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单元文学常识
- 格式:ppt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18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文学常识与修辞手法。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文学常识的基础概念,还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更进一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文学是指人类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社会批判,从而使人们产生共鸣和反思。
因而,文学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艺术。
文学的内涵非常丰富,例如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寓言等。
叙事是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描写是说将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外貌等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化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抒情是说通过诗歌、歌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议论是指通过文章或演说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寓言是指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表达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二、修辞手法在文学中,修辞手法是使语言别具一格,形象化、语言化的表现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是指将两个没有实际关联的事物通过比较联系在一起,使得一个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易于理解。
例如,小桥流水人家的描写就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表现一个安逸闲适的情境。
2. 暗喻是指不直接表现命题,而是通过一些隐晦的语言来表达一个意思。
当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会意自可,从而产生某一种情感与体验。
例如诗歌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描写,就是将美好的、遥远的故事隐秘地表达出来,使读者产生意境与共鸣。
3. 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质与行为。
例如,“月儿胖了,笑眯眯地冲山谷飞来”,就是将月亮拟人,给予月亮一些形象的特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排比是指对同类或相近的词语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目的是加强修辞的效果。
例如,毛泽东的“我们要创造新的历史,我们要万众一心,我们要发扬光大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通过排比的方式表达了开创历史的决心与信念。
必修三文学常识1、《红楼梦》曾被认为是(体例)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作者,代著名小说家。
全书共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所补。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回。
2、《祝福》写于1924年,选自先生的第二个小说集。
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3、(篇幅)小说《老人与海》的作者是国现代作家。
1954荣获文学奖,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形象,《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名字)就是此类形象的发展和升华。
4、《蜀道难》是(体裁)旧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雅号。
李白字,号,时期最杰出的主义(风格)诗人。
5、杜甫字,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主义(风格)诗人,被后世诗家尊为“”。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6、《琵琶行》是一首长篇诗。
作者,字乐天,号。
诗的风格深入浅出,以著称。
他是中唐时期的倡导者,在诗歌创作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7、李商隐,字义山,著名诗人。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8、《孟子》是记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姓名)言行的书,全书共篇,是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并称为“四书”。
9、《劝学》是(朝代)思想家所作,他是先秦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思想的集大成者。
10、《过秦论》是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所作。
课文选的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
11、《师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字,世称。
他是唐代“”的倡导者,称他“文起百代之衰”。
后世称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
12《苏武传》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
作者,(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必修三1、《红楼梦》曾被认为是章回体(体例)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必修三文学常识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得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得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就是高鹗所补。
本文节选自第三回。
《红楼梦》就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得百科全书,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得一面镜子与缩影。
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得真实写照。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就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2、敕(chì)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就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得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得专称。
3、万几宸(chén)翰之宝:这就是皇帝印章上得小字。
万几,同万机,就就是万事,形容皇帝政务繁多,日理万机。
宸翰,皇帝得笔迹。
宸,北宸,即北极星,代指皇帝。
翰,墨迹、书法。
宝,皇帝得印玺。
4、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5、请了安:请安,即问安。
清代得请安礼节就是,在口称“请某人安”得同时,男子打千,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
6、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意思就是,林黛玉聪明颖悟胜过比干,病娇弱美胜过西施。
比干,商(殷)朝纣王得叔父。
《史记·殷本纪》载,纣王淫乱,“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乃强谏纣。
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
’剖比干,观其心”。
古人认为心窍越多越有智慧。
7、祝福:《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得第二个小说集《彷徨》,就是《彷徨》中得第一篇。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她得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必修3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在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作,这些诗人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韵律明快:古代诗歌的韵律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古代诗歌大多以五言或七言为韵律基础,每行五言或七言之间的音节要求是相同的,使诗歌的整体感觉非常明快。
