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管理法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1.54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18年8月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数及学分51,3 周学时数4开设学期2019—2020-1 先修课程无开课院(部)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编写依据201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人赵珂珂编写时间2019年制订使用教材《管理学》编写组、主编:陈传明,管理学(马工程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教学参考资料1、苏勇,《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精粹》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年.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得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5、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6、吉姆·柯林斯等,《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9年。
7、纳西姆·塔勒布著,《反脆弱:从不确定中受益》,中信出版社,2014年。
8、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就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性与实践性较强得专业必修课,目得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活动得普遍规律、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
本课程主要阐述管理得基本特征及规律,系统掌握管理学得基本原理、基本体系与方法,把握管理职能对于各种组织得重要作用,运用全面得、发展得、系统得观点以及所学管理理论,去观察与分析现实得管理问题,正确把握管理活动内在规律,能具体理解认识管理得基本原理、概念、目得、性质、内容、结构、方法,同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基本素质。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掌握管理活动得基本理论与政策;掌握管理活动得基本流程;正确把握管理活动内在规律;掌握各种管理方法与管理实践得运用;具备分析管理问题与解决管理问题等。
《全球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08303课程名称:全球市场营销管理英文名称:Global Market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市场营销二、课程简介在国际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全球性的思维并对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差异有所认识是必不可少的,全球营销管理已经成为近20年来营销和国际管理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之一。
课程会分别从全球营销导论、全球营销环境、目标市场机会的分析和评价、全球营销战略、全球营销方案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对当前全球营销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描述和总结。
本课程将以全英文授课。
同时,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希望培养学生在各种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我们可以使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以提高交流能力,信息获取,整合和应用能力。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oday, it is indispensable to have aglobal mindset an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the domestic market. 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parts in marketing and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course will summarize the current global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global marketing introduction, global marketing environment, target market opportun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and global marketing plan design and management.This course will be taught in English.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applying English language in various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We can use English to carry on academic research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全英课程,是专门针对金融学(“2+2”实验班)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新《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企业管理》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课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和领导企业的潜力。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进入企业管理岗位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1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企业战略与发展-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营销管理- 财务管理- 创新与创业管理- 领导与团队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的参与讨论,向学生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企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实践,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 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 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将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课程评估和考核方式3.1 课程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
其中,平时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期末考试占70%。
3.2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 期末考试:组织一次综合性的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培训班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培训班名称:市场营销培训班一、培训目标本培训班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员的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使其具备在市场营销领域进行有效工作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营销策略、营销推广、渠道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适合对市场营销领域感兴趣,希望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从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
三、培训内容1.市场营销基础理论(1)市场概念和市场营销概念(2)市场营销环境及其分析(3)市场营销战略2.市场规划与调研(1)市场定位(2)市场分析(3)竞争分析(4)顾客需求分析3.产品定位与营销策略(1)产品定位与品牌建设(2)价格策略(3)渠道策略(4)促销策略(5)广告策略4.营销推广(1)广告与公关(2)促销与展览(3)市场营销沟通5.渠道管理(1)渠道设计(2)渠道选择(3)渠道发展(4)渠道管理6.客户管理(1)客户关系管理(2)售后服务管理(3)投诉处理四、教学方法本次培训将采用案例教学、讲授、互动讨论、团体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市场营销理论知识,通过讲授和互动讨论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通过团体合作培养学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培训时间安排本次培训将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两周,共计四周。
每周安排5天培训,每天8小时,共计160学时。
