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科院自然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科院地理所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高等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和亮点。
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机构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所),其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科院地理所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进入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普遍的去向。
中科院地理所博士毕业生在保持学术研究深度的同时,也能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他们可以作为独立研究者或合作团队的核心成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发表。
同时,他们还可以担任导师或讲师,为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做出贡献。
二、科研院所和行业实践除了国内高校,中科院地理所的博士毕业生还有机会进入科研院所和行业实践。
科研院所如国家地理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是地理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机构,博士毕业生可以在这些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
另外,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科院地理所的博士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就业进入相关行业,如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为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做出贡献。
三、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科院地理所的博士毕业生也有机会选择进入国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他们可以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或自主申请,前往世界著名大学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
这些机构拥有先进的研究设备和资源,对于博士毕业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平台。
在国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博士毕业生可以与世界顶尖学者和专家合作,开展前沿的科研工作,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除了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中科院地理所的博士毕业生还有机会进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
随着国家对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视,这些领域对地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中国地势起伏度分级标准中国地势起伏度是指地表相对高度的不均匀程度,是地形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根据地势起伏度的大小,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分级标准,以便于研究和应用。
中国地势起伏度分级标准主要按照海拔高度差进行划分,根据高程数据,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级别:非常不起伏、不起伏、稍起伏、起伏和极起伏。
非常不起伏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泛滥平原和部分盆地,海拔高度差一般在10米以内。
这些区域地势平坦,坡度较小,地势起伏度非常小。
典型的非常不起伏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和华南平原。
不起伏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前丘陵和部分砂漠地区,海拔高度差一般在10-100米之间。
这些区域地势较平缓,起伏度较小,坡度也相对较小。
典型的不起伏区包括内蒙古的沙漠地带和华北平原。
稍起伏区域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和低山丘陵地区,海拔高度差一般在100-500米之间。
这些区域地势较为起伏,坡度适中。
典型的稍起伏区包括山东半岛和江淮丘陵。
起伏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地和高原地区,海拔高度差一般在500-1000米之间。
这些区域地势起伏明显,山峰相对较高,坡度较大。
典型的起伏区包括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
极起伏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海拔高度差超过1000米。
这些区域地势极度起伏,山峰异常高大,坡度非常陡峭。
典型的极起伏区包括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地势起伏度分级标准的划分对于地形特征的理解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各地的地貌特点,还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控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也为地理学和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一、流域水文模型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二、流域产流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我国南北方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不同?三、径流形成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方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四、下渗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五、蒸发能力何为流域的蒸发能力?干旱和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和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计算?六、水文循环如何理解水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性?其意义是什么?试述水量转化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试述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水文循环和水量转化过程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七、水文学科理论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八、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九、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十、区域水文分析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径流、地下水排泄,以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十一、新技术方法一、试题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我国南北方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不同?Horton产流理论1935年,Horton指出,降雨强度(i)超过地面下渗能力(f p)和包气带缺水量(D)得到满足,即下渗到包气带中的水量(I)与其蒸发量(E)之差超过其缺水量(D),是产流的基本物理条件。
Horton断言1.当i≤f p,I-E≤D时,无径流产生,河流处于原先的退水状态。
2.当i>f p,I-E≤D时,河流出现尖瘦且涨落洪段大致对称的洪水过程线,它是由单一的地面径流形成的。
协力奋进 探秘自然 护育家园—记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本刊记者/王圣媛 刘红伟羊卓雍错考察留影(2006)青藏高原是地学、生物学领域的一座宝库。
它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关注目光。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为了系统地积累青藏高原的基本科学资料,探索高原自然界的奥秘,为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国家先后多次组织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科学考察和调查。
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当时青藏科考队伍中的一员。
1966年以来,他先后20多次进藏,参与了对珠峰地区、西藏自治区、横断山区、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将自己的人生与遥远而又神秘的青藏高原,与自然地理学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
这个人就是郑度,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
他曾主持或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等研究任务,在青藏高原研究、土地退化整治和生态建设研究、自然地域系统综合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自然地理科学的发展。
