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三峡大坝的意义及建设对中国人民来说,三峡大坝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
它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三峡大坝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意义和贡献呢?一、经济意义三峡大坝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它具有调度水位、发电、航运、灌溉等多重功用。
其中最显著的是发电,三峡大坝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0兆瓦,相当于理论上每年可发电万亿千瓦时,满足了中国超过400个城市的用电需求。
而且,三峡水库能够储存220亿立方米的水,调节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水资源,解决了中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环境意义三峡大坝建成后,水电取代了火电,这样就可以减少煤的使用,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环保水平。
同时,三峡水库在防洪抗旱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当洪水来袭时,三峡大坝能够控制水位,防范洪水危害,减轻洪灾损失;旱灾来临时,它能够对下游进行灌溉,补充水源。
因此,三峡大坝对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文化意义三峡大坝是中国的国宝,其建设过程也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
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历经了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不仅完美地记录了中国自己的现代史,而且向全人类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精神和聪明才智。
同时,通过大坝对古书画等文化遗产实施的保护,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三峡大坝建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
四、工程意义三峡大坝工程历时多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质,堪称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实力,而且也提高了世界上大坝的建筑水平。
亦因此,三峡大坝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也成为众多国际建筑媒体和专家研究的对象。
虽然三峡大坝建造的费用很高,其运行成本也不低,但它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经济、环境、文化效益是无法替代的。
三峡大坝守护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幸福和未来,在经济、生态、文化、工程等多方面都具备深远的意义。
开发长江三峡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意义
三峡工程的意义:
三峡工程不但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加快长江中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有利于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三峡工程建设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史册。
三峡工程作用:
1、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
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大水库,可拦蓄洪水、调节洪峰,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2、三峡工程是国家调整能源布局和促进全国电网联网的重要措施。
三峡工程建成后,水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可以缓解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地区能源紧张局面。
而且,随着三峡电站、长江上游电站以及输变电工程的相继建成,将使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川渝地区实现联网,进而实现全国联网。
3、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和水资源滚动开发的基础。
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段可规划10个左右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6000多万千瓦,是未来“西电东送”重要基地之一。
三峡工程建成后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资金能力,为梯级开发上游干流水能资源提供了物质保证。
此外,三峡水
库的形成,为南水北调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4、三峡工程可以改善长江中上游通航条件。
三峡水库蓄水后,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1/3,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黄金水道的作用。
三峡工程的方案一、三峡工程的背景和意义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泛的河流,其上游地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受季节性洪灾影响,造成浙江、江西等地区多次洪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长江上游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水电资源区,水电开发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三峡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另外,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运干线,是中国内河航运的重要交通通道。
长江上游的山势复杂,水流湍急,给航运带来巨大挑战。
三峡工程建设后,将利于提高航运安全系数,减轻洪水对航运的影响,提高长江运输能力。
总的来说,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发展水电资源,提高航运能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因此,三峡工程被认为是中国长江流域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二、三峡工程建设方案概述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三峡大坝、岷江水电站和长江水电站等设施。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三峡工程的核心设施。
该大坝主要包括坝体、泄洪闸、水电站等设施,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防洪、发电和提高航运等功能的重要设施。
岷江水电站和长江水电站是三峡工程的配套设施,主要用于发电和调节长江水流。
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是在对长江上游地区水文地质和气象特点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江流域的规划和发展需要,制定出的一套综合水利开发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坝址选址方案:三峡大坝选址在长江三峡峡谷的瞿塘峡处,该处地势险要,水流湍急,是中国长江流域防洪、发电和提高航运条件的重要区域。
2.大坝设计方案:三峡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坝身结构巨大坝体高度184.5米,坝长2335米。
坝址上游通道长多米,为解决坝址以上设计最大洪水位187米坝址以下最低蓄水位135米的工程量设计。
3.水电站设计方案:三峡水电站采用相对缓慢蓄水措施,逐步提高库容和提高发电水头,达到最大发电容量,最终达到建设目标。
4.调水水库设计方案:三峡工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调节长江水流,缓解洪水灾害。
[精选]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防洪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
造成洪灾的原因。
首先是自然因素。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
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
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
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
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
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
