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音齿轮演示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初中物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观察与思考1.用薄塑料片在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比较两次听到的塑料片振动发出的声音的差异。
2.想一想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 如图2,用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上用同样的快慢各划一次。
这两把梳子的差异在哪里?你听到的声音是甲梳子上划过时高,还是乙梳子上划过时高?4.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的疏密关系如何?梳齿的疏密决定了塑料片振动的什么?5.对比(图2)甲乙两次实验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实验原理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是由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2.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知识与应用1.有些动物,例如狗,猫的听觉比人灵敏,它们能听见人听不到的声音。
狗能听到声音的频率的范围为 15—20190赫兹,猫是60—65000赫兹,人只有20—20190赫。
2.频率高于20190赫的声音叫超声,在现代科学中,超声已应用到许多领域。
例如:超声钻头能在工件上打出各种形状的孔;超声可检查人体内脏器官组织是否正常;超声可测海的深度等。
3.频率低于20赫的声音叫次声,在地震,台风,核爆炸时会产生次声。
人们常用仪器接受次声用于监听几千米以外的核实验或海啸的发生。
4.钢琴的弦越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琴弦越短,越细,发出的音调越高。
实验结论转速越快,物体振动得越快,即频率越高,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实验考点本实验是初中物理的第一个实验,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经常以填空、选择、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考查的知识背景就是“频率越高(大),音调越高”。
但实验的出现会有多种情境。
经典考题1. 如上图所示用硬纸片在较疏的梳子上拨动。
(1)第一次慢慢拨动,第二次快速拨动。
可以听到第二次纸片发出的声音比第一次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
(2)换另一把较密的梳子,用相同快慢的速度在其上拨动硬纸片,可以听到硬纸片在_______(密/疏)梳子上拨动时发出的音调高。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频率和音调是声音的两个重要概念。
频率指的是声波震动的快慢程度,而音调则是我们对声音高低的主观感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频率如何影响音调,并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 频率对声音的影响频率是声波周期性波动的快慢程度,用赫兹(Hz)来表示。
具体而言,频率越高,声波的周期就越短,波动情况越快。
频率越低,则意味着声波的周期越长,波动情况越慢。
频率直接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2. 音调的定义和表达音调是我们对声音高低的主观感受,它是频率的一种心理认知。
通常来说,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的声音,音调就越低。
音调是人类对声音高低的认知和感受,因此不同人可能会对相同频率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音调感受。
3. 频率和音调的关系频率和音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当频率越高时,声波的周期变短,震动次数增加,我们的听觉系统感知到的声音就会变得越高。
相反,当频率越低时,声波的周期变长,震动次数减少,我们的听觉系统感知到的声音就会变得越低。
换句话说,频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声音音调的感知。
4. 频率和音调的应用频率和音调的关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领域中,作曲家和演奏者通过控制频率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和意境。
高频率的音调通常被认为是明亮、尖锐的,而低频率的音调则被认为是低沉、浑厚的。
此外,在语言学中,不同频率的声音和音调变化也被用来表达语气、情绪和语调的差异。
5. 其他影响音调的因素除了频率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对声音的音调产生影响。
例如,音量和共鸣等因素也会改变我们对声音的音调感知。
此外,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也会导致人们对相同声音频率的音调感受有所不同。
因此,在研究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而音调则是我们主观感受到的声音高低。
通过探索频率和音调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并在艺术、语言学等领域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音调与频率的变化规律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描述声音主要的感知属性之一。
而频率则是指声波每秒钟震动的次数,是衡量声音高低的物理量。
音调与频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是非常有趣和重要的。
一、音调与频率的基本关系音调与频率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这是因为人耳能够感知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其中频率越高的声音,人耳就会感受到越高的音调。
二、音调与频率的线性关系在常规情况下,音调与频率之间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
即频率的增加会使音调感知上升,频率的降低则会使音调感知下降。
这种线性关系在正常听觉范围内(20 Hz到20,000 Hz)是相对稳定和可靠的。
当频率的变化超出正常听觉范围时,这种线性关系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三、音调与频率的非线性关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音调与频率之间可能呈现出非线性关系。
例如在音乐中,通过改变音乐节奏和和弦的组合,可以创造出高低起伏、变化多样的音调效果。
这种非线性关系可以让音乐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音调感知的主观性需要注意的是,音调的感知是一个主观的过程。
不同的人对于相同频率的声音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完全相同的频率也可以被不同的人感知为不同的音调。
这是由于个体的听觉特点、训练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五、音调与人的情绪变化音调的变化对于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音调往往让人感到愉悦、轻松,而低音调则给人一种沉稳、安静的感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
六、音调与语言交际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音调的变化对于语言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变音调,人们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感情和意图,使得沟通更加准确和生动。
