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 格式:ppt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18
20世纪初,李大钊像无数仁人志士一样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救国真理,不断锐意革新,最终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
李大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时,也是他任职、任教于北京大学时期,当时他的工作地点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即北大红楼。
如今,当我们驻足北大红楼,就会想起他书写过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此对联既是他前最喜爱的,也是他一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正直人格风范的光辉写照。
一、北大红楼图书馆主任1917年11月,李大钊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翌年1月起就任图书馆主任。
当时的北大图书馆藏书较少,管理也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
他任职后即着手进行整顿,修订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整顿图书馆各项工作;采取“兼容互需”的藏书建设方针,引进大批国内外进步书刊,使馆藏日益丰富;领导图书馆积极配合学校教学改革,为北大的教学和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1918年9月,北大新校舍红楼建成,10月,北京大学图书馆从马神庙公主府迁入新建成的汉花园红楼第一层,搬迁工作由李大钊亲自负责主持。
李大钊利用红楼内较为宽敞的房间设置了五个阅览室,可以阅览中外杂志、报纸、中西文图书等,形成了北大图书馆新的读者服务体系。
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摒弃旧式藏书楼的积习和“守书人”式的办馆方法,延长开馆时间,尝试开架式服务,以利用图书为主,开展了许多积极主动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920年5月,校图书委员会通过了由李大钊主持制订的《北京大学总务处图书部试行条例》,对位于红楼一层的北大图书馆进行机构调整,馆中设四课。
李大钊也提倡以征集、捐献等多种方式收集书刊,并以身作则向图书馆捐赠了许多书刊。
[1]《北京大学日刊》“图书馆书目室启事”中经常刊登李大钊等校内外人士捐赠北大图书馆书刊的布告。
现北大红楼一层东南角,约50平方米的里外两间就是图书馆主任室,即李大钊工作的办公室旧址。
当时外间作会议、会客室,里间是李大钊具体办公之处。
“X肩担道义,X手著文章”解析及范文====一、原题【送福利!】广告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
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
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剩余95% (一)执信各班范文选摘:道义面前无庸夫高三3班黄祎妮由杨继盛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几经修改,被赋予了许多不同的含义。
在几种流传甚广的版本中,数杨连升所改的“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最让我眼前一亮。
的确,杨连升的对联中少了“辣手”的决绝,也没有“只手”那般自信。
可是,我却分明从中看到了一种谦而不卑的内敛。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争的态度,这种“庸手亦当勉著文章”的决心与力量,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与极强的共鸣。
在我看来,杨先生不夸耀自己的能力,也不宣扬自己的野心,并不是因为他心无大志,而是因为他明白:为国为社会承担责任,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
即便是“庸人”,也应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热爱的祖国、坚持的正义去效力。
这副对联不仅勉励了杨先生自己,也是在启发、激励着我们后人。
也许我们的确不曾拥有惊人的天赋,不曾做过什么撼天动地的大事,也许我们只是普通而又不起眼的存在,但这并不会阻碍我们去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我们的社会。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即使平凡如我们,也不应该随波逐流、盲目顺从;相反地,面对着这个不断变革、不断进步的社会,我们更需要的是逆流而上的勇气和坚信内心正义的底气。
铁肩担道义下一句诗句
1.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看那些伟大的作家们,不正是用他们的妙手,书写着世间的真情与真理吗!就像鲁迅,用他的笔杆子批判着社会的黑暗。
2. 铁肩担道义,赤心报国家。
想想无数的先烈们,怀着赤心,为国家的独立和强大而奋勇拼搏,他们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吗?比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那是何等的英勇!
3. 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
多少忠诚的卫士们,挥洒热血,守护着我们的安宁啊!像那些守卫边疆的战士,面对艰苦毫不退缩。
4. 铁肩担道义,诚心为人民。
那些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们,不就是用诚心在践行着自己的职责吗!焦裕禄不就是这样的典范吗?
