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走进鲁迅先生的活动方案
1. 简介:
本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和文学成就。
活动内容包括讲座、影视欣赏、书籍展示、知识竞赛等多个环节。
2. 讲座:
邀请鲁迅研究专家就鲁迅生平、创作历程以及思想观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参与者对鲁迅有全面的认识。
3. 影视欣赏:
播放鲁迅作品改编的经典影视剧,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呈现,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4. 书籍展示:
展出鲁迅主要作品及研究著作,供现场参观者阅读、借阅,亲身感受鲁迅文字的魅力。
5. 知识竞赛:
设置鲁迅生平、作品、思想等相关的有奖知识问答环节,激发参与者主动学习的兴趣。
6. 互动体验:
布置临时舞台,组织朗诵、话剧等艺术表演活动,让参与者身临其境体验鲁迅作品。
通过上述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参与者全方位、立体化地认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受到思想熏陶,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走进鲁迅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走进鲁迅策划书范文一、活动主题走进鲁迅,感受其文学魅力二、活动目的1. 让参与者深入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提高参与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参与者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活动对象[具体参与人群]五、活动内容1. 鲁迅作品展览在活动现场展示鲁迅的著作、手稿、照片等珍贵文物,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鲁迅的文学气息。
2.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关于鲁迅生平和文学成就的主题讲座,深入解读鲁迅的作品和思想。
3. 文学分享会组织参与者进行文学分享,让大家分享自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互动游戏设置一些与鲁迅作品相关的互动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5. 签名售书邀请鲁迅作品的作者或研究者进行签名售书,让参与者有机会获得珍贵的签名书籍。
六、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和传单,在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场所张贴和发放。
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发布活动信息和预告。
3. 邀请相关媒体参与活动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讲座嘉宾费用:[X]元3. 宣传物料制作费用:[X]元4. 互动游戏奖品费用:[X]元5. 签名售书费用:[X]元6. 其他费用:[X]元八、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2. 参与者要遵守活动规则,不得随意破坏展品和设施。
3. 活动组织者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九、活动效果评估1. 通过参与者的反馈和意见,了解活动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篇二走进鲁迅策划书范文一、活动主题走进鲁迅,感受其文学魅力二、活动目的1. 让参与者更深入地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提高参与者的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3. 促进参与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活动对象[具体参与人群]五、活动内容1. 鲁迅作品展览在活动现场设置展览区域,展示鲁迅的著作、手稿、信件、照片等珍贵文物,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鲁迅的文学气息。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
本组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作品,其余两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二、学生情况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三、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速读、浏览等阅读方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2.对四篇文章之中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整合,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深刻的含义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 对四篇文章之中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整合,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
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深刻的含义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1.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
2.整合、联结、建构的策略。
学习方法:1.以默读、速读、浏览的方式接触文本。
2.小组学习、整合阅读的策略。
六、教学安排群文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好的故事》《有的人》。
七、教学过程1、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的一首诗里的诗句,读了这节诗,诗里的活与死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你觉得我们的鲁迅先生应该是那种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再次来学习这组文章(出示课题),走近鲁迅,从这组文章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去看看他怎样的活在人民心里。
大家齐读课题,师板书:走近鲁迅2、学习《少年闰土》通过人物识鲁迅:(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稀奇的事,是哪四件呢?(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事件)其中哪件事让我最难忘呢?引导学生读第一段师:天空是(),明月是(),西瓜地是()多美的画面呀!其那个少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呀?(引导学生说出闰土的特点,课件出示)师:机智聪明,见多识广健康可爱的少年闰土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但是他长大了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现在默读《故乡》选段,去看看中年闰土的样子吧(出示课件对比图,分析原因)师:闰土的变化鲁迅先生是痛心的,更是痛恨的,他痛得是闰土的悲惨和苦难,他恨的是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在痛与恨之间,他更希望看到那碧绿的沙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正如他所说(出示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留在心目中的印象——《走进鲁迅》课外阅读成果汇报教案增城市实验小学黄洁静一、课前三分钟1、全班分享读过的有关鲁迅作品、书籍谈话引入: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谁的写照?(鲁迅)2、揭题:走进鲁迅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鲁迅,下面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读书卡,把你这段时间阅读有关鲁迅的书籍文章和你喜欢的阅读成果与同伴交流。
二、交流分享1、小组内交流2、阅读成果分享(1)小组1:汇报有关鲁迅的小故事(奇闻轶事)并谈感受点评补充(2)小组2:汇报收集有关鲁迅的诗句、名句点评补充小结:从名句分享中,我们了解到名句有激励和告诫的作用。
老师建议大家从中取一句作为自己学习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上进。
(3)小组3:汇报留在我心目中的鲁迅点评补充小结、过渡:从同学们的故事交流与谈心目中的鲁迅,我们已经从不同侧面与层面上认识了鲁迅,同学们对鲁迅的个性特点以及人格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知道他是一个大文豪,他善于用他的文笔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当时国民的劣根性,那么能具体谈谈对于他作品的理解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吗?(4)作品、人物分析3、现在让你用一句话赞美歌颂鲁迅,你怎么说?4、小结:鲁迅的小说以其不同凡响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去阅读,去分析,去欣赏。