例如,在汉语中,“你好吗?”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调来表达不同的问候方式,从而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含义。
总结起来,音调与频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规律。
对“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演示实验的改进建议作者:杨元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第01期摘要:教材中关于音调的演示实验是拨动钢尺,教师上课的时候太多也是采用这个演示实验来教学。
作者觉得此种方式不够直观,学生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需要一些更加直观的演示实验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本文笔者就此谈谈如何改进此实验。
关键词:音调;频率;演示实验;改进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S)-0026-2实验是中学物理课程的关键环节,实验的直观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教材上给出的演示实验是学校进行实验的根本参考标准。
例如,教材上关于音调的演示实验是拨动钢尺,笔者觉得不够直观,如果老师不给予足够的解说,学生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就需要执教者发散思维,从生活中取材,采用更加直观的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和探究的兴趣。
在教育部审定的2012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中,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的实验是这样表述的:如图2-2-1所示(见本文图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的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的振动的快慢和发声体的音调。
这个演示实验的器材是学生的身边之物,易引起学生的操作兴趣,但是笔者认为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存在以下几处不足:1、按紧钢尺时,钢尺发出的声音是很小,几乎听不见,如果不按紧听到的声音是钢尺打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并非钢尺发出的声音。
2、音调的选择范围较小,音调差异不明显。
3、此实验不是一个直接性关系的实验,是通过改变尺子的长度达到改变频率。
如果不加以引导提示,确定就是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和听音调,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尺子越长。
音调越低,认为音调最根本的是跟尺子长短有关而不是跟频率直接相关。
所以在有的习题里面学生就容易写出此类不确切的答案。
音叉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音叉是一种常见的声学实验器材,常用于检测声音频率和音调。
音调是我们对声音高低的主观感受,而频率则是描述声音波动周期的物理量。
本文将探讨音叉的频率与音调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音乐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一、音调和频率的基本概念音调是指人们对于声音高低的主观感知。
在西方音乐理论中,音调用音符的高低表示,例如,中央C、D、E等。
而在科学领域,我们使用频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音调。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音波形产生的周期数,常用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二、音叉的原理和频率测量音叉是一种由金属制成的音乐器材,通常呈U型或V型。
当用木槌敲击音叉时,它会产生振动,并产生特定频率的声音。
音叉的频率是由其自身的重量和长度决定的。
为了测量音叉的频率,我们可以使用听音叉和频率计两种方法。
听音叉是最常见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耳朵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然后根据声音的高低来估计音叉的频率。
而频率计则是一种精确测量音叉频率的仪器,它通常使用声音波形的振动周期数来计算频率。
三、音叉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音叉的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普朗克公式,声音的频率与其波长的倒数成正比。
所以,当一个音叉的频率增加时,其波长会减小。
换句话说,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音调越高。
四、音叉在音乐中的应用音叉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和演奏中。
由于音叉的频率稳定,音乐家们常常利用音叉调准乐器的音高。
例如,在乐队排练中,指挥会使用音叉作为参照物,确保每个乐器都以正确的音调演奏。
此外,音叉还被用来教授音高感和听觉训练。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音叉的频率来区分不同的音调,并培养对音高的敏感度。
五、音叉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音叉不仅在音乐领域有应用,还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物理学家使用音叉来研究声学方面的问题,包括声波传播、共振现象以及波动的特性等。
此外,音叉还被广泛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
医生可以使用音叉来检测听力问题和骨折等身体问题。
声音的音调探索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递信息、产生情感并丰富我们的生活。
在声音中,音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频率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索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并探讨音调对人类听觉和情感的影响。
一、什么是音调和频率?音调是描述声音高低的属性,通常分为高音调和低音调。
在音乐领域,音调也可以被描述为音阶中的具体音符。
频率是指声音波的周期性振动次数,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与频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一般来说,频率增加时,音调也会变高;频率减少时,音调会变低。
这是因为声音波的振动快慢直接影响了我们感知到的声音高低。
具体而言,人类的听觉系统能够感知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0,000Hz。
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可以听到各种不同音调的声音。
例如,频率为440Hz左右的声音被定义为A音,是音乐中最常用的参考音。
频率增加或减少一个倍数时,音调会升高或降低一个八度。
三、音调对人类听觉的意义音调对我们的听觉感知有重要影响。
不同音调的声音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和体验。
高音调通常给人一种明亮、尖锐的感觉。
它们在音乐中常用于表达兴奋、喜悦和活力。
例如,高频率的琴弦声常常被用于演奏欢快的小夜曲,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低音调则给人一种低沉、深厚的感觉。
低音调通常被用来表达平静、哀愁或庄重。
例如,低音背景音乐常常用于恐怖电影,创造紧张恐怖的氛围。
