老的历史文化展现出来,使人能够通过全新的方式,来了解历史、接触历史。
节目邀请了27位当红明星,进行舞台剧表演。
第一期节目中选择了故宫博物院的三件国宝,即《千里江山图卷》、石鼓和各类釉彩大瓶。
大型文化节目《国家宝藏》观看体会优秀范文5篇《国家宝藏》观看体会范文一最近,《国家宝藏》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文物,真的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了。
《国家宝藏》堪称综艺节目的教科书,足以秒杀一切明星真人秀!节目打破以往文物节目中的枯燥乏味,以归纳史书人物和情景还原的方法去展示国家宝藏。
新潮的方法,让大家理解中华文化;创新的表达方式,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国家宝藏》节目的热播,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强大吸引力,也真正体会到了国人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
在我看来,节目真正做到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国家文物、民族文化并没有太多的实感,但当我们走进一段历史,了解一个个文物背后的故事时,总能感受到国宝之美和历史之厚重。
我觉得,我们很需要这样有历史厚度的节目来滋养,来告诉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
第一次感觉能在电视节目中这么直观的接触中国历史,接触中国文化,我感觉特别的新奇。
其中的《千里江山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博物馆里好好地参观一下这些国宝,这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就是强化民族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文化认同感强的民族,往往能够抵御外来侵略,保持民族和国家团结,不容易被外来势力所分裂!《国家宝藏》观看体会范文二最近,一部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瞬间刷屏。
新颖的原创模式,豪华的嘉宾阵容,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众人纷纷为其打CALL。
节目不但有高颜值,还非常有内涵,且知识性特别强,有人总结这个节目是话剧版《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版《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期节目主打故宫博物院推荐的三件国宝:千里江山图、各种彩釉大瓶和石鼓。
每一件国宝都是那样的引人眼球,背后又有那么多曲折的故事。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N CHUANBO浅析文博探索类节目的发展以《国家宝藏》为例周力(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东南频道福建福卅350000)摘要:近期,央视热播的节目《国家宝藏》,将历史文化与新奇的探索相结合,成为全新的文博探索类节目,极大的满足了观众不断提高的文化追求与艺术体验方面的需求,为该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该思路主要从创造及转化全新的文化愿景、多维度拓宽语言类节目的发展空间、叙事类节目中巧妙融入艺术特色等三方面进行展现。
这档全新的文化类节目,通过推陈出新的方式,融合多个行业及领域,大胆运用探索性思维为综艺类节的创新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关键词:国家宝藏电视节目节目设计《国家宝藏》这档文博探索类节目由央视纪录国际传播有限公司经过了两年的漫长时间,与九个大型博物馆进行深度联合而精心制作出来,并于2017年底在中央电视台的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同时开播。
这档节目既是一个纪录片,也是一个体现了文化底蕴的综艺节目,采用了在演播室的舞台上进行展示演出的传统方式,同时又在多个地区的进行走访以及外景跟踪拍摄的新颖的播出形式,对九个大型博物馆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宝藏进行相关历史与人物的深度追踪与剖析,为媒体市场创造了具有文化与市场双重价值的新颖产品,又为文博探索类节目后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一、文化愿景的创造性转化文化类综艺节目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要进行转化并创新,使文化愿景真正可以转化到现实中来,这是在新时期此类综艺节目的重要目标。
(一)文化自信的物媒体承载《国家宝藏》通过向民众展示文物,分享文物带来的文化,从而进行文化自信的传播,并达到了建立人文精神的目的,这种方式与现代人的民族情怀相契合,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以及良好的精神气质。
节目通过使用高倍数的显微镜,运用全方位镜头进行360度多维度展示文物,将文物的色彩与纹理以及其组成结构进行高度还原,将文物作为一个灵动性的载体,分析了该器物所具有的生活化特点,真实还原了古代人的生活,剖析了其命运,将历史人物与他的职业、价值观以及当时所做出的重大选择充分连结起来。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1. 引言1.1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之一是受众喜好。
观众对于历史文化类节目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而《国家宝藏》恰好满足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历史文物的探寻和了解的需求。
节目通过展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收看。
成功因素二是专业团队。
《国家宝藏》节目制作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精心策划节目内容,深入挖掘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使节目呈现更具深度和价值。
成功因素三是独特题材和内容呈现方式。
《国家宝藏》通过独特的选题,精彩的故事编排,以及新颖的节目形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节目设置了各种关卡与挑战,增加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娱乐性,使观众更加投入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挑战。
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既在于节目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也在于制作团队的专业水准和观众的喜好。
这些成功经验不仅值得其他同类节目借鉴,也为未来纪录式综艺节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正文2.1 什么是纪录式综艺节目纪录式综艺节目是一种结合了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元素的电视节目形态。
它以真实事件或主题为背景,通过导演和制作团队记录实际发生的故事或事件,并结合娱乐元素进行呈现,通常采用访谈、实地拍摄和主持人解说等方式,使得观众更加亲近和了解主题内容。
纪录式综艺节目最大的特点是以真实性和亲近感为核心,让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感受到真实事件带来的震撼和情感。
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纪录式综艺节目更加注重娱乐性和互动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有助于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
这种节目形式不仅可以传递知识和信息,还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促进社会话题的关注和传播。
通过纪录式综艺节目,观众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识,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使整个节目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
近年来,国内综艺节目市场竞争激烈,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而在这些综艺节目中,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纪录式综艺节目不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而且在口碑和收视率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么,“国家宝藏”的成功到底有哪些因素?