5. 铁肩担道义,恒心立事业。
瞧瞧那些成功的人士,哪一个不是靠着恒心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呢!就如同马云,经历无数挫折仍不放弃。
6. 铁肩担道义,柔情暖人心。
很多善良的人啊,用他们的柔情给别人带去温暖,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像那些爱心志愿者,总是能给予他人关怀。
7. 铁肩担道义,智勇破难关。
想想那些具有智勇的人,面对难关毫不畏惧,勇敢地去突破,这是多么令人钦佩啊!比如神探狄仁杰,凭借智慧和勇气屡破奇案。
8. 铁肩担道义,坚毅踏征途。
有那么多坚毅的人,坚定地踏上自己的征途,为了梦想努力前行!比如那些追求艺术的人,不管多苦都不放弃。
9. 铁肩担道义,豪情展风采。
那些有着豪情的人,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多么让人赞叹!就像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展现着他们的豪情壮志。
我的观点结论:铁肩担道义这句诗有着深刻的内涵,不同的下一句都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品质和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去追求和学习的。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解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成语,意为“用铁一般的肩膀承担道义的重任,用高超的手法写作文章”。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德,以及在完成这些任务时的卓越表现。
“铁肩担道义”指的是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这种信念和责任感可以让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信念和责任感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竞争激烈的世界中,需要不断地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
“妙手著文章”则强调了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中需要具备的高超技巧和敏锐洞察力。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在写作时需要拥有精湛的技巧和深刻的思考能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这种技巧和洞察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只有在不断努力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将这两个成语结合起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强调了一个人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同时需要在文学创作中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这种品质和能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和卓越的必要条件。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文学创作中,都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XX任务型作文:“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考场作文XX任务型作文:“铁肩担道义,辣手著”考场作【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至今流传。
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传诵甚广。
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场作文】铁肩辣手,文人风华深圳一考生嘉靖年间,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被处死,斯人已矣。
然而他“铁肩担道义,辣手著”的绝命之联,却流传至今。
在我看来,纵多方易字几出新意,此联仍以“铁肩”凸显文人面对道义的不退让,“辣手”诉说文人讽喻时弊的勇气,为文人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
李大钊将辣改为“妙”,赞友人妙手著文。
杨联陞以“平肩担道义,庸手著”自谦自警自勉,钱穆改“双肩担道义,只手著”状似平常却暗含期许与勉励。
后人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几度易字,各有新意各有理趣,固然均为佳作,然而却难将文人大勇大智的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
“铁肩”是世对道义的绝不妥协。
文人何来“铁肩”?文人苦读书斋,想来只当柔柔弱弱何来铁肩!诚然,文人不是武将,没有雄健的肉体,铁的臂膀,但是面对道义,他们却在精神上筑起铁肩,承天下道义。
君不见,曾参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与重乎,死而不已,不亦远乎。
”将仁义的大任扛在肩上;君不见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铁肩担义不畏死;君不见,殿上谏臣魏征直言不讳,陛下强项令董宣誓不低头。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一座占地2200平方米的庭院里,坐落着李大钊烈士陵园。
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
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
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出自明代官员杨椒山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李大钊巧改“辣”为“妙”,它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就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要勇敢地肩负起人间的道义,还要把智慧用在写作文章上,用文字的号角唤醒民众。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党的思想理论的奠基者,而且还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担当者和践行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也是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写照。
担当精神贯穿了李大钊的一生,他始终不渝地追求民族解放事业,这既是其担当精神的力量源泉,又是其担当精神的迫切追求。
纵观中国共产党98年来的发展历程,担当精神一直是共产党人奋勇前进、坚韧不拔、矢志不移、不畏牺牲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党员、干部是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决定着党的事业发展。
