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用水安全性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生产用水安全食品生产用水安全是保障食品质量和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环节。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食品需求量增加,对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食品生产用水安全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
首先,食品生产用水安全对保障食品质量至关重要。
食品生产用水是指用于农田灌溉、养殖和加工的水资源。
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动物的养殖以及食品的加工过程。
水的质量对食品的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都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水中存在着污染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如果被用于灌溉农田,就会导致农作物吸收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此外,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也与动物养殖和食品加工相关。
如果用于动物饮水的水源存在病原体或污染物质,就会对动物的生长和产出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用于食品加工的水源也必须符合水质标准,否则会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风险。
然而,目前全球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存在挑战。
一方面,水污染问题是当前的主要难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废水和工业废物被排放到水源中,导致水质恶化。
此外,农田灌溉中农药残留和化肥使用不当等问题也会对水源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水资源缺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些地区存在水源稀缺的情况,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安全的水源,这就给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带来了风险。
为了改善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源保护工作是关键。
政府和企业需要合作,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限制工业废水和农药使用的污染。
此外,推广科学的农田灌溉和化肥使用方式,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其次,加强水质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是必要的。
政府和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食品生产用水的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污染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卫生规范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食品安全管理员作为保障人们饮食安全的重要角色,其要求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卫生规范。
在食品行业中,食品安全管理员的责任包括监督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全过程,确保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在日常工作中,食品安全管理员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卫生规范,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和卫生规范:首先,食品安全管理员需要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包括对食品生产车间、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杀菌等工作。
生产中的员工必须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卫生帽、口罩、手套等相关防护用品,避免污染食品。
另外,食品加工用水和原料也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确保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其次,食品安全管理员需要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尤为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食品变质,容易滋生细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因此,食品安全管理员需要定期检测和监控食品储存和运输环境的温湿度,确保食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保存。
另外,食品安全管理员需要加强食品原料的检验和把关工作。
对于每一批食品原料都需要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气味、口味等方面。
只有确保食品原料的质量正常,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食品安全。
另外,还需要注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符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
最后,食品安全管理员还需要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只有员工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在生产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因此,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管理员在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卫生规范,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86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12月T logy科技科技文苑1 水活度的定义以及与水分含量的关系食物中的水主要由结合水和自由水这两种类型组成,微生物可以有效利用自由水,但不能利用结合水。
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并不都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所以,为了表明可利用水在食物中含量,提出了水分活度的概念。
水分活度主要是指在一个封闭的小容器中,吸湿性物质与四周环境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相对湿度,通常运用RH 来表示。
而水活性的测量通常在食品行业使用,并且对产品的保质期与质量进行检测。
水活度主要是食物在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时的水分蒸汽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水蒸汽压之比。
它在反应食品稳定性方面是一种具有可靠性的热力学概念指标,所以,在食品检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含水量大部分是作为一种食品技术和生产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味道和营养价值,并且,还是影响食品保鲜的一个因素[1]。
