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xx》这门课程。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

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

或退出这个市场,整个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那么西瓜的价格就不会再降了。

通过对效用论的学习,我知道了应该做个理性的经济人,使利益达到。利用效用论,我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手里的钱一定的情况下不会一早上喝三杯最爱喝的可乐,而会去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虽然可乐是他的最爱,但只有在他喝第一杯的时候他所获得的效用即满足感,当他喝第二杯时,根据效用递减规律,他所获得的效用将会减少,而当他喝第三杯时,他可能会因为喝多了而不想喝了,从而第三杯的效用很小甚至会减少总效用。但他若拿买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钱去买早点的话,由于早点可以填饱肚子,所以一份早点的效用大于他喝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效用,所以他会选择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而不是买三杯可乐,从而使他的效用获得,他的利益也达到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利用生产、成本以及市场等理论去分析解释一些市场上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

从个人来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培养个人的经济触觉,学会利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学会理性的决策。但却不可以一味地抄书、搬书,要在实际中运用、理解、拓展我们的经济思想。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2

我认真学习了公共经济学这门学科。在此期间我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公共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结合起来的思维,逐步把平时看到的、生活中遇到的、工作中处理的经济问题同学过的

理论结合起来。

通过对本学科的理论学习,我深刻领会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性。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问。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通过学习,我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换而言之,社会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那么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是研究市场失灵的现象。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

包括: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等。符合这些条件的完全竞争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资源最优配置或者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简单的说,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三是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首先,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而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假性理论,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就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就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其次,就是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里所说的影响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的,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再次,是公共物品影响市场失灵。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它和私人物品相对应,它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搭便车,低保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所以无法知道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消费者表明的需求曲线一般低于实际水平。因此无法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从而影响市场失灵。最后是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失灵的影响,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作为经济活动参

与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影响其选择的相关经济变量都拥有充分的并且是相同的信息。但现实经济中,某一参与者比对方拥有更多的影响其决策的信息,被称为信息不对称。它导致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影响市场资源配置。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我学习了一些通过政府行为干预和调节市场机制的理论方法。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是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和反对不当竞争。这是西方国家已采用的手段。我国也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可规定限价,或者规定利润。

二是消除外部性,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等手段。首先政府可使用税收的手段对那些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

其次对于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应给与财政补贴,使其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

再次,政府可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三是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四是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理论指导实践的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怎么来管理市场?我总结为,政府要三管,三不管,第一个政府要管产业方向,不管具体的项目审批.第二个方面管外部环境,不管具体经营。外部环境比如说你来到我这个区域投资,你享受什么样的优惠,我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外部环境,不管具体的经营。三个方面管依法征税,不管企业盈亏。政府的支出范围决定了你的公共经济的职能,所以说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干的,政府都不再进行资助,我们对国有企业每年要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补贴,当然相对于过去是这样,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建设它的支出还占很大的份额,我们要提供政府的基本性公共服务,这里面财政支出也要进行转移。

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市场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承担或有效地履行这一责任,那么在存在市场失灵的同时,还会出现"政府失灵",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我作为一个政府公职人员,在严格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当认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进一步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开展,取得长远进步。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3

1、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在经济学中,常用的效率概念是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是指一个经济体已经处于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如果不使至少一个人的利益受损,经济效率已经无法得到提高的状态。如果一种经济行为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处境得到改善,而不会给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带来负面影响,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帕累托改善。

社会福利要综合考虑效率和公平因素。公平的标准有多种,一个社会根据当时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

市场失效存在的领域和原因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公共部门的三大经济作用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分别对应于公共部门的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职能。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从最初的"小政府"走向"大政府"和有效政府。

2、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庇古模型说明,公共产品的提供带给个人的边际效用,应该等于纳税带给他的负边际效用。

鲍温模型指出,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横向相加的结果,而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纵向相加的结果。

萨缪尔森模型给出了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条件,即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研究了平等的个人(政党)之间共同分摊公共产品成本的问题。

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在于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不易揭示所致。

公共产品主要由公共部门提供,原因是私人不能有效提供,而非私人绝对不能或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实验经济学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

3、公共选择

现代公共选择论大致从1950-60年代起步。

公共选择论的方法论三要素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和交易政治论。

根据现代民主制度的实际,可以将公共选择论分为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论和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论。

一致同意规则下通过的集体行动方案是帕累托改善的方案,但一致同意规则的实行成本较高。

阿罗不可能定理证明了投票出现的可能性,其假设符合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要求。单峰定理是指所有人的偏好是单峰的,单维集体行动方案可以是确定性的。相应的公共选择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所支持的方案,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