走上自然地理研究之路郑度,祖籍广东大埔,1936年出生于广东揭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亲郑少怀,曾任聿怀中学董事长,当时在汕头基督教会中有很高的名望。
聿怀中学创办于1877年,最初是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宗教学校,是汕头市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
学校名为聿怀,主要是因为基督教会希望藉此学校,让更多的汕头人“回到天家上帝的怀抱中”。
1948年,郑度入读聿怀中学。
少年时的郑度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各科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尤其十分钟爱数学。
“当年母校的老师们教学水平很高,也很负责任。
教数学的姚一新老师,一笔就可以画一个圆圈,而且非常圆。
”几十年过去了,郑度对中学时代的记忆仍然是历历在目。
1954年,郑度从聿怀中学毕业要考大学了。
“高考时我们是先报志愿后考试。
我当时第一志愿填的是中山大学数学系,因为我自认为数学学得较好,地理系是第二志愿。
第1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摘抄:1.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场所。
2.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4. 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5. 地理环境规律性:地理环境规律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呈现出的规律性,如地带性、垂直性、周期性等。
6. 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热力、构造运动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等。
7. 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演化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二、自然地理要素1. 大气:大气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具有保温、调节气候、提供氧气等作用。
2.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组成的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塑造地貌等作用。
3. 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的部分。
岩石圈具有塑造地貌、提供矿产资源等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生物圈具有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等作用。
5.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对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显著影响。
6.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中科院地理所博士招生简章
中科院地理所博士招生简章
为推动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科院地理所现面向全球招收博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多个领域。
招生方式:
1.独立招生
申请人需具备硕士研究生学位或同等学历,通过中科院研究生院或地理所直接申请。
2.硕博连读
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可以提前考取硕士研究生资格,顺利毕业并完成导师要求的科研项目后,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学习环境:
地理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科研设施,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并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此外,学生还可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项目走出国门,拓展学术视野。
奖学金与待遇:
招生过程中,地理所将为优秀申请人提供全额或部分奖学金,以供学习、生活和科研用途。
对于有多篇高水平文章发表、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学生,地理所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学术机会。
申请流程:
1.详细阅读中科院研究生院和地理所的招生资讯。
2.在规定时间内在线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获得的荣誉和奖励、学术成果等。
3.如通过初审,将有机会参加面试和/或笔试。
4.如录取成功,入学后需完成一定课程学习和科研任务,并定期提交学术论文和进展报告。
联系方式:
如对招生信息有任何疑问,请发邮件至**********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尽快回复您的咨询。
自然地理学中科院博士就业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
在中国,科学研究的最高学府是中国科学院,其旗下包括许多研究所和实验室。
作为中国最高科研机构之一的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学博士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学博士毕业生可以在许多领域找到工作机会。
首先,他们可以选择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为自然地理学博士,他们在研究自然环境变化、气候演变、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知识和专业背景,可以为高校的地理学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高校工作不仅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自然地理学领域,还可以培养未来的地理学人才。
其次,自然地理学博士毕业生在科研机构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科研机构通常设有许多研究项目和实验室,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的博士人才。
在科研机构工作,自然地理学博士可以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开展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与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合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此外,一些环保和自然保护机构也需要自然地理学博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自然地理学博士可以在环保部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规划、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等工作,为保护环境、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自然地理学博士也可以选择从事工业界和地质勘探行业的工作。
工业界对地质环境和资源开发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地理学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来进行地质调查、环境评估和资源勘探等工作。
自然地理学博士可以在工程公司、石油公司、矿业公司等单位找到相关的工作机会。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学中科院博士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无论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环保机构还是工业界,他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逐渐增强,自然地理学博士将会在这些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自然地理学知识要点绪论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P3-P4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圈层结构 P3地球表层或地理圈是由大气圈、岩石圈的一部分、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
地球外部覆罩着大气圈,大气圈之下是由海洋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以及疏松的土被层;地球固体部分的外壳称为地壳,地壳以下为地幔和地核;生物的总体及其分布范围称为生物圈。
这些圈层的组合分布具有两种特点:一是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环状分布,二是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第一章1.天文单位 P9长度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为一个天文单位。
2.光年 P9长度单位,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12km,即为一个光年。
3.宇宙的组成 P9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0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宇宙中的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类。
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行星不能发光,质量也远较恒星小,绕恒星运动;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运动,并随行星绕恒星运动;流星质量更小,也不发光;彗星是很小的,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星云是一种云雾状的天体;河外星云是恒星系统;银河星云是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
