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繁体文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该句错误较多。
首先断句错,应为“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古人以干支纪年,纪日,但纪月不用干支。
这个“朔”字,是初一的意思。
古人在正规庄重的场合纪日期时月后都加上该月初一的干支,以便于别人推算。
古人没有括号,所以直接附在月字后。
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古人署官格式复杂,但不好移译,最好是解释一下即可,译成现代汉语反而不甚通顺。
下同.原文:使持节、蒲外(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长卷《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唐)颜真卿《祭侄稿》全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維乾元元年。
歲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從父塗去)叔。
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
蒲州刺史。
上輕車都尉。
丹陽縣開國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
曰:惟爾挺生。
夙標幼德。
宗廟瑚璉。
階庭蘭玉。
(方憑積善塗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戩穀。
何圖逆賊間釁。
稱兵犯順。
爾父竭誠。
(□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
常山作郡。
余時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愛我。
(恐塗去)。
俾爾傳言。
爾既歸止。
爰開土門。
土門既開。
凶威大蹙。
(賊臣擁眾不救塗去)。
賊臣不(擁塗去)救。
孤城圍逼。
父(擒塗去)陷子死。
巢傾卵覆。
天不悔禍。
誰為荼毒。
念爾遘殘。
百身何贖。
嗚乎哀哉。
吾承天澤。
移牧河關。
(河東近塗去)。
泉明(爾之塗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塗去)。
攜爾首櫬。
及茲同還。
(亦自常山塗去)。
撫念摧切。
震悼心顏。
方俟遠日。
(塗去二字不辨)。
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
(撫塗去)。
魂而有知。
無嗟久客。
嗚呼哀哉尚饗。
全帖分解浏览。
颜真卿祭侄文稿
近来天气炎热,居宅方丈侄病重,生命垂危,恍惚之中,居宅方丈叹曰:“余今卒未可料,不辞此时,念及未了之事,尤伤心耳。
”余闻之泪下。
居宅方丈侄字孝先,遵守家规,读书不倦,博学多才,自幼习书法,小有成就。
子承父志,其书法亦得祖母颜鲁公真卿遗风,自成一派。
但遗憾的是,夫妻无子,侄不幸罹患不治之症,思及殊未来及之处,居宅方丈不忍离弃。
余深感此时之难言之痛,转念修禊祷告,有感斋僧嘱余为侄作文于祭酒之上,以昭告天地,化蒸魂魄。
故此,余为居宅方丈侄孝先作祭文。
蒸尸而行,三日前遁书于家,相信远方亲友,能如愿而得。
敬献:“孝先蒙尘归陇右,终年三十,气象阴晴不定,如电如风。
于书法之上下足功夫,遗风余韵,祖母传艺,精研笔法。
人生之短暂,而人物之长远。
其书法,留给子孙后代,必见荣美,而名仕鲁公真卿贤者之道,亦可青史传扬。
此情此景,义不容辞,谨以此文祭之。
”
愿孝先归天安息,今生来世得幸。
此祭酒之文,一过千古,叹息不已。
[≡X1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於亡女至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斑。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戢毂。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冢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卷荼毒。
念尔道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嘏。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饕。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大摆宴席,群贼相陪,接待颜杲卿,企图软化他。
颜杲卿不为所动,既不吃也不喝。
安禄山说:"你原是个参军,是我任你为常山太守,又赠袍于你, 为何反我?〃颜杲卿问道:〃你原是个牧羊儿,是圣上有恩于你,你为何叛国?!〃安禄山说:〃我是奉旨征讨杨国忠。
〃颜杲卿又问:〃你自立燕国,自封帝也是奉旨吗?〃安禄山被问的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拍案大叫:〃你降不降?!〃颜杲卿也拍案大喝:"死不降贼!"安禄山又以高官相诱说:"你若降我,立封为相;若不降,立即斩首。
"颜杲卿回答:"大唐命官,岂能和叛贼为伍?〃安禄山恶狠狠的问:〃你不怕死?〃颜杲卿坦然回答: "我为国而死,名垂千古,你叛国作乱,遗臭万年。
"安禄山大怒,命人把颜杲卿绑在洛阳天津桥的柱子上。
安禄山又问:"降不降?〃颜杲卿坚定回答:〃死不降贼。
〃安禄山一声大叫〃砍!〃刽子手一刀砍在颜杲卿胳膊上,顿时鲜血淋漓。
蔣勳:顏真卿「祭侄文稿」見證歷史「晉唐書法展」正在故宮展出,吸引了不少國內外的觀眾。
這次書法展使我停留最久的展品,是顏真卿墨跡親筆所書塗塗改改的「祭侄文稿」。
卅多年前在故宮隨莊嚴老師上「書畫品鑑」,老師曾調出「祭侄文稿」,在他副院長的小小辦公室,四名研究生看著顏真卿少有的傳世墨跡,各自思想著書法的不同問題。