投票人、政治家、官僚、利益集团等的行为都是根据成本-收益原则作出的。现代寻租理论通常与政府管制有关,寻租导致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

4、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支出是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它反映政府的政策选

择。政府一旦决定供应哪些产品和服务,生产多少、产量质量如何,公共支出就代表着执行这些政策的成本。

公共支出可以按政府职能、支出的用途、支出的使用部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同等标志进行分类。

根据对市场需求影响的不同,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转型期中国公共支出包括预算内公共支出、预算外公共支出和制度外公共支出。

截至19xx年代,各国公共支出出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瓦格纳法则概括了公共支出的这种趋势。解释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理论有许多,例如时间型态模型、"发展型"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公共支出的微观模型,等等。

进入19xx年代之后,各国公共支出进行了调整。未来公共支出应当继续增长,还是应当缩减仍有争议。公共部门的低效率既可以是公共支出缩减的理由,也可能成为公共支出增长的理由。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是评价公共支出成本和效益的基本方法。其原理和私人企业财务评价相同,但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因为所要评价的许多成本和收益没有市场价格而变得更难。

5、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产品和劳务,以便向公众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中国目前财政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

出、科研支出、公共投资支出等内容。

行政支出的介绍与分析。

国防支出的介绍与分析。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是指国家预算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活动的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以及高技术研究专项经费。

文教科卫各项目的介绍与分析。

公共投资支出的介绍与分析。中国公共投资体制的变迁。

BOT方式的涵义、内容及其主要运用领域。

6、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公共支出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支出又是转移性支出的重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公共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类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现收现付制下,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责任较大。个人账户制下,财政的生活保障支出责任较小。

财政补贴的种类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补贴、财政贴息和税式支出。

其他转移性支出还有援外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7、税收理论

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是它的形式特征。

税制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

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等。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是税制的三个基本要素。

税收根据征税对象可以分为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与行为税类。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况,它反映各个税种在税收收入中的地位。

税收制度可以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前者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只实行一种税的税收制度,后者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由多种税种组成的税收制度。

现代税收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和财政原则。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和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社会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税收负担可以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前者主要研究国家当年的课税总额与社会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之间的对比关系,后者主要研究单个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的税收与其产出的对比关系,即企业或个人的税负水平。

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国家所课税款,而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归宿是税负转嫁过程的终点,也就是税收负担的实际承受者。

在完全竞争和局部均衡分析中,税负转嫁和归宿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对比关系。拉姆齐开创了最优税收理论。拉姆齐法则是指

商品课税之后,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等比例下降。弹性反比法则是其一个特例。

维克里和米尔利斯对最优所得税的研究的结论是应该实行倒U 型的所得税率。

税制设计理论更多考虑了税收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是更加现实的税收理论。

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简况。

8、商品税

商品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提供个人和企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课征的税种的统称,也称流转税。

商品税的特点有:税收负担具有间接性,会直接影响市场活动,具有累退性,管理相对简便,收入较为稳定。

商品税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课税对象选择的不同,商品税可以分为周转税、销售税和增值税。

销售税是商品税的一种形式,也称为营业税或营业行为税。销售税可按征收环节分类,多环节销售税又称周转税。现代国家课征的多为单一环节的销售税。增值税是课税商品或劳务在产销的每一阶段新增的价值所征收的税种。它可以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同样税率下,消费型增值税税负最轻。

关税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边境、沿海口岸或指定的其他水、陆、空国际交往通道的关口,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或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9、所得税

10、其他税收

财产税对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征收。按财产税的征收范围,可以将之分为一般财产税和特别财产税。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分为静态财产税和动态财产税。

土地税是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是世界上施行最广泛的特别财产税。

遗产税是对遗产课征的税收。赠与税一般与遗产税配套征收,以防避税。遗产税的主要种类有:(1)总遗产税制(2)分遗产税制(3)混合遗产税制。

资源税是以各种自然资源及其级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类。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印花税暂行条例列举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

11、国有经济

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狭义的国有资产即经营性财产,可定义为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国有资产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国家投资借款归还收入等。

财政的公共化对国有资产活动范围和国有资产监管都提出了要求。市场经济下的国有资本收入只是财政收入极为次要的形式。

12、公共规制

公共规制是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公共规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个人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公共规制的目标有提高社会福利和利益集团利益之分。前者属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后者属于政府规制经济理论,政府规制俘获理论就是其核心内容。