阅读鲁迅小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以及他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
阅读鲁迅的文章让人感到震撼。
不过正如鲁迅所说的: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其实像鲁迅这样的名人还有很多,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名人以及他的作品。
三、拓展:介绍其他名人及其作品四:作业:阅读课外书籍希望大家课后找找一些名人作品看一看:如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老师也有一些书籍推荐给大家:国内:周作人:《秉烛谈》《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周建人:《生物学》、《科学杂谈》、《花鸟鱼虫及其他》、《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鲁迅回忆录》、《鲁迅故家的败落》胡适:《胡适自传》《胡适日记》矛盾:《子夜》、《林家铺子》闻一多:《最后一场讲演》老舍: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巴金:中篇小说:《灭亡》《新生》短篇小说集:《复仇》“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国外: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雨果:《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暴风雨》、《哈姆雷特》。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八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成就以及高尚人格,学习通过记叙事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少年闰土》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习作”部分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将事情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其余两篇是其他人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这样编排课文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郑重、盼望"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
②语言运用: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③思维能力: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
④审美创造: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走进晚年鲁迅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基本信息。
2、明确鲁迅的生平经历。
3、掌握鲁迅的重要作品、作品集,了解主要内容与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教学难点:掌握鲁迅的重要作品教学过程及内容: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任务一: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关于鲁迅先生,我们了解和学习过他的文章,例如《少年闰土》,相信你在品读作品的同时就对作者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那你了解的有关鲁迅的信息有哪些呢?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生平家族和童年幸福童年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他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朝末年进士,在北京做京官,他的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也是村里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孝顺父母,待人和蔼。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
在绍兴当地,向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是非常稀缺的,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
鲁迅从小不仅爱画,而且爱买书,但他只买各种画谱,最心爱的东西就是书,从那时候开始就非常的呵护,不许有一点儿污痕或折痕,保护得很好,不准人乱摸,而且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放在他的皮箱里,并放上樟脑,防蛀虫。
当然,童年的鲁迅和大多数童年中的小朋友一样,都喜欢热闹,那时候没有电影,没有动画片,鲁迅就特别喜欢看绍兴逢年过节时候的地方戏和赛会,地方戏就是那些扮上花脸,小丑和武生打得很热闹的戏。
家庭变故——家道中落祖家庭遭遇变故,祖父被关押后的一段时间,鲁迅及兄弟和母亲一起到乡下避难,被人说成是讨饭,这给予鲁迅心理的打击是异常巨大的。
回来后又受到族中长辈的欺压,叔祖辈欺负他们这一房做主的鲁迅是个小孩儿,分配时不公平,鲁迅不肯签字,他们就声色俱厉地强迫他签字画押,这也给鲁迅内心留下非常大的伤害。
父亲病故后,鲁迅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走进鲁迅作品教案教案标题:走进鲁迅作品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鲁迅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2. 分析鲁迅作品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3. 探讨鲁迅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提问:你们对鲁迅作品有了解吗?你们最熟悉的鲁迅作品是哪一部?为什么?二、学习背景(10分钟)1. 讲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他的教育经历、文学理念和社会背景。
2. 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三、文学特点与艺术手法(15分钟)1. 分析鲁迅作品的文学特点,如写实主义、讽刺、夸张等。
2. 探讨鲁迅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
四、作品欣赏与批判(20分钟)1. 选取鲁迅的一篇作品进行阅读,如《狂人日记》或《阿Q正传》。
2.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作品对社会的启示、对人性的思考等。
五、作品与当代社会的联系(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作品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如作品中的社会问题是否仍然存在,是否有类似的人物和情节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鲁迅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教案评价:1. 通过导入和学习背景的环节,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结合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3. 通过作品欣赏与批判的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 结合当代社会的联系,拓展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5.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望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鲁迅作品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走进鲁迅》活动设计方案抚顺市东方德才小学杨光一、活动主题走进鲁迅二、活动主题设定背景在课内五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识了鲁迅”。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对其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有迫切更深入的了解的欲望。
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通过了解鲁迅先生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格精神。
三、活动内容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走进鲁迅四、活动目标1.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搜集有关鲁迅方面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其崇高的精神。
2.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整理筛选、运用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积极与其他学科整合,以多种方式与同学有序有重点地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让鲁迅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3.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活动重点1.在“走进鲁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作品以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所作贡献;2.了解鲁迅的精神内涵,以及其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所代表的地方文化与精神;3..提高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的能力,体会自主学习和实践参与的乐趣。