2. 内容丰富:古代诗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物抒情的诗歌,也有历史抒情和议论抒情的诗歌,这些诗歌既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又表现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3. 表现手法独特: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非常独特,例如借物抒怀、对景抒情、写景抒怀等,这些表现手法使古代诗歌具有了更深的艺术魅力。
二、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明清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明清小说在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描写社会风俗:明清小说以其鲜活的笔触描绘了明清时代的社会风俗,包括民风民俗、家庭生活、宁情报恨等。
2. 塑造人物形象:明清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有的深情、有的正直、有的阴险狡诈,使作品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3. 反映现实:明清小说还以其含蓄的批判态度,描绘了明清时代的社会现实,其中不乏对官僚、生员、纨绔子弟、巧妇、小户人家等各个阶层人物的深度刻画。
三、古诗文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品种之一,诗是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审美情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
古诗文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表现情感:古诗文表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感,诗中常包含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爱情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2. 抒发感情:古诗文以其简洁的语言、精妙的构思、深邃的内涵,抒发了古代文人的感情,反映了他们对人生、自然、社会的审美情感。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1.《林黛玉府》:《楼梦》曾被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及章回小的峰之作,“中国四大名着”之首,原名《石》,是我国古代小中最杰出的主作品。
全共 120 回,后 40回文字一般是高所。
本文自第三回。
《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十八世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一面子和影。
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无可挽回地走向崩的真写照。
曹雪芹( 1715~ 1763):清代小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2.《祝福》:《祝福》写于 1924 年,是《彷徨》中的第一篇小。
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人),字豫山,后改豫才。
表第一篇白小《狂人日》( 1918年 5 月)始以“ 迅” 笔名。
他的着作主要以小、文主,代表作有:小集《喊》《彷徨》,史小集《故事新》,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集《野草》,文集《》、《》、《盖集》、《南腔北集》、《三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16 部。
迅以笔武器 , 斗一生 , 被誉“民族魂”、代文学的旗 , 是中国代大的无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价他是中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是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老人与海》:海明威是当“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52 年表的中篇小《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了他的作特色。
当年他得普利策,两年后荣文学。
篇小《太阳照升起》的世,使海明威成了欧美文上的新秀。
另有篇小《而》(旧《地声》, 1940)。
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的“硬”形象。
4.《蜀道》:《蜀道》原本是府古,李白初到安会知章,出示《蜀道》,博得“ 仙人”雅号。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居士,盛唐最杰出的人。
他承了我国古代歌自《》《楚辞》以至六朝歌的秀,形成了歌行所特有的逸、奔放、雄奇、壮的格。
李白也是五七言句的圣手。
五含蓄、深,只有王可以相比;七韵味醇美,音和流,感情真率,言生,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的准,和王昌的七,被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与文学形式-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点-文学形式:诗、词、赋、曲、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分析2.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古代文学流派:汉赋、唐诗、宋词等-现代文学流派:新诗、白话小说、现代散文等-文学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分析3.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文学批评方法:文本批评、心理批评、历史批评、社会批评、意象批评等-文学批评理论:传统文论、结构主义文论、阐释学文论、后现代文论等-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在文学解读与鉴赏中的应用4.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文学发展的历史概况、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与代表作品-世界文学史:主要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文学发展的重大事件与影响第二部分:作品分析与学习方法1.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作品出处及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的生平与文学特点介绍2.作品解读与意义分析-作品的主题与意境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深层含义与社会意义分析3.作品的审美特征与价值评析-作品的风格与形象描写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评析-作品的时代价值与个人价值评析4.阅读与写作方法-阅读方法: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的使用与技巧-写作方法: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写作方法的特点与技巧第三部分:常见文学作品分析1.古代作品分析-古代文言文作品:《论语》、《孟子》、《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离骚》、《上邪》等-古代小说作品:《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2.现代作品分析-现代文言文作品:《圣经》、《说文解字》、《文心雕龙》等-现代白话文作品:《呐喊》、《骆驼祥子》、《围城》等-现代小说作品:《茶馆》、《骆驼祥子》、《活着》等3.外国文学作品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等-俄罗斯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等-法国文学作品:《悲惨世界》、《三个火枪手》、《傲慢与偏见》等4.名家作品赏析-李白:《静夜思》、《将进酒》等-杜甫:《月夜忆舍弟》、《登高》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苏轼:《水调歌头》、《赤壁赋》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以上是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课文文学常识集锦【必修三】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6.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7.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8.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有职无权。
9.出官,(京官)外调。
10.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1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3.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4.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5.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1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⑴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必修三文学常识1.《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3回(回目)。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号。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小说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等众多形象。
