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制蔬菜(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217.78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为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规定和卫生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06号)的要求,在卫生部的统一安排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秘书处(挂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成立食品污染物限量的基础标准整合完善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本次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明确了工作组内框架组、模型组、比对组、无机组及有机组的工作内容、承担单位、负责人以及进度要求等。
参与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与标准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此外,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及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粮食局、湖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标准起草过程的研讨会。
工作组以我国现行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为基础,依照本次整合完善的框架体系要求,充分梳理分析我国现行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中污染物的限量指标,找出标准中交叉、重复、矛盾或缺失等问题,提交详细的比较结果,并分析参考CAC、欧盟、澳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食品中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及其规定,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物的监测结果,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污染物的暴露量及主要食物的贡献率,将贡献率超过5%-10%的食品或食品类别以及热点关注的食品列入关注重点,对于已经确定PTWI 或TDI者的污染物,将超过5% PTWI 或5%TDI的食品或者食品类别特别重点关注,按大类(如蔬菜)、亚类(如叶菜)、品种(如菠菜)、加工方式(如罐头菠菜、干食用菌)为主线,尽量以大类和亚类为主整合限量,辅以品种和加工方式例外单列,提出我国需要制定限量指标的污染物项目和食品类别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污染物国家安全标准建议值。
卤味食品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一、卤味食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卤味食品生产企业是指专门从事卤制食品生产的食品企业。
其生产的卤味食品包括卤鸭、卤肉、卤蛋等。
卤味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
然而,由于卤味食品的特殊制作工艺和保存条件,隐患和风险也会不断增加。
因此,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制定和实施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卤味食品的生产安全。
二、卤味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1、组织架构(1)建立由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生产经理、质量经理、安全生产部负责人等组成的生产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卤味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2)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落实生产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各相关岗位的生产安全管理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2、生产场所(1)生产场所应选址在无化工厂、污水处理厂、污染源等污染源附近,并应有专门的生产卤味食品的车间。
(2)生产车间应按照食品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布局和设计,确保生产环境清洁整洁。
(3)生产车间应配备有必要的保洁设施,保障生产车间环境的清洁。
3、生产设备(1)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应购置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生产设备,确保生产设备符合生产要求。
(2)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3)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设备使用记录,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
4、原材料采购(1)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原材料采购制度,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可追溯。
(2)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应对进货原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原材料购进记录,并留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验。
5、生产工艺(1)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
(2)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对生产工艺进行审核和调整,并将审核和调整的记录保存一定时间。
6、生产过程(1)卤味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食品生产卫生管理规范,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卤味蔬菜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卤味蔬菜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莲藕、土豆、海带、蟹肉棒、魔芋、豆皮、豆干、腐竹为原料,经精拣、清洗,辅以白砂糖、食盐、辣椒、鸡精、味精、香辛料(生姜、草果、白芷、八角、小茴香、香果、砂仁、花椒、丁香、豆蔻、香叶、桂皮、山奈)、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配料煮制,冷却,分装,包装等工序制成的卤味蔬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1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T 7652 八角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 18006.1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 20554 海带GB/T 22106 非发酵豆制品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T 22300 丁香GB/T 30379 大豆蔻GB/T 30381 桂皮GB/T 30382 辣椒(整的或粉状)GB/T 30383 生姜GB/T 30391 花椒SB/T 10371 鸡精调味料SB/T 10379 速冻调制食品NY/T 1073 脱水姜片和姜粉NY/T 1405 绿色食品水生蔬菜NY/T 2981 绿色食品魔芋及其制品LS/T 3106 马铃薯(土豆、洋芋)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原料3.1.1.1 莲藕:应符合NY/T 1405的规定。
