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363.50 KB
- 文档页数:25
怎么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怎么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
本的前提,
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部分的价值。
3)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使用价值。
资本家的
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使其带来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
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任何一个资本家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首先要有一定量的货币,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
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商品流通形式:W—G—W;作为资本的货币则是资本流通形式:G—W—G′。
在商品流通中,流通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获得特定商品满足消费的需要,在资本流通中,流通的内容是终点的数量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比预付资本价值更多的价值。
(一)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因此,只有那些能够自行增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存在。
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增殖,因此叫不变资本(C)。
(2)可变资本:以劳动力价值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价值增殖,因此叫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说明剩余价值不是靠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产生的。
2021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
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①劳动者是自由人;②“自由”得一无所有。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不能被用于买卖。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者价值的构成包含历史、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
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资本主义工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这两个条件,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才全部具备。
(链接背景资料: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煤矿工人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作为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第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中,因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以人的生存和生命延续为条件,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它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首先,维持劳动力自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其次,赡养劳动者的家庭人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最后,劳动者的学习、培训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同一般商品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这表现在,在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差别的,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有扩大的趋势。
第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被消费过程中消失掉,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因此,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它是价值、剩余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