公共规制可大致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公共规制过程大致包括立法、执法、规制的放松和解除三个阶段。

规制的方式主要有:进入规制或退出规制、标准规制、价格规制、征税规制等。

经济性规制的绩效的提高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种类的合同菜单而得以实现。根据合同激励强度的高低,可以将合同区分为高强度激励合同和低强度激励合同。

拉姆齐定价要求每种服务的价格都应该对回收企业的固定成本作出贡献,并且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经济扭曲。

社会性规制的加强一是通过健全规制机构,二是通过加强立法。社会性规制还可以通过市场化方法,提高社会效率。

13、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是就是政府预先编制的收支基本计划。

政府预算可以根据不同标准主要分为: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政府预算编制的会计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应地,有收付实现制预算和权责发生制预算。

收付实现制预算编制较为简单,但权责发生制预算能更好地反映公共部门活动的绩效。近年来,多个国家出现了编制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倾向。现实中,权责发生制多采取经过修正的形式。

广为市场经济国家接受的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有:公开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年度性原则、统一性。

政府预算的编制的方法有基数法、系数法、比例法、定额法、综合法等。

政府预算草案在立法机构审批后,就成为了正式的法案,进入执行阶段。

政府预算调整是指在预算执行中,通过改变预算收入来源、支出用途以及收支规模,组织新的平衡的重要方法。

政府决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

14、赤字、公债、财政政策

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有多种,但最为常见的是发行公债。

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说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

公债的结构包括公债的期限结构、公债的持有者结构和公债的利率结构等。

现代社会中公债的主要发行方法有公募法、承受法和公卖法。

公债的偿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买销法、比例偿还法、抽签偿还法、一次偿还法等。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预算盈余、预算列支、发行新债还旧债以及偿债基金等。xx图等价定理是指,符合特定假设,政府征税和发行公债,对民众的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是一样的。现代公债理论有许多讨论是围绕该定理进行的。

15、政府间财政关系

政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科层组织,它们都参与了财政活动。财政体制在它们之间划分和确立了财权财力关系,确保了整个政府收支活动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世界上除少数城市国家外,大部分国家存在多级财政。市场经济国家多实行财政联邦制。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职能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前者主要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后者主要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

蒂布模型指出人民的迁移权有助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职能应该主要归属中央政府。

政府收入权限的划分涉及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债等,其中主要是税收权限划分问题。从理论上说,税收分权方法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根据税种本身属性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收;二是根据受益原则确定税权。

地方政府应该拥有一定的发债权。

分税的结果通常会导致地方收不抵支,这样就要求中央政府进行转移支付。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还可以促进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具有外部性的地方公共产品的提供、国家的统一等功能。

按照是否附加条件,转移支付可以将之分为有条件的转移支付和无条件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数量以较为规范的公式为基础,考虑到各地具体的因素,促进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但是,均等化不是说各地的公共服务水平要完全一致。

内容仅供参考

公共经济学考试模拟试题

《公共经济学》习题 一、填空题 1.所有的经济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________及其所有的机构和实体组 成的公共部门;一类是个人家庭和企业组成的_______部门。 2.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是准则和准则。。 3.混合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_____ 、_______。 5.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 是。 6.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之为。 7.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是____________。 8.公共收入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其最主要的 形式是_____。 8、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也被人们喻为“________”。 9.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包括挤出效应、替代效应、效应和 效应。 10.是国债发行额与当处财政支出之比。 11.税收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12.公共支出的社会收益一般用项目的______________来衡量。 13.政府的公共支出,按照是否通过市场作为标准,主要包括转移支出和 _________支出。 14._______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疾病保险、老年保险、失 业保险等内容组成。 15.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两条:即________、________ 16.课税会使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纳税人会以减少现期消费为代价,相对 提高储蓄水平。这种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称为______________效应。 17.税负转嫁的典型形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8.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易于转嫁。 19.与税收的形式特征相反,公债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 性。 20.我国的流转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税。 21.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__________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22.公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 式。 23.在对于地方偏好信息的识别上,具有相对优势的是政府。 二、判断题 1.基尼系数能够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收入分 配越公平,反之,越不公平。( ) 2.理论上说,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 分配的公平。( )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 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 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一、 资源配臵职能 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臵职能的原因: 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2. )外部效应的存在 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原因: 1.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 2.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 4.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 1)征税 ( 2)转移性支出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原因: 1.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 ) 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 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天灾人祸酿惨祸 ——论析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及公共产品中的寻设租现象 邱晔30805551 【案情描述】 安徽省某县位于黄河故道两岸,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优越性,适宜水果的生长和种植,本地种植的水果具有色泽鲜艳、含糖量高等优点,因而成了全国著名的水果大县。该县从1983年开始种植黄桃,至今已种植8万亩,其中大果面积5万亩,进入盛果期面积1万亩,J村是全国著名的黄白桃生产基地,现有黄白桃1000余亩,是全国四大黄白桃生产基地之一。该村生产的黄桃加工成罐头具有不浑汤、不烂、不软、色泽鲜亮等优点,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黄桃产量很高,按盛果期中等产量,每亩5000公斤计算,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经济回报极为可观。 相对于其他果树而言,桃树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投资少、见效快、前期产量高等优点。但桃树对水分较为敏感,表现为耐旱怕涝。如果桃树积水时间过长,则土壤中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受阻,树势衰弱,果实停止发育,严重时会出现死树现象,必须及时将水排走。J 村由于靠近黄河故道,因此排水问题对于该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9年夏天,由于降水比较集中,该县遭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洪