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摘要:一、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1.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2.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问题3.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二、三峡大坝的重要意义1.发电效益2.防洪减灾3.航运效益4.水资源调配5.生态环境保护6.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文: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洪水灾害问题,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当时,我国政府就开始关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问题,并意识到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历经多次论证和规划后,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
三峡大坝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电效益显著。
三峡大坝装机容量达22500兆瓦,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成为我国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防洪减灾效果显著。
三峡大坝可调节长江上游水资源,有效防止下游地区洪水灾害,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再次,航运效益显著。
三峡大坝降低了长江上游航运成本,提高了航运效率,促进了长江流域物流业的发展。
此外,三峡大坝还具有水资源调配、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功能。
通过跨区域水资源调配,缓解了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改善了库区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
最后,三峡大坝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峡工程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之,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彰显了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战略眼光和决心。
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三峡工程是中国历史上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在长江流域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三峡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其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从必要性角度来看,兴建三峡工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三峡工程是为了改善长江流域的水利资源,解决水电能源问题。
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最大的河流,其水能资源丰富。
兴建三峡工程可以有效开发和利用长江水能资源,增加水电的供给,满足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
其次,三峡工程可以起到调节洪水、防止洪水灾害的作用。
长江流域洪水频发,兴建三峡工程可以通过调节水位,储存洪水,减少洪水流量,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
第三,三峡工程可以提高长江航运能力,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路交通干线,兴建三峡工程可以提升长江航运能力,减轻船舶通航的难度,促进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最后,三峡工程可以提供水资源,保障流域内的农业和人类生活用水需求。
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聚集区,兴建三峡工程可以提供稳定的水资源,满足农业灌溉和居民水生活的需要。
其次,从可行性角度来看,兴建三峡工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可行性。
首先,三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充分考虑了长江流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保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进行,拥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保障。
同时,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力量,能够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有着充分的考虑。
工程设计中包括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使得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可以相互促进。
最后,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使长江流域的各利益相关方得到协调和平衡。
工程建设前,相关方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讨论,形成了一系列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首先,长江三峡工程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重要的水电发电基地,三峡电站每年可发电约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中国一年核电总装机容量的数倍,可以满足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电力需求。
它不仅减轻了中国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压力,还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
其次,长江三峡工程在防洪减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长江流域每年都会面临来自于长江及其支流的洪水威胁,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三峡工程拥有强大的防洪能力,可以调节和控制长江的洪水流量,在减弱洪峰、减少泄洪和分散洪水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有效防止了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了沿江地区的安全和群众的生命财产。
此外,长江三峡工程还对水运运输和航运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工程建成后,长江航道水位得到了有效提升,可容纳大型船舶通行,推动了长江内外航道的通畅和水运能力的提升,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的交通和物资流动。
同时,船闸工程的建设以及对航道的维护保养也大大提高了长江航运的安全性,减少了航运事故的发生,对保障船舶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
通过调节流量、减少泥沙和污染物的扩散等手段,三峡工程有效改善了长江下游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保护了下游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水源水质,维护了生态平衡。
同时,大坝蓄积的水库还能稳定引水供应,解决旱涝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长江三峡工程还在旅游、科学研究、水资源调节和区域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工程建设的成功不仅令中国引以为傲,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巨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成功模式。
总之,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在能源、防洪、航运、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不仅解决了中国长江流域面临的多种问题,提供了清洁能源和安全稳定的水资源,还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水利工程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并为未来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考点搜索】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教材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了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
最后,教材用了一幅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和一组数据,形象而具体地阐明了三峡水库对改善川江航运的作用。
