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树木生命周期与年生长周期的概念,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群体的生长发育与演替,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与方法。
二、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安排:讲授内容: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树木的生命周期;树木的年周期;树木物候观测。
讲授时间:4学时。
三、讲授重点树木的年周期;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树木物候观测方法。
四、讲授难点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树木物候观测的方法。
五、教学法教师让学生课前预习,启发式教学,上课时,先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再讲解、补充、总结。
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1.树木学(北方本)任宪威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2.树木学(南方本)编委会编.树木学(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七、复习思考题1. 树木的生命周期分哪几个时期,如何划分?2. 什么是树木年周期?落叶树木的年周期经历哪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3.观测树木物候有何实践意义?八、讲稿九、各章课后小结生长是指树木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使树木的体积和重量产生不可逆的增加。
发育是指树木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
实际上就是指树木一生所经历的全过程。
但是,一般是从种子萌发或营养体的萌芽算作开始阶段。
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生长是发育的基础。
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可以生活几十年至几千年。
树木的一生要经历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直至衰老死亡,这一全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群体的生长发育分为4个时期:1.幼年期;2.青年期;3.成年期;4.老年及更替期。
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可总结为:1.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2.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树木物候是研究树木的生活现象与季节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实质上是研究树木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1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1)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概述生长发育是生物体共有的现象,园林树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
了解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可以克服盲目性,从而科学地指导生产与实践,对于实际的园林栽培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正确选择树种,制定合理栽培技术,有预见性地调节和控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使之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如:可以在植物不同的年龄时期、不同的物候期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使之提早或延迟开花防止早衰;通过合理修剪达到最佳观赏效果并且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保证移植的成活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相关概念①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与扩大,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为“生长”。
树木的生长通常是指树体质量和体积的增加,是一个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生(分裂和伸长)和能量积累的量变体现出来的。
树木生长(其他植物也一样)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原有个体体积的扩大和质量的增加是不可逆的;二是旧有个体的储藏物质(或从外界取得的物质)必须经过同化作用,才能组成新个体的物质成分。
树木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部分,体现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②发育在植物生活史中,建筑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与功能质的变化称为“发育”。
树木发育是树体生活史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质变过程,是树体性机能的成熟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导致树木根、茎、叶的形成,由生殖器官(花器、果器等)形成的质变体现出来的。
③生命周期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衰老直至死亡的全部生活史称为生命周期。
④年周期植物在一年中经历的生活周期称为年周期。
年周期又可以分为生长期与休眠期,也有一些植物没有休眠期。
2)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与发育关系密切。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
植物一定要达到一定的生长积累才能进行花芽分化继而开花。
同时,树木发育的特性也影响生长的特性,如果没有完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树木就只能继续进行营养生长,不能通过有性繁殖再生出与自己相似的后代。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一)根系的年生长动态(二)1、根系生长一般比地上部分时间长春季早于地上部分,秋季晚于地上部分。
(三)2、年生长有高低峰(四)(1)高低峰出现往往与地上部分交错进行(五)(2)根系出现高低峰的次数和强度与树种、年龄等有关(六)(3)夜间快于白天(七)(一)芽的特性(八)1、芽的异质性(九)(1)概念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十)4、萌芽力与成枝力(十一)(1)概念萌芽率(萌芽力):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十二)成枝力:母枝上的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的枝)的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的成枝力弱。
(十三)(2)不同树种的萌芽力和成枝力不同(十四)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榆、松、枫、杨、柳等。
(十五)萌芽力弱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梨、丁香、国槐、臭椿等。
(十六)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的树种:桃、杏等(5)萌芽力的另一种解释概念:不定芽的萌发能力。
大多数的阔叶树具有不定芽,萌芽力强,少数萌芽力弱,如桃树;大多数的针叶树萌芽力弱或无萌芽力,如松树和云杉无萌芽力,柏类有萌芽力。
萌芽力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萌芽力的强弱与部位有关,基部萌芽力强,上部萌芽力弱。
意义:这一点很重要,树木的栽植和修剪都要考虑这一点。
萌芽力强的可以在栽植、养护和老树更新时进行修剪,无萌芽力的树种不能进行修剪和无性更新。
(二)枝茎习性1、分枝习性(1)总状分枝2)合轴分枝式(3)假二叉分枝式2、顶端优势(1)概念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的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的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的顶端优势。
(2)表现①抽生枝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
②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张。
第2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教学题目: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生长规律,物候观测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指导阅读——提问——精讲
参考书目:
1、熊济华主编. 观赏树木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5-36
2、高润清主编. 园林树木学.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9-12
3、北京林业大学主编. 树木学
第1节:树木的生命周期
一、基本概念
1、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生长。
P16
2、发育——植物生活史中,建立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称“发育”。
P16
3、生命周期——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称生命周期。
P16
4、年周期——植物在一年中经过的生活周期称年周期。
P16
5、离心生长——树木自播种和发芽或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向
地,芽向空中不断扩大空间的生长称离心生长。
P16
6、离心秃裸——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由基部向根端出现衰亡称“自疏”,地上部分逐年向枝端方向出现枯落称“自然打枝”,这种“自疏”和“自然打枝”统称离心秃裸。
P16
7、向心更新——当离心生长到达某一年龄阶段时则生长势衰弱,具潜伏芽地树种,常于主枝弯曲高位处,萌生直立旺盛的徒长枝开始进行树冠的更新称“向心更新”P16
8、向心枯亡——随着向心更新徒长枝的扩展,加速主枝和中心干的先端出现枯梢,全树由许多徒长枝形成新的树冠,逐渐代替原来衰亡的树冠,这种由外向内,由下而上直至根颈的枯亡现象称向心枯亡。
P17
9、幼年阶段——从种子萌发时起,到具有开花潜能之前的一段时期称幼年期。
P18
10、成年时期——幼年阶段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后,就获得了形成花芽的能力,这一时期称成年阶段。
亦称性成熟。
P18
二、树木生命周期体态变化:见图(P17)
1、幼,青年期
2、壮年期
3、衰老更新期
4、第二轮更新初期
三、不同类别树木的更新特点(P18)
1、乔木类
①具长寿芽的树种可多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