涝灾害。许多果树因水排不出去而被淹死。J村在洪涝灾害中也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一些农民的桃树被淹死。但由于排水不是一家一户单独凭借自己能力所能做到的事情,并且一些农户也不愿意去做,都不愿意互相帮助,无法做到团结抗灾。因此,就需要政府派遣有关部门与技术人员帮助排水。但是,却出现了向农户收费排水的现象,而且是谁先交费谁先排水的现象,导致了许多农户排水不及时,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案情论析】 一、公共产品非排他性的体现: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致于在经济上不可行。同时,任何人也不能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我国乡村虽然有着团结互助的传统,但国人“搭便车”的心态由来已久。在既定条件下,如果某种行为规范与“搭便车”策略相比总无法占优,除非通过某种方式对于这种行为规范予以激励或对违背这种行为规范予以惩罚,这种行为规范在长期发展就将被淘汰。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们的利益诉求面前,道德说教变得苍白无力。公益心较强的人们付出很多,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感激和尊敬,却被视为“傻子”、“精神不正常”,结果“好心没有好报”,从而成为“搭便车”行为的最终受害者。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 ,错误的标注 F 。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 .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 .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 .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 .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 .在长期的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 .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 .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 .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 D 谷物贸易量增加。 2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 D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 .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A 沿着牛肉需求曲线的移动; B 牛肉供给曲线移动; C 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 以上都不对。 4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 消费对价格变化; B 收入对消费变化; C 价格对消费变化; D 消费对收入变化。 5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 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B 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 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D 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 .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 效用的效率; B 产品组合的效率; C 生产的效率; D 交换的效率。 7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低,较低; D 较高,较高。 8 .公共品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 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 竞争性和排他性; D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 .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 消费税; B 所得税; C 遗产税; D 车船使用税。 10 .边际税率是指() A 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 B 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 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GDP 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 .外部效应; 2 .垄断; 3 .税收制度;

公共经济学单项选择题

公共经济学单项选择题

公共经济学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对于帕累托效率准则,下面唯一正确的解释是()。 A.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B.对于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如果要改善某人的境况不必以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恶化为条件,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C.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D.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2)下面关于社会边际成本(MS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B.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 最高额来测定 C.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D.社会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社会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3)为了使某种物品的产量最优,该种物品产量的增加应当持续到哪一点上?() A.其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其净边际效益为0 B.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大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正数 C.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负数 D.其社会总效益等于社会总成本 (4)下面哪个公式是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A.P=MPB<MSB,且P=MPC<MSC B.P=MPB=MSB=MPC=MSC C.P=MPB>MSB,且P=MPC>MSC D. P=MPB<MSB,且P=MPC>MSC (5)下面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公式= 的含义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或服务数量()的总和 B.公式的含义是: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以支配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就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31428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美国加速老龄化15年后或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老人事务局的数字显示,2005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为3680万,占总人口的12.4%。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人口统计学上关于人口老龄化10%的指标,但是,比起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人口形势还不算十分严峻。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疾病、保险和养老金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贸易、移民、以及国家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全球人口老龄化项目主任杰克逊表示,虽然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一些优势,经济强劲,劳动力市场也充满活力。但是,好的前提不一定保证人口老龄化就不会造成问题。 杰克逊说:“在美国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虽然我们拥有不那么昂贵的公共养老金体系,但是与欧洲和日本相比,美国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险极其昂贵。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费用的不断高涨,将会给未来的美国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私营企业提供的养老金。劳动力人口有一半没有任何养老金计划。所以说,尽管人口统计数字方面美国有一定优势,但是,15至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美国可能面对非常严重的社会财政和经济危机。” 案例分析: 不仅仅是美国,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新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然而,美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进入老年社会的时间长,美国步入老年国家之列到现在已持续了70年;二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慢,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是由于较高的生育率,2005年美国总和生育率为2.0,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吸纳了大量的青壮年移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三是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大。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美国老年人口比重还将不断提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的过程中,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 根据人口——经济动态模型,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的速度越快,其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上升的速度越慢,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快。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的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1、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