卤菜品质检验报告模板一、检验对象及检验依据本次检验对象为某卤菜产品,检验依据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相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要求。
二、检验方法及仪器设备本次检验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外观检验:观察产品色泽、外形、均匀度等;2. 气味检验:闻取产品气味,判断是否有异味、变质等;3. 嗅味检验:品尝产品的味道,评价其口感;4. 化学成分检验: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检测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是否合规;5. 微生物检验:采用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产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是否超过标准限值。
本次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显微镜、显色剂、电子秤、气味鉴别仪等。
三、检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检验结果:经观察,该卤菜产品色泽鲜亮,外形完整,均匀度良好,符合产品要求。
2. 气味检验结果:闻取该卤菜产品,无异常气味,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3. 嗅味检验结果:品尝该卤菜产品后,味道鲜美,口感适中,与产品描述相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4. 化学成分检验结果: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后,结果如下:- 蛋白质含量:符合产品标准;- 脂肪含量:符合产品标准;- 糖含量:符合产品标准;- 添加剂含量:无添加剂或添加剂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5. 微生物检验结果:经过微生物检验,检测到该卤菜产品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均在国家标准限值范围内,符合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四、评价与建议根据本次检验结果,该批次卤菜产品在外观、气味、口感、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方面均符合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建议企业继续保持对卤菜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并持续进行质量监测,以确保产品能够稳定达到要求。
五、批次信息本次检验的卤菜产品批次号为XXX,生产日期为XXX,产地为XXX。
六、附件本检验报告所需的检验记录、数据和图表等相关资料详见附件。
备注:本报告仅针对该批次卤菜产品,检验结果不能代表其它批次或样品的质量状况。
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熟卤制品气调包装要求》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编制《熟卤制品气调包装要求》标准由周黑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最终由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归口,该标准编制项目在2013年7月获得省卫计委正式批准并开始实施。
2、项目负责单位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周黑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协作单位:武汉市食品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人:周富裕、胡佳庆、郭成祥、王刚、张娟、李惠玲、张超3、制定背景和意义目前,熟卤制品在市场上分两种形式,散装和真空包装。
散装卤制产品在目前市场上还是占有主要地位,但是食品安全方面无法得到保障,卤制品行业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基本上都是散装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一般情况下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无法有效控制产品温度、交叉污染而导致的食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
真空包装杀菌卤制产品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工艺要求的产品都可以保障产品安全,质量合格。
但是,真空包装杀菌卤制品由于高温长时间杀菌,导致与散装卤制品口味相差比较大,价格比散装卤制品要高,且损耗率比散装卤制品大。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是偏向于原汁原味散装卤制品,所以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卤制产品仍是卤制品行业消费的主流。
气调包装熟卤制品通过改变包装型式,保障卤制品的原汁原味,抑制微生物的增长,延长食品保质期,在产品正常运输及销售的过程中,杜绝产品裸露和交叉污染风险,能有效的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在国内,气调包装产品已经逐步的被企业和消费者所接受,部分企业已经在应用该技术。
但是,目前气调包装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各企业都是按照企业标准组织生产,企业标准则依据的GB/T 23586或GB 2726来制定,或者直接按照GB/T 23586或GB 2726执行,没有关于气调包装这种新型包装形式的要求或规范。
气调包装产品因其特殊的工艺,即没有特定的杀菌过程,要求我们在生产阶段特别注意产品的微生物风险控制。
DBS42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42/008—2015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熟卤制品气调包装要求2015-06-15发布2015-12-15实施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由周黑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周黑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协助单位:武汉市食品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富裕、胡佳庆、郭成祥、王刚、张娟、李惠玲、张超。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熟卤制品气调包装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熟卤制品厂房、气调包装设备、包装前物料、产品的要求以及对于熟卤制品气调包装贮运、销售的推荐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气调包装熟卤制品生产企业。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熟卤制品以可食用的动、植物原料为主料,以食盐、香辛料等为辅料,经煮制、卤制(或酱制)等工艺加工而成。