2.《祝福》选自鲁迅先生的第2部小说集《彷徨》(第1部小说集是《呐喊》),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有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等形象。
3.《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塑造了桑地亚哥这一“硬汉”形象。
代表作还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4.《蜀道难》是李白的乐府诗。
5.杜甫的《秋兴八首》和《咏怀古迹》都是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登高》则作于大历二年秋天的重阳节。
这三首诗都是七言律诗。
6.《琵琶行》选自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他在谈到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中,随感遇而形于咏叹。
”(《与元九书》)在推行新乐府运动中提倡:“歌诗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事而作。
”7.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马嵬》是咏叹李隆基、杨贵妃“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七言律诗,而《锦瑟》则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主旨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
8.《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
9.课文《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名况,又被称为荀卿,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人之初,性本恶”。
韩非、李斯都曾就学于他。
10.《过秦论》选自贾谊《新书》。
贾谊,世称“贾生”“贾长沙”,西汉洛阳人,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与屈原合编为《屈原贾生列传》,李商隐的《咏怀古迹》中也曾赞咏过他。
11.《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
韩愈,字退之,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必修三文学常识1.《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教育家。
《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等。
2.《汉字王国中的“人”》(选自《汉字王国》)林西莉,瑞典作家。
《古琴》《汉字王国》等。
3.《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全集》)朱光潜,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学者。
《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恒、恬、诚、勇——确立人求学之志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理想、事业的选择此身、此时、此地——学有所成后对自己明确而具体的要求4.《简笔与繁笔》(选自《人民日报》)周先慎,四川崇州人,中国现代学者。
《古典小说鉴赏》《中国四大古典悲剧》等。
5.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指南录》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序,介绍写作经过、原因、目的等,分为自序(自己作序)和他序(他人代序)。
这里的后指时间后,不是位置后。
位置后为跋,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6.《五人墓碑记》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
著有《七录斋集》。
碑记,又称碑志。
“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
前者刻石立于地上,后者则埋于地下。
碑铭又分为三类,即宫室庙宇碑,墓碑和功德碑。
墓碑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高尚的品质。
7.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质》。
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约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著名的小说家。
代表作《红楼梦》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被选入教材。
《祝福》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
同时他也是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
鲁迅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1923)《彷徨》(1926),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散文诗集《野草》(1927),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
《蜀道难》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诗仙”。
他的诗作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
他的诗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和明丽的意象。
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将进酒》等被选入教材。
《杜甫诗三首》杜甫(712—770),字子美,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杜甫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杜甫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
诗作《登高》、《蜀相》、《兵车行》等被选入教材。
《琵琶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他写了不少揭露黑暗现实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
诗作《琵琶行》被选入教材。
《李商隐诗两首》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器生。
诗作《锦瑟》被选入教材。
他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寡人之于国也一、走近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元文宗封为“亚圣”,后世并称“孔孟”。
孟子曾把孔子重道德修养的“仁”发展成他的政治理论“仁政”,主张施“王道”,行“王道”,即“省刑罚,薄税敛”,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
“仁政”的政治理论是“民本论”,哲学理论是“性善论”。
曾游说各国,讲“唐、虞、三代之德”,但“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因此他被诸侯认为是脱离实际,加之孟子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傲骨,不肯趋炎附势,故他的主张不曾被诸侯采纳。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七章传世。
二、了解作品: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孟子》现存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汉代赵歧注释《孟子》,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孟子》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和在一起称为“四书”。
三、熟悉背景战国中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在讲究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
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离娄上》);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社会兵员缺乏,劳力不足。
各诸侯国也就处心积虑的争夺人力。
梁惠王也不例外,他采取了一些体恤百姓的措施,以求吸取人力资源,但收效甚微,故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却“民不加多”的疑问。
孟子借梁惠王的疑问,或说是心理需求,宣传自己“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
四、文体知识:1、诸子散文: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春秋战国时主要学派有十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阴阳家、小说家。
高中语文必修三《语文与写作》必备知识点整合一、文学常识-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运用语言艺术形式来表达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艺术形式。