四、音调对情感的影响音调对情感的影响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发现,音调的改变可以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
高音调的声音通常与快乐、兴奋和愉悦相关。
实验表明,高音调的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情绪,带来积极的心理反应。
例如,在庆典活动中播放高音调的音乐,可以增强人们的喜悦和活力。
低音调的声音则与沉思、悲伤和庄重有关。
研究表明,低音调的音乐对人的情绪有一定的稳定和放松作用。
例如,在冥想或瑜伽练习中使用低音调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进入放松状态。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高低的变化规律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音中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就是音调。
音调是声音高低的表现方式,它与声音的频率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高低的变化规律。
一、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波中单位时间内完整波形的数量。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音调则是描述声音高低的属性。
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
这是因为频率与波的周期密切相关,波形周期越短,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二、声音频率的测量方法声音频率的测量可以通过使用频率计、频谱仪或音乐软件等设备进行。
这些设备能够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计算得出音频信号中的频率。
通过这些设备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声音的频率。
三、声音频率对人的感知人类对声音频率的感知范围是有限的,通常为20 Hz至20,000 Hz。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例如,当我们听到频率较低的声音时,会感受到一种低沉的音调;相反,当我们听到频率较高的声音时,会感受到一种尖锐的音调。
四、频率对声音的影响声音的频率不仅影响音调,还会对声音的色彩产生影响。
频率越高,声音越明亮,越具穿透力;频率越低,声音越沉闷,越缺乏透明感。
这是因为频率高的声波振动更快,能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所以听起来更亮。
频率低的声波振动更慢,能量较小,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听起来更暗。
五、应用举例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对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音乐中,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形成音乐的旋律和和声;在语言交流中,频率的变化构成了不同的音节和语调,使得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医学领域,声音的频率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超声波检查等。
六、结论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声音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频率不仅影响音调,还会对声音的色彩产生影响。
通过了解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这一重要的感知方式。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解析音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交流和文化。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频率与音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解析频率与音调之间的联系,并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频率与音调的基本概念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发生的事件或波动的次数。
在音乐中,频率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即每秒钟发生的振动次数。
而音调则是指音乐中的高低音,是人们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受。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二、频率与音调的科学解释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感知能力。
当声波进入耳朵时,它们会通过耳膜、鼓膜和耳小骨传递到内耳,然后被感受器感知为声音。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在内耳的不同部位引起共振,进而产生不同的音调感知。
此外,频率与音调还与声音的谐波结构有关。
谐波是指在基频(原始频率)之上的倍频振动。
当我们听到一个音调时,实际上是听到了一系列谐波的组合,这些谐波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音色和音调。
三、频率与音调在音乐中的应用音乐是频率与音调关系的最典型应用之一。
音乐家通过调整乐器的频率来创造不同的音调和音乐效果。
例如,钢琴的音阶是按照频率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每个音符都有特定的频率和音调。
音乐家可以通过改变琴弦的长度或按键的力度来调整频率,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此外,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还在声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歌手通过调整喉咙和声带的张力来改变声音的频率和音调。
高音歌手通常能够产生较高的频率和音调,而低音歌手则相反。
这种技巧不仅使歌曲更加生动和多样化,也展示了人声的潜力和表现力。
四、频率与音调在语言中的应用除了音乐和声乐,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还在语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语言中,音调变化可以改变单词的意义。
例如,汉语中的四声调就是通过改变音调来区分不同的词义的。
同样,英语中的语调也可以改变句子的含义和语气。
此外,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还在口语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它通过震动传播,使人们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在声音中,频率与音调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的关系。
1.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定义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波的周期性震动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而音调是指人们对声音的高低音程的感知。
频率高的声音被认为是高音调的声音,频率低的声音则为低音调。
2.频率与音调之间的数学关系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精确的数学关系。
根据研究发现,人耳可以接收的声音频率从20Hz到20,000Hz不等。
在此范围内的声音,频率越高,对应的音调越高。
