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晉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譯《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对照翻译」《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春秋时代末期的名著《左传》,记载了晋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历。
同时对各诸侯国君主和大臣的政治远见和性格也有所记录。
是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不可多得的史料。
下面,为大家提供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注释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一、原文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二、翻译注释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
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
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咎如时,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
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
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
嫁吧。
”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文言文翻译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晋公子重耳之亡》译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左传》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6]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
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
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
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
(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
”(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晋公子重耳之亡|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 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曰:虽然,何以报我?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
《晉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譯《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晉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譯《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古诗晋公子重耳出亡翻译赏析文言文《晋公子重耳出亡》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肋,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飧,置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高一语文读本:《重耳之亡》译文何效明《重耳之亡》译文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
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
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
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
(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
”(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
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
”(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
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
(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
(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
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
”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
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
(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裸体(的时候)看看。
(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
(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
晋公子重耳之亡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译文: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
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
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
我还是逃跑吧。
”于是逃到狄国。
跟随他一块出逃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译文:狄人讨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
献给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叔隗做了赵衰的妻子,生赵盾。
将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公子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来就后嫁吧。
”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该进棺材了,还是等你吧。
”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离开走了。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译文:路过卫国,卫文公不礼遇。
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子犯说:“土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土地。
”于是接受后叩头致谢。
装上车子走了。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译文: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姜氏嫁给重耳,并陪嫁八十匹马,公子沉湎在这安逸的生活中,随从的大臣们认为不能这样。
准备出走,在桑树下谋划。
蚕妇在树上听到后告诉了姜氏。
晋文公重耳之亡原文翻译晋文公重耳之亡,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故事。
晋文公重耳是晋国的一位君主,受到了权臣霍叔献的威胁,被迫逃亡。
他流落到吴国,在吴王的支持下回到了晋国,最终夺回了自己的王位。
以下是晋文公重耳之亡的原文和中文翻译:原文:晋文公重耳迁延于陈之间,欲西渡河而归国。
车骑日行,夜宿旅,既而与行人言事,欷歔而泣。
行人曰:“将若之何?”重耳曰:“吾欲归国,又恐不免于害,请子策之。
”行人曰:“客有拘于客礼,君何拘于君礼!临难不忘乐,好色无忌耻,今难存也。
南面称孤,处尊位,民之所宗,岂可夺也!”重耳喜曰:“子言是也,顾安所与处?”行人曰:“温人之东,齐桓之西,可取而居也。
”重耳遂西渡河,至于济南,见杜预。
杜预曰:“君之事急,难以为力,抑以过目之言,可以退。
”乃与重耳共策,不使知者。
中文翻译:晋文公重耳滞留在陈国,希望西渡河回到自己的国家。
他驾车日行,夜宿旅馆,后来与路人谈论,哀叹泪流。
路人问:“你要怎么办?”重耳说:“我想回国,但又担心受到危害,请你出些主意吧。
”路人说:“作为客人,你仅受客人礼仪的束缚,你作为君主,为什么受到君主礼仪的束缚?在危难时仍能舒适享乐,而放纵色欲不知羞耻,如今是时候面对残酷现实了。
作为君王受民众尊崇,难道可以失去吗?”重耳高兴地说:“你说得对,但你觉得我该怎么办呢?”路人说:“温县在东边,齐桓公的西边,那里是可以居住的。
”于是,重耳西渡河,来到济南,见到了杜预。
杜预说:“你遇到的事情非常危急,我难以为你提供帮助,但我可以出谋划策,不让别人知道。
”。
《重耳之亡》全文翻译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
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