2 水分活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食品企业在开展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的时候,食品的原料可能会受到外界微生物的影响,并且因为杀菌不充分、储存运输的方法不适合导致微生物污染,导致食品质量发生变化,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面对这一问题必须对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在生产过程中被潜在的微生物影响,食品企业才能生产安全、合格的产品。
在对不良微生物生长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水分活度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因素,美国联邦法规第21条明确规定,水活度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食品生产过程规范》(GMP)明确将水活度定义为食品安全的关键指标。
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ACCP)监控体系中明确表名:“可以通过对水分活度进行制约来掌控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并且美国明确规定食品中水活度超出了0.85就不得上市,而日本则表示食品中水活度超出0.9的食品则不能上市,但我国并没有这一相关规定。
3 水分活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中的有关研究水活度作为一个热力学概念,是描述食物中水分的一种能量状态,它和食物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密切相关。
水分活度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
1 水分活度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
性和质量要求也比以往更高,水分活度是食品加工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帮助从全球范围内获取食品,为销售和加工提供一个经济和安
全的方式。
2 水分活度的重要意义
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在常温下克服静水压力而析出的水分,其中
有一种叫做形态水,这种水分可以在析出过程中被抽出,它和组织中
其他分子一起形成一个环境,水分活度对保护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十
分关键。
3水分活度的作用
水分活度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和保质期,水分活
度越低,食品质量越好,保质期越长,保持低水分活度的这种情况也
可以有效地保护现成的食品免受空气中水分的影响。
此外,对水分活
度的控制也有助于防止食品中细菌繁殖,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4结论
水分活度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不损害食
品质量的情况下保护食品的新鲜度,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行业
更大的发展离不开对水分活度的正确把握。
自来水在食品加工行业的清洁生产与食品安全保障自来水是一种方便使用的饮用水来源,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食品加工行业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清洁生产和食品安全保障方面,自来水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自来水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清洁生产与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自来水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现状自来水作为食品加工行业常用的水源之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来水供应方便,不需要额外的处理步骤。
食品加工企业可以直接通过自来水管道获取到充足的供水,无需额外的投资和设备。
其次,自来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高。
自来水经过层层净化处理,并按照国家标准供应给用户,可以确保水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满足食品加工行业对水质的要求。
再次,自来水价格相对较低,节约成本。
相比于其他水源,如矿泉水、纯净水等,自来水价格更为低廉,可以减少企业的用水成本。
清洁生产与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问题尽管自来水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清洁生产和食品安全保障方面:首先,自来水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可能对食品加工产生影响。
自来水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悬浮物、颜色、异味等,对食品加工的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产生一定的风险。
其次,自来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尽管自来水经过处理,但在水源以及输送过程中,仍有可能造成微生物的污染。
这对食品加工行业来说,是一项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针对自来水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清洁生产和食品安全保障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食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自来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过滤、消毒等环节,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定期对自来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加强自来水质量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通过定期抽样检测,可以评估自来水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食品饮料用纯水安全操作规定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纯水逐渐成为了食品和饮料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它作为一种优质、干净、安全的水源,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和加工食品饮料。
然而,由于纯水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和净化方式,而且过程中对不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容易造成污染,为了保障食品和饮料的即食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操作规定和管理措施,保证纯水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食品饮料用纯水的安全操作规定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一条安全操作规范1.在纯水制造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识别和登记纯水的来源、品质、处理方式和生产日期等信息。
并且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和净化方式。
2.各生产单元应设立专人管理和操作纯水设备,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能够熟练掌握纯水设备的使用、更换和维护方式。
3.尽量避免人工接触纯水材料、设备和管道,如必须进行接触操作时,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手套和工作服,并保证其清洁、消毒,避免沾染细菌和病原体。