4.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P11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共同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同。
中科院2024地学分析首先,报告指出地球科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地球科学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和环境的保护,还对资源勘探、自然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报告强调了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呼吁加强地学科学研究力量的建设。
报告还对地质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地质历史等内容。
报告指出,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我国地质学研究存在着资源分散、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因此,报告呼吁加强地质学研究的组织和规划,提升地质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此外,报告还就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科学,而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及其与地表相互作用的学科。
报告指出,地理学的发展应注重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加强全球变化、资源与环境的综合研究;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应注重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加强对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运动的研究。
此外,报告还对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大气科学主要研究大气的动力学、物理化学、辐射传输和大气环流等内容,而环境科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等。
报告指出,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应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加强对环境污染控制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最后,报告还提出了未来地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报告认为,未来地学研究应加强学科交叉合作,提高研究创新能力;应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提升地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应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地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中科院2024地学分析报告全面总结了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地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
这对于推动我国地学科研的发展,提高地学研究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2一、名词解释1.地貌2.生物圈3.沉积岩4.季风环流5.壤中流二、简述题1.气候和生物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2.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三、论述题1.地理因子对气候的影响2.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区域分异的相互关系2002一、名词解释1.冷洋流与暖洋流2.气团与锋3.岩溶峰林与溶原4.黑钙土5.顶级群落6.土地7.地域分异二、问答1. 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洋流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2. 秦岭对气候的作用、影响?3. 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有哪些特征?三、论述1.分析说明如何进行自然区划?2.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的影响。
2003一、名词解释1.大气环流2.洪积扇3.土壤结构4.沙漠化5.植物群落6.定振波7.俯冲型板块8.干洁空气9.雪线10.潜水二、简答1.地球的圈层构造2.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3.简述地貌的成因4.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5.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论述1.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2004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二、简答1.气候变化2.基本地貌类型3.水量平衡4.成土学说5.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三、论述1.地带性学说2.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5一、名词解释1.矿物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3.季风4.河流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 对流层8. 土壤9.10.二、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自然区划原则3.土壤的物质组成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5.影响地貌的形成因素三、论述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以及各学科的关系2007一、名词解释1.变质作用2.风化作用3.大气环流4.季风5.降水强度6.流量7.河流阶地8.土壤质地9.生物多样性10.纬度二、简答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3.植被类型4.温室效应5.主要成土过程三、论述1.地理地带性2.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8一、名词解释1.地域分异2.风蚀3.降水4.径流5.气候6.生物圈7.太阳辐射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植物群落1.地域分异2.风蚀3.生物群落4.对流层5.气候6.生物圈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回归年二、简答题1.成土学说2.基本地貌类型3.气候变化4.生态系统组分5.水量平衡三、论述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2.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10一、名词解释1.纬度2.对流层3.季风4.河流5.地下水矿化度6. 地貌7.土壤质地9.生态平衡10.地域分异规律二、简答1.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土壤的一般形态3.自然区划的原则4.气候变化原因5.水循环三、论述1.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2.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011一、名词解释1.地轴2.河床3.雾凇4.生态系统5.风化作用6.大气环流7.土壤剖面8.变质作用二、简答1.水量平衡2.生物群落分类3.基本的地貌类型4.土壤的组成5.自然区划原则三、论述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中国自然地理特征2012一、名词解释1.矿物2.太阳辐射3.洪积扇4.季风5.降水强度6.水位7.植被演替顶级8.土壤9.生物多样性10.土地二、简答1.水情要素2.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3.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4.生态系统的组分5.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三、论述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2.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研究陆地表层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研究所,是我国地表过程与要素相互作用基础科学研究的引领机构和资源环境基础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区域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9月,依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战略部署,由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年成立)整合而成。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中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在区域、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