公共经济学选择题.doc

第1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3.单项选择题 (1)对于帕累托效率准则,下面唯一正确的解释是()。 A.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苴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B.对于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如果要改善某人的境况不必以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恶化为条件,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C.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D.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 (2)下面关于社会边际成本(MS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o A.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B.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C.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木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D.社会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社会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3)为了使某种物品的产量最优,该种物品产量的增加应当持续到哪一点上?() A.其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木,或其净边际效益为0 B.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大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正数 C.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负数 D.其社会总效益等于社会总成本 (4)下面哪个公式是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A.P=MPBMSB,且 P=MPC>MSC D.P=MPBMSC (5)下面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公式=的含义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或服务数量()的总和 B.公式的含义是: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以支配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总量 C.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大于零 D.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小于零 4.多项选择题 (1)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A.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公共所有 B.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 C.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D.购买者和销传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 E.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2)公共部门必须履行资源配置这项经济职能的原因包括()。 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B.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MPA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MPA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方式的改革——以各国教育为例 [案例正文] [案例A] 国际视野下政府提供教育公共物品的方式 (一)美国的合同学校与特许学校 美国的私营机构管理公立学校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当地的学校委员会直接与一个教育管理组织签订合同,由其去管理一所公立学校。这称为合同学校。第二种形式是非直接的合同形式,教育管理组织作为学校特许经营实体管理特许学校。 尽管合同学校是由私人管理的,但是学校所有权和投资仍旧属于公共部门。学生进入这类学校不需要支付费用。私营机构通常被引导进去学区内一个最薄弱的学校。私营机构的学校管理或者按照“管理合同”模式,或者按照“操作合同”模式经营学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教学和工作人员的聘请权在当地的学校委员会,并接受教师协会合同管理;后者由私人经营者聘请,待遇和条件都有别于教师协会合同的规定。 (二)菲律宾教育服务合同 菲律宾的教育服务合同计划,是政府“资助私立教育学生

和教师”计划一系列项目之一。教育服务合同在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试验项目开始,80年代后期就作为一项永久项目固定下来。教育服务合同是政府与私立学校签订合同,为那些公立高中不足地方的学生提供入学机会。每个学生付给私立学校的费用不能超过在公立高中的费用,达到4000菲律宾元。 “资助私立教育学生和教师”计划的资助一般限定于收取低额学费的学校的学生身上,也优先资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资助私立教育学生和教师”计划是由私立教育资助基金会组织——一个非营利组织——管理。该国教育部最近对参与教育服务合同项目的学校进行了资质认证,目的是强调要关注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 2005-2006年,有383000名学校在1800个该项目的私立学校上学,他们获得了教育服务合同计划的补助金。1986-1987年,受资助的学生是4300名,参与学校仅158所。2002-2003年,教育服务合同项目资助了私立高中22%的学生(占全部私立学校学生数的13%)。2005-2006年的教育服务合同预算是150亿菲律宾元,差不多是2003-2004年69亿元的两倍。 (三)英国的地方教育当局职能让渡合同 在英国,当地方教育当局的教育政绩被英国教育标准办公 室的报告评估为不良时,让渡教育合同可能就会产生。在2002 年4月合同让渡法案(2002年)(可以合同让渡的功能有103项)和合同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6

第1章导论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下述()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A、税式支出 B、公共定价 C、政府担保 D、转移支出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实证分析? A、税负归宿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 C、最优税制理论 D、公共定价理论 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规范分析? A、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理论 B、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理论 C、税收对劳动、储蓄及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 D、最优税制理论 3、下述()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B、公立大学 C、国有企业 D、有银行 4、下述()单位属于政府部门? A、卫生部 B、国有企业 C、军队 D、国有银行 5、下述哪些政府行为包含着隐性的收支? A、间接税 B、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C、税收优惠 D、通过罚款、没收取得收入

高培勇《公共部门经济学》导师教案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2.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一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读原著、课堂讨论、写小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进度表