4.在生产过程中,应设置严格的保洁、消毒和检测体系,对于设备、管道、储水罐和加工容器必须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检测,以确保纯水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条管理措施1.严格控制纯水的储存和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储存和频繁开关,保证纯水的新鲜度和质量。
2.对储存纯水的容器、罐、桶等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更换,避免细菌滋生和交叉污染。
3.对于纯水分配、加工的各项操作进行专人负责,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加强对操作过程中不规范行为的惩罚和纠正,以保证操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4.对于纯水进行检测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不同产品、设备和生产环境设置不同的标准和指标,及时修正并改进不合格的纯水和设备,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条应急处置措施1.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纯水应急处置预案和体系,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程序,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水质变异事件等情况的处理。
2.在发生纯水污染或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生产和使用,对污染源进行排查和隔离,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处理和调查。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用水水源多样,卫生问题复杂。
在各类食品加工生产加工中,水不仅是制品加工中重要的成分,而且也用于加工设备、设施和工器具的清洗和消毒。
如,矿泉水、碳酸饮料、果汁、蔬菜汁、奶、啤酒和葡萄酒等,其制品成分的大部分是水。
罐头、豆腐等食品制造过程中水也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是制品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果、糕点、面包、饼干的产品主要成份虽然不是水,但水在其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亦有重要影响。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食品工厂用水卫生是食品卫生的重要内容、食品的质量与食品加工用水的质量密切相关。
在探讨食品企业生产用水的安全控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食品加工用水的要求有哪些?1、饮用水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2、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4、感官性状良好;应经消毒处理等;5、水质应符合标准要求;如:(1)细菌学指标:不得含有致病菌,细菌总含量应该很低。
细菌总数lml水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2)毒理学指标:各种有毒成分(如氟化物、氰化物、砷、硒、汞、镉、铅、铬等)含量不得超过规定指标;(3)化学指标:要求酸碱度适宜,一般为pH6.5~8.5,并有爽口感,符合一定的硬度要求。
同时,对于铁、锰、锌、铜等离子的含量也要有所限制;(4)外观:必须无色无臭,不含可眼见物质,即不含悬浮固体、水面飘浮物、沉积物、微生物和未成熟的幼体等。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食品企业生产用水的安全控制,不足之处,欢迎一起补充修正。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 5.1.1规定:5.1.1.1 应能保证水质、水压、水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要。
5.1.1.2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对加工用水水质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符合相应规定。
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等食品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生产需要。
5.1.1.3 食品加工用水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用水(如间接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应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避免交叉污染。
自来水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安全标准制定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不断发展,食品生产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自来水在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自来水在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性,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标准。
1. 自来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用水来源之一,作为食品加工行业中的水源,其卫生标准应严格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卫生标准主要包括对水源、水质、水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以微生物污染为例,自来水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标准一般包括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限制要求,以确保自来水不会对食品产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2. 自来水的化学成分标准自来水中的化学成分也是影响食品加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来水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在食品加工中,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例如,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其在食品中的含量通常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食品不会受到铅的污染。
3. 自来水的物理性质标准自来水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既作为溶剂又作为传热介质,其物理性质也是制定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水的溶解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等,均影响着食品的制作过程和品质。
合理的物理性质标准可以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反应效果,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4. 自来水的微生物检测与监测为了确保自来水的安全性,相关部门会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测与监测。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大肠菌、耐热大肠菌等。
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自来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防控。
