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676.77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梳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
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文言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与练习加深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精选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外文言片断,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及练习,巩固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教学难点:课外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掌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不同。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六册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那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的“一词多义”掌握情况。
(二)大家是否发现,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找些方法来记忆,那不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巧记一词多义。
1、教师以“信”为例,进行示范。
(1)师:我们归纳出“信”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①言语真实,不虚伪(本义)②信用③相信那我们怎么记住呢?可以造一句有意义的句子来记。
(2)出示“信”的例句: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
(3)成语巩固:请说出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①信口开河②信口雌黄③信手拈来④信以为真⑤背信弃义⑥言而无信2、学生以“故”为例,进行练习。
(1)、归纳出“故”的几种含义:①缘故,原因(本义)②旧的③故意④所以(2)学生造句,分析评价。
(3)成语巩固:说出下列成语”故”的含义。
①一见如故②明知故犯③故弄玄虚④革故鼎新⑤欲擒故纵⑥非亲非故⑦平白无故⑧不经世故3、师:其实,除了刚才的联想造句法,成语助记法之外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拼音归类法、话题记忆法等。
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三)巩固训练师:我们记住实词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课内的文言语段,更要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多义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为进一步的答题奠定基础。
精准备考: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课外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理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语法。
2. 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外文言文,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3. 熟练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篇目1. 《岳阳楼记》范仲淹2. 《醉翁亭记》欧阳修3. 《出师表》诸葛亮4. 《捕蛇者说》柳宗元5. 《岳阳楼记》范仲淹(修改版)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外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句式、词汇和语法。
2. 难点:理解课外文言文的文章大意和主题,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外文言文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篇目分析1. 对每篇篇目进行详细分析,讲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语法。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3. 案例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1.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记诵积累文言文知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记诵积累文言文知识。
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大意,把握文章主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
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共同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吧。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
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文言文。
二、要点回顾常见考点:(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对比阅读)1. 词语解释题:2. 句子翻译题:3. 内容理解题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意写出来(意译)。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有三中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应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中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技法点拨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课外阅读题的答案一定要从课内找,“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2)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言文篇目,说明喜欢的原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式;(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进行翻译和解读;(2)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共同完成翻译和解读任务;(3)各小组汇报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解答;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汇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复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和解读,提高翻译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文言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文章以简洁优美的语言,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并能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家庭观念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常用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够自主阅读文言文。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家庭观念和人生观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
3.分组合作的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封信是谁写的?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要写这封信给他的儿子?这封信传达了什么样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表格,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回答表格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3、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夯实课内文言知识,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一、导入:课前让学生练习2017—2018年绍兴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并归纳文言文考试分值、形式、题型特点。
二、明确课外文言文试题考查要求:1、分值:20分2、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②顺畅朗读,断句停顿;③句子的翻译和理解;④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考查的选文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材料由短小逐渐增加内容,文意由浅显上升阅读难度,选段由一篇文言文和一首古诗词对比性阅读,注重考查生的文言迁移能力。
三、具体考查内容复习及应试策略:(一)、字词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一词多义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
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古今词义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文言文篇目,包括《师说》、《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这些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言文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长篇文言文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所学文言文篇目,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难点:对长篇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提炼文章主旨。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备好相关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复习本学期所学文言文篇目,提前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文言文篇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文言文阅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其含义和用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提炼文章主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中考文言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复习与实践。
2. 文言文词语的推断与理解。
3. 文言文句子的分析与翻译。
4.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与分析。
5. 中考文言文题型的复习与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言文动画、视频等,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4. 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
2. 第二周:推断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篇章。
3. 第三周:练习文言文翻译,翻译经典文言文篇目。
4. 第四周:模拟中考文言文考试,讲解答题技巧。
5. 第五周:进行中考文言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指导书籍,用于参考和辅助教学。
2. 中考文言文真题集,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练习。
3. 在线文言文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文言文篇目和资料。
4. 文言文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词推断和翻译练习。
5.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翻译文言文。
教案:初中小古文分级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分级阅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2. 分级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指导。
3. 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文词汇和语法,分析文章内容。
2.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分级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古文词汇和语法:通过对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文化背景。
3. 分级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当的分级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讨论和表达:让学生围绕阅读材料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讨论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5.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文言文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练习,评价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3. 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时间:本教学计划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资源:1. 分级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材料,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
2. 古文词汇和语法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古文词汇和语法的参考书籍,以便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
3. 教学课件和教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文言文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主题、作者观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复习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
5.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7. 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文言文阅读测试: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步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关文言文的学习内容。
2. 参考书籍:文言文阅读指南、语法解析等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文言文学习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相关 / 综合性学习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九年级古诗词、文言文复习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水滴石穿法------wycong——初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一)教学目标:1、达到互相交流经验的目的。
