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33
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侯海波【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blood type identification,improving clinical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looking for the best economy, identification effect is the best way.Methods Initial inspection personnel using slide agglutination of blood are shaping,and then by the audit personnel using tube agglutination test were negative stereotypes,and to the positive typ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if the two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then the constitution report,on the contrary,it was then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blood,clear results after the report was issued.Results Using the way of identification,no blood type error,error free blood cross matching of blood occurs.Conclusion The study method used to identify blood group,the reliable results,the economy is good,can be used in clinical examination.%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型鉴定的有效方法,提升临床血型鉴定准确率,寻找经济性最佳,效果最好的鉴定方式。
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论文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论文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论文【1】【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简便经济的方法获得较准确的血型鉴定结果。
方法由初检人员用玻片凝集法做血型正定型,结果为拟报血型,由审核人员用试管凝集法做反定型,其结果和拟报血型核对,结果相符后签发报告。
结果采用此法后,无1例血型错误投诉,交叉配血时未发现因血型错误而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
结论该方法简便、经济,有很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关键词】血型; 玻片凝集法; 试管凝集法; 质量控制血型鉴定是每个入院患者都需要做的常规检验项目之一,特别是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输血前准确的血型鉴定工作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
目前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ABO血型的鉴定方法是血凝实验和微柱凝胶试验(MGT),血凝试验是指抗体和红细胞在液体介质中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3种方法即玻片法、试管法和全自动微板法。
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如玻片凝集法因操作简便、节省材料、价廉等优点,目前仍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却容易出现差错。
试管离心法虽然结果较准确,但操作较繁琐费时。
全自动微板法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需要特殊设备。
而微柱凝胶法虽然方法学先进,操作简单,所需样本量少,程序自动化,结果明确可靠,但成本价高,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接受。
为患者提供安全廉价精细的服务是医务工作者的服务宗旨。
为了得出价廉、准确的血型鉴定结果,笔者采用了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质控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患者检查血型样本360例及血站提供给本院血库的120袋献血者悬浮红细胞的样本。
1.2 血型试剂标准抗A、抗B血清(单克隆抗体)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效价为128,特异性及亲和力均符合国家标准,保存在2 ̄8℃冰箱,有效期内使用。
生理盐水及37℃水浴箱。
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血型可以说是医院中的身份证,在临床输血和遗传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的血型是输血的必要前提。
在临床工作中,对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检测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够应对许多紧急情况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必须要保障输血的安全,否则一旦发生溶血反应,就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是有必要的。
一、ABO血型鉴定是什么ABO血型包括A、B、O、AB型血四种,而ABO血型鉴定就是鉴定你的血型是这四种中的哪一种。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红细胞上不同种类的抗原可以与抗A、抗B试剂发生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这种反应被称为凝集反应,根据凝集反应的出现情况就可以分析出是哪种ABO血型。
二、ABO血型的鉴定方法鉴定ABO血型的血凝试验有很多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玻片法以及试管法。
玻片法是在玻片上进行操作的,只需先在玻片上滴生理盐水,再滴入待检物,观察5—10s内是否出现了凝集反应即可。
简单的操作、简易的设备、简短的时间、低廉的成本是玻片法的优点,但是手动操作的特点也容易出现失误,提升了时间成本和错误率。
就准确性而言,试管法会更胜一筹,这是因为试管法的实验步骤更加细致,实验时间更长,观察次数也更多。
所以试管法也有着更高的操作要求,更长的操作时间,较为繁琐。
血凝试验是鉴定血型的手段,而正反定型法则是鉴定血型的必要方法,每个血凝试验都要以正方定型法的方式来进行试验,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正定型是指,用已知的含有抗A、抗B的抗体血清试剂与待测红细胞进行实验。
反定型则是用已知抗原种类的红细胞与待测血清进行实验。
当两组实验结果吻合时则可确定鉴定结果。
三、影响鉴定的相关因素ABO血型鉴定是一个重点检验项目,为节省实验成本,提升鉴定结果准确性,保障输血安全,血型鉴定实验中应尽量减少操作的失误,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控制质量,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
下面从红细胞、血清、操作三个方面来说一下可能会影响到鉴定结果的因素。
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发布时间:2023-03-03T02:12:31.2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11月11期作者:李杨君[导读]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李杨君(绵竹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201)血型属于一种基因遗传,是人体内不同成分的血液抗原差异,一般情况是指红细胞膜的抗原差异。
血型鉴定是指按红、细胞膜抗原的差异,将人体血液分为不同的类型。
在临床上,血型鉴定以ABO血型及RH(D)血型为主。
其它的血型体系一般没有自然抗体,而且大部分的免疫原性都很差,不容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起到重要作用。
血型鉴定在输血过程中起到安全保障的基础,但在试验中,血型鉴定常会存在诸多干扰因素,为确保临床上输血的安全,血型鉴定的质量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关键。
故本文将围绕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进行简要说明。
一、造成血型错误的原因(一)医务人员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时,未进行血型检测,仅凭感觉或相信病人自诉的血型,从而使血型出现了错误。
临床护士采集血液样本时,没有核对清楚病人的姓名或床号,仅凭感觉,抽取了他人的血液,从而使血型报告出现错误或是交叉配血存在差异。
此外,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未对报告进行准确的核对,从而导致血型鉴定出现错误。