5. 自来水的处理技术为了满足食品加工行业对自来水的安全要求,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发了一系列的自来水处理技术。
常用的处理技术包括过滤、消毒、逆渗透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自来水中的杂质、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提高自来水的安全性和水质。
综上所述,自来水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安全标准制定是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食品生产用水安全
《食品生产用水安全》
食品生产用水安全是保障食品生产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水是食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同时也是食品加工、清洗、消毒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保证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对于生产出高质量、无污染的食品至关重要。
首先,确保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需要对水源进行严格管理。
选择可靠的水源,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保证水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其次,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水处理措施,包括过滤、消毒等,确保食品生产用水的卫生安全。
此外,定期清洗和消毒水管、水箱等设施也是保障食品生产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最后,在食品生产用水的应用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用水量,避免过度浪费和污染,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和污染。
总之,食品生产用水安全关乎到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管理水源,科学处理和使用水资源,才能保证生产出安全、健康的食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希望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都能重视食品生产用水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
食品生产用水标准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生产用水的标准也
越来越严格。
食品生产用水是指用于食品加工、生产和洗涤等的水源,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目前,国家对于食品生产用水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微生物指标
食品生产用水必须满足微生物指标的要求。
其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必须低于100CFU/ml。
2.重金属和有机物指标
食品生产用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例如,铅的含量不得超过0.01mg/L,苯的含量不得超过0.05mg/L。
3.物理指标
食品生产用水中的物理指标也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其中包括水质颜色、浑浊度、气味、pH值等。
例如,水的颜色不得超过15度,浑浊度不
得超过5度。
4.常规指标
常规指标主要是指溶解物质、无机物质、硬度等指标。
其中,总溶解固体含量不得超过1000mg/L,硬度不得超过350mg/L。
通过以上标准可以看出,食品生产用水的标准十分严格,这是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而一些不合格的水源会给食品加工生产带来质量问题,甚至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
此外,为了保障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性,企业还需进行水质检测和控制的周期性检查,及时整改不合格的水质问题,确保生产流程中的食品安全。
总之,食品生产用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在国家的相关支持下,食品生产企业才有可能在生产中严格把控食品生产用水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
食品中的饮用水安全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食品中的饮用水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安全性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食品中的饮用水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食品中的饮用水安全现状食品中的饮用水安全是指食品生产、加工、制造和储存过程中使用的水源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以及食品中的水分是否受到污染。
目前,食品中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污染源多样化: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可能来自于地下水、自来水、水井等多种渠道,但这些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问题,可能受到农药、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影响。
2. 水源保护不足:由于水源保护意识的薄弱,一些水源受到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污染物无法经过有效的处理和过滤,导致食品中的饮用水出现安全隐患。
3. 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卫生管理和操作规范,可能会导致不同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进而影响饮用水的安全。
二、食品中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食品中的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如果食品中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引发以下问题:1. 水传播疾病:一些病原微生物和病毒可能通过污染的饮用水进入人体,引发水传播的疾病,如霍乱、痢疾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 有害物质摄入: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可能会被人体吸收,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引发慢性疾病。
3. 食品安全问题:如果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食品受到污染,进而影响整体食品的安全性。
三、提升食品中饮用水安全的措施为了保障食品中饮用水的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水源保护: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制度,加大对水源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确保水源的纯净和安全。
2. 强化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大对饮用水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水质问题,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饮用水符合标准要求。
