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 格式:doc
- 大小:428.50 KB
- 文档页数:86
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5篇篇1哲学与人生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探讨道德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哲学与人生教学的独特魅力和挑战。
在此,我将对本次教学进行全面总结,以期为未来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本次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与人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内容上,我们选择了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和思想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生意义、道德价值、自由与责任等核心问题。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辩论等。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三、教学成果与评价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
他们在掌握哲学与人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学生们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活动,展现出对哲学与人生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
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同时,我们还注重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部分学生对哲学与人生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部分学生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等。
此外,我还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5篇第1篇示例: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哲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人类存在、认识、道德和价值等基本问题。
哲学与人生教学是一门将哲学的智慧与人生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引导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高思维能力和人生素养。
通过学习哲学与人生教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指引和启迪。
哲学与人生教学强调思辨能力的培养。
通过哲学的学习,人们可以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今天的社会中,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人们具备扎实的思辨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哲学与人生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哲学与人生教学注重人生态度的塑造。
人生是一场旅程,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积极面对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哲学与人生教学通过讨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担当精神。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拥有坚强的内心和乐观的态度,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哲学与人生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哲学与人生教学强调道德规范的培养。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们相互交往和合作的标准。
哲学与人生教学通过讨论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失范现象愈演愈烈,需要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哲学与人生教学教会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发扬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哲学与人生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融合了哲学的智慧和人生的实践,旨在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生素养。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精选8篇)《哲学与人生》读后感1最近,拜读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一书。
傅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宗明义的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提供了走向哲学的途径,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理与人生境界。
个人感觉,傅先生微言大义,其主要目的就如同在自序中所讲的“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
”重点不是普及一点哲学知识,而是引导我们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通过阅读《哲学与人生》,进一步懂得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要主动学习。
在西方流行着一条“知识折旧定律”,即:一个人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会折旧80%。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就我们民航发展来讲,持续安全、民航强国民航战略的提出,对民航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这些任务的探索者、实践者只能是我们民航人,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不及时更新知识不但不能克服缺点,改进工作,而且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失去任职的资格和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使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要注重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高度性,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创造性。
要注重提高业务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研究民航发展的新情况,探讨新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工作水平。
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综合运用各种有效学习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学习监管知识、依法行政知识、安全知识,确保学习成效。
二要快乐工作。
工作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必修课,人每天离不开工作,所以不要把工作当作负担,而应该快乐工作。
能否快乐工作,关键取决于心态。
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把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当作对自己的奖赏;把自己的每一次挫折,当作一种历练和考验,以快乐的心情去完成它。
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6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我担任了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工作,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原理及其与人生的紧密联系。
本文旨在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全面、严谨、深入的总结。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哲学基本原理、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等方面。
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1. 教学内容(1)哲学基本原理:介绍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帮助学生建立哲学知识体系。
(2)人生价值观:探讨人生价值、意义及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方向。
(3)伦理道德:分析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提高学生道德意识。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哲学基础知识。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围绕哲学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与效果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组织讨论、撰写论文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 教学过程(1)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课堂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作业与评估:布置适当的作业,通过考试、论文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学效果(1)知识掌握:学生掌握了哲学基础知识,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了初步了解。
(2)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3)价值观塑造:通过哲学学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塑造和完善。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点本课程以哲学原理为基础,结合人生价值观与伦理道德,形成了独特的课程特色。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融合:将哲学与人生、伦理道德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6篇篇1一、引言哲学与人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价值以及道德观念。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哲学与人生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将哲学思考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此,我将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本次教学围绕哲学与人生的主题展开,主要涉及人生意义、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哲学思考等方面。
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三、教学成果与收获1. 学生对人生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逐渐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在于精神上的富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种认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到强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明白道德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这种道德观念的强化有助于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辨别是非。
这种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情况。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本次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内容未能深入展开,需要在下一次教学中加以补充。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首先,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引入更多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我会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哲学与人生的相关问题。
最后,我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五、结论总的来说,本次哲学与人生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含义与作用1.2 探索人生哲学的意义和价值1.3 分析哲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2.1 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2.2 探讨道家思想的宇宙观与人生观2.3 学习佛家思想对人生痛苦的解答2.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章:西方哲学的演变3.1 掌握古希腊哲学的基本思想3.2 了解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3.3 分析西方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提升全球视野。
第四章: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4.1 探索人生意义的多种可能性4.2 分析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因素4.3 讨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与途径4.4 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5.2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5.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5.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道德哲学与人生伦理6.1 探讨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6.2 学习人生伦理的原则与标准6.3 分析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6.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伦理素养,提升道德判断力。