3.频率与音调之间的感知特点频率与音调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些感知特点。
首先,频率的倍增会对应着音调的升高,频率的减小则对应着音调的降低。
其次,人耳对较低频率的声音更敏感,而对较高频率的声音则相对不那么敏感。
4.频率与音调的应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中,作曲家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频率,来创造不同的音乐效果和情绪。
在语言交流中,声音的频率变化可以传达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5.频率与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可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速度有关,振动速度越快,频率越高。
其次,声音的介质也会影响频率与音调的传播,不同介质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有一定影响。
总结起来,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这种数学关系和感知特点在音乐、语言交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同时,音调的变化还可以传递丰富的情感和信息。
对声音的频率与音调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甚至改变人的心情。
然而,你是否曾经思考过声音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并揭示其中的奥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声音频率和音调的定义。
声音频率指的是声波的振动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来表示。
而音调则是对声音高低的感知和描述。
在音乐领域,音调通常用音符表示,高音符代表高音调,低音符则代表低音调。
声音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理解。
我们可以用一个弹簧拉起一根细绳,然后在绳上用手指轻轻拨动。
当我们用力较小的时候,绳子振动的频率较低,我们感知到的音调也较低。
相反,当我们用力较大的时候,绳子振动的频率较高,我们感知到的音调也较高。
这说明声音频率和音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了解到声音频率和音调之间的数学关系。
根据物理学原理,声音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也就是说,声音频率每增加一倍,音调也会增加一个八度。
例如,当一个声音的频率为100 Hz时,它的音调是C,而当频率增加到200 Hz时,音调变为C的下一个八度,即C'。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声音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的。
在音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半音和全音的概念。
半音指的是两个音调之间的最小音程,而全音则是两个音调之间的整个音程。
这意味着,即使声音频率增加了一定的倍数,音调并不一定会增加一个八度,而可能是一个半音或全音的间隔。
除了音乐领域,声音频率和音调的关系在语言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不同的语言中,音调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词义。
例如,在汉语中,同一个音节的音调不同可能会导致词义的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外国人学习汉语时会遇到困难,因为他们的母语中没有音调的概念。
此外,声音频率和音调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较高频率的声音可以增加人的警觉性和兴奋感,而较低频率的声音则有助于放松和冥想。
声音的频率和音调的关系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振动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而声音的频率和音调是相互关联的。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探讨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
1.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振动的次数就越多,听起来就会越高音调。
频率的计量要根据声波发生的周期来确定。
周期是指声波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 音调的定义音调是指声音高低的感知特征。
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
在这个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就会高音调,频率低的声音则听起来低音调。
3. 频率和音调的关系频率和音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这是因为高频率的声音振动速度更快,所以音调听起来更高。
相反,低频率的声音振动速度较慢,因此音调听起来较低。
4. 声音频率对音调的影响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于音调的感知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音乐中,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就是通过不同频率的声波振动来实现的。
例如,长笛发出的声音频率较高,所以听起来音调比较高,而大号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音调较低。
5. 声音频率的应用声音的频率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行业中,频率可以用来调制信号以进行无线通信。
在医学领域,声波的高频率被用于超声波检查,以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
6. 声音频率与人类听觉虽然人类的听力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高频率声音的听觉逐渐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年长者通常更难以听到高频音调的原因。
总结: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声音的频率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人类听觉也有一定的影响。
了解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声音的反射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仪器和器材】玻璃圆筒(直径约8厘米,高约40厘米),平面镜,三合板,金属板,海绵,表。
【实验方法】1.在玻璃圆筒底部垫上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正上方数厘米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当耳朵离开玻璃圆筒口竖直方向后,如图1.57-1甲所示位置,则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安放一块平面镜,如图1.57-1乙所示,改变平面镜角度直到从镜面里能看到表像时,固定平面镜的角度。
耳朵仍在图1.57-1甲所示的位置,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
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三合板、金属板、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比较听见的声音的强弱。
说明不同材料反射声音和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