顏真卿的楷書是一千年來影響華人大眾生活最大的視覺藝術,從小學生臨摹的「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到滿街招牌廣告碑匾的字體,大多是顏真卿方正厚實的正楷,與日本所受王羲之線條飄逸流動的影響大不相同。
筆意流轉絕美獨特從石碑翻刻的正楷來看「祭侄文稿」,字體大大小小塗改無數,一開始可能不習慣。
但是正因為如此,真正面對第一手書寫的墨跡真本,才可能領略書法隨情緒流轉的絕美經驗,這樣的審美經驗書家本人也無法再次重複,後來者的刻意「臨摹」往往只能得其皮毛。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五十歲書寫的一篇祭文,一開始書寫到年月日,「為乾元元年(西元七五八年),歲次戊戌,庚午朔三日」,接著書寫了自己當時的身分官職「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使,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顏真卿」,書帖前面六行,像交響曲的第一樂章,緩緩述說主題,主題是叔父祭悼死去的姪子顏季明,「以清酌庶饈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安祿山兵變,大軍勢如破竹,唐玄宗出奔逃亡四川,太子在甘肅即位,大唐江山靠幾位重臣穩定。
當時顏真卿守平原(山東陵縣),他的堂兄顏杲卿守在第一線的常山(河北正定線西南)。
顏杲卿孤城被圍,阻擋了叛軍南下,也舒緩了大唐整軍備戰的時間。
常山城破,顏杲卿被俘,不肯投降,敵軍以杲卿愛子顏季明的性命威脅,顏杲卿破口大罵叛軍,被拔去了舌頭,也就是文天祥「正氣歌」中「為顏常山舌」的來源。
結果,杲卿父子都遭殺害。
兩年後,顏真卿反攻,收復常山,尋找到姪子顏季明的屍骸,悲家國之痛,傷青春之逝,「惟爾挺生,夙摽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祭侄文稿」的第二段是充滿感傷的回憶,家族裡優秀的青年後輩,生命正要開始,卻遭屠戮殘殺。
《祭侄文稿》原文及释文《祭侄文稿》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舍”涂去)。
《祭侄文稿》的释文大致如下:在乾元元年,也就是戊戌年,九月的一个朔日,我以清酒和各种美食作为祭品,来祭奠我亡故的侄子季明。
你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第十三叔,曾经是银青光禄大夫,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
你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美好的品德。
你的智慧和才华像宗庙中的瑚琏一样宝贵,像阶庭中的兰玉一样优雅。
我们一直对你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你能带来家族的繁荣。
然而,没想到的是,逆贼突然发动了战争,他们以武力反抗正义,挑起了纷争。
你的父亲,竭诚为国,坚守常山郡。
当时,我也接受了朝廷的命令,前往平原地区执行任务。
我的兄长很关心你,让我给你传话。
你听到消息后立刻返回常山。
你打开城门,勇敢地面对敌人。
然而,由于贼臣的背叛和不救,常山城被敌人围攻。
你的父亲被擒,你也在战斗中牺牲了。
这一切都是如此突然和悲惨。
想到你的遭遇,我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助。
即使我有一百个身体,也无法换回你的生命。
我承受着天恩,现在被调任到河关地区。
最近,泉明也再次被困在常山。
颜真卿《祭侄文稿》单字高清放大(全本)颜真卿《祭侄文稿》单字高清放大(全本)颜真卿《祭侄文稿》单字高清放大(一)颜真卿书法墨迹《祭侄文稿》附释文,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原文: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刺史本兼军民两政。
然汉代以后管军之职权实际已废,故唐代管军事要另加街,颜真卿任薄州刺史后,加州防御使之衔,以示兼管诸军事。
高清颜真卿《祭侄文稿》逐行扫描图、释文逐行扫描图(文末有逐行释文)微店,交易担保,放心买,精品好笔年终大促底价冲量小程序原文: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
注釋:“維”:語助詞,常用於句首,有時也用在句中。
“乾元”:為唐肅宗李亨年號,“元年”,相當西元758年。
“歲次戊戌”:歲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歲星(木星)紀年。
古人將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為標誌。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歲星(木星)所值的星次與其干支稱為歲次。
該年的干支為戊戌。
譯文:時在唐肅宗乾元元年(西元758年),農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釋:古人不僅以干支紀年,也以干支紀月和紀日。
紀月法從丙寅開始,60個月(五年)為一週期。
紀日亦以甲子為第一日,60日為一週期。
“朔”: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地面看不到月亮時稱朔,一般以農曆初一為朔,十五稱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義。
這裏可解為初三日。
譯文:農曆九月為庚午,三日壬申原文: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
注釋:顏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銀青”:指銀質印章和青色綬帶。
秦漢時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銀印青綬。
“光祿大夫”:原為郎中令的屬官。
漢武帝以後無固定職守,為散宮,相當於顧問。
唐宋時期光祿大夫加銀章青綬者為從三品文階官。
原帖“光祿大夫”之“大”字漏寫,為筆誤。