所以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务必要具备老一辈的共产党人那样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要有“铁肩担道义”的“品”。
铁肩担道义,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也是当下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和必备的履职能力。
担当就是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找到精神之柱,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
只有拥有信念的人,才能担当责任和使命。
因为权力与责任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既然手中的权力是群众给的,那扛起群众服务的重担也是理所应当,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勇担为民之责,勤于付出,为民谋利,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有“妙手著文章”的“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妙手著文章,是一种勇于作为的精神。
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承担党员责任,履行党员义务,自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要立足自身岗位,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与实践能力,把工作当成为党尽忠的事业,努力做党的事业的践行者。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
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
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铁肩辣手,文人风华嘉靖年间,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被处死,斯人已矣。
然而他“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绝命之联,却流传至今。
在我看来,纵多方易字几出新意,此联仍以“铁肩”凸显文人面对道义的不退让,“辣手”诉说文人讽喻时弊的勇气,为文人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
李大钊将辣改为“妙”,赞友人妙手著文。
杨联陞以“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自谦自警自勉,钱穆改“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状似平常却暗含期许与勉励。
后人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几度易字,各有新意各有理趣,固然均为佳作,然而却难将文人大勇大智的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
“铁肩”是世对道义的绝不妥协。
文人何来“铁肩”?文人苦读书斋,想来只当柔柔弱弱何来铁肩!诚然,文人不是武将,没有雄健的肉体,铁的臂膀,但是面对道义,他们却在精神上筑起铁肩,承天下道义。
君不见,曾参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与重乎,死而不已,不亦远乎。
”将仁义的大任扛在肩上;君不见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铁肩担义不畏死;君不见,殿上谏臣魏征直言不讳,陛下强项令董宣誓不低头。
纵然没有真正的铁一般的双肩却为家为国为道义绝不屈服,架起精神的铁肩。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
出自明代名人杨继盛,创作背景是因为杨继盛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的杀害,杨继盛在临刑前写下了这副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而后来李大钊把“辣”字改为“妙”字,于是就有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
直隶容城人。
明朝中期著名谏臣。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
后官兵部员外郎。
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
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
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
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
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
有《杨忠愍文集》。
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自勉的杨继盛作者:王小梅来源:《领导之友·综合版》2017年第07期明朝嘉靖年间,曾出现过一位忠勇廉直的爱国官吏,即不畏权势、冒死进谏的杨继盛。
在杨继盛生前,曾有自勉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数百年来,他的爱国精神和忠勇气节,一直为世人所称颂。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别号椒山,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
他出身贫寒,七岁丧母,“庶母妒”,令其牧牛荒野,后经再三恳求,“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生活的艰辛、家庭的冷漠,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风骨。
为求学问,他白天放牛,晚上读书,常常熬至夜半灯油燃尽。
年长后,他四处拜师寻贤,使学业日益精进,终于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时年已三十二岁。
初授南京吏部主事,不久又迁调北京,任兵部员外郎。
从三十二岁及第到三十八岁下狱,这短短七年的仕途生涯中,他有两件大事震动了朝野,亦使其名垂青史。
一是谏阻朝廷与俺答互开马市,二是疏弹权奸严嵩弄权误国。
谏阻开马市,贬官狄道吏元被明灭后,所余各部族分裂成各自独立的领主,占据一方。
嘉靖初年,居于阴山附近的俺答部日渐强盛,不断骚扰明朝边镇,掳掠财物,杀戮边民。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兵犯宣化、大同,又沿长城至潮河川南下,直抵北京城下,大肆抢掠。
归去前,致书明廷,要求在宣化、大同等地,每年春秋两季开设马市,以中原财物换取塞外的马牛,并扬言,如不同意,将每年洗劫城郭一次。
这显然是为了获取中原更多的钱财,以充其军饷。
如果答应这种无理要求,无异于蒙受城下之盟。
为此,第二年春,在明廷内部发生了仇鸾与杨继盛的“马市之争”。
仇鸾曾做过甘肃总兵,因贪虐罪被劾下狱。
权奸严嵩得仇鸾厚贿,代为保举获释,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改授大同总兵。
时逢俺答重兵进犯,仇鸾畏敌如虎,急命部将“持重金贿俺答,令移寇他塞,毋犯大同”,俺答接受贿赂,移兵东去。
