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第三单元《神奇的汉字》第一节《汉字的起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47
北京奥运会的帷幕虽然已经拉上,但开幕式的绚烂和精彩仍然历历在目,尤其是用活字幻化出不同字体的“和”字,既传达了中国对世界的态度,也表现了汉字的魅力。
本课我们就一起展开汉字的魅力画卷,去发现汉字的瑰丽。
在学习中,我们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思考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语言新现象、新问题,学会辨析,在应用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规范语言。
要注意平日积累。
应随时随地记下常见易错易混字,并注意分门别类地整理,加强记诵。
同时注意在写作中避免写错字、别字或结合作文辨析修改错字、别字。
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主题展示引子感悟“神”的诞生―→原始文字特点⎩⎪⎨⎪⎧ 原始汉字很像图画线条比图画抽象,类似符号汉字根源于生活,与生活息 息相关 活动探究 看“图”识字―→造字方法和字形演变⎩⎪⎨⎪⎧字形跟字意有关联象形字越来越不象形 [附]1.课本中所列古文字对应今天的汉字情况舟、车、册、又、其(“簸箕”的“箕”的本字)、月、川、刀;门、凤、鱼、鹿、羊、牛、犬、豕;下、亦(“腋”的本字)、龙;贝、翼、射、立;女、妇、乳、毓(同“生育”的“育”);书、从、莫(“暮”的本字)、明。
2.课本中所列古文字的造字方法和演化情况第一行:象形字。
“车”的繁体“車”,原本有两个车轮,后来简化只剩一个车轮。
“其”表示“箕”是同音假借。
第二行:象形字。
“凤”的繁体“鳳”,在象形字形的基础上加了表音的声旁“凡”(原来的“丶”变成了“”),成了形声字“鳳”。
古汉字“豕”和“犬”的区别在于“豕”尾巴短,“犬”尾巴长,“豕”的肚子肥,“犬”的肚子瘦。
第三行:“下”“亦”是指事字。
“下”字是在一横下面加上一短横;“亦”字用两点点出人的两腋位置。
“龙”是象形字,“龙”的繁体“龍”。
第四行:象形字。
“射”像人手拿弓箭要发射的样子。
“”表示“翼”,像鸟的翅膀。
第五行:“女”是象形字。
古代妇女地位低,所以“女”字像一个敛着双手跪坐着的人。
“妇”的繁体“婦”,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神奇的汉字教学设想:本课分四节,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尽量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相关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汉字应用问题,比如不同字体的辨识和美学特点,正确拆分汉字并正确书写汉字,规范使用汉字等,这要通过实践来解决,来逐步解决。
课时安排:3—4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特点。
2.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把握其“由繁到简,逐步规范”的特点。
3.了解繁体字、异体字有关知识。
4.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教学步骤】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汉字的起源1.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1)仓颉造字的传说(2)文字出自八卦说2.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1)原始社会时期的象形物符号(2)原始社会时期的几何类符号3.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4.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5.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6.汉字六书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1)六书的历史六书一词出于《周礼》。
(2)六种构造条例解说①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②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
③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④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甲骨文的发现相传清末,北京城内有一位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疟疾请太医诊治。
太医诊脉后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是常用以补肾的药材“龙骨”。
王懿荣打发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家老中药店达仁堂按方购药。
药买回后,王懿荣打开药包一一审视,无意间发现药包中的“龙骨”上刻有一种和篆文相似而又不太能认识的文字。
这一发现使他大为惊讶。
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古文字有很深的造诣,“龙骨”上的这些奇异文字,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他寻根问底,派人到那家中药店将所有带有文字的“龙骨”全数买回,精心研究,初步断定这些“龙骨”上所刻写的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字,它们根本不是什么“龙骨”,而是商代占卜用的兽甲骨。
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是在这样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的。
[知识·梳理]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文字是怎么产生的1.汉字主要由图画产生。
2.汉字具体的演变过程:文字画——图画文字(文字的雏形,或可称为原始文字)——文字。
二、汉字有哪些造字的方法主要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1.象形:描摹实物形态而成,如“日(⊙)”“月()”。
2.指事:字由象征性的符号构成,如“上”“下”。
3.会意: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会合而成,即会意字)。
4.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如“芳”“滂”。
造字法(“六书”)中还有“转注”“假借”两种,其实这已经是用字法了,而不属于造字法的范畴。
1.甲骨文: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是我国最早的定形文字。
在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都使用该文字。
2.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
全文用于比较隆重的场合,是正规字体。
其字形丰满美观,笔画有曲直、粗细的变化。
3.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大篆的基础上所规定的一种标准字体。
它形体固定,图画性减弱,线条性增强。
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三、汉字有哪些不同的样子4.隶书: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小篆圆弧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使得笔画直多弯少,使字从无棱角变为有棱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