【注意事项】1.表的声音不能太小,所选的表要在距表约50厘米处仍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为避免玻璃传声的干扰,垫表的海绵要选厚些的,以尽量吸收声音。
表也不要直接与玻璃圆筒内壁接触。
实验前要反复校验,当表放入圆筒后,仅在圆筒竖直上方数厘米处能听见表声,其他方向听不见表声,这样演示效果才会好。
3.为了使全班学生能同时听见表的反射声音,可用话筒放在耳朵处,用扩音机放大。
乐音和噪声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仪器和器材】验音盘(发音盘),转台,皮唧,橡皮管,短玻璃管(一端尖)。
【实验方法】1.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上,用橡皮管把短玻璃管(作吹气嘴)和皮唧连接起来,如图1.55-2所示。
转动转台,使发音盘匀速转动。
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外圈的四列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出不同声音,但都是乐音。
2.当吹气嘴对准最里面的一圈小孔时,由于小孔排列不均匀,空气柱作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噪声。
3.在外圈的四列均匀排列的小孔中,用胶布不规则地封贴(或用小纸团塞住)一些小孔,则上述四种不同频率的乐音变成噪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声音进行交流、享受音乐、观看电影等。
而声音的频率和音调是声音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一、声音的频率是什么?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音的频率。
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震动的快慢,一般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越高,声音的震动就越快。
二、音调是什么?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人们对声音音高的感知。
在音乐中,音调被划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音高越高,音调越高。
三、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1. 频率与音调的直观感受当频率越高时,我们感受到的音调就越高。
例如,钢琴上方的琴弦被弹奏时,其频率越高,琴声的音调也就越高。
相反,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2. 数学关系频率和音调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通过频率和音调的换算公式来表示。
根据国际标准音高A(440Hz)为例,可以将其它音高与440Hz进行对比。
当频率为440Hz时,音调被称为A4音,若频率为880Hz,则为A5音,以此类推。
我们可以根据频率的变化来判断音调的音高。
3. 频率与音调的应用音乐界对于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调整乐器的频率,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音调和音高。
音调的调式和音阶也是通过调整频率来实现的。
四、频率和音调的应用实例频率和音调不仅在音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语言交流频率和音调在语言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人们高兴或愤怒时,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会发生变化,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情绪的变化。
此外,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频率和音调对于表达词义和情感也有着重要作用。
2. 电视和电影音效设计在电视和电影制作中,频率和音调的调整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情节和角色情感。
通过调整音调和音色,制作人员能够营造出适合场景的音效,并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用发音齿轮演示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器材】
发音齿轮,手摇转台(J2129型),硬胶片等。
【操作】
(1)如图2-12所示,将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的转轴上,均匀地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旋转。
然后手持一块硬胶片接触其中的一个齿轮,硬胶片便振动起来发出声音(这一步也可用来说明固体的振动发声)。
(2)改变转台的转速,但硬胶片仍接触这个齿轮,可听到发声的音调随之改变。
转速越大,硬胶片振动的频率(等于盘边的齿数与转台每秒钟的转数之乘积)就越大,发声的音调就越高。
(3)保持转速不变,用硬胶片由下而上依次接触不同的齿轮,硬胶片就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齿轮的齿数越多,发声的音调就越高。
【注意事项】
(1)把发音齿轮装在转台上时,必须将固定螺丝拧紧,以防快速旋转时齿轮打滑或甩出。
(2)硬胶片与齿轮接触时,应放在适当位置,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过紧会妨碍齿轮旋转;过松振动太弱,不能使全班同学都听到)。
振动片宜选用薄而硬的材料。
如果没有合适的硬胶片,也可用薄金属片、塑料片、赛璐璐垫板或小
块新牛皮纸等。
【备注】
发音齿轮(又名萨伐尔盘)的四个齿轮的外径、厚度均相等,四个齿轮的齿数一般如图2-12所示,还有一种其齿数分别为20、40、68、80。
作者: 罗砚馨[1];熊华[2]
作者机构: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广东深圳518172;[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广东深圳518172
出版物刊名: 物理教师
页码: 50-5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1期
主题词: 音调和频率;声音的特性;可视化
摘要:针对教材上"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的不足,笔者设计了3则创新实验,一是自制"机械示波器",可视化比较频率高低;二是将电扇改造成发音齿轮,使学生能看清振动、听准音调;三是用开放性学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学生用乐器和pad进行探究.。
用发音齿轮演示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器材】
发音齿轮,手摇转台(J2129型),硬胶片等。
【操作】
(1)如图2-12所示,将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的转轴上,均匀地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旋转。
然后手持一块硬胶片接触其中的一个齿轮,硬胶片便振动起来发出声音(这一步也可用来说明固体的振动发声)。
(2)改变转台的转速,但硬胶片仍接触这个齿轮,可听到发声的音调随之改变。
转速越大,硬胶片振动的频率(等于盘边的齿数与转台每秒钟的转数之乘积)就越大,发声的音调就越高。
(3)保持转速不变,用硬胶片由下而上依次接触不同的齿轮,硬胶片就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齿轮的齿数越多,发声的音调就越高。
【注意事项】
(1)把发音齿轮装在转台上时,必须将固定螺丝拧紧,以防快速旋转时齿轮打滑或甩出。
(2)硬胶片与齿轮接触时,应放在适当位置,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过紧会妨碍齿轮旋转;过松振动太弱,不能使全班同学都听到)。
振动片宜选用薄而硬的材料。
如果没有合适的硬胶片,也可用薄金属片、塑料片、赛璐璐垫板或小
块新牛皮纸等。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