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声波资料质量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40
超声检查质量控制一、质量控制的范围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
3.操作手法及观察分析。
4.记录与报告。
5.随访。
6.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二、质量控制的起点与提高1.在立足于中等医院(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带动基层(一级)医院。
2.参照国内外新技术的开拓、进展和应用情况,不断提高质量控制要求,修订内容,逐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3.本次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是现阶段行业内的基本质量标准,而绝非最高标准。
三、质量控制原则1.质量控制的内容必须对多数医院具可操作性;而且必须考虑到超声检查的病人数量与占用时间。
应删繁就简,又不遗漏要点。
2.质量控制应经权威部门授权组织检查,普查与抽查互相结合。
普查由各医院超声诊断部门自查填单,获得面上数据;抽查则可获得多种实际情况,并核实上报内容及数据的真实性。
抽查不应事前通知。
3.超声质量检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手法、记录报告与随访制度等方面。
4.在检查过程中,应同时核查该单位对《自治区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记录;并对其不规范术语进行纠正,使术语科学化、标准化。
四、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1.人员专业素质(1)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
(2)具有超声物理基础、超声解剖基础,熟悉超声设备并经过正规培训;操作者须持有执业医师证及超声诊断上岗证。
(3)对超声诊断专业的继续教育积分记录或考试分数。
2.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具体调节(1)主机要掌握调节深度增益补偿(DGC)、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后处理、总增益、帧平均、或机内已设置的不同脏器专用软件,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
在启用超声彩色血流成像之前,应预选彩标量程、彩色灵敏度、滤波等参数。
在使用频谱多普勒流速曲线显示时,应适当调节流速量程及滤波器。
在检查眼球或胚胎时,应注意声功率的输出(mW/em2或TI、MI数)不超过规定范围。
只会使用电源开关、总增益等几个简单调节钮者,不符合专业人员的标准。
声像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声像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声像档案的管理,确保声像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声像档案的利用价值,提高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制定的管理制度。
二、档案管理职责1. 档案管理部门是声像档案的管理主体,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声像档案管理工作。
2.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负责声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3. 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声像档案管理流程和工作规范,指导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声像档案的收集和整理1. 各部门应及时将与工作有关的声像资料进行收集,并按照规定的分类和命名方式进行整理。
2. 收集和整理的声像资料应注明填写时间、来源、内容简介等基本信息,并与档案编号相对应。
3. 收集和整理的声像资料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损坏和泄露。
四、声像档案的归档1. 声像档案应按照统一的分类和编号进行归档,并在归档目录中登记相关信息。
2. 归档的声像档案应妥善保存,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读性。
3. 声像档案的归档应遵循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保障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声像档案的查阅和利用1. 声像档案的查阅和利用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保密制度,保护涉密信息和个人隐私。
2. 查阅和利用声像档案应提前提交书面申请,并经档案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3. 查阅和利用声像档案应在指定的阅览室进行,不得将档案外借、复制或泄露给他人。
六、声像档案的保管和维护1. 声像档案的保管应配备专人负责,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声像档案的储存设备和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长期可用。
3. 声像档案的重要性和价值应得到充分认识,加强防火、防水、防震和防盗等安全措施。
七、声像档案的编目和管理1. 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声像档案的编目系统,将收集、整理、归档的档案资料进行编目,并建立档案目录。
2. 档案编目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档案的检索、利用和管理方便和快捷。
3. 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更新和维护档案目录,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和及时。
第1篇一、前言超声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诊断学科,在我国医疗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确保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超声医学水平,本年度,我科室紧紧围绕超声质量控制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现将年度质量控制总结如下:二、质量控制措施1. 人员培训与考核本年度,我科室高度重视人员培训与考核工作,定期组织全体超声医师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医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严格执行医师考核制度,对医师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2. 仪器设备管理为确保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本年度,我科室对超声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同时,加强设备使用培训,提高医师对设备的操作熟练度。
3. 诊断报告质量监控本年度,我科室严格执行超声诊断报告质量监控制度,对报告书写、描述、结论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对诊断报告进行随机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信息化建设为提高超声诊断效率,本年度,我科室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超声诊断信息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无缝对接。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超声诊断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5. 学术交流与合作本年度,我科室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知名超声医学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同时,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质量控制成果1. 诊断准确率提高通过本年度的质量控制工作,我科室超声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2. 诊断报告质量提升诊断报告书写、描述、结论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3. 仪器设备性能稳定超声仪器设备经过维护保养,性能稳定,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保障。