在上述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方面做出了社会公认的、不可替代的贡献,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的方向与水平。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现有职工600人,其中科技人员452人,研究员119人、副研究员和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1人。
研究员中,拥有孙鸿烈、阳含熙、刘昌明、郑度、陆大道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石玉林、李文华、孙九林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设地理学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地理学一级学科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生态学、气象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培养点。
目前共有研究生导师17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8人,硕士生导师95人;在学研究生597人,在站博士后126人。
连续多次被中国科学院评为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发展规划,研究所逐步建成了由7大重点学科领域构成的科研组织体系,包括自然地理与全球变化研究部、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部、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三个研究部、三个重点实验室和一个研究中心”;在各重点学科领域内,依据目前的优势研究方向,共组建有26个学科团队(研究室、中心、站)。
自然地理学(博士)2017 年试题一、简答题1.岩溶作用2.土壤的物质构成3.自然区划的原则二、阐述题1、天气的形成2、生态系统的功能3、水分循环的过程2016 年试题一、简答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色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色3、生态系统的组分二、阐述题1、天气变化的原由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2015 年试题一、简答题1.天气形成的地理因子2.成土学说3.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色二、阐述题1、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2、地球水散布,水的大循环及水的更新周期3、我国自然地理特色2014 年试题一、简答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色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水量均衡二、阐述题1、中国的天气及其特色2、中国植被的散布规律3、试阐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内容2013 年试题一、简述1、地貌成因有哪些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3、生物群落的分类二、阐述1、阐述天气形成的原由2、阐述大海资源与大海环境保护阐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2012 年试题1.简答1)基当地貌种类2)季民风候3)生态系统的组分2.阐述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5)试述水量均衡6)中国自然地理特色2011 年试题 ( 博)1.简答1)天气形成的地理因子( 伍 P150)2)主要成土过程( 伍 P338)3)生物多样性意义( 伍 P448)2.阐述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5)我国地貌特色( 赵济第二章地貌P4)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 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 年一、简答1、土壤的物质构成2、水量均衡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二、阐述1、生态系统的功能2、天气系统的构成及特色3、我国地理地带的主要特色2009 年试题 ( 博)1.简答1)土壤的一般形态( 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2)水情因素 ( 伍光和第四章大海和陆地水P205)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 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P463)2.阐述4)中国植被的散布规律(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5)天气变化及其主要原由( 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天气P165)6)我国重要自然灾祸及其应付策略( 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祸及防灾减灾2008 年试题 ( 博)1.简答1)自然地区区分原则( 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2)成土学说 ( 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色( 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40)2.阐述4)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类( 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29)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25)6)中国的天气特色( 赵济第三章天气P15)2007 年试题 ( 博)1.简答:1)水分循环 ( 大海和陆地水 )2)生态系统结构( 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14)3)简述影响成土过程的因素( 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2.阐述4)我国地貌特色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赵济第二章地貌P4)5)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内容(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P)6)我国季民风候的特色和对我国的影响( 大气与天气 )2006 年试题 ( 博)1.简答1)主要成土过程( 土壤圈 )2)群落分类 (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喀斯专门貌 ( 地貌 )2.阐述4)我国地理地区分异的特征(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大海和陆地水)6)天气变化及其影响( 大气与天气 )2005 年试题 ( 博)1.名词1)土壤质地 ( 土壤圈 )2)生物多样性 (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水量均衡 ( 大海和陆地水 )2.简答和阐述4)温室效应和全世界变暖 ( 大气与天气 )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6)地区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7)相关区划 (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相关生态需水方面9) LUCC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2004 年试题 ( 博)1.简述1)简述地貌成因( 地貌 )2)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天气的影响因素( 大气与天气 )2.阐述4)我国水资源问题( 大海和陆地水)5)中国自然地理特色(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6)人地关系与可连续发展( 环境保护和可连续发展)2003 年试题 ( 博)一、名词1)基当地貌种类( 地貌 )2)温室效应与全世界变化 ( 大气与天气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二、简述和阐述4)自然地区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向(20 分)6)干旱区水文特色和资源利用问题( 黄秉维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2002 年试题1.简述1)流水地貌 ( 地貌 )2)水循环(或土壤地带性)3)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注,因是不一样的人回想的,有点差别,你都看看)2.阐述4)简述我国自然地理地区性特色5)阐述我国主要土地退化6)阐述我国水问题2001 年试题 ( 博)1.简述1)种群、群落2)地理地带3)水量均衡4)结构地貌5)成土过程2.阐述6)LUCC 内容与进展7)我国自然地理基本特色8)温室效应与全世界环境意义2000 年试题 ( 博)1.简述1)对于自然地理学科发展;( 黄秉维第二章面向2)西部土地退化有哪几种种类。