六、教学大纲第一阶段: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第一周第1天:市场概念和市场营销概念第2天:市场营销环境及其分析第3天:市场营销战略第4天:市场定位第5天:市场分析第二周第6天:竞争分析第7天:顾客需求分析第8天:产品定位与品牌建设第9天:价格策略第10天:渠道策略第二阶段:营销推广、渠道管理与客户管理第三周第11天:促销策略第12天:广告策略第13天:广告与公关第14天:促销与展览第15天:市场营销沟通第四周第16天:渠道设计第17天:渠道选择第18天:渠道发展第19天:渠道管理第20天:客户关系管理七、师资力量本次培训将邀请资深市场营销专家和从业精英作为授课教师,他们将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市场营销实战经验和成功案例,并与学员分享市场营销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管理学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326750开课单位:管理学院总学时:48学分:3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学生学习了公共基础课之后,在进行各专业课程学习之前的必修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管理的实质,并使其具备如何进行管理的思维,能进行简单的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对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对管理职能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本课程教学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以锻炼学生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适当进行案例讲解,并让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析并进行集体讨论。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管理概述教学内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主体、客体与管理的载体;管理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基本要求:理解管理内涵、管理目标,把握管理者的任务和管理角色的相关理论,了解企业组织的基本特点及企业组织的发展历史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难点是对管理作为组织要素的整合的理解。
第二章:管理的演变教学内容:早期的管理活动、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和近代的管理理论研究;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本要求:本章的核心是对有关泰罗、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及对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的介绍与分析,其它内容以介绍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为主,要求学生分清不同发展时期各种管理理论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与各种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重点难点:各阶段的管理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与管理理论发展的现实必然性第三章:计划管理与决策教学内容:计划管理概述;组织环境分析与战略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的编制;经营决策基本要求:理解计划的重要性和编制方法,掌握目标管理的过程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对计划管理、战略的概念、目标管理的内涵与特点、决策的概念及程序的理解。
经济法学教学大纲【经济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经济法学是法学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经济活动与法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和法律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熟悉我国经济法律体系,了解经济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3. 掌握经济法律解释和应用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经济法学概述1.1 经济法学的定义和内容1.2 经济法与其他法学分支的关系2. 经济法的理论基础2.1 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2.2 企业与法律的关系2.3 国家经济管理与法制建设的关系3. 经济法律体系3.1 宪法与经济法3.2 行政法与经济法3.3 民法与经济法3.4 经济刑法与经济法3.5 经济诉讼法与经济法4. 经济法主要内容4.1 公司法与企业法4.2 合同法与经济合同4.3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4.4 金融法与金融合同4.5 知识产权法与经济发展4.6 税法与经济活动5. 经济法解释和应用5.1 经济法律解释的方法5.2 经济法律适用的原则5.3 经济法实务案例分析6. 经济法实践与案例分析6.1 经济法与企业经营管理6.2 经济法与贸易纠纷解决6.3 经济法与金融风险防范6.4 经济法与知识产权保护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法律知识,对经济法学进行全面的介绍。
2.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经济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经济法律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课堂演练定期安排模拟案例演练,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占比3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评估。
2. 期中考核(占比30%)进行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书面考试。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经济管理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管理概论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troduction课学时学分:36/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英语、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基础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的诸多基本概念、理论、观点以及经济管理问题的分析决策方法;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经济管理问题和现象,通过对市场机制、经济管理实践、现代企业运营、投资项目评估、经济管理决策以及生产、质量等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具有的经济管理观念和意识,并促使其努力与所学的工程技术相结合,为探索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由经济管理学院多位教师面对全校非管理专业各专业学生授课,课程内容涉及经济管理诸多领域,范围广、知识容量大,为使按本大纲进行教学中便于统一把握,提出以下要求:(1)课程讲述突出以培养学生建立经济管理观念、意识和分析思路为主,一丰富和开阔学生经济管理知识面为目标,注意从课程大纲内容出发把握课程整体内容构成,注重阐述重要的经济管理概念、思想、理论观念和技术方法。
对技术方法的讲述注意简练实用,结合经济管理实际问题,避免烦琐冗长的推导、计算。
注意将结合案例、实例讲授,案例与实例不要冗长。
(2)对人文类各专业学生的讲授,应以定性阐述、培养观念和意识为主,淡化数量方法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必要调整。
2、教学内容第一章经济学概论一、计划经济于市场经济二、需求与供给分析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三、企业第二章生产与成本一、生产理论二、成本理论三、市场结构与产量决策第三章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及性质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者及其应具备的技能四、管理环境五、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第四章生产管理一、生产管理概念及其发展二、网络计划技术三、库存管理四、现代生产管理方法介绍第五章质量管理一、质量与质量管理的概念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思想三、统计质量控制四、ISO9000简介第六章资金筹集的经济分析一、资金的来源渠道二、筹资成本分析三、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七章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一、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二、不确定性分析三、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编码: 11305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8先修课程:经济学开课系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本课程在对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管理流派理论讨论基础上,围绕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目的与一般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应用方法。