六、活动难点1.实践活动的材料搜集,各小组搜集的资料要有联系且丰富多样,在自主、合作、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以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2. 通过了解鲁迅先生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格精神。
3.能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思考,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准备1.利用学生调查表向学生征求《走进鲁迅》的活动方案。
2. 指导学生从课文入手,可适当提供一些选题,开阔思路。
如:别人眼中的鲁迅;鲁迅笔下的人物;鲁迅的作品等。
3.教会学生搜索资料的途径,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于鲁迅的相关资料。
4. 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分组,确定组长。
组长召开小组会议,结合选题,具体分工。
2024年中学“走近鲁迅”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时间:2024年9月至11月目标:通过“走近鲁迅”综合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一、活动准备阶段(9月)1.活动宣传:利用校内校外广告牌、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活动内容,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2.资源准备:收集鲁迅的生平资料、代表作品、相关研究成果等,并制作成教育宣传材料。
3.组织团队:成立活动筹备小组,包括教师、学生代表等,明确各自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流程。
4.联系合作单位:与当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合作,争取提供场地、资料和专家讲解等支持。
二、活动实施阶段(10月)1.开展鲁迅先生生平展览:在校园内设置生平展览板块,展示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思想理念、重要事件等,以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
2.开展鲁迅作品解读活动:安排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鲁迅作品的解读和研究,通过演讲、论坛等形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组织走访纪念馆和纪念场所: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等重要场所,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鲁迅先生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4.举办鲁迅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鲁迅文化讲座,介绍鲁迅思想的时代背景、影响等,激发学生对鲁迅思想的思考和认识。
5.主题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集体阅读鲁迅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6.文学创作比赛:组织学生参与以鲁迅作品为题材的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和人情味的思考和感悟。
7.开展校园文化展演: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和评估阶段(11月)1.学生心得交流:组织学生代表分享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就鲁迅思想与价值观的理解进行自由思考和交流。
2.活动成果展示:准备展板、照片和展示视频等,展示活动期间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学习成果和文化创作作品。
走近鲁迅
研究背景:目前小学语文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学习,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次教学一方面为组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小连环教学研究深化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研究时间:2012年11月22日上午第二节。
研究班级:六年级五班。
研究人员:聂小林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文学习能力。
3、挖掘材料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品质特征。
教学难点:准确搜集材料,加以归纳、概括。
教学准备:老师: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老师、亲人、同事回忆他的文章以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的文章。
学生:搜集鲁迅先生的生平,读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被人们称为文学巨匠,被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族魂,他就是鲁迅。
鲁迅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利用手中的笔同黑暗势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今天我们将在学习第五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先生。
板书:走近鲁迅
二、初步了解鲁迅先生
1、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你对鲁迅先生有多少了解。
(1)鲁迅先生的生平
(2)鲁迅先生的思想
(3)人们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2、小结:鲁迅先生真是一位文学巨匠,是春天的朝阳,是夏日的清风,是秋日的雨露,是冬日的暖阳。
三、分组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生前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请同学们拿出资料,结合你们课外的搜集阅读,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走近鲁迅先生。
1、安排学习任务,分组学习
(1)“我”眼中的鲁迅
(2)亲人眼中的鲁迅
(3)鲁迅先生的生平
(4)同事眼中的鲁迅
(5)伟人眼中的鲁迅
(6)老师眼中的学生(鲁迅先生)
(7)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8)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
2、分组学习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注意充分运用资料,关于把握第五单元课文,运用老师搜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志的信任》、《回忆鲁迅先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自嘲》、《门外文谈》、《致颜黎民》等文章。
3、老师要注意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学生分组进行交流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关于归纳小结。
老师注意结合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
(1)“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关心下一代,关心进步青年,痛恨黑暗势力,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2)亲人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慈祥,和蔼,关心孩子的好父亲,一生勤俭持家,辛勤写作,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的榜样。
(3)从鲁迅先生生平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不停地工作,真正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4)同事眼中,他是一位受人爱戴,兢兢业业工作,性格开朗,善于关心他人的挚友。
(5)伟人眼中,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
一位无产阶级战士。
(6)老师眼中的他是一个学习勤奋刻苦,尊重老师的好学生。
(7)我的眼中,他是一位……
(8)鲁迅先生作品的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文笔洗炼,语言简炼。
构思细腻,超凡脱俗。
作品都表现鲁迅先生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冲锋在前的自我牺牲精神。
四、总结
五、作业
把自己学习的体会想法写下来。
板书:
走近鲁迅
导师
慈父、贤夫 挚友 战士
好学生
伟人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