食品安全防控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民众的身体健康,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消除或降低食品中的风险和污染物,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本文将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来详细阐述食品安全防控保护措施。
一、食品生产环节1. 农药和化肥使用控制种植食物时,农民需要谨慎选择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遵守合理的使用剂量。
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农民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减少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
2. 健康动物养殖在畜牧业中,动物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动物养殖场应加强对动物健康的监控,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并使用合格的饲料,减少动物患病的风险。
3. 水源和灌溉控制水源是食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水源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农民应使用清洁的水源进行灌溉,并严格控制用于食品生产的水质。
政府和农民应共同努力,确保农田和水源的环境卫生。
二、食品加工环节1. 加工设备和卫生管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
加工企业应确保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定期开展卫生检查,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食品加工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原料质量控制食品加工的原料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安全性。
企业应选择合格的原料供应商,建立严格的原料检验制度,确保所使用的原料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3. 产品质量检测食品加工后,需要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推动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制度。
三、食品运输环节1. 冷链管理食品运输环节中,冷链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运输商应配备适当的冷藏设备,并严格控制食品的温度,以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2. 运输车辆和仓库卫生运输车辆和仓库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食品的品质。
运输商应确保车辆和仓库的清洁和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水分控制工作原理及应用
水分控制是指对环境中的水分含量进行监测和调控的过程。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检测、数据处理和执行控制三个步骤。
传感器检测:水分控制系统通过使用水分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的水分含量。
传感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如电阻变化、电容变化或声波反射等,来实时测量水分含量。
数据处理: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会传输到控制系统中进行处理。
处理的方式可以是简单的数据采集和显示,也可以是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判断。
控制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设定合适的水分范围或阈值。
执行控制:根据经过处理的数据,控制系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控环境中的水分含量。
例如,在植物栽培中,当土壤水分过低时,系统可以通过灌溉系统补充水分;当土壤水分过高时,系统可以启动排水系统进行排水。
水分控制的应用广泛,包括农业、园林、建筑、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农业中,水分控制可以帮助农民准确地测定土壤水分含量,调整灌溉水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建筑领域,水分控制可以用于调节室内湿度,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办公环境。
在制药和食品加工中,水分控制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避免水分过高导致微生物滋生或水分过低导致产品变质。
总之,水分控制通过实时监测和调节环境中的水分含量,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电子教材生产用水(冰)的安全(一)与食品或食品表面接触的水的安全性或生产用冰的安全与食品和食品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食品加工中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直接与食品接触或用于食品表面接触的水(冰)的来源及其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并要考虑非生产用水与生产用水的交叉污染以及污水处理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应重点保证:(1)与食品和食品接触面水的安全供应;(2)制冰用水的安全供应;(3)饮用水与非饮用水间没有交叉关联。
生产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是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对于任何一家食品加工企业,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水(冰)的安全。
食品加工企业一个完整的SSOP,首先要考虑与食品或与食品表面接触用水(冰)来源与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并要考虑非生产用水、污水处理问题及排放系统的交叉污染问题。
1.生产加工用水的要求食品生产用水水源大概分为:自供水、城市供水和海水。
食品加工用水应使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水产品加工中冲洗原料使用的海水应符合《海水水质要求》(GB3097—1997)。
就安全卫生而言,我们应重点关注生产用水的细菌学指标。
(1)水源使用城市公共用水,要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使用自备水源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井水,应当考虑周围环境、井的深度、地表结构等因素对水的影响;对于海水,应当考虑周围环境、季节变化、注入水源等因素对水的影响。
对于生产用水及非生产用水供水系统,企业应采用不同颜色的管道,以防止混淆。
企业应有详细的供水网络图,生产车间的水龙头应编号,以便日常管理与维护。
水源应当符合相关标准,有的可以采用国家标准,但要与国际接轨就应当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具体要求如下:①我国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GB5749—2006)。
该标准规定了106项指标,其中的微生物指标为:在37℃培养24h后,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3个/mL,致病菌不得检出;管网末梢水游离余氯不低于0.05mg/L;②欧盟指标(80/778/EEC)。
食品生产用水安全食品生产是指将农产品和其他食品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和处理,制成能够食用和满足人们基本营养需求的食品的过程。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水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水的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成分。
