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 PPT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7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团的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DNA,RNA或酶) 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亲电共价结合,使大分子 失活,阻碍其正常生理功能。 缺点: • 烷化剂属细胞毒作用,故而对其它增生较快的正常 细胞也产生抑制,产生严重的副反应。 • 易产生耐药性
烷化剂的分类
目前该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 • 氮芥类 • 乙撑亚胺类 • 亚硝基脲类 •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 金属铂类配合物
作用机制:同环磷酰胺,体外无效,需体内代谢活化,
不同:环上N-氯乙基易被代谢脱去,生成单氯乙基环磷酰 胺(有神经毒性),抗瘤谱不同。
O O
P N H
N Cl
Cl
O
O
P N H
N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l
二、乙撑亚胺类
• 合成原理:脂肪氮芥类药物以转变为乙撑 亚胺活性中间体发挥烷基化作用,故合成 直接含有乙撑亚胺基团的化合物。
5.环磷酰胺(癌得星)*
1O O
P2 N
Cl
·H2O
NH Cl
命名:P-[N,N-双(β-氯乙基)]-1-氧-3-氮-2-磷杂 环己烷-P-氧化物一水合物
物理性质:白色结晶,乙醇中易溶,水中溶解 度不大,且不稳定,遇热易分解
一、氮芥类
设计原理:引入环状磷酰胺内酯,有两个考 虑
1. 肿瘤细胞内的磷酰胺酶的活性高于正常细 胞,利用前体药物起到靶向作用。
一、氮芥类 N
1.盐酸氮芥* N-甲基-N-(2-氯乙基)-2-氯乙胺,盐酸盐 性质: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只能静脉
注射,并防止外漏) pH>7发生水解,失活,故制成盐酸
盐,使pH在3.0~5.0 临床应用:用于恶性淋巴瘤、头颈部肿瘤
的化学治疗 缺点:抗瘤谱窄,毒性大,不能口服,选
择性差。
Cl
HCl
O
第七章 抗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agents
概述
• 恶性肿瘤: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 病和多发病。细胞异常增殖引起。
• 因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率,居所有疾病死 亡率的第二。

手术治疗
• 目前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疗
单一化

药物治疗(主要)联合化


综合化
化疗药物分类
按作用靶点分: 1.以DNA为作用靶点:烷化剂,抗代谢物等(直接作用
作用机制:失去氯原子,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与亲 核中心作用,属于SN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4. 苯丁酸氮芥 瘤可宁
美法仑 溶肉瘤素
氮甲*
HO O
O
Cl HO
N H NH2
Cl
O
HO
Cl N
H NH
Cl
O
Cl N
Cl
用其钠盐,水溶 引入氨基酸,以 降低毒性 性好,易吸收 期达到靶向作用 提高作用选择性
O NO
Cl
Cl
N
N
H
卡莫司汀的临床用途
O NO
Cl
Cl
N
N
H
脑瘤及转移性脑瘤、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
副作用:恶心、呕吐和静脉炎;骨髓抑制,肺部纤维 化、肾损伤;
四. 磺酸酯及卤代多元醇类
• 白消安Busulfan,马利兰
O
S
O
O
O
O
S O
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
作用机制
O S OO
OO S
+RNH2
1.塞替派 硫代磷酰基体积大,脂溶性大(吸收差,分布快),对酸不稳,
不能口服,需静脉注射。 代谢:在肝内被P450 酶系代谢成替派,发挥作用,可看作替派
的前药。 与DNA作用时,氮杂环丙基分别和核苷酸中的腺嘌呤、鸟嘌呤
的N进行烷基化。 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直接注入膀胱效果佳。
S
O
P N
N N
P N
N N
三、亚硝基脲类
CIH 2CH 2C
O
R
NCN
H
ON
三、亚硝基脲类
• 1.结构通式和作用机理--mustine
CIH 2CH 2C
O
R
NCN
H
ON
2.作用特点
• 有较强的亲脂性,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 液,适用于脑瘤、转移性脑瘤、中枢神经系 统肿瘤和恶性淋巴瘤;
• 迟发性骨髓抑制,6-8W后毒性最大;
Cl
作用机制: 氮芥类化合物分子由两部分组成 • 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的功能基 • 载体部分的改变可改善药物在体内的药
代动力学性质 • 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脂肪氮芥和芳香
氮芥 盐酸氮芥是最简单的脂肪氮芥
一、氮芥类
脂肪氮芥作用机制 • 氮原子碱性较强,β-氯原子可离去,生成高
度活泼的乙撑亚胺离子,成为亲电性的强烷 化剂,与细胞成分的亲核中心起烷化作用。 • 在DNA鸟嘌呤间进行 交联时阻断DNA复制 • 烷基化过程是SN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于DNA, 干扰DNA和核酸合成) 2.以有丝分裂过程为靶点:天然活性成分等
按作用机制和来源分(本书大纲)
• 生物烷化剂 • 抗代谢物
机制
• 抗肿瘤抗生素
• 抗肿瘤植物药
来源
• 抗肿瘤金属化合物
第一节 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
• 也称烷化剂,抗肿瘤药中使用最早的一类。 作用机理: • 在体内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及其它有活泼亲电
CIH 2CH 2C
O
R
NCN
H
ON
3.典型药物
卡莫司汀Carmustine, BCNU,卡氮芥
CIH 2CH 2C
O
N
C
N
CH 2CH 2CI
H
ON
1,3-双(2-氯乙基)-1-亚硝基脲
卡莫司汀的理化性质
无色或微黄色结晶; Mp.30-32。C;
•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聚乙二醇;聚乙二醇注 射液
• 某些结构在氮原子上取代吸电子基团,降 低其反应性,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
环磷酰胺的临床用途
• 广谱抗肿瘤药,对恶性淋巴癌疗效显著, 小细胞肺癌、 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 白血病、卵巢癌、乳腺癌有效;
• 恶心和呕吐,静脉给药面部发黑,视物模 糊;骨髓抑制、脱发、对肾和膀胱有刺激, 引起血尿;
二、乙撑亚胺类
2. 磷酰基吸电子作用,降低N 上电子云密度, 从而降低烷基化能力。
体内代谢:在肝内活化(不是肿瘤组织)被 细胞色素P450酶氧化成4-OH环磷酰胺, 最终生成丙稀醛、磷酰氮芥、去甲氮芥, 都是较强的烷化剂。
• 合成方法
一、氮芥类
一、氮芥类
异环磷酰胺
将环磷酰胺环外氮原子上的一个氯乙基移至环上的氮原子 上,结构改造得到。
一、氮芥类
对其进行结构改造:通过减少氮原子上的电 子云密度以降低其反应性,达到降低毒性 的作用,但同时也降低了抗肿瘤活性。
一、氮芥类
2.氧氮芥 氮原子上引入一个氧(吸电子),使N上电子
云密度减少 形成乙撑亚胺离子的可能性降 低,所以烷基化能力降低,毒性及活性
Cl N
O
Cl
一、氮芥类
3.芳香氮芥 引入的芳环与N上孤对电子产生共轭,减弱了N的 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