譯文:(顏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帶銀印章和青綬帶的光祿大夫。
原文:使持節、蒲外諸軍事、蒲州刺史。
注釋:“使持節”:為刺史的加銜。
加此銜後有誅殺中級以下官吏之權。
“使持節”為持節中的最高一級,次為“持節”,再次為“假節”。
“刺史”:隋唐時期刺史為一州之行政長官。
刺史本兼軍民兩政。
然漢代以後管軍之職權實際已廢,故唐代管軍事要另加街,顏真卿任薄州刺史後,加州防禦使之銜,以示兼管諸軍事。
故其州刺史的全稱就是“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之”。
其他州刺史情況也大致如此。
《祭侄文稿》原文与翻译《祭侄文稿》原文与翻译《祭侄文稿》原文及翻译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①。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②。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③: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④,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⑤。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⑥。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⑦?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⑧(“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涂去),卜(“?”涂去)尔幽宅(“舍”涂去)。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⑨!注释:①维乾元元年……三日壬申:“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
“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
“庚午朔”:那个月的朔日是庚午日。
“三日壬申”:那个月的初三日是壬申日。
祭祀就发生在九月初三日。
②第十三叔……丹杨县开国侯真卿:“第十三叔”,颜真卿在从兄弟十五人中排行第十三。
“银青光禄夫”阙“大”字,应为银青光禄大夫。
“蒲州”,地名。
“丹杨县”,地名。
742年(唐天宝元年)丹杨郡移置润州(今镇江),同时改曲阿县为丹杨(阳)县。
③以清酌庶羞……季明之灵口:“庶”,各种;“羞”,通馐,食物。
“庶羞”,指各种食物。
“季明之灵口”的“口”表示字不识。
一释作“曰”字,一释作“今”字。
④惟尔挺生……方期戬谷:“挺生”:挺拔生长,亦谓杰出。
“夙标劭德”,夙标,《晋书王敦桓温列传》:“韫文武之奇才,见赏通人,夙标令誉。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欣赏(附释文)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高清晰)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璉。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戩穀。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眾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櫬。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顏。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
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
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
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
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
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
祭侄文稿繁体字原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口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
宗廟瑚璉,階庭蘭玉。
每慰人心,方期戩谷。
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
爾父竭誠,常山作郡。
余時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愛我,俾爾傳言。
爾既歸止,爰開土門。
土門既開,兇威大蹙。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
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
吾承天澤,移牧河關。
泉明比者,再陷常山。
攜爾首櫬,及茲同還⑧。
撫念摧切,震悼心顏。
方俟遠日,蔔爾幽宅。
魂而有知,無嗟久客。
嗚呼哀哉!
尚饗
祭侄文稿简体字原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
每慰人心,方期戬谷。
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
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常山。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⑧。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