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1
- 格式:ppt
- 大小:6.71 MB
- 文档页数:59
传播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
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
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一)群体的概念日-社会学家-岩原勉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群体的本质特征-目标取向有共同性/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任何一个群体都有组织性群体的分类美-库利-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德-韦伯-拥有管理组织系统的群体称为团体/一般群体德-威瑟-组织群体/非组织群体(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连结的桥梁和纽带群体对社会的意义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即部分社会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群体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集中分散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群体对个人的意义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岩原勉-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群体凝聚力的核心-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动机-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命线-群体传播(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产生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特别是“我们”感情群体归属意识,即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群体的传播结构流量-大/小流向-单向/双向法-迪尔凯姆群体意识通过社会化过程为个人所吸收,但总体上属于集合意识,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群体规范的功能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群体规范作用-排除偏离性意见,控制群体内意见分歧和争论,保证群?寰霾吆腿禾寤疃?男??BR>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美-凯利、沃卡尔特-群体规范对群体内部和外部的传播活动都起作用外-群体规范与说服观点一致,则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加强说服效果群体规范与说服观点相离,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衰减,甚至唤起自卫(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群体活动的基本原则-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
最新整理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群体存在基本条件:共同目标和关心事项;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即动机;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传播互动机制.群体的社会功能和: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保证社会秩序连续性;完成个人社会协作.群体的意义: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信息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群体意识: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群体规范功能: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趋同心理: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集体行为是人数众多、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
集合行为是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制约下的群体行为相对而言的。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集合行为产生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行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群体暗示:不通过直接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是一种传播方式。
.群体感染:在集合行为中,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第六章群体传播、集体行为、组织传播1、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的意见表明会产生什么影响?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
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
其原因:(1)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2)趋同心理。
遵从性。
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中间人物的意志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态度表明的强烈性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利的影响。
2、匿名性原理在集合行为中会起什么作用?匿名性原理:一些平时循规蹈矩的人在集合行为中作出越轨行为,因为集合使他淹没在人群中,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
3、企业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作用?(1)公关宣传(PR):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
举办大型公共活动以引起大众传媒的注意和报道、主办新闻发布会等为传媒提供报道材料,是现代公关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体开展公关宣传的最终目的是广泛取得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2)广告宣传:广告是一种以付费形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
非商业广告和商业广告。
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
(3)企业标识系统(CIS) 宣传:企业表征系统。
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企业形象的活动。
三个要素构成: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行为规范标识;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
CIS宣传主要是利用普遍接触和重复记忆机制来系统塑造企业形象的宣传活动。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传播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
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
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