(二)被检红细胞错误的血型检测:由于病人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太低,在检测过程中,若结果只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当血型抗原较弱时,没有发现微弱或者细小的凝集,从而导致检查报告出现错误。
新鲜标本出现污染:在感染了细菌的样本中,T抗原在红细胞中被活化,在标准血清中加入抗T抗体,从而出现完全凝聚的情况,对血型鉴定造成干扰。
在鉴定ABO血型时,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就会出现假凝集,可以添加自身的血清、红细胞。
若怀疑有影响血型鉴别的血浆成分,可以通过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从而消除干扰。
冷凝集素:冷凝集素是一种自体的冷反应,在四摄氏度的条件下,正常人群的血清冷凝集素效价低于1:16,凝集素浓度升高是造成献血者血型正反不一致的主要因素。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质量控制也是确保输血检验准确可靠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的意义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性的基础,它可以提高输血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误差率,确保输血结果的准确性。
(1)设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手册、质控程序文件、质控记录和质控档案等。
(2)质量控制的范围应包括从实验室标本接收、保存、标识、分析、报告、结果确认等每一个环节,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1)内部质量控制:通过定期设置标准品、对照品等,对实验室进行日常监测和评定。
(2)外部质量控制:定期参加相关的外部质量评价,如国家临床检验质量评价、临床检验中心的质量评价等。
质量控制要求严谨,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都符合规定和标准,做到无遗漏,无差错,确保最终的输血结果准确可靠。
二、输血安全探究1. 输血安全的重要性(1)输血反应:包括输血反应(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过敏反应等)、输血传染性风险(如艾滋病毒、丙肝、梅毒等)。
(2)输血错误:包括输错血型、输错单位、输血患者身份混淆、输血过敏等问题。
(1)实验室输血前标本质量控制:加强对输血患者的标本接收、保存、标识等前期质量控制,保证输血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输血前的抗体筛查:对血液制品的抗体进行筛查,确保输血前对患者的抗体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
(3)标本标识:对输血标本进行标识,确保输血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输血前的配血:根据患者的血型情况和抗体情况进行配血,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建立完善的输血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出血临床指南、输血管理人员的培训等,确保输血安全管理的全面有效。
浅谈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ABO血型正定型和反定型血型不合的原因,加强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方法:对住院5316例病人分别采用了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进行血型鉴定。
结果:5316份标本中,检测出5例(0.094%)血型错误,其中人为错误3例(0.056%),技术性操作错误1例(0.019%),标本自身原因1例(0.019%)。
结论:通过分析本院检测中的血型错误原因,探讨操作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临床安全输血。
标签:ABO血型;血型鉴定;质量控制血型鉴定是临床输血治疗及器官移植的关键步骤,是对技术和责任心要求极高的一项工作。
据统计,在临床输血死亡事故中,每年因ABO血型不相合而导致的事故居首位[1].为了确保血型鉴定的准确性,现将我院5316名病人的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的血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ABO血型鉴定中的质量控制。
1 材料和方法1.1标本采集:本院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住院并申请输血的各科室受血者及门诊血型检查病人共5316例。
1.2仪器和试剂:抗-A抗-B标准血清(批号:20100053,效价128),反定型用红细胞(批号:20125302 2012530420125307),抗-D(批号:20100053 )均为长春博迅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产品。
1.3检测方法: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用聚凝胺法,不规则抗体筛选用微柱凝胶法。
所有操作方法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对于ABO正反定型不符或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困难的无法确定的标本送绵阳市中心血站血型鉴定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
1.4数据统计采用直接计数法。
2 结果:表1 本院2013年3~6月5316份标本中血型鉴定错误的标本统计(%)(注:人为因素包括:标本颠倒发错报告和血样污染;技术原因包括: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不够;标本原因包括:亚型冷抗体和弱凝集。
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在人体中,血型属于遗传性状,在个体之间血液存在差异抗原,通常情况下指的是红细胞膜抗原差异。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输血已成为维持生命的一种有效方法,已普遍用于部分重大疾病中,而血型鉴定作为输血前的重要环节,已逐渐被临床所重视。
为确保安全输血治疗,必须做好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需检测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准确无误,一般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
一旦出现血型鉴定误差,为病人进行错误输血,极有可能对病人生命造成严重影响。
故本文将围绕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进行简要说明。
一、血型鉴定错误原因(一)技术方面存在的失误抽取血液、血液鉴定以及记录结果等环节都属于技术方面。
技术人员在采集完血液后,由于送检时间受到某些原因的延误,使血液长时间放置,从而造成了细菌的污染。
在血液鉴定的整个过程中,鉴定是其中经常出错的一道环节,由于某些疏忽,技术人员在试管中加入了错误的试剂、未在试管中加入应加的试剂、试剂所需观察时间不足、混淆使用多个试管以及肉眼无法观察的时候未用显微镜观察等情况,其主要的发生原因就是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而使鉴定出现了误差。
在血液鉴定中,记录鉴定结果是最后一个环节,通常由于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经验,未对假阳性以及假阴性引起重视,且对于所鉴定的结果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以及情况说明,只根据自身的观察以及感觉而定下结论。
针对设备技术而言,在鉴定中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其设备能作用于控制温度以及血液的鉴定结果,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血液的最佳凝集温度为4℃,血液不容易在特定的温度下出现凝集,由于技术人员无法观察到结果,从而发生假阴性的问题,同时,若试验超过时间,温度在实验中太低或太高,同样会发生假阳性的情况。
(二)被检者的血清标本问题通常在新生儿中,ABO抗体还未产生,加上新生儿抗体较弱等情况,在老年人群中,其抗体能力的降低,在反定型时,容易发生血液不凝集或者弱凝集等情况。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血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对于血液输血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必须要对血型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身体健康的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能够被正确测试和分配,避免将错误的血液输送给患者,从而避免患者因此而发生血型不匹配的致命后果。
在血型实验室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试剂的质量进行控制在血型实验室中,试剂的种类和质量都对实验结果产生着关键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前必须对试剂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