◆知识纲要自然原因三洪灾成因峡人为原因工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程防洪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建防洪效益减轻洞庭湖淤积设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的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意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义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和航运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黄金水道”作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作用用其它效益: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重要图释1、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1)读图后,说出长江中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2)分析“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
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农田、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荆江的措施主要有: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完成了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
(3)在图上找出主要分洪区。
2、图5.5“长江三峡图”(1)掌握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及其在图上的位置:表5-1: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说明:①长江三峡的长度数据有多种,如192千米、193千米、204千米208千米等。
②有的著作中把大宁河宽谷划入瞿塘峡,把香溪宽谷划入西陵峡。
(2)在图中找出三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
【学习策略】1、注重图文结合,要从长江流域的整体去看三峡工程的位置、洪水的成因及其防洪效益、三峡电站的输电范围、三峡工程对川江航道的改善等问题。
[精选]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影响。
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防洪意义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水文气象条件最为复杂的河流之一。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原因,该地区也是洪涝灾害最频繁的地区。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首要的意义和作用就是防洪。
三峡工程通过拦河大坝、水库和船闸等建筑物,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长江的流量,提高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在遇到特大洪水时,三峡工程可以削减洪峰流量,减轻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同时,三峡工程还可以改善中下游地区的航运条件,保障了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二、发电意义三峡工程是一个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调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其中,发电是三峡工程的重要功能之一。
三峡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能力非常强大,每年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缓解了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同时,三峡水电站的建设也促进了我国水电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了我国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三、航运意义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承担着大量的货运和客运任务。
然而,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势复杂和洪水灾害的影响,航运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峡工程的建设为长江航运带来了很多改善。
首先,三峡工程改善了航道的通航条件。
通过加深航道、整治航道内的暗礁和浅滩等措施,提高了航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其次,三峡工程改善了航运的通达性。
通过建设船闸等建筑物,实现了长江上下游之间的航运联系,缩短了航程和时间成本。
最后,三峡工程还提高了航运的可靠性。
通过调节和控制长江的流量,减少了洪涝灾害对航运的影响,保障了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四、水资源调配意义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赵霞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对三峡工程建设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节教学内容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1)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本课教材内容的重点。
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三峡工程在防洪上的关键性作用,即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以有效地调蓄控制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作用;(2)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效益一是社会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3)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从而提高了长江航运的通航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1.通过阅读教材、图表,观看有关实物景观录像,使学生明确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主要设施,从而对三峡工程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2.联系学生初中已学的有关知识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自然、人为原因,明确三峡工程在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破坏方面的作用。
3.分析教材中列举的材料,通过讨论,明确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但是改造的措施和结果应该能够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三峡工程利弊的评估,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武汉市第三十中学邹爱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长江三峡的位置、范围、工程设施与规模状况。
2、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及其成因,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关键性作用。
3、了解三峡的水能资源状况,以及三峡水电站的规模和发电能力,理解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了解长江航运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川江航道对它的限制,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改善长江航运条件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长江水害和工程防洪效益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三峡工程建设意义与作用的了解,更好地理解水利工程建设在国七整治中的巨大作用,并为我国政府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并有能力解决相应的民和环境等问题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长江洪水灾害的原因,三峡工程洪方面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及其带来的多方面的巨大效益。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相结合
教具准备
1、自制教学课件
2、幻灯片若干:三峡工程位置和输电范围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情况长江流域灾的主要成因、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三峡电站发电效益示间图、三峡电力对华中华东地区的意义图示,长江水利枢工程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电脑显示)
长江水利枢纽工程图
提问: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请问是什么工程?
(教师讲述):
建设长江三峡工程是几代人的梦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终于开工建设,把梦想变为现实,它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受人关注的在建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这一工程的建设也使三峡地区成为世纪之文我国国土整治开发的重点地区。
(承转)这一工程的建设有何意义和作用呢?