2.2气调包装气调包装是采用阻隔性包装材料、通过充入填充气体调整包装容器内的气体比例,以抑制微生物生长,达到延长保质期的一种包装方式。
2.3冷链(也称“冷藏”)工艺指熟卤制品熟制后,在2小时内将熟卤制品中心温度降至≤10℃,并在熟卤制品中心温度≤10℃的条件下进行包装、贮运和销售的过程。
3要求3.1厂房要求3.1.1通用要求按照GB14881的相关规定执行。
3.1.2熟卤制品冷却、气调包装的场所应符合GB50687洁净生产车间的要求。
设计按照GB 50687的相关要求执行。
3.1.3熟卤制品冷却、气调包装的场所应设置足够的制冷设备,保障产品冷却车间环境温度不高于12℃,气调包装车间环境温度不高于15℃。
3.2设备要求3.2.1通用要求按照GB14881有关规定执行。
3.2.2加工设备要求3.2.2.1包装环节应具备相应的气调包装设备,填充气体应置换包装容器内的空气。
3.2.2.2气调包装设备应使用食品级不锈钢材料。
3.2.2.3气调包装设备应能控制封口压力、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封口的效果。
餐饮业食品安全制度餐饮业食品安全制度(通用1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餐饮业食品安全制度(通用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餐饮业食品安全制度1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依法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关注社会食品安全预警提示,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
2、制作凉菜、烧卤熟肉、生食水产品、西式糕点、裱花蛋糕等直接入口的较高风险食品,必须有相应许可项目,并应严格按照专间要求进行操作。
禁止超许可范围经营和超出供餐能力承接大规模聚餐活动。
3、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化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食品原料应保证来源合法安全,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
4、加工经营过程避免生熟交叉、混放。
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脓性皮肤病者,应即暂停其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5、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应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对其表皮进行清洗消毒,或剥去果皮后食用。
蔬菜烹调程序:一洗二浸三烫四炒。
使用禽蛋前应先清洗、消毒外壳。
6、熟制食物应烧熟煮透,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外购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高于70℃。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60℃以上)或冷藏(10℃以下),如在常温下保存,应于出品后2小时内食用。
8、禁止使用河豚鱼、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及原料,餐饮业禁止使用亚硝酸盐。
9、豆浆、四季豆等生食有毒食物,应按要求煮熟焖透,谨慎提供贝类、海螺类以及深海鱼的内脏,有效预防豆浆、四季豆、瘦肉精、雪卡毒素等中毒。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目录1总则02术语与定义02.1原料02.2半成品02.3成品02.4餐饮服务场所02.5食品处理区02.6清洁操作区02.7专间02.8专用操作区02.9准清洁操作区02.10烹饪区02.11餐用具保洁区02.12一般操作区02.13粗加工制作区02.14切配区02.15餐用具清洗消毒区02.16就餐区02.17辅助区12.18中心温度12.19冷藏12.20冷冻12.21交叉污染12.22分离12.23分隔12.24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12.25高危易腐食品12.26现榨果蔬汁12.27现磨谷物类饮品13通用要求13.1场所及设施设备13.2原料控制13.3加工制作14建筑场所与布局14.1选址与环境14.2设计与布局14.3建筑结构25设施设备25.1供水设施25.2排水设施25.3清洗消毒保洁设施25.4个人卫生设施和卫生间35.5照明设施35.6通风排烟设施35.7库房及冷冻(藏)设施35.8加工制作设备设施31 / 346原料(含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管理4 6.1原料采购46.2原料运输46.3进货查验46.4原料贮存47加工制作57.1加工制作基本要求57.2加工制作区域的使用57.3粗加工制作与切配67.4成品加工制作67.5食品添加剂使用77.6食品相关产品使用77.7高危易腐食品冷却77.8食品再加热87.9食品留样88供餐、用餐与配送88.1供餐88.2用餐服务88.3食品配送89检验检测99.1检验检测计划99.2检验检测项目和人员910清洗消毒910.1餐用具清洗消毒910.2餐用具保洁910.3洗涤剂消毒剂911废弃物管理1011.1废弃物存放容器与设施1011.2废弃物处置1012有害生物防制1012.1基本要求1012.2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012.3防制过程要求1012.4卫生杀虫剂和杀鼠剂的管理1013食品安全管理1113.1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11 13.2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内容1113.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113.4食品安全自查1113.5投诉处置1213.6食品安全事故处置1213.7公示1213.8场所清洁1214人员要求1214.1健康管理1214.2培训考核1314.3人员卫生1314.4手部清洗消毒1314.5工作服1415文件和记录1415.1记录内容1415.2记录保存时限1415.3文件管理1416其他1416.1燃料管理1416.2消费提示1416.3健康促进15附录A餐饮服务场所相关名词关系图(资料性附录)15附录B进货查验记录表格示例(资料性附录)16附录C食品留样记录表格示例(资料性附录)16附录D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表格示例(资料性附录)17附录E废弃物处置记录表格示例(资料性附录)18附录F卫生间清洁记录表格示例(资料性附录)19附录G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资料性附录)20附录H推荐的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清洁方法(资料性附录)21附录I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资料性附录)23附录J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资料性附录)24附录K餐饮服务化学消毒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注意事项(资料性附录)25附录L餐饮服务业特定的生物性危害、相关食品及控制措施(资料性附录)25附录M餐饮服务业食品原料建议存储温度(资料性附录)293 / 34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1总则1.1为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要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餐饮经营行为,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保证餐饮食品安全,制定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6号为加强饲料、兽药和人用药品管理,防止在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和动物饮用水中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杜绝滥用违禁药品的行为,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现公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并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凡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均应属于《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第105号公告)中规定的品种及经审批公布的新饲料添加剂,生产饲料添加剂的企业需办理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新饲料添加剂需办理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经营企业必须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不得经营和使用未经批准生产的饲料添加剂。
二、凡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必须严格执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168号公告,以下简称《规范》)的规定,不得添加《规范》附录二中的饲料药物添加剂。
凡生产含有《规范》附录一中的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必须执行《饲料标签》标准的规定。
三、凡在饲养过程中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需按照《规范》规定执行,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遵守休药期、配伍禁忌等有关规定。
四、人用药品的生产、销售必须遵守《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
未办理兽药、饲料添加剂审批手续的人用药品,不得直接用于饲料生产和饲养过程。
五、生产、销售《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所列品种的医药企业或个人,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向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或个人)销售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生产、销售《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所列品种的兽药企业或个人,向饲料企业销售的,由兽药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给予处罚;违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所列品种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或个人,由饲料管理部门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食品安全示范店”评定标准(餐饮业)
奎屯市“食品安全示范店”评定标准(食品加工)
奎屯市“食品安全示范店”评定标准(商场超市)
注:1.“食品安全示范店”评定标准,餐饮业共有检查项目70项,其中关键项目38项(条款前加“*”)、一般项目32项;食品加工共有检查项目55项,其中关键项目32项、一般项目23项;食品商场、超市共有检查项目29项,其中关键项目25项、一般项目4项。
2.现场验收时,应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并逐项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定。
凡属不完整、不齐全的项目,称为缺陷项目;关键项目不合格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合格为一般缺陷。
3严重缺陷为0,—般缺陷<10%,即可通过“食品安全示范店”验收。
4.如果申请验收的企业不涉及其中的部分条款,称为合理缺陷,可不予检查该部分条款,但计算一般缺陷的百分比时也相应的扣除。
卤制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卤制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1.生产车间卫生管理:生产车间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尘无杂物,地面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异味和异物污染产品。
2.原料采购管理: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原料是否符合卤制品生产的要求,避免使用劣质或受污染的原料。
3.原料储存管理:原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和高温。
不同种类的原料应分开存放,避免相互交叉污染。
4.加工操作规范:工作人员在加工操作过程中应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和帽子,保持个人卫生。
加工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确保加工环境卫生。
5.卤制液调配安全管理:调配卤制液时应按照配方比例进行,严禁随意更改卤制液成分。
卤制液应在密闭容器中储存,避免受到污染。
6.卤制品熟化管理:卤制品在熟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时间和温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和风味。
熟化后的卤制品应立即进行包装和储存,减少外界污染。
7.包装和储存管理:包装材料应选择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材料,包装卤制品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包装要求进行。
包装后的卤制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和发霉。
8.产品销售管理:销售卤制品时应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并确保产品的合格证明和相关证件齐全。
产品包装上应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厂家信息,方便消费者查阅。