评估试剂质量的指标包括对试剂的保质期、制造商、批次编号等信息进行监控,确保试剂符合质量标准。
在血型实验室中,设备也必须进行质量控制。
如血型测试仪、洗板机、离心机、水浴锅等,必须经常进行校准和检测。
在血型检测的前期,还需要对各种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以确保正常工作。
同时,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也需要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设备运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血型实验室中,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质量控制和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具备专业技能、实验操作、实验数据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具备严密的工作态度,保持高水平的质量标准,以确保输血安全。
在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时,应考虑到所有相关因素,包括测试设备、试剂质量、试剂使用方法、标准测试等,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输血安全控制中,使用者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患者接收到正确的血型配型,并避免误输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成本。
总之,在血型实验室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是必须的。
通过严密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血型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输血安全。
对设备、试剂、工作人员等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以确保血液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的重要环节之一,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在实验室进行血型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本文将就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探析。
1.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的洁净程度对血型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室环境应该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灰尘、杂质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实验室内的实验设备、试剂、药品等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室人员应该定期接受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确保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准确性。
2.质控样品的使用在进行血型检验过程中,质控样品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质控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实验室血型检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室应该定期对质控样品进行检验,确保质控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比对质控样品的检验结果,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水平,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输血安全探析1.输血前的检验在进行输血前,患者需要接受血型和交叉配血的检验。
血型检验是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是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是否存在不相容的抗体。
通过血型和交叉配血的检验,避免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发生血型不合适或抗体不相容的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反应的监测。
输血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的症状。
对于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需要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输血安全。
3.输血后的随访在进行输血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后的随访。
包括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等,确保输血后的患者安全。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血型实验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输血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输血前的检验工作。
在医疗行业中,输血是一项非常常见的治疗方法,而要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就需要对血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输血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的探讨与分析。
一、质量控制1.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中,设备和试剂的质量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对于实验室内使用的设备和试剂,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首先是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是对试剂的存储和使用进行规范管理,避免试剂的过期和受污染。
2. 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血型检验的准确性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因此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保证检验人员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并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其检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环境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的环境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实验室的环境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需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通风和温湿度的稳定,避免环境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二、输血安全探析1. 供血者的安全性对于供血者的筛查和检验是确保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确保其体检和血液检验结果符合要求,避免患有传染性疾病,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2. 输血前的医学评估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输血史、家族史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以避免患者对输血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输血操作的规范在进行输血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的患者身份核对、血袋和患者血液的核对、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控制等方面的规定,以避免输血操作中出现错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工作中,质量控制和输血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只有做好了质量控制工作,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只有做好了输血安全的探析工作,才能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