因此,如果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污染严重的水源,会使得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如果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细菌病毒的水源,会导致食品中的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和细菌病毒严重超标,长期摄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对于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水是支撑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重要因素,许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都依赖于水。
如果食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水资源,且没有进行恰当的处理和管理,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
例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量大、含有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和化学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对于促进可持续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水是农业和食品产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养殖业的发展和食品加工业的生产。
如果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不安全,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养殖业产量下降和食品加工业生产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证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
总之,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资源安全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用水的管理和监测,确保水源的安全性;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废水处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排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用水分活度、pH、化学物质及包装控制食品加工可以利用水分活度、pH、化学物质及包装来控制病原体生长。
而对食品加工来讲,通过控制病原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则难以达到目的,因为除特别情形之外,大多数食品为病原体生长产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我们还是集中精力通过水分活度、pH、化学物质及包装控制病原体生长。
通过分别控制食品中水分活度和pH值,或加入化学添加剂如盐类物质,或通过特定的包装技术调节气体来控制病原体的生长。
但是,加工者一般将这些控制技术结合使用,而不是只依赖于一种。
因为单一控制系统如完全达到目的,可能是苛刻的,而且使产品不为消费者接受。
本节将叙述使用pH、水分活度、抑制剂和气体的微生物学控制。
一、控制pH每种微生物生长都有最低、最佳、最高pH值,酵母菌和霉菌可在低pH下生长,当pH值为 4.6或以下时可抑制致病菌生长和产生毒素的,这是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
但有些病原体,特别是艾希氏大肠杆菌0157:H7,虽然在酸性条件下生长被抑制,仍可存活较长时间。
pH 是一种抑制病菌生长的方法,而不能破坏现存的致病菌。
但是,在低pH值保持时间较长时,很多微生物将被破坏。
pH 4.6 是酸性食品和低酸食品的分界限。
有些食品开始是低酸食品,加工后成为酸性食品。
这将在后面讨论。
天然酸性食品是那些自然含酸的食品。
常见的天然酸性的食品有:pH为4.0的桃;pH为3.5的橙汁和pH为3.5的苹果。
通常而言,大部分水果属天然酸性的食品。
但有些热带水果如菠萝,根据生长条件pH可能大于4.6。
低酸食品(pH 4.6 以上)如有:pH为6.3的生鱼;pH为5.0的青刀豆罐头;pH为5.5 的面包和pH为6.2的鲜火腿。
如上所述,低酸食品包括含蛋白质食品、各种蔬菜、淀粉质食品及其它多种食品。
食品经加工变酸的产品包括如使用醋(醋酸)降低pH的腌渍鱼和腌渍椒,和通过发酵产生乳酸来降低pH的橄榄和甜泡菜。
酸化是直接向低酸食品加酸的过程。
目标通常为 pH 4.6或更低。
食品加工用水安全性控制
1.目的
防止生产用水和水蒸气对食品、食品接触面及食品组成部分造成污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内直接接触产品或食品构成部分的加工用水、蒸汽及生产清洁用水的卫生控制。
3.水源
本工厂采用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源及生产蒸汽用水的水质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部门职责及水质监测
4.1设备部负责水源、供水设施的维护检查管理,确保水源、供水设施完好有效,水质不受污染。
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卫生管理过程依照操作规程进行,记入《水处理设备运行记录》。
清洁水和污水的输水管道由设备部每月一次检查、维护修理,记录《设备巡检记录》。
4.2生产车间负责车间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使用符合规定的要求,确保生产用水、水蒸气及排水不对产品形成污染。
4.3检验室负责依照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进行水质的日常检测及委外检测。
4.4检验室每月一次依水龙头编号抽检水的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全年全部检测完毕,同时每月对车间内生产用水的感官进行检查(气味﹑pH值﹑余氯),监测结果记录于《水质监控记录表》。
4.5由品保部负责监控及记录车间生产用水日常状况,各工序员工均需对水质有监控的义务,特别是水质发混、杂质多,异味等指标,若有发现及时上报值班品控员及生产主管。
4.6每年1次送国家权威机构进行水质检测。
5.防止饮用水与污水的交叉污染
5.1公司内部备有完整的《供、排水网络图》,供水能力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工器具清洗消毒处有充足的热水供应。
供水及储水设施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加工车间水龙头有统一编号,以便对生产供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水管管道不留死水区、供水管道阀门不得埋于污水中。
生产用水与非生产用水(如消防用水、锅炉用水、卫生间用水)供应管道分设,防止交叉。
5.2车间内使用的软水管为无毒的材料制成,不允许拖地放置,使用完毕后盘放在水管架上或者存放在专用容器内加盖放置。
5.3防虹吸
水管出水口距离水面10-20cm,必要时加装止回阀,防止水倒流虹吸。
5.4洗手用水龙头为肘动式或感应式开关。
5.5 废水排放
5.5.1地面:坡度适宜,易于排水;
5.5.2加工用水、台案或清洗消毒池的水由管道引至排水槽,防止漫流地面;5.5.3地沟:地沟加篦子,易于清洁,排水畅通;当发生下水道阻塞时,应暂把地面存水刮至其它下水口排出,疏通下水道需由专人进行,疏通结果后,应将周围卫生彻底清扫,经检查合格方可离开。
每次应查清阻塞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5.5.4流向:应遵循由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的原则;
5.5.5与外界接口:设返水弯、篦子、每日班后冲洗;公司设有污水处理站,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
6.文件、记录表:
《水质监测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