纪录式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文物,这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节目中,每个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背后的传奇,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和揭示背后的秘密,节目能够增加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增加了观众的粘性和观看的乐趣。
纪录式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节目形式和制作手法上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该节目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VR技术、3D扫描和重建等,将文物的呈现方式从传统的二维图像扩展到了立体、感官和互动的方式,使观众能够亲身体验文物的魅力和神奇。
该节目采用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拍摄手法和编辑手法,通过大量的细节和镜头切换,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文物的各个方面和细节,增加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观看的乐趣。
该节目还设有互动环节,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后可以参与线上投票或参观展览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纪录式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既有于文物本身的价值和吸引力,也有于节目的制作和讲故事能力,更有于嘉宾的选择和互动方式的设计。
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国家宝藏》成为了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纪录式综艺节目,为纪录式综艺节目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向。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近年来,“纪录式综艺”以其真实、有趣、教育性强的特点,成为了综艺市场的一大趋势。
《国家宝藏》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一、独特的主题与背景《国家宝藏》以收录于中国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系统的珍贵文物为主线,以古代文化背景为载体,通过文物与历史的联系,展现人类文明的演进史、揭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而这种主题和背景的独特性,不仅呼应了国家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扩大了观众的文化知识面,还让许多观众对文物和历史产生了关注和兴趣。
二、创新的节目形式《国家宝藏》采用“文献+实物”的呈现模式,将文物所记录的历史与文物的实物联结起来,展现了文化背景下各种物品所蕴涵的故事,这种呈现方式既显得形式新颖,又使全民观众更易产生共鸣。
同时,节目的“文物大数据”系统也是一个非常独到的创新点,结合互联网+技术,打通了文物与人、时间与空间、文物与世界的联系,让观众在饱览文物珍品的视觉享受和文化知识的获取同时,还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化自觉。
三、卓越的制作水平《国家宝藏》的精致制作和对细节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这个节目的受欢迎程度。
剪辑精良,画面充满震撼感,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珍品的美丽同时,也感受到了制作组的专业水平。
广泛采用动态展示、多画面分屏、空间分层等手法,增强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沉浸感。
此外,主持人组合的选择也是该节目成功的关键之一,他们的互动和深入探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走心的故事叙述《国家宝藏》呈现的文物不仅让观众见识到了许多珍奇宝物,也为他们讲述了一连串生动的故事。
节目组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对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度挖掘,建立了各种文化与历史背景下的信息库,再通过对文物息足够的讲解和呈现,让观众入戏感受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些故事自带情感,观众自然能够被深深吸引。
综上所述,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在市场上获得空前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主题和背景独特,创新的节目形式、卓越的制作水平、走心的故事叙述,各种因素和重要环节凝聚在一起,产生了一种非常优质的节目质量。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国家宝藏》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纪录式综艺节目。
该节目将文物与历史相结合,通过深入解读和故事叙述,向观众展示了国家宝藏背后的故事和价值。
其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因素。
节目的创新思维是《国家宝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传统的文物节目相比,该节目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形式,通过选取国家级文物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展现了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节目还引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和动画等,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感受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创新的思维让《国家宝藏》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观众喜爱的首选。
节目的娱乐性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尽管该节目是以文物和历史为主题,但并没有过多地沉浸在学术讨论中,而是将故事叙述和娱乐元素融入其中。
每个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说,节目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和传说,加入一些悬疑、推理和情感元素,增加观众的观赏兴趣和参与感。
节目还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如观众提问和抢答等,使观众能够积极参与,增加了观众与节目的互动性和娱乐性。
节目的主题和宣传也是让《国家宝藏》成功的重要因素。
该节目以国家级文物和历史为主题,通过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传说展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这种主题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观众基础,能够吸引不同背景和兴趣的观众。