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了解:各种管理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的两种属性及区别;掌握:学会对身边的管理者能否胜任其工作指出判断,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理解: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中外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会判断民主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二、课程编号:06000060/06000082/06139040/06255042/06287041/0635204106000051/06137040/06145040/06195042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四、考核方式:考试五、先修课程:经济学六、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的其他各专业七、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做法。
2、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认识说明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和案例。
3、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定的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4、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八、说明:管理学是管理类学科及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各管理类的分支学科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因此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管理学是建立在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习管理学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坚实的经济学、数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结构。
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在教学中应适度安排一些实训或实习的内容穿插其间。
基本上述原因,管理学课程在计划安排和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几点:1、课程教学安排应在第三、四学期,即二年级的本科时段。
此时,学生已基本学完经济学、数学等公共基础课,而专业课程尚未开始。
2、教学中应适度运用案例教学或安排学生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认识。
3、管理学的开设课时为51学时。
相对于管理学的丰富、庞大内容而言,51个计划课时显得太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照顾一般。
同时考虑到管理类各专业的课程结构,管理学中有些内容,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已在有些专业成为专门的课程,故在教学中,凡可能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一般少讲或不讲。
4、本大纲作为教学、考试的依据。
为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创造性,本大纲的规定是粗线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遵循本大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可灵活发挥,甚至可超出大纲的内容,讲课的章节顺序也可灵活调整,但考试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统一阅卷。
管理经济学第八版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主要介绍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涵盖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经济分析、决策制定和执行的流程和方法、市场竞争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企业投资和经营的资金、财务管理等相关内容。
课程要求1.学生要熟悉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2.学生要掌握管理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学会建立和应用决策模型分析问题。
3.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工具,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最优化理论等,并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如使用Python和R等开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4.学生要通过案例学习,了解企业战略、制度建设、创新和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和成功要素,以及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教材和参考书目1.《管理经济学第八版》,作者:詹姆斯·H·博伊尔, 保罗·迈库比塔斯,保罗·瓦格诺。
本教材为基础教材,全面阐述了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方法,适合初学者学习。
2.《经济学原理》,作者:曼昆。
本参考书主要介绍国民经济核算、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管理经济学的理解。
3.《实用经济学》,作者:史蒂文·杜布纳。
该参考书介绍了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和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管理经济学中的抽象概念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
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序号主题学时1 绪论 22 市场需求和供给 6序号主题学时3 生产和成本分析84 价格与利润最大化105 竞争形态 46 市场失灵 47 国家宏观调控 48 投资决策分析 69 财务管理 610 战略管理 4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管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和应用场景。
第二讲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市场管理法》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035050
总学时:32学时(讲课28学时,实验4学时)
总学分:2
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预修要求:法理学、民法、商法、经济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属经济法的范畴,是法学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
适用于已有一定法律基础的法学专业学生。
通过把握市场管理法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立法情况和有关市场管理的规定,以及市场主体进行市场活动的基本行为规则。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穿插有关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法学本科专业。
大纲正文
第一章市场管理法一般原理 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管理及市场管理立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重点:市场,市场管理,市场管理法的调整对象。
难点:市场管理法的调整对象。
第一节市场经济、市场管理与市场管理立法
一、市场
二、市场管理
三、市场管理立法
第二节市场管理法的概念
一、市场管理法的概念
二、市场管理法的调整对象
三、市场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市场管理法的地位与作用
一、市场管理法的地位
二、市场管理法的作用
思考题:
1、市场管理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是什么?
2、简述市场管理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与管理 3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市场主体的概念、资格的确认及对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
重点: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种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工商管理登记。
难点: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工商管理登记。
第一节市场主体
一、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
二、市场主体的种类
第二节工商登记管理的法律规定
一、工商登记管理的意义
二、市场主体的设立登记
三、市场主体的变更登记
四、市场主体的注销登记
第三节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
一、公告管理
二、证明管理
三、年度检验制度
四、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管理
思考题:
1、什么是市场主体?
2、市场主体分为哪些种类?