五、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1.内容:公共部门界定;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和内容 2.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3.难点:无 作业题: 1.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2. 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部门的职能 2.重点: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及公共部门的职能 3.难点: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及实现的条件 作业题: 1、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第三章外部效应 1.内容: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外部将就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纠正 2.重点: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失效的分析及外部效应的纠正 3.难点:科斯定理在纠正外部效应中的应用 作业题: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思考题:对外部效应纠正的政府及非政府措施 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 1.内容: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乘;混合产品 2.重点:公共产品配置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3.难点:混合产品的提供。 作业题: 1、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2、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 思考题:1、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产品是怎样供给的? 2、什么叫免费搭乘者?如何解决免费搭乘者问题?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美国加速老龄化15年后或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老人事务局得数字显示,2005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为3680万,占总人口得12、4%.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人口统计学上关于人口老龄化10%得指标,但就是,比起其她发达国家,美国得人口形势还不算十分严峻。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老龄化趋势得加剧,慢性疾病、保险与养老金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得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贸易、移民、以及国家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全球人口老龄化项目主任杰克逊表示,虽然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一些优势,经济强劲,劳动力市场也充满活力。但就是,好得前提不一定保证人口老龄化就不会造成问题。 杰克逊说:“在美国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得问题。虽然我们拥有不那么昂贵得公共养老金体系,但就是与欧洲与日本相比,美国老年人口得医疗保险极其昂贵。老年人口得医疗保健费用得不断高涨,将会给未来得美国社会造成极大得负担.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私营企业提供得养老金。劳动力人口有一半没有任何养老金计划。所以说,尽管人口统计数字方面美国有一定优势,但就是,15至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美国可能面对非常严重得社会财政与经济危机。" 案例分析: 不仅仅就是美国,人口老龄化就是21世纪得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就是新世纪人类发展得主要特征。然而,美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一就是进入老年社会得时间长,美国步入老年国家之列到现在已持续了70年;二就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慢,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就是由于较高得生育率,2005年美国总与生育率为2、0,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美国吸纳了大量得青壮年移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三就是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大。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得延长,美国老年人口比重还将不断提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得过程中,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累了丰富得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 根据人口——经济动态模型,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得速度越快,其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上升得速度越慢,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快.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得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与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1、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得发展,领取退休金与养老金得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得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得费用份额大幅度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得资本投资与