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
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
(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
”(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
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
”(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
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
(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
(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
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
”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
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
(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裸体(的时候)看看。
(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
(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
《晋公子重耳之亡》译文晋国的公子重耳,是晋文公之子,也是晋国最有前途的继承者。
然而,他却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不幸,最终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
公子重耳在年幼时,他的母亲被晋国的其他妃子排斥,并被迫离开晋国。
尽管他在父亲身边被宠爱,但他的地位依然脆弱。
父亲晋文公还没有明确指定继任者,这令诸侯们看到了机会,纷纷觊觎晋国的权力。
公子重耳的成年之后,他被诸侯排挤,无法在晋国内安住身子。
在不断的流离失所之中,重耳被逼离开了晋国,流亡到陈国。
重耳在陈国得到了宠幸,并被任命在政府中担任要职。
他尽职尽责,以充实自己的才干,同时也希望未来能够恢复自己在晋国的地位。
然而,命运似乎对公子重耳并不宽容。
陈国的国君曾试图杀害他,而重耳能够逃脱险境只能归功于他聪明才智和幸运。
这一事件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令他开始怀疑自己能否真正恢复自己在晋国的地位。
公子重耳离开陈国后,先是流亡到卫国,之后又前往齐国。
在这些国家,他一直受到反对势力的干扰和威胁。
尽管他尽力争取与政权建立联系,但他并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他始终坚信自己有一天能够回到晋国,夺回自己的继承权。
然而,命运对公子重耳来说并不友好。
在他的流亡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奸细,后者立即向晋文公告密。
秘信泄露后,晋文公感到愤怒和担忧,他命令公子重耳被囚禁在卫国。
重耳在牢狱之中,感到绝望和孤独,他开始悔过自责,认为自己所受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最终,公子重耳在牢狱之中匆匆离世。
他的身世和命运让人唏嘘。
他的努力和奋斗为他带来了荣誉和成就的机会,但他最终并没有实现他的梦想,也没有恢复自己在晋国的地位。
公子重耳之亡是一个巨大损失,他离世时,晋国也失去了一个有潜力的领导者和改革者。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命运并不总是能如我们所愿。
有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困境和挫折是无法逆转的。
然而,有朝一日,我们也许能够从公子重耳那里汲取勇气和智慧,勇敢地面对困境,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即使最终我们不能赢得胜利。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晋公子重耳之亡先秦-左丘明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晋公子重耳之亡》译文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在蒲城讨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允许,说:“我倚仗君父的天命而享受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 (罪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其)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
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一个叫廧咎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耳。
重耳娶了季魄,生下伯鯈和叔刘。
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
重耳想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
”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
请允许我(请)等您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子不以礼待他(礼焉)。
重耳走到五鹿,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了他一块土块。
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鞭)他。
狐偃说:“这是上天的恩赐。
”重耳叩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他娶了个妻子,还给了他八十匹马。
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
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
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大的志向,那个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
”重耳说:“没有这回事。
”姜氏说:“你走吧,贪恋享乐和安于现状,确实会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
”重耳不肯走。
姜氏与狐偃商量,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
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体。
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
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的随从人员,都足以辅佐国家。
如果以他们为辅佐,那人一定能返回晋国。
回到晋国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
在诸侯中称霸而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其)就是头一个。
您为什么不早些表示您与曹国人有所不同呢?”于是僖负羁就给重耳送去一盘熟食,把璧藏在晚餐里。
《晋公子重耳之亡》译文
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在蒲城讨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允许,说:“我倚仗君父的天命而享受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 (罪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其)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
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一个叫廧咎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耳。
重耳娶了季魄,生下伯鯈和叔刘。
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
重耳想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
”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
请允许我(请)等您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子不以礼待他(礼焉)。
重耳走到五鹿,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了他一块土块。
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鞭)他。
狐偃说:“这是上天的恩赐。
”重耳叩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他娶了个妻子,还给了他八十匹马。
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
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
