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理解
请在第三部分中,找出直接高 度评价李冰父子贡献的段落。 本部分中,第1、5、10、11、 15自然段对李冰父子高度评价。 其余的每个自然段都运用了对比 的手法,在对比中突出了李冰父子 的伟大贡献。
第2自然段是用李冰的毫不惹人注目与 其他显赫官僚比较。
第3自然段用李冰以实践科学为民“消 灾、儒养”的政治理念,同不学无术的官僚 理念比较。
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 思 对比?怎样理解作者的观点 ? 考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 工程,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采 用对比手法是必要的,这就需要选择同样 称得上伟大的工程来作参照物。
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 都江堰相近,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 于都江堰。
在一般人看来,长城无论如何要比都江 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 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绝不是矮 化长城,拔高都江堰,而是为了凸显本文 的主题。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深度由此 而来,文章总体构思的基点由此立稳并得 以渐次生发。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 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明确】作者除了盛赞李冰的实干精神, 表现了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之外,文章还 寄托了作者的现实关怀。 •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自然 层面,甚至也没有止步于评价历史人物,而 是把对山水的感悟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 挖掘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 启迪。
•
•
理解下列句子的内涵:
1、第一部分第3自然段中“长城占据了 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 时间。” • 【提示】长城的美在于规模宏大,气势的宏 伟,给人一种巨大的惊悸,但时过境迁,它的社 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却直到今天依然在 造福人类,给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濡养 了天府之国,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所以说 它的美具有长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