仇鸾又恐其进犯京师,吃罪不起,所以亲率两万兵马勒王邀宠,骗取了明世宗的信任,授其为平虏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意思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意为坚定肩膀扛起道义责任,用妙手笔触书写文章。
这个标题传达了写作人应该承担起道义责任,用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去表达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关心。
铁肩担道义是指人们要有坚实的肩膀,肩负起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担负起道义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一名写作人,更应该肩负起表达社会对美好的向往,对不公平的抗争,对人性的探究等重要责任。
妙手著文章则是指写作人们应该用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去书写文章,用细腻、生动、有力的语言描绘出社会、人性的多彩和复杂,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只有这样,写作人才能在表达自己的同时,更好地传递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思考。
因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个标题,提醒写作人们要有坚定的肩膀扛起道义责任,用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去表达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和关注。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优秀文章。
- 1 -。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
在这个世界上,道义和正义是我们应该担负的责任。
铁肩担道义,意味着要肩负起道义的责任,坚守正义的立场,不畏艰难,不怕挑战。
而辣手著,更是要以果断、坚决的态度去执行道义和正义。
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铁肩担道义,意味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
在面对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时,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挺身而出,站在正义的一边,为道义发声。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以铁肩担道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问题,不为私利,不为权力,只为了心中的正义。
辣手著,更是要有果断的行动和坚决的态度。
当我们发现有人在违法乱纪、伤害他人时,我们不能犹豫,而是要果断出手,采取行动,维护正义。
这种辣手著的态度,是对不道德行为的最好制止,也是对道义的最好捍卫。
只有果断出手,才能让那些不法之徒感到畏惧,让正义的力量得到最好的体现。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而我们应该以铁肩担道义的态度去对待这些问题。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边,不畏艰难,不怕挑战。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
我们要求自己坚守道义,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要有勇气去面对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要有能力去果断出手,维护正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那种人,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一员。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铁肩担道义辣手著的精神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只有每个人都具备了这样的品质,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才能更加团结。
让我们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的态度,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赏析万古铸剑,古今无双,繁华盛世,寰宇一体,立足于文化之巅,勇攀书香之峰,在当今社会,文学文化更是蓬勃发展,赋予社会不可代替的价值,其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物,是要被赞美、庆贺的,他们的辛勤劳作,给我们的文学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受到充分的赏识和褒奖。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铁肩担道义的人物,他们的表现如何?据传,春秋时期,有位叫做伍子胥的人,凭借着自己的勇气、智慧、勤劳和“忠于诚信”的思想,于是受到大家的尊崇。
他不但拿出了他自己的一片心,以诚心诚意地服务于百姓,而且还为人们排忧解难。
他曾经说过:”有道,德也;有勇,义也。
“伍子胥是当时的一个重要的政治领袖,他的精神也被后人所崇敬,他的身体力行与道德栖息,让他被众人所称颂,他把“忠于诚信”作为他的人生信条,把道义放在第一位,做出了无私奉献的表现。
另一方面,妙手著文章的人物,也是当今社会中不可多得的人物。
他们会构思出绚烂多彩的故事,用优美的文章表达出美好的愿景,以及振奋人心的歌词;他们以智慧而驾驭笔墨,用凝练而充沛的文字展示出自己的想象,把思想的深刻表达出来,他们的劳动,给我们的文学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懂得尊重真理,追求自由,对于能够创造更多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的作品获得了极大的赞誉,更是引领着文学的清泉,在激流中自由翱翔。
再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杰出人物,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份美好的价值取向。
他们将忠诚视为底线,以自信和智慧把诚实与勤奋作为他们的光辉,以刻苦努力收获成功,以优雅地担当自己的责任,用文字传递出美好的愿景,以勇气承担伟大的重任,用热情不断磨砺自己的文学修养,他们是有着责任心和自豪感的人物,他们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遵循。
总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物,是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杰出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敬业精神,把勇气与智慧融合在一起,使文学文化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美好而又动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