3、工商登记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实验项目一
实验类型:案例分析
实验课时:1学时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与管理制度的理解和分析运用能力以及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章竞争法律制度6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竞争法的性质、功能地位及国际化表现及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理。
重点:竞争法的性质和国际化表现;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反垄断法的基本内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法律制度。
难点:反垄断法与相关法关系协调;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反不正当竞争适用除外法律制度。
第一节竞争法概述
一、竞争的一般理论
二、竞争法的性质、功能地位
三、竞争法的立法模式和体系
四、竞争法的国际化
第二节反垄断法
一、反垄断法概述
(一)反垄断法的概念
(二)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三)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四)反垄断法与相关法关系协调
(五)反垄断法律责任
二、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反不当竞争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念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价值目标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相关法关系协调
二、反不当竞争法律制度
(一)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制度
(二)反不正当竞争监督检查法律制度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除外法律制度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
思考题:
1、什么是垄断?什么是不正当竞争?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是如何界定的?
实验项目二
实验类型:案例分析
实验课时:1学时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对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理解和分析运用能力以及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章广告管理法律制度 5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广告法的适用范围、广告准则的法律规定、广告活动管理的基本原则及违反广告法的法律责任。
重点:广告法的适用范围、广告准则、广告活动的管理、广告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
难点:广告法的适用范围、广告准则、广告活动的管理、广告侵权行为。
第一节广告法概述
一、广告法的概念
二、广告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广告准则的法律规定
一、广告准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二、广告的内容与形式
第三节广告活动管理
一、广告活动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广告发布管理
三、广告经营管理
四、广告审查管理
第四节法律责任
一、广告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二、违反广告准则的责任
三、违反广告活动管理的责任
四、广告侵权责任
第五节广告争议的解决
思考题:
1、广告管理主要内容有哪些?
2、广告侵权行为的内容有哪些?
3、违反广告活动管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实验项目三
实验类型:案例分析
实验课时:1学时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对广告法的理解和分析运用能力以及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6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产品质量法的概念、原则,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重点: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管理体制,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产品责任。
难点: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产品责任。
第一节产品质量概述
一、产品质量的含义
二、产品质量立法
三、产品质量法的概念
第二节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一、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体制
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制度
第三节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义务
一、产品质量责任
二、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三、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第四节法律责任
一、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二、产品责任
思考题:
1、简述我国产品质量立法所遵循的原则是哪几项?
2、简述我国产品质量管理体制。
4、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生产者在产品生产方面,作出了哪些禁止性、限制性规定?
5、构成产品责任的要件是哪些?
第六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6学时(实验1)本章讲授要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重点:《消法》适用范围、消费者、消费者的权利基本内容、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组织、经营者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争议解决的途径。
难点:《消法》适用范围、消费者基本权利、经营者义务。
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和立法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第二节消费者的权利
一、消费者权利的概念
二、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第三节经营者的义务
一、经营者的义务的概念
二、经营者义务的内容
第四节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一、消费者确定赔偿义务主体的法律规定
二、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第五节法律责任
一、民事责任
二、行政责任
三、刑事责任
思考题:
1、什么是消费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简述我国《消费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3、简述经营者应当依法定或约定履行的义务。
4、消费者组织的概念与性质。
5、经营者承担法律责任与形式。
实验项目四
实验类型:案例分析
实验课时:1学时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对消费权益保护法的理解和分析运用能力以及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七章价格管理法律制度 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价格、价格体系及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的监督检查。
重点:价格法的调整对象,价格形成方式,不正当价格行为,明码标价制度,政府定价适用范围,价格听证会制度,价格的监督检查机关、职权等。
难点:价格法的调整对象,价格形成方式,不正当价格行为,明码标价制度,政府定价适用范围,价格听证会制度,价格的监督检查机关、职权等。
第一节价格法概述
一、价格法的概念
二、价格法的调整对象
三、价格法的原则与作用
第二节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一、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
二、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的享有的权利
三、经营者不得有的不正当价格行为
第三节政府的定价行为
一、政府指定价、政府定价的适用范围
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
第四节价格总水平调控
第五节价格监督检查
一、价格监督检查机关
二、价格主管部门职权
思考题:
1、简述价格法的调整范围。
2、什么是价格管理体制?
3、哪些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
4、价格的范围和构成包括哪些?
5、我国的基本价格制度是什么?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我国有关法律制度进行自学,以及对以前所学的法学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程相关内容的复习和回顾。
考核方式与要求:试卷考核、论文考核、案例分析考核等。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1、李东方,《市场管理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胡鸿高,《市场管理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市场管理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