与此通过大量的宣传推广,节目在上线前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期待。
在宣传中,节目充分展示了文物的珍贵性和观众的参与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观看。
由于《国家宝藏》创新思维、严谨性、娱乐性和主题宣传的成功运用,使得该节目成为了一档备受观众喜爱的纪录式综艺节目。
通过故事叙述和解读,节目向观众展示了国家宝藏背后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观众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该节目也为文物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使更多人关注和珍惜国家级文物,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纪录式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自2017年首播以来,在观众中取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好评。
该节目独特的创意和卓越的制作质量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进行探析。
节目的主题独特而具有吸引力。
《国家宝藏》将国家级文物作为节目的核心内容,这一主题无疑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吸引力。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物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瞩目的焦点。
通过将这些文物引入综艺节目,观众可以不仅可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还能够深入体验文物的魅力。
这种主题的独特性和吸引力让观众对《国家宝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促使他们参与到节目中。
《国家宝藏》突出了文化传承和故事叙述的核心概念。
在每一期节目中,影视明星和文物专家共同展开文物寻宝之旅,通过对文物的深度解读和背后故事的展示,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强调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珍贵文物的外在美,还能够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深刻内涵和人文精神。
节目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巧妙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被打动,并进一步引发观众对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节目的制作质量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国家宝藏》在选题、拍摄和后期制作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高水平的执行。
在选题上,节目不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文物,还关注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
从兵马俑到《红楼梦》,从唐卡到毛主席画像,每一个文物都代表着一段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让观众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拍摄上,《国家宝藏》采用了大胆而创新的手法,运用无人机、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文物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后期制作上,节目注重剪辑的逻辑性和故事的完整性,将每一期节目拍摄的内容提炼出一个有血有肉、吸引人的故事。
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国家宝藏》通过设置线上线下互动环节,让广大观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来。
观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线上互动的投票和评论,还可以通过参观相关博物馆、展览和文物保护修复活动来线下感受文物的魅力。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
近年来,“纪录式综艺”逐渐成为中国综艺节目的一个新类别,其通过对历史文化的
探索和呈现,受到了观众的青睐。
《国家宝藏》作为国内一档非常成功的纪录式综艺节目,其成功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国家宝藏》以国家级文物作为节目的主要元素,打造了一种高大上的氛围。
国家级
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珍贵的价值,观众对此十分感兴趣。
《国家宝藏》通过展示这
些宝藏级文物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与人文的内涵。
这种高大上的元素使得
节目独具特色,并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
《国家宝藏》通过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文物的价值。
传统的
博物馆和文物展览往往以陈列和解说为主,给人一种严肃和枯燥的感觉。
而《国家宝藏》
通过对文物背后的故事的讲述,结合了历史、文化、传奇等元素,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
鸣和情感上的连接。
这种故事化的形式让节目有了更强的可看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国家宝藏》制作方在节目的选材和制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国内有着丰富文物资源,但不是所有的文物都适合做节目的主题。
《国家宝藏》在选材上注重故事性和话题性,选
择了能够引发观众兴趣的文物作为节目的主要展示对象。
制作方通过对文物的考古发掘、
鉴定、修复等过程的全程记录,让观众能够亲眼见证文物的发掘和修复的过程。
这种真实
的过程让观众更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参与。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近年来,随着综艺节目的不断繁荣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关注。
一档以“纪录式综艺”作为主打的《国家宝藏》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股全民热潮,成为一部非常成功的综艺节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国家宝藏》成功的因素。
节目的创新形式是《国家宝藏》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综艺节目通常以明星的形象为中心,而《国家宝藏》将焦点放在了宝藏的背后故事和文物的历史背景上。
通过真实展示文物、讲述故事、揭示文化内涵,将学术性和娱乐性相结合,使得观众既能够获得知识,又能够享受到娱乐的乐趣。
节目的制作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素养。
《国家宝藏》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平担任总导演,他在综艺节目制作和导演方面拥有多年的经验。