4. 学术交流成果丰硕本年度,我科室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展示科室在超声医学领域的成果。
四、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科室将继续加强超声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5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控制测井原始数据采集质量,是测井解释工作的基础。
质量监控,是测井现场作业的核心,控制标准参见“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SY/T5132-1997)”。
5.1 测井原始资料的一般要求5。
1.1 图头每张测井原图要有规格化的图头格式,规定的各项图头数据必须填写齐全、准确。
5。
1.2 刻度各曲线的主刻度、测前、测后刻度记录齐全准确,误差不超过规定标准。
5。
1。
3 原始图图面整洁,曲线或图象清晰、完整。
曲线布局合理,交叉处清晰可辨。
曲线数值应与已知岩性地层的特征一致,同一地层各种测量曲线的变化应有良好的一致性.不得出现与井下条件无关的零值、负值和抖跳等畸变。
各种测井曲线一般应从井底遇阻位置开始测量,遇阻曲线稳定、光滑(不包括放射性测井)。
因仪器连接方式或井底沉砂等造成的缺测井段应少于15米。
进套管鞋以后至少测30米以上曲线(不能在套管中测量的仪器除外),并保证自然伽玛曲线出现明显变化.原始图上必须同时记录电缆张力、测速和深度记号。
5。
1。
4 重复测量各种测井曲线必须首先在测井井段上部变化明显处测量不少于50米的重复测量曲线.与测井主曲线相比较,曲线变化趋势要一致,在井况理想情况下,误差不得超过规定误差。
重复曲线测量值的相对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 A—主曲线测量值;B—重复曲线测量值;X—测量值相对误差。
测井过程中若出现特殊显示或与井下条件无关的异常,应立即重复测量,重复测量井段不少于50米.5.1。
5 测井速度各种测井仪的测井速度要均匀,不超过规定的速度值,几种测井仪器组合测量时,应采用最低测井仪器的测速。
明记录必须记录测速曲线,数字记录必须记录测速数据。
5.1。
6 数字记录数字记录与明记录必须一致,测井队在离开井场前应仔细检查,若发现数字记录与明记录不一致,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原始数字记录标签内容应填写齐全,并贴于软盘或磁带上。
标签内容包括井号、井段、测量日期、测量单位、文件号,曲线名称等.编辑带应按目前资料处理中心能够识别的版本拷贝。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超声科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已经在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超声检查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超声科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进行阐述,包括超声科设备维护、人员培训、质量评估等方面。
一、超声科设备维护首先,超声科设备的日常维护必不可少。
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工作有效、稳定。
包括设备的清洁、校正、防护等方面。
超声设备在工作时,应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避免过度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例如,在进行超声检查时要避免高低温环境下影响超声探头的性能。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并重新检测,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
二、人员培训超声科技术人员是超声科的核心,他们需要具备熟练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因此,超声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
在人员培训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超声科技术:包括超声机原理、超声图像扫描技术、设备维护、患者安全等。
2.临床知识:了解各种疾病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等。
3.患者交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检查的理解。
三、质量评估超声科技术人员每年都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评估的内容涵盖技术水平、专业知识以及诊疗效果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员工职业发展以及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此外,超声机构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
针对检查结果的质量评估,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严格的诊断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要注重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和质量评估三个方面。
全面实施质量控制制度,可以为医院提供更为准确稳定的超声检查结果,增强超声科效益,也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科技水平。
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在超声科医疗领域,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从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的角度,详细介绍该领域的相关内容。
一、超声图象质量控制指标1.1 分辨率:超声图象的分辨率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高分辨率的图象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和病变部位。
1.2 噪声水平:噪声是超声图象中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合理控制噪声水平可以提高图象质量。
1.3 对照度:对照度是指图象中相邻区域之间的灰度差异程度,良好的对照度可以使医生更容易识别病变。
二、超声仪器性能指标2.1 频率范围:超声仪器的频率范围决定了其在不同组织深度的成像效果,较宽的频率范围可以提高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2.2 灵敏度:超声仪器的灵敏度是指其检测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变需要有不同的灵敏度设置。
2.3 稳定性:超声仪器的稳定性是指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成像效果,稳定性好的仪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三、医生培训和技术水平3.1 培训课程:医生需要接受专业的超声培训课程,掌握超声成像的原理和技术。
3.2 实践经验:医生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操作超声仪器并准确诊断病变。
3.3 持续学习: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超声技术和疾病诊断方法,保持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估体系4.1 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
4.2 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超声科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3 持续改进:不断改进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超声科的服务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五、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5.1 患者体验:提高超声科的服务水平和医疗环境,让患者感受到更好的医疗体验。