第七章:美学与人生境界7.1 理解美学的内涵与作用7.2 探索人生境界的提升与美学的关系7.3 分析艺术作品对人生的影响7.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提升人生境界。
第八章:信仰与人生意义8.1 探讨信仰的含义与类型8.2 学习信仰对个人人生的影响8.3 分析无神论与有神论对人生的影响8.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信仰问题的理解和尊重,增强思想道德修养。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一)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了解哲学的定义和起源1.2 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1.3 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使学生认识到哲学与人生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和起源:解释哲学的概念,介绍哲学的历史发展。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探讨哲学对人生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哲学的指导作用:讨论哲学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引导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二)第二章:人生的意义与目标2.1 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目标2.2 理解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解释2.3 分析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的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解释。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
教学内容: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探讨人生为何重要,人生有哪些目标。
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意义:介绍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观点和解释。
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分析个人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生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介绍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意义观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三)第三章:道德与伦理3.1 理解道德和伦理的概念3.2 探讨道德和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3.3 分析道德和伦理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和伦理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了解道德和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
一、教案名称:《哲学与人生》第一章教案1.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任务,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讨人生价值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内容(1)哲学的定义与功能(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3)哲学的任务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哲学的定义与功能(2)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1.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介绍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任务。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哲学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哲学的价值。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1.6 课后作业二、教案名称:《哲学与人生》第二章教案2.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哲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哲学发展脉络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2 教学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历史演变(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历史演变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历史举例法和小组讨论法,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和历史演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2.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2)新课导入: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阐述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3)历史举例:分析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和学说,展示哲学的发展脉络。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哲学与人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任务,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索世界本质、人生意义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2. 哲学的功能:哲学具有反思、批判、启迪和引导等功能,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 哲学的任务:哲学旨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生活指引。
4.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哲学的定义、功能、任务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难点:哲学的思考方法和运用哲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验哲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哲学的定义、功能、任务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哲学在其中的应用和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哲学问题,分享各自的见解。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哲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哲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哲学的起源,以及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历程。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哲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存在与本质、知识与真理、价值与道德等。
3. 哲学的方法:讲解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历史分析等。
4.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探讨哲学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教案主题:《哲学与人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2. 培养学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与起源:哲学的定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哲学的功能与任务:哲学的功能,哲学的任务。
3. 人生问题概述:人生问题的含义,人生问题的主要方面。
4. 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观的定义,价值观的定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5. 道德观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道德观的定义,道德观在人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生问题概述,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含义和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人生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人生问题的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章节:《哲学与人生》的实践应用1.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哲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运用哲学思考方式解决个人问题,如何在职场中运用哲学思维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等。
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哲学思维解决问题。
3.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表现、课后实践报告。
学生需要提交课后实践报告,描述他们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哲学知识。
七、教学章节:《哲学与人生》的不同文化视角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观念和人生观,包括东方哲学、西方哲学等。
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s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s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s【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s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ss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as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
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
”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
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
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
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
”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
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
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
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
”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
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
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
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
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
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
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
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
”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
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
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板书小结>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随堂练习>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C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B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DA.自己的体质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D.自身的性格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课后作业>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1题,第2题。
2.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成语的意思和出处,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
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温习教材。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案例1:(多媒体展示)歌曲《山不转水在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学生讨论:(略)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