团队成员中还包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艺术家等专业人士,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知识背景为节目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保证了节目的品质,使得《国家宝藏》在内容上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深度,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节目在选材和研究方面下了足够的功夫。
《国家宝藏》以中国丰富多样的国宝为主题,每一期都会选取一个特定的国宝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节目组在选材方面力求多样性和代表性,既有国内知名的文物,又有外国文物和未被广泛了解的珍品。
节目组在准备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和研究,每个国宝都有详尽的学术背景和历史故事,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节目的社交媒体互动是《国家宝藏》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观众可以实时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互动性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也为节目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节目给观众带来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宝藏》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文物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人们在观看节目的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和娱乐享受,还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国家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了自豪感和认同感。
探析“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的成功因素《国家宝藏》是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纪录式综艺节目,通过探索中国的国家级文物宝藏和背后的故事,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该节目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节目内容独特而有吸引力。
《国家宝藏》聚焦于中国国家级文物宝藏,每一期都选取一至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进行讲解和展示。
观众通过节目可以了解到宝藏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珍藏者的故事。
这种内容的独特性和深度让观众对节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了解和欣赏文物。
节目制作精良,呈现形式生动。
《国家宝藏》采用了现代技术手段,通过3D重建、虚拟现实等方式展示文物的魅力。
观众在观看节目时,通过多个角度的展示和详细的解说,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物的美妙之处。
该节目还通过细节描写和背景音乐的运用,增加了观看的趣味性和情感共鸣。
节目设置互动环节,提升观众参与度。
《国家宝藏》在节目中设置了宝物评选的环节,观众可以通过投票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文物进行支持。
这种互动的设计不仅让观众更加沉浸在节目中,还增加了观众对文物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观众们可以通过互动环节与节目的主题进行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想,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
节目注重文物保护和教育功能。
《国家宝藏》通过讲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节目还介绍了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机构,提醒观众对文物的珍爱和保护。
该节目还借助于国家级文物宝藏的魅力,将故事与知识相结合,向观众传递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这种教育功能的注重也是该节目成功的原因之一。
《国家宝藏》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内容,精良的制作和生动的呈现方式,观众参与度高的互动环节,以及文物保护和教育功能的注重。
通过这些因素的综合运用,该节目成功地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一档备受称赞和热议的纪录式综艺节目。
浅谈节目《国家宝藏》
最近兴起了一档叫做《国家宝藏》的综艺节目,引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也引起了我的关注。
它是由中央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文博探索节目,共10期,每期90分钟,每集节目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
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九件国宝。
据说,展览将会以非常特别而且盛大的方式呈现,光从这个形式来看,就吊起了无数观众的好奇心。
节目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这是文博类题材第一次在“综艺界”如此大张旗鼓,从强大的明星阵容到华丽的舞台效果,都让我们觉得这个节目不一样。
著名演员张国立作为文物的001号讲解员,他推掉了其他的节目,一心驻扎在《国家宝藏》中,他屡次强调这档节目无法拒绝,理由有三:“第一节目要让文物活起来,第二文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第三节目的宗旨是让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在看了节目之后,我认为它确实做到了。
和《鉴宝》等“收藏”层面的节目不同,《国家宝藏》提升到了整个文博领域。
节目目的也不在于讨论文物的真假物质价值,而是为了让这些摆在博物馆里的东西,能跟人、跟生活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脉勾连。
节目说,“这些东西你永远都不可能买回
家,它们也不会被明码标价,但是你可以为他背后的故事叹为观止,你可以感慨我们老祖先的东西有多么的无与伦比,然后来惊叹我们血脉里流淌的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多么的值得人骄傲。
”当听到这样的自白之后,我内心的震撼久久无法平息——为节目组的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为我深爱的祖国。
《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
这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节目,是续接历史、让古代与现代生动对话的过程,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
这样的节目,也是让博物馆里的宝藏真正生发其独特价值,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的过程。
希望有这样“新意”的节目越来越多,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