5.2 治疗效果:质量控制的提升可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5.3 持续监控:持续监控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及时调整和改进质量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超声科的质量控制指标涵盖了超声图象质量、仪器性能、医生技术水平、质量控制标准和患者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惟独全面把握这些指标并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才干提高超声科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6、超声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目录1.引言2.总体质量控制要求2.1 设备校准2.2 操作员培训和认证2.3 检查程序和协议2.4 图像质量要求2.5 报告撰写和存档2.6 安全措施3.检查前的质量控制3.1 检查设备3.2 检查操作员3.3 检查检查室环境4.检查中的质量控制4.1 图像质量评估4.2 检查质量评估5.检查后的质量控制5.1 结果确认和报告5.2 质量反馈和改进6.常见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法6.1 图像质量问题6.2 检查质量问题7.附件8.法律名词及注释9.结束语1.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是为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档旨在提供超声科质量控制的详细内容和标准,以供参考和执行。
2.总体质量控制要求2.1 设备校准- 每台超声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其工作状态和图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校准应由合格的技术人员完成,并记录校准日期、参数和结果。
2.2 操作员培训和认证- 所有超声操作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认证。
- 操作员应定期接受进一步的培训和教育,以保持其技术水平和知识更新。
2.3 检查程序和协议- 每种类型的超声检查应有明确的检查程序和协议,包括扫描方法、参数设置、图像采集和测量方法等。
- 检查程序和协议应得到科室内部的认可,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
2.4 图像质量要求- 所有超声图像应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以确保图像清晰、无伪影,并适合医学诊断使用。
- 图像质量评估应包括分辨率、灰阶分级、噪声水平、伪影等指标的定量和定性评估。
2.5 报告撰写和存档- 所有超声检查结果应及时准确地被撰写成书面报告。
- 报告应包括患者信息、检查部位和目的、工作人员、检查方法和参数、图像描述和结论等内容。
- 所有报告应被正确存档,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密和备份。
2.6 安全措施- 超声科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 超声设备和相关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技术总结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时声测管的质量控制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朵林摘要:在铁路工程建设中,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桩形式,其施工质量直接危及到桥梁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甚至引发工程质量事故。
声波透射法具有检测准确,不受桩长、长径比的限制,可准确评价长大桩的完整性,而声测管的施工质量决定了检测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如何加强声测管的施工质量控制显的越来越重要。
本文阐述了声测管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桩基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声波透射法、桩基检测、声测管、质量控制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投资的重点之一就是铁路基础设施,铁路工程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桥梁工程中的桩基础得以广泛的应用,而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时噪音小、施工安全性好、工序简便等特点,在铁路桥梁工程桩基施工中得到大量的应用。
但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受地质条件、地下水、施工工艺、施工管理水平和人员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桩身容易产生夹泥、断裂、缩颈、混凝土离析、空洞、蜂窝、松散等一些质量缺陷,而这些质量缺陷危机到桥梁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甚至引发工程质量事故。
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属于隐蔽工程,其质量无法直接从外观对其进行检查。
因此。
桩基检测工作是整个桩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在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声测管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桩基的检测工作。
1 声波透射法检测原理施工时,在桩身预埋一定数量的声测管,检测时将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以相同的标高分别臵于两个声测管道中,由声测管底部开始,发射换能器在一个声测管中边上升边发射高频信号,该信号被另一管道中同步上升的接收换能器所接收。
随着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沿整个桩长提升,依次测取各测点声波穿过两管道道之间的混凝土,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波幅、主频及波形特征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来检测声测管之间混凝土的桩身缺陷位臵、范围和影响程度,从而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医院声学指标控制措施1.1声学指标要求由于医院工程的特殊性,本工程对声学指标的设计要求极为详细具体要求如下:病房及诊疗室室内允许噪声等级要求表病房及诊疗室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要求表病房及诊疗室隔墙及楼板的空气隔声标准要求表注:产生噪声的房间指有噪声或振动设备的房间1.2声波传入围护结构的途径1)空气:通过孔洞及缝隙传入。
2)透射:声波→结构产生振动→再辐射3)撞击和机械振动:结构振动→再辐射1.3可能影响声学指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当设备距离手术室距离比较近时,如处理不当,设备的噪声可能对手术室带来不利的影响。
(1)对关键部位的处理必须认真深化设计,必要时请专业噪声振动控制技术公司对设备基础等进行降噪及抑振处理。
(2)各施工阶段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对细部的处理应合理可靠,防止形成声桥。
(3)对专业设备的管道及井道等进行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材料不合格:墙体材料、楼板、门窗等等隔声性能可能不足。
(1)对有隔音及吸音要求的材料严格按设计要求选用,不得擅自改动及变更。
(2)对有隔音及吸音要求的材料,除一般项目外必须根据要求对其声学指标进行严格的检验及检测,其声学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1.4防治措施建筑噪声防治是一项综合工作,其过程从设计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装饰及专业设备安装阶段。
隔声需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要求,相关部位材料必须满足标准要求,施工做法必须经设计院认可。
1)设计阶段: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为施工阶段提供了依据,并对内外墙选用的的材料等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2)结构改造及装饰施工阶段(1)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确保尺寸准确,无导致降低声学指标的施工缝及声桥等产生。
(2)二次结构砌筑时对需要控制的部位及节点认真细致的深化设计,对其细部的节点做法必须通过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组织施工。
(3)对新型围护结构构件制品时,应了解其是否满足隔声或吸声的指标要求,必要时对原材料进行声学指标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