2、帮助学生掌握识记必背古诗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达到知识迁移的作用。
4、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5、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文言文阅读。
教学重点:1、古诗词、文言文的识记。
2、文言文字、词、句的掌握。
3、古诗词、文言文名句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度:1、引用古诗词、文言文名句写片段作文。
2、引导学生互评片段作文,并推荐好作品展示教学课时:1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内容:一、内容导入:同学们,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听课的语文老师,感谢他们百忙中抽空亲临指导。
今天,我们为老师们上一节古诗文复习的展示课,就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将我们平时如何利用点滴时间进行有效复习古诗词、文言文的做法展示给老师们看,以达到互相交流复习方法的目的。
二、展示一:“每日一测”:1、投影出小测的内容,学生拿出平时用的小测本开始每日一测。
内容:(1)默写《雁门太守行》(2)翻译文言文句子,并解释句中加带括号的字。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每日一测”的内容一般在小测的前一天由语文科代表布置复习的范围,默写的诗词是指定的,具体到是哪一首,还点出翻译的句子出自的课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复习教案一、导语设计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45课是文言、古诗词,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
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
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二、中考文言文的分量文言文在中考中占多大的分值呢?09、10年中考,文言文、古诗词单独设题,即试卷的第一大题,分别为14分和16分。
而11年中考试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满眼尽是文言、古诗词!你们原来的语文老师刘芳老师是一个工作的有心人,听说她在去年中考刚一结束时就让大家做了11年的中考试卷,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11年的中考试卷带给每一个考生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之旅。
我统计了一下,11年在54分的阅读题中,考查同学们文言、古诗词记诵积累的有12分,直接或间接考查文言、古诗词的题目共38分。
那么,在国人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XX年中考中,文言、古诗词会占多大的分值呢?我不是命题者,我没有能力给大家一个数据精确的回答!但是我敢肯定的说:分值一定不会少!三、研试题析考点明题型在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中,考查文言、古诗词的共有这样4个考点: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
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
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这4个考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在我们的试卷当中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透过以往的中考试题自己来分析分析。
昨天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是老师将09、10、11年商洛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古诗词试题集合在一块儿,供大家给排队来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思考一下:中考中文言、古诗词部分老师会出什么题?老师会考我们什么?四、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的翻译明白了中考中文言、古诗词考什么出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综合、评价文言文。
3. 提高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通过举例和练习,巩固已学过的文言文词汇。
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回顾和练习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3.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分析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4. 文言文阅读理解: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5. 文言文综合运用: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复习。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文言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教辅资料,用于复习和练习。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文言文知识。
3.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学生做练习和教师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起学生对文言文复习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复习,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3. 练习: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4. 分析与综合:教师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做练习题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篇一】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时数:两课时开篇词: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南通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
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理解一、导入语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二、课前热身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菊,花之隐逸者也B.士卒多为用者C.甚矣,汝之不惠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问:怎么做出来的: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
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教师总结做题方法: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
②积累时,要记例句,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记忆。
三、知识梳理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
(学生交流,归纳)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
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菊,花之隐逸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 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 非死,则徙尔。
⑥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2.被动句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文言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知识点回顾: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文言文中的主旨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知识点,巩固已学知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共同解决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单元的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阅读理解题目,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理解题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案例,使学生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2. 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点。
2.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主旨和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本单元的文言文课文。
2. 参考资料:相关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复习课共安排2课时。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文言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断句、标注、理解词义、推测句意等。
3.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对译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翻译经验,互相学习和提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3. 学习效果: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和辅导书:提供学生所需的文言文学习资料。
2.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翻译工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言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和问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提供相应的辅导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七、教学活动: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文言文,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课堂讲解:对文言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式。
3.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文化解读:为学生介绍与文言文相关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中考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老师引导和自主探究等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老师引导和自主探究等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有位专家曾这样比方:汉语言学习好比一棵树,文言文学习是这棵大树的根须,现代文学习是茂密的树叶。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关于文言文复习课。
二、课前小测诗文默写1、,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5、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正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写的那样:“,”6、“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代:“”三、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老师引导和自主探究等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四、探寻规律师:想一想文言文通常考什么?生答预设: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大家普遍的现象是谈文言文阅读色变,文言文阅读探寻清了规律,其实没有那么难。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一下文言文的学习规律。
知识点一:划分节奏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3.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3).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4)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二章》)4.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需打住(1)可以一战。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文言文考点。
2、了解“则、而”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会翻译文言句子并把握文章大意。
4、能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方法:总结归纳法、实战演练法
课前自学导思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说中考文言文有哪几个考点?
2、请分别谈谈你把握的文言虚词“则、而”等有哪些意义用法?
3、请同学们能够迅速回答解释文言词语、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4、请同学们仔细回忆,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说说你平时是怎样概括文言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态度的。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
百事也尽然。
探究点一:请同学们解释下列三个文言虚词,并根据所学文言文,举出例句归纳这些虚词的其他用法。
则:1、入则羞对其家室()
2、()
3、()
4、()
而: 1、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2、于是退而疾耕()
3、()
4、()
5、
()
其: 1、出则愧对其知友()
2、()
3、()
乃:1、乃狗劣也()
2、()
3、()
4、()
5、()
之1、于是猎兽之获()
2、()
3、()
4、()
5、()
探究点二:解释下列文言文实词,并翻译句子,体会解释、翻译的方法。
思考1:解释下列三组加黑加粗词语,体会释词方法。
A、人不对家富则市得良犬
B、乃狗劣也人曰
C 、常过人矣疾耕则家富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做题经验,用几个字简要概括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
思考2: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同学们用来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有哪些?能否用几个字简要概括
探究点三:把握文章内容中心,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态度。
思考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是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思考2: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简要谈谈你是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的
思考3: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以往的阅读中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如何呈现,你是如何作答的?
总结归纳,回扣目标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请同学们复习七---九年级文言文,通过例句归纳总结出以下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以
者
于
2、请完成《全程突破》文言文阅读五、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