考研自然地理学专业院校学科门类:07理学一级学科:0705地理学专业名称:070501自然地理学1、北京:(10001)北京大学(10022)北京林业大学(10027)北京师范大学(10028)首都师范大学(8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8510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天津:(10065)天津师范大学3、河北:(10094)河北师范大学4、山西:(10108)山西大学(10118)山西师范大学5、内蒙古:(10135)内蒙古师范大学6、辽宁:(10165)辽宁师范大学7、吉林:(10200)东北师范大学(80062)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0203)吉林师范大学8、黑龙江:(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9、上海:(10269)华东师范大学(10270)上海师范大学10、江苏:(10284)南京大学(10290)中国矿业大学(10319)南京师范大学(10320)徐州师范大学(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0061)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1、浙江:(10335)浙江大学(10345)浙江师范大学12、安徽:(10370)安徽师范大学13、福建:(10389)福建农林大学(10394)福建师范大学14、江西:(10414)江西师范大学15、山东:(10445)山东师范大学(10447)聊城大学(10451)鲁东大学16、河南:(10475)河南大学(10486)武汉大学(1049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0512)湖北大学(10511)华中师范大学(80057)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7、湖南:(10542)湖南师范大学18、广东:(10558)中山大学(10574)华南师范大学(11078)广州大学19、广西:(10603)广西师范学院20、海南:(11658)海南师范大学21、重庆:(10618)重庆交通大学(10635)西南大学(10637)重庆师范大学22、四川:(10616)成都理工大学(80063)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0626)四川农业大学(10636)四川师范大学23、贵州:(10663)贵州师范大学24、云南:(10673)云南大学(10681)云南师范大学25、陕西:(10697)西北大学(10710)长安大学(10718)陕西师范大学26、甘肃:(10730)兰州大学(10736)西北师范大学(80076)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7、青海:(10746)青海师范大学28、新疆:(10762)新疆师范大学(80102)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中科院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现代自然地理(中科院自己编的)名词解释:1、宇宙天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岁差章动极移纬线经线经度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2、地壳克拉克值矿物岩石解理断口岩浆岩沉积岩层理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围岩的交代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沉积构造地槽型建造过渡型建造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质构造水平构造丹霞地貌倾斜构造单面山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板块大洋中脊地缝合线地质年代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3、大气气溶胶大气成分干洁空气大气常数温室效应对流层辐射平衡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水平温度梯度气温直减率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露霜雾凇雨凇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冰晶效应对流雨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变率湿润系数水平气压梯度摩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层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埃克曼螺线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信风季风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气候厄尔尼若沃克环流南方涛动南方涛动指数ENSO 降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辐射径流土地退化4、水分循环水圈海洋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海水盐度海水氯度潮汐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波浪的辐射沿岸流洋流摩擦深度风海流倾斜流密度流水团河流水系流域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水位平均水位相应水位流速流量薛齐公式满宁公式巴普洛夫公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变率径流系数河流的年正常径流量湖泊定振波沼泽地下水总矿化度硬度溶水性容水度持水性持水度给水性透水性地下水的动态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潜水潜水湖潜水流承压水冰川成冰作用雪线5、地貌山地平原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产物风化壳块体运动崩落滑落蠕动倒石堆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溯源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流水的堆积作用坡积裙河谷地貌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河漫滩牛轭湖离堆山河口三角洲洪积扇河流阶地河流袭夺准平原山麓面哈斯特作用哈斯特地貌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斗羊背石终渍堤纹泥彭丘。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1、溶沟与石芽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其断面呈“V〞型或“U〞型。
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形态。
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拟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局部水量那么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3、沙尘暴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天气现象。
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
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
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根底,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
〔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26分〕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
〔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
〔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
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
中科院地理所研究生毕业要求中科院地理所作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地理研究机构,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中科院地理所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也十分严格,旨在培养出优秀的地理科学人才。
下面将就中科院地理所研究生毕业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学术要求1.在学术研究方面,中科院地理所要求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地理学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通过系列课程和学术讲座,全面系统地学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在学术论文方面,中科院地理所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并能够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3.中科院地理所还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术道德要求1.中科院地理所强调学术诚信,要求研究生遵循学术规范,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不得在学术研究中出现造假等行为。
2.研究生需要尊重学术权威,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发扬科学家的职业精神和品德。
三、学术活动要求1.中科院地理所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培养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研讨,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平。
2.中科院地理所还要求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际调研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综合素质要求1.中科院地理所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除了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外,还要求研究生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科院地理所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普宣传工作,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普意识,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地理科学人才。
中科院地理所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全面严格,旨在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实践能力的地理科学人才。
希望研究生能够扎实学习地理学理论,加强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地理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