公共经济学案例

《公共经济学》课堂案例分析题 1.政府能不能经营城市? 绍兴市区内的环城河有240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沿河民宅密布,工厂混杂,污水排放,导致河水发黑发臭。1999年以来,绍兴市先后投入12亿元进行环城河综合整治。通过清淤、砌坎、布绿、造路、设街,使环城河旧貌换新颜。 在环城河整治中,绍兴市政府不是就河论河,而是把整条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建设。在城北建设了一个袍江开发区,把沿河的300多家工厂和3000多户居民都搬迁到了开发区。腾出的河边土地价格因环境改善而飙升,政府通过出租、出售商铺筹集资金,实行市场化运作,结果,12亿元的总投资中,市政府只投资了5000多万元。绍兴市环城河综合整治被认为是政府经营城市的成功先例。是这样吗?地方政府经营城市是否与土地公有和财政体制有关? 2.地方政府该不该重奖纳税大户? 某省已经连续几年评选纳税状元活动,省长亲自颁奖。1997年评出11名,纳税起始金额为100万元;1998年评出21名,纳税起始金额为200万元;1999年评出22名,纳税起始金额为300万元;2000年评出22名,纳税起始金额为500万元;2001年评出51名,纳税起始金额仍为500万元,但有24户纳税超过1000万元。 有关部门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于纳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重奖纳税大户是否违背公平原则?如果奖励标准过高,企业会不会缴“过头税”? 3.我国行政成本为何偏高?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表明,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越来越高,如果用1美元在世界平均状况下可办到的事,在中国就需要花费1.25美元。中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有人在乡镇财政调查时发现,许多乡镇领导甚至没有行政成本和运行效益之类的概念,政府管理不算效益账。1999年全国地方行政管理费中公务员人均开支的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和会议费之和为2968元,占公用经费总额的58%。2002年中央政府决定将某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推向市场时,有关职能部门为此花费了100亿元人民币的改革费用。有人建议将“业绩等于GDP”调整为“业绩等于GDP减去发展成本”,你认为怎样? 4.献礼工程为何成了“献丑大道”? 2003年10月,常熟投资5亿元的新世纪大道通车了。该大道作为昆常公路的一部分,是向常熟撤县建市20周年的献礼工程。新世纪大道全长7.11公里,是常熟路幅最宽的城市道路,双向4车道,总宽达到80米,绿化率超过40%。工程从2001年12月开工,原计划在2003年12月竣工,后来调整到国庆节以前竣工通车。然而,就是这个献礼工程,开通不到1年就“暗伤”迸发,路基沉降,小一点的有3-4厘米,最大的达10多厘米;两侧行道树大量死亡,特别是直径达15厘米到45厘米的银杏,不少根部腐烂,散布在人行道和水塘边。不少地方的树枯死约1/3,个别地段超过一半以上。请思考:政绩工程失败的体制原因是什么?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 以下答案乃学生所作,若有错请自行改正,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分) 1、若某个社会中只有A、B、C三人,在配置资源时,下列哪种状态说明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C)。 A某种资源配置使A、B、C三人得效用均增加了 B 某种资源配置使A得效应增加,B、C得效用保持不变 C 某种资源配置使A、B、C三人得效用均下降了 D某种资源配置要使A得效应增加,则必然同等减少B与C得效用 2、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得者所得大于失者所失”,则这种资源配置(B ) A 有效率但不就是帕累托效率B有效率且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B 无效率D 以上均不对 3、关于社会边际效益,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C ) A 指增加一定量得物品或服务所能获得得效益增加数量 B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增加而增加 C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得增加而减少 D 可以用增加一个单位得某种物品或服务得消费时人们愿意付出得最低货币量来表示. 4、关于资源配置量与MSB及MSC之间得关系,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C) AMSB>MSC时,说明资源配置过剩 B MSB=MSC时,说明资源配置没有效率 C MSB〈MSC时,说明资源配置过剩 D MSB=MSC时,社会总净效益为零 5、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时,关于社会净效益说法正确得就是(A ) A 社会总净效益最大 B 边际净效益最大 C 社会总净效益最小 D 社会边际净效益最小 6、关于完全竞争市场,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B ) A 就是一个有众多者买数与卖者得市场 B 就是一个竞争最激烈得市场 C就是一个没有价格操纵者得市场 D 就是一个没有公共资源生产与交换得市场 7、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就是市场失灵得表现(C ) A私人公司不愿投资城市街道建设 B 贫困C汽车价格随产量增加而下跌 D 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8、公共部门不应介入得行业就是( D) A 高等教育B河流污染治理 C 自来水价格管制 D 电视机生产 9、公共财政得职能不包括(B)职能。 A资源配置B直接生产公共物品C收入分配D稳定与发展经济 10、对于私人消费得公共产品,社会边际效益与成本与私人边际效益与成本之间一般有下列哪种关系(B) A MSB>MPB且MSC>MPC B MSB>MPB且MSC=MPC C MSB<MPB且MSCMSC B MSB>MSC C MSB〉MPB DMSC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1: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 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案例2: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 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 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案例3: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只是分享

《公共经济学》复习 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 答: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以及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等。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一、资源配置失效:1.不完全竞争 2.外部效应3.公共产品 4.市场不完全.5.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6.偏好不合理-优质品与劣质品问题二、收入分配不公平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正外部效应:某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受影响者并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负外部效应: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受影响者并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 纠正外部效应三种设想: 1、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2、合并与外部效应有关的企业; 3、使用税收和补贴计划。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纯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的完全非排他性和完全非竞争性着两方面特征的物品。 公共产品的总体特征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 答: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6、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必要性和原则。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 如何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我国政府的机构改革 案例题目:如何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我国政府的机构改革 案例来源:中新网2009年1月9日电香港《大公报》 案例内容: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机构臃肿和人员膨胀已经到了极限。一个县十七名副县长,有之;一个乡镇机关四五百人,有之;一个镇正副镇长五十多人,有之。公共财政呢,已演变为“吃饭型”的财政,老百姓怎堪其负? 但这么多年,我们并未停止政府机构精简,何以在每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后,吃皇粮的反倒越来越多,机构也是越简越繁?原因就在于政府机构编制立法滞后,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始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困局。今天削减机构,明天增设机构;今天精简裁员,明天又放进一大群。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为腐败留下了缺口。 在这种制度格局下,且不说分流多余人员是目前一大难题,财政奖励也未必能打动官员的心,即使有人为谋取个人