二、卤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控制1.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危害的认识,培养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健全卤制品质量管理手册,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范和标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3.严格落实各项生产规程和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生产规程和操作规范,对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员工操作等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严格控制原料和卤制液质量:对原料和卤制液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禁使用劣质或污染的原料,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口感品质。
5.加强产品抽检和检验: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抽检和检验制度,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企业内部质量要求。
腌制盐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腌制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海水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碘酸钾,经传统工艺兑卤法而制成的腌制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009.4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盐指标的测定GB/T5461-2016食用盐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618制盐工业主要产品取样方法GB/T13025.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粒度的测定GB/T13025.2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白度的测定GB/T13025.4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水不溶物的测定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264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碘酸钾GB2687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要求3.1原料要求碘酸钾应符合GB26402的规定。
3.2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指标项目要求色泽白色滋味、气味味咸,无异味状态结晶体,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3.3理化指标表2理化指标项目指标1氯化钠(以干基计)/(g/100g)≥97.00粒度(1mm~5mm筛中间物)/g/100g≥70白度/度≥45水溶性杂质(以干基计)/g/100g≤ 2.90水不溶物(以干基计)/(g/100g)≤0.10铅(以Pb计)/mg/kg≤ 1.8总砷(以As计)/mg/kg≤0.5镉(以Cd计)/mg/kg≤0.5总汞(以Hg计)/mg/kg≤0.1钡(以Ba计),mg/kg≤15碘a(以I计),mg/kg<5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a强化碘的食用盐碘含量应符合GB26878的规定。
卤制蔬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卤味蔬菜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土豆,藕为原料,经清洗后辅以味精、食盐、酿造酱油、香辛料经卤制、冷却、包装、灭菌等工序制成的预包装即食卤蔬菜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T 5461 食用盐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967 谷氨酸钠( 味精)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91 香辛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186 酿造酱油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NY/T 1583 莲藕
LS/T 3106 马铃薯(土豆、洋芋)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和辅料要求
3.1.1 原料:
3.1.1.1 马铃薯:应符合LS/T 3106 的规定。
3.1.1.2 莲藕:应符合NY/T 1583 的规定。
3.1.2 辅料:
3.1.2.1 食用盐:应符合GB/T 5461 的规定。
3.1.2.2 味精:应符合GB/T 8967的规定。
3.1.2.3 酱油:应符合GB/T 18186的规定。
3.1.2.4 香辛调味料:应符合GB/T 15691的规定。
3.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有害物质限量
应符合表3的规定。
3.5 微生物限量
应符合表4-1和表4-2的规定。
3.6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
按JJF 1070 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
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5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881规定。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以同一品种的原料、同一次投料、同一工艺所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批。
6.2 抽样
从同一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检验用样品和备用样品,抽样数量为15袋,10袋用于检验,5袋留样。
6.3 出厂检验
6.3.1产品出厂前,应由公司的检验部门按本标准逐批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签发检验合格证(或成品放行单),方可出厂。
6.3.2 出厂检验项目:感官、净含量、水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为每批必检项目。
6.4 型式检验
6.4.1 在正常生产时,每6个月进行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a) 新产品投入生产时;
b) 停产6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c) 生产主要设备或关键工艺发生变化时;
d)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6.4.2型式检验项目为技术要求中3.2~3.6全部项目。
6.5 判定规则
6.5.1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该批产品合格。
6.5.2 检验项目如有不合格项(微生物除外),应加倍抽样复检。
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5.3微生物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不得复检。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