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4:从课文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 怎样的孩子?
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思考, 不盲从的孩子。
问题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遇事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盲从。
《世说新语》
《晋书•王戎列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
尝与群儿嬉于道侧,
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见李树多实,等辈竞
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趣之,戎独不往。或
原版古书
草书作品
尝试背诵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
)。看道边李树( ),
பைடு நூலகம்诸儿(
),(
)。人问之,答曰:
“(
)。”取之,(
)。
用“注释代入法”理解课文意思,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左窄右宽。 “口”不宜 写得太小, 宽窄要适度。
唯一 唯独
折
zhé 骨折 shé 折本儿 zhē 折跟头
《世说新语》
读课文,注意停顿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带注音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 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
《何氏之庐》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 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 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谴还外。
问题1:课文中李子树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