(板书)5.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电脑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情况
汉代到清末;发生大洪灾214次
20世纪四次大洪灾:
1931年:54个县市受灾,受灾农田240万公顷,受灾人口2855万人,死亡14.5万,损毁房屋180万间,武汉受淹时间133天。
1935年:江汉平原53县市受灾,受灾农田151公顷,受灾人口1003万,死亡14.2万,损毁房屋40.6万间。
1954年:受灾农田317万公顷,受灾人口1888万,死亡3.3万,损毁房屋427.6间,武昌、汉口洪水围困百日之久,京广铁路一百天不能正常通车。
1998年:自四川到下游均受到洪水威胁,持续2个多月,3.18亿亩农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0个亿。
(教师归纳)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年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板书):一、防洪
(提问):为什么这一地区易发生水灾呢?
(电脑显示)阅读下列案例材料,思考讨论:
材料1 1998年6月,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北方冷空气南下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长时间稳定在20°N~25°N之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期长达2个多月,这是长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亿元。
材料2 据有关部门报告,1998年长江的洪水量级小于1954年,但中下
游水位却普遍高于1954年。
材料3 大灾之后,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停止一切毁林开荒行为,采取严厉措施抢求和保护森林资源,同时国家加大了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
①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一,分析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洪灾的气候原因。
③根据材料二、三,分析长江中下游水位普遍高于1954年的主要原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投影归纳)“长江流域洪灾的主要成因”,略作解释。
(承转过渡)长江洪水灾害严重,防洪工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而现有防洪能力怎么样?
(电脑显示)“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
(提问):(1)有人说“千里长江,险在荆江”,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建国后,我国政府主要有哪些措施加强长江中游的防洪工作。
(教师讲述)尽管我国政府在建国后加强了长江水利工程建设,但根据分
析可以看出,长江干流至今还没有控制性水库,缺乏足够的滞洪,纳洪场所,防御洪水仅依靠堤防和分洪措施,许多河段防洪,泄洪能力明显降低,只能抵御10—20年一的洪水。
(小结过渡)因此,建设三峡工程,以此加强长江防洪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主工目标,同时它还能带来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特别巨大效益。
(板书)二、发电
(电脑显示)1、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2、长江三峡图
(提问)1、长江为什么长江三峡水能丰富?
2、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重量和发电能力各为多少?
(板书)三峡电站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1820万平方)
(电脑显示)“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及输电系统示意图”
(提问)
①读出图中三峡电站500千米和1000千米经济输电范围内的省会城市;
②为什么要将三峡电力大量输往华中、华东地区?将产生中哪些积极意义?
③华南地区能源紧张,且同样在1000千米的经济输电范围内,为什么不是三峡电力供应的目标区位?
(学生问题)略
(板书)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强状况,减轻铁路煤炭运输的
(指图讲述)三峡电站在提供巨大电力,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以清洁的水电替代了火电,相应比火电可减少排放大量工业“三废”: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多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化合物37万吨和大量废水、废渣。
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
(板书)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益显著。
(过渡)郎诵古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河段“轻舟”带度为何如此之快?
(学生回答)三峡河段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速度很快。
(承接)长江沟通沿海和内地的广大地区,是我国东西文献的航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誉。
(板书)三、航运
(电脑显示)“宜昌一重庆段航运面示意图”
(提问):①简要说明川江航运的自然条件。
②读图比较,说明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会在现有葛州坝工程基础
上,在航运及其通航能力方面带来什么变化?
③这一变化将会产生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回答略)
(板书)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
(过度)除此之外,三峡工程还有其他方在的效益和意义。
(板书)四、其他效益
中下游城市积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旅
[课堂小结]教师完善板书,并简要说明
板书设计: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防洪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
气候异常,大范围降水,干支流同时来水
自然原因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场所
河道宣泄(过洪)能力不足
形成原因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调节径流能力降低
河床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降低
提高荆江段防洪标准
社会经济效益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
防洪效益大幅降低分洪带来的损失
环境效益——减轻长江中游、沿庭湖淤积
二、发电——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1820万千瓦)
未来全国统一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
社会经济意义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效益意义减轻铁路煤炭运输的压力
环境意义——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益显著
三、航运
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
四、其他效益
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