- 文学的功能:反映现实、抒发情感、塑造形象、传递思想、陶冶情操等。
- 文学的分类: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议论文学等。
二、写作要素1. 内容要素- 主题: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作者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主要内容。
- 情节:作品中事件发展的线索,包括起承转合、和结尾等部分。
- 人物:作品中的形象角色,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个性和特点。
- 环境:作品中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环境要素,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起到支撑作用。
2. 结构要素- 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主题、设定背景,可以采用描述、对话、引用等方式。
- 发展:按照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逐步展开故事,通过冲突和矛盾推动情节发展。
- :冲突达到最高点,情节发展到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
- 结尾:作品的结局或结尾部分,可以有总结、感悟、展望等方式来进行。
3. 语言要素- 词语: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注意词语的选择、搭配和形象性。
- 句子:运用简练、连贯的句子来表达思想,注意句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句式的变化。
- 段落:根据内容和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段,每段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句。
三、写作技巧1. 内容表达-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表达力。
- 注重细节描写,让读者产生具体的感触和形象。
- 善于运用对比、转折等手法,突出文章的亮点和矛盾。
2. 结构安排- 合理安排开头,吸引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 发展部分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进行展开。
- 部分要紧凑、刺激,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结尾要有总结、感悟或展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 语言运用- 简练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
- 语言生动有趣,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 注意语法准确性,避免错误和模糊表达。
以上是高中语文必修三《语文与写作》必备的知识点整合。
部编版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部编版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源,包括诗、词、曲、散文等形式。
古代文学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石。
2、诗歌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包括了古代诗人创作的各种长短诗歌。
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古代诗歌除了历史节日、生活琐事、物品赞美、人物抒情等主题外,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3、古典文学名著古典文学名著是古代文学中的杰作,代表了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如《史记》、《诗经》、《楚辞》等都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4、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它包括了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宋文学、明清文学等不同时期的文学形态和特点。
5、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的个性特征。
古代文学的风格有饶有趣味、寓意深刻、言简意赅等特点。
6、文学名家文学名家指的是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李清照、苏轼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
二、诗歌鉴赏《部编版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诗歌的形式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通过音韵和意象表现感情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形式。
2、诗歌的写作技巧诗歌的写作技巧包括意境的营造、情感的传达、形象的塑造等。
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
3、诗歌的风格诗歌的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形成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诗歌风格,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婉约、白居易的含蓄等。
4、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了汉赋、魏晋乐府、唐诗等。
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内容多以抒情、描写自然、抒发感情为主。
5、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吸收了西方文学的一些元素,如自由诗、象征主义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6、诗歌的鉴赏诗歌的鉴赏是通过对诗歌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必修三文学常识1.曹雪芹,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2.《祝福》选自《彷徨》,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
《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3. 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小说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1929),以他在意大利战场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一对恋人的幸福被战争摧毁的悲剧;《丧钟为谁而呜》(1940)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描写一名美国志愿兵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英勇牺牲精神。
这两部反战小说被誉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迷惘的美国年轻人。
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描写一个古巴渔民面对失败时的顽强拼搏精神,此书获得普利策奖。
4.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寡人之于国也》等。
二、古代文化常识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朕”字用法首创者是秦始皇。
明清两代,“朕”成为皇帝唯一用词。
2、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罃(yīng)。
魏国都城在大梁,所以魏惠王又叫梁惠王。
3、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4、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南部。
5、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6、谷:粮食的统称。
《论语》中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形容一个人缺乏知识,非常懒惰。
“五谷”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 /稻(dào)、黍(shǔ)、稷(j ì)、麦(mài)、菽(shū);另一种是 /麻(m á)、黍(shǔ)、稷(j ì)、麦(mài)、菽(shū。
这两种说法主要差别就是在一种有稻无麻,一种有麻无稻。
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较少,所以五谷中最初是没有稻的。
7、庠序: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弃甲曳.兵()生拉硬拽.()数罟..(cù gǔ)数.落()数.见()不鲜洿.池(wū)鱼鳖.()瘪.三()干瘪.()丧.死(sāng)颓丧.()帛.书()衣.帛()鸡豚.(tún)狗彘.()庠.序()孝悌.()畜.养(xù)牲畜.()饿莩.()饿殍.()四、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穷兵黩武成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草木皆兵成语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五、指出下列词类活用,解释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