政绩表现一下,只怕最终也可能沦为一场秀。中央财政呢,奖金没少发,而基层政府之“肿”不见得就真的能够起到“药到病除”之效。 所以,遏制政府机构臃肿和人员膨胀惟一的就是立法。让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成为一道没人敢踩的“红线”,才是最根本之策。(纪卓瑶) 案例分析: 一、原因分析 我国政府改革的模式取向是由原来的政治型、管理型政府模式转变为民主型、服务型政府模式。当前在我国的政治市场中,有关政策失误的因素仍然存在,科学决策和决策的有效实施还困难重重,政府干预引起的寻租活动依然存在,而且由于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模式的政府行为也不可能在时间上截然分开,很容易出现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模式简单地移植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去。而我们所期望的一种更有效率的新的政府模式,必须在新确立的基本规则之下才能形成,这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要改变一种游戏,或者竞赛的结果,改变参加竞赛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改变竞赛规则。”传统政府体制的根本弊端不能对于某些具体操作上的失败。 在机构改革进程中,对指导原则的理解和实行不全面。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说课讲解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用税收杠杆调节奢侈品消费 【案例来源】根据《证券日报》记者马红雨于2010年2月采访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教授,就我国上调奢侈品税的税率很有必要的内容改编。 【案例内容】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市场,不仅包括豪车等日常消费类的奢侈品,像商务飞机、游艇等也成为中国部分富豪日常消费品,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表明中国经济的日益强盛。但是要关注奢侈品消费的税务问题,这不仅是关于税法执行的严肃性的问题,还关涉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 据刘桓委员介绍,消费税在中国还没有立法,现在只是消费税的暂行条例,它的法律层级比立法要低,是通过国务院授权某些部门进行税目及税率调整的。如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2009年从20%提高到40%,没有通过人大的立法,而是通过国务院授权通过。目前有很多法学家包括一些经济学家,都在呼吁消费税立法层级的提高。 【案例分析】 一、奢侈品税的政策背景分析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富阶层迅速崛起,开展高尔夫运动以及购买游艇、豪华型轿车和高档名表成为中国少数富裕人群所热衷的消费活动。2005年9月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并预计在2008年之前,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2008年以后年增长率为10%左右;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与之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人民币,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3255元人民币,同时,中国还有3000万农民的温饱问题有待解决。鉴于单纯的市场调控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政府有必要借助各种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对市场分配进行矫正。于是2006年4月1日调整消费税税目,以缩小中国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 但是,既然对奢侈品课税是以调节收入分配为目的,政策所希望的结果当然是高收入阶层在购买应税奢侈品的同时,能够向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收,从而增强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帮助低收入阶层的实力和基础,而绝非抑制奢侈品市场,杜绝高收入阶层的奢侈性消费。事实上,奢侈品市场正是政府奢侈品税收收入的来源,也是政府利用转移支付进行再分配的基础。 二、奢侈品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在中国,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大约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顶级富豪,他们是真正的贵族,对奢侈品的消费强调品质与细节,注重品位与文化内涵;其次是富裕的中产阶层,他们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并不富裕却不乏购买欲望的一个群体正在兴起。 (一)奢侈品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对顶级富豪消费行为的影响。 作为主导奢侈品市场的领袖群体,顶级富豪们的财富却接近于无穷大,其消费能力无可限量。据长期跟踪研究中国富豪的胡润估计,积累财富超过1 000万美元的有5万人,其中有200人的财富超过1亿美元。这一类人群对奢侈品的欲望与要求几乎完全不受其支付能力的限制和约束。所以,即使对奢侈品课税导致商品价格上升,顶级富豪们的消费行为也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公共经济学多项选择题

公共经济学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1)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A.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公共所有 B.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 C.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D.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 E.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2)公共部门必须履行资源配置这项经济职能的原因包括()。 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B.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C.外部效应的存在 D.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E.不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3)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有()。 A.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B.收入分配不公 C.经济波动的存在 D.完全竞争状况的存在 E.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4)对政府经济活动范围的归纳,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私人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B.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鼓励市场去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C.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放任收入差距的出现、稳定经济 D.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E.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放任经济出现大的起伏(5)下面对外部效应进行分类,不正确的选项是()。 A.按照外部效应承受者的不同,可以将外部效应区分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 B.按照外部效应发起者的不同,可以将外部效应区分为对消费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的外部效应 C.按照外部效应结果的不同,将外部效应区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D.按照外部效应结果的不同,将外部效应区分为外部效益和外部经济 E.按照外部效应结果的不同,将外部效应区分为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 (6)在下面关于外部效应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其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有外部效应 B.外部效应就是在价格中未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C.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简单地讲,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D.当外部效应存在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