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 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上海戏剧 学院教授,并曾任校长。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 专家”称号,代表作:《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 进行文化思考,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11.咆哮:(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 回荡的声音;高声大叫。 12.众目睽睽: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 13.浚理:疏通治理。 14.长锸:挖土的工具,铁锹。 15.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臬,古代测 日影的标杆。 16.韬略:由古兵书《六韬》、《三略》引申而来, 指计策、谋略。 17.祭祀: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 并祈求保佑。 18.怦然(pēng ):形容心跳的声音。 19.冰清玉洁:形容人品高尚,操行清白。
第4自然段用现代一个有作为来类比几 千年前的李冰。
第6自然段用李冰修建水利工程的实干 形象,同追求虚名、富贵、权势的当权者比 较。 第7自然段用李冰绘制水系图谱,同现 代的伟大发明比较。 第8自然段用李冰朴实的治水经同看上 去浩繁实际可能无用的“典籍”比较。
•
第9自然段用李冰对建设事业的投入 同一些人热衷于征服、破坏比较。 • 第12自然段用李冰的智慧、仁慈, 同秦始皇的蛮吓、残忍比较。 • 第13自然段用都江堰的现实作用同 长城的虚名比较。 • 第14自然段用李冰父子献身精神同 某些饱食终日的现代官僚比较,高度赞 扬了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
• 阅读第二部分
•
在游览都江堰之பைடு நூலகம்,作者以为它只是一 个一般的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 价值。在看到都江堰之后,作者对都江堰的 评价是什么?作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写有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