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大的志向,那个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
”重耳说:“没有这回事。
”姜氏说:“你走吧,贪恋享乐和安于现状,确实会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
”重耳不肯走。
姜氏与狐偃商量,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
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体。
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
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的随从人员,都足以辅佐国家。
如果以他们为辅佐,那人一定能返回晋国。
回到晋国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
在诸侯中称霸而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其)就是头一个。
您为什么不早些表示您与曹国人有所不同呢?”于是僖负羁就给重耳送去一盘熟食,把璧藏在晚餐里。
重耳接受了食物,退回了璧玉。
到了宋国,宋襄公送给了重耳八十匹马。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重耳。
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比不上的。
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上天或许要树立他吧?您还是以礼款待他吧!同姓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繁盛。
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遭遇出亡在国外的患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靖)下来,大概是要赞助他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
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
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飨)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用什么(何以:宾语前置,以何,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奴隶、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
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当撤军九十里。
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佩带着箭袋和弓套,来同您较量。
”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
楚成王说:“晋公子心胸广阔而谦逊,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
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能尽力。
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现在晋惠公众叛亲离,不得人心)。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大概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让他废掉呢(兴、废:使动用法)?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灾祸。
”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
了秦国。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女子,怀嬴也在其中,(有一次)(怀嬴)捧着盛水器浇水给重耳洗手,重耳洗完后,用带水的手向怀嬴挥甩,使水溅在她身上。
怀嬴生气了,说:“秦国和晋国是同等的,你凭什么瞧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脱去上衣,自己拘囚向怀嬴谢罪。
(又)有一天,秦穆公设宴款待他。
子犯说:“我比不上赵衰那样擅长辞令,请您让赵衰陪去吧。
”(在宴会上)重耳朗诵《河水》诗,秦穆公朗诵《六月》。
赵衰说:“重耳拜谢秦穆公的好意!”公子重耳走下台阶,拜谢,叩头至地。
秦穆公也下一级台阶表示不敢接受叩谢的大礼。
赵衰说:“您引用(尹吉甫)辅佐天子的诗篇教导重耳,重耳怎么敢不拜谢?”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
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
到了黄河边上,子犯把玉璧交给公子,并说:“我牵马执缰跟着您到天下各国巡游,(一路上)我的罪过很多。
连我自己尚且知道,何况您呢?请允许我从这离开。
”公子重耳说:“我如不同舅舅一条心,就请白水作证。
”把那块玉璧扔到了河里,(以示求河神作证)。
(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过了黄河(进人晋国国境,接着)围困令狐,攻入桑泉,又拿下臼衰。
同年二月甲午日,晋怀公的部队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遣公子絷到晋国部队(劝说他们退兵)。
晋军后退,驻扎在郇城。
辛丑日,狐偃同秦、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城签订盟约。
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国军队。
丙午日,(重耳)进入曲沃城。
丁未日,(重耳)到(祖父)武公的宗庙朝拜。
戊申日,(重耳)派人到高梁杀死了晋怀公。
【读解】
先贤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历经磨难,才具有担当大任的资历。
重耳的经历证明这一说法是有充分的生活根据的。
重耳由一个贪图享乐、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哥儿,到后来成为春秋时代显赫一时的霸主,几乎可以说全凭了他在国外流亡19年的经历中所遭受的磨难。
当初大祸临头时的出逃,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流亡中的屈辱、困苦、安乐的体验,使他明白了身在宫廷、耽于逸乐所不可能明白的人生真谛,在身、心两方面受到陶冶和磨炼。
人们注意到的,往往是开头和结果,从外出逃亡的灾祸,到成为霸王的荣耀显赫,让人感叹的是命运的沧海桑田的巨变,这似乎在证明着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这对立两端戏剧性的变化,给人的命运无常的幻觉,以及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感慨。
然而,我们却忽视了过程这个巨大的环节。
过程是漫长的,实实在在的,局外人可以从旁说大话,评头品足,而过程之中的冷暖甘苦,酸甜苦辣,欢乐忧伤,寂寞仿惶,唯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唯有当事人才有深入骨髓、刻骨铭心的体验。
旁观者可以理解,却没有体验,而理解和体验则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两桩事情。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都不可能等量齐观。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生活本身是一个不断流变的过程,重要的是过程本身,人生的意义也在过程之中,而结果则是次要的。
变化是绝对的,稳定则是相对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浩瀚天空之中没有不落的太阳。
坎坷、折磨、挫折、不幸、苦难、痛苦、狐独、绝望、屈辱、失败、恐惧等等,全都构成了过程的内容;没有它们,也就没有了过程;没有它们,也不会有开始和结果。
结果是在过程之中出现的,而不是在过程之外。
人们完全可以通过主动的选择或被动的接受,来有意识地为某一结果而奋斗。
奋斗就是过程,结果是心中的志向和目标。
奋斗总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而不是不知不觉的。
在奋斗的过程之中经不起折磨,受不了坎坷,吃不了苦头,忍不住痛苦,耐不住寂寞,沉溺于安乐,迷恋于幻想,都不可能达到目标,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经受过磨难的人,不仅仅懂得生活的真谛以及应当珍惜什么,而且也懂得为了获取成
功,应该怎么去做,懂得如何地主动适应和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境,不使自己被情境所左右。
在这个过程之中,忍耐是两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字眼儿。
在这方面,先贤们做出过不少示范。
比如孔子,他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
他自己为了恢复周代的礼仪制度,不惜“克己”,力求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自己所信奉的理想。
比如韩信,他在微*之时,能够忍受淮阴少年的“胯下之辱”。
比如公子重耳,在向农夫讨食时得到的却是土块,能够收鞭息怒,将土块当宝物收起。
真正的强者并不一定体现在表面上。
真实情况往往是,外表上装模作样,恃才逞强,处处锋芒毕露,时时刻刻咄咄逼人,未必是真的强者,未必能成就大业。
能忍受一时的屈辱,是气度博大、胸襟开阔的表现,这才是能成就大业必须具备的品质。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