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宏观经济数据的查询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42
经济指标的名词解释,类别及查询指南经济指标类别来源更新频率GDP增速经济景气度国家统计局季度PMI 经济景气度国家统计局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经济引擎国家统计局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经济引擎国家统计局月度出口增速经济引擎国家统计局月度CPI 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月度PPI 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月度M2 货币供应国家统计局月度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供应中国人民银行不定期更新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中国人民银行不定期更新关键经济指标查询指南1.国家统计局:1点击“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查询GDP及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是_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是最常用的经济指标,也是观察实体经济最全面、最有效的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
在实际核算中,GDP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
这三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反映了GDP及其构成。
22. 查询其它月度数据点击进入“月度数据”1)查询PMI:月度数据>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文的意思是“采购经理人指数”。
中国官方PMI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
它包括三个类别: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1年以来的综合PMI产出指数。
34查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月度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查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数据>国内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查询出口增速:月度数据>对外经济>进出口总额6查询CPI:月度数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的简称(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第一节国民收入的主要核算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
在1993年以前,各国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此后,改用国内生产总值。
视频:国内生产总值注意:(1)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2)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仅计算本年度产品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以前产出。
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在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的劳务,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3)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 goods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通常包括:①个人与社会集团消费品、军工产品;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③净出口产品(进出口差额)。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
例如,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
例: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作为发电与练钢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
实际计算中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
(4)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
(5)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价格是变动的,GN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GDP的缺陷:“我们有的GDP数字很好看,但不是增加了社会财富,是浪费了社会财富。
比如,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真正形成的财富就那一笔。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GDP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变化,了解经济总体的发展趋势、增长速度和结构变化等。
2. 消费者行为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等,了解消费者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
3. 投资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投资行为,包括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规模等,了解投资水平和投资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投资的潜在风险和回报。
4. 外贸分析方法:通过研究进出口贸易,包括贸易方式、贸易额、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等,了解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
5. 货币政策分析方法:通过研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调控和利率调整等,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通货膨胀、利率水平和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6. 就业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就业水平、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等,了解就业状况对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
7. 政府政策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了解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影响,以及政策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上述方法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在实际的经济分析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全面评估宏观经济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内容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名称: 宏观经济分析
实验目的
登陆有关证券网站或金融数据库, 查询有关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得出宏观经济运行与证券市场运行的关系, 学会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的方法。
实验内容
基于证券投资环境与宏观背景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
实验条件
1. WIND.巨灵等金融数据库软件
2. 可登陆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网站相关数据采集点网络资源。
3. 学生端PC设备
软件条件: 世华财讯模拟交易教学软件
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及环境, 判断证券投资的大气候, 准确选择适当的投资机会, 确定投资种类
实验步骤
访问相关证券网站, 了解宏观经济分析的有关信息, 如国家景气度、国家经济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国际收支等情况对上市公司影响。
实验报告。
宏观数据分析方法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宏观数据分析概述•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宏观政策分析•宏观经济趋势分析•宏观数据分析工具与技术•宏观数据分析挑战与解决方案目录01宏观数据分析概述宏观数据分析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的综合分析。
目的是为了了解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为政策制定、决策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目的宏观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趋势和规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和指导。
此外,宏观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为未来的预测和规划提供支持。
定义定义与目的VS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预测,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包括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
指数分析通过对一系列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综合指数,用以反映总体情况。
如GDP计算、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地图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图信息对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揭示空间分布和趋势。
计量经济学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以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预测经济走势。
包括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常用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通过宏观数据分析,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全面把握,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经济形势分析政策效应评估社会问题研究国际比较研究通过对政策实施后的数据变化进行宏观数据分析,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利用宏观数据分析研究社会问题,如收入分配、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
通过国际间的宏观数据分析,比较各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状况,为国际合作和发展提供参考。
02宏观经济指标分析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GDP的走势、组成部分和贡献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结构。
总结词GDP是反映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GDP的走势、组成部分和贡献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结构。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其各项总量指标及其组成,是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种:• 1.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简称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主要由市场经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采用,也叫西方体系。
• 2.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主要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国家采用,也叫东方体系。
•现在主要采用SNA。
2.1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2.2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2.3 国民收入账户其他总量指标2.4 宏观统计恒等式2.5 名义和实际GDP及GDP指标存在的问题2.6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2.1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国民收入帐户的核心概念,它度量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概念理解:•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除少数例外,GDP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GDP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
(是个生产概念)•GDP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是个流量。
•GDP是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关系。
这就有了GNP与GDP的区别。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2-1)(Final goods & Intermediate goods)•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指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和劳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的总体规律和趋势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变量的总量和关系,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为了分析和预测这些变量,宏观经济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方法。
1.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工具,通过对经济系统的各种定量关系进行建模,来分析和预测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模型通常采用数学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把经济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分析各种内部和外部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模型可以是因果关系模型,也可以是协整模型或时间序列模型。
2.经济数据分析经济数据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来源,它可以用来分析和观察经济变量的发展趋势和关系。
经济数据包括宏观经济数据(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和微观经济数据(如企业的财务数据,消费者的支出数据等)。
经济数据分析可以用来确定经济变量的起伏周期、结构特征和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
3.宏观经济实验宏观经济实验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宏观经济模型进行实验,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它主要用来验证和检验经济理论和模型,以及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宏观经济实验可以通过形式化的实验方法进行,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实验来进行。
4.案例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案例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历史经济事件的分析,来探索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影响。
案例研究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因果关系的探讨和背景资料的搜集来推断结果。
案例研究可以包括政策分析、企业研究、市场分析等,它能够为经济理论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实证数据支持。
总之,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优势。
研究者通常会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经济分析和研究。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整体经济表现和运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方法、理论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等。
下面将就这些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一、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际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得出经济学规律和结论。
实证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时间序列分析、人工实验、自然实验等。
1. 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得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揭示数据的分布、趋势、相关性等情况,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2. 时间序列分析是通过对经济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从中寻找规律和结构的方法。
例如,通过对国民经济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经济周期的规律和特征。
3. 人工实验是基于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进行人为干预和控制,观察和分析结果的方法。
通过人为地改变某些因素,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研究经济现象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4. 自然实验是利用自然环境或经济政策的自然变化作为实验条件,从而观察和研究经济现象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例如,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经济政策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研究经济政策的效果。
二、理论方法理论方法是通过建立经济学理论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方法。
理论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它可以通过假设和推理来构建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从而研究不同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主要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等。
这些理论模型通常包括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主要经济变量,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经济政策因素。
2. 理论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建立理论模型,从宏观经济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政策制定和政策效果预测。
然而,理论方法也存在缺点,它往往基于一些假设和简化,与现实经济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计量经济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