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售后回租新政破冰融资租赁业(中英文版)
- 格式:docx
- 大小:16.54 KB
- 文档页数:7
融资租赁合同(售后回租)甲方(出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承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乙方拥有相关设备或资产,并希望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甲方愿意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签订本融资租赁合同(售后回租)。
第一条租赁物1.1 乙方将其拥有的设备或资产(以下简称“租赁物”)出售给甲方,并由甲方回租给乙方使用。
1.2 租赁物的详细描述如下:-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规格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 购置价格: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条租赁期限2.1 本合同的租赁期限为____年,自租赁物交付之日起计算。
2.2 租赁期限届满,乙方有权选择购买租赁物或续租。
第三条租金及支付方式3.1 租金总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分____期支付。
3.2 每期租金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支付日期为每____个月的____日。
3.3 乙方应按时足额支付租金,逾期支付的,应按逾期金额的每日____%支付违约金。
第四条租赁物的所有权4.1 租赁期间,租赁物的所有权归甲方所有。
4.2 乙方对租赁物享有使用权,并应妥善保管和维护租赁物。
第五条租赁物的维护和保养5.1 乙方应负责租赁物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5.2 因乙方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当导致租赁物损坏的,乙方应负责修复或赔偿。
第六条租赁物的保险6.1 甲方应为租赁物投保财产保险,保险费用由乙方承担。
6.2 租赁物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赔偿金归甲方所有,但甲方应将赔偿金用于租赁物的修复或购置新的租赁物。
融资租赁合同(售后回租)审核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租赁物审查:•租赁物的真实性和所有权:确保租赁物真实存在,且属于承租人所有并有权处分。
•租赁物的价值评估:评估租赁物的价值,确保购买价格不高于其实际价值。
•租赁物的抵押、查封等情况:核查租赁物是否设立任何抵押、权属存在争议或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或所有权存在瑕疵。
2.合同条款审查:•租赁期限、租金构成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审查租金的合理性,确保符合《民法典》第七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即融资租赁合同的租金,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根据购买租赁物的大部分或者全部成本以及出租人的合理利润确定。
•租赁物的名称、品质、规格、数量和金额:确保填写具体、准确,并符合融资租赁财产的标的物要求。
•租赁物的交货、验收、交货地点和使用地点:明确具体的规定。
•融资租赁合同的担保事项:如有担保人,应审查其担保能力和担保条款的合法性。
•租赁物的保险和税收承担:明确保险和税收的承担方。
•租赁物迟延交货或发生质量瑕疵的索赔事项:规定索赔的具体流程和责任分配。
•租赁起止日期的约定:明确租赁的开始和结束日期。
•租赁物的用途和维修、保养:明确租赁物的使用目的和维修、保养责任。
3.合同执行审查:•合同签订后的所有权转移手续:确保在售后回租中,及时办理租赁物所有权转移手续,并形成交付清单,由合同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租金支付和发票开具:确保租金按时支付,并开具相应的发票。
•租赁物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定期检查租赁物的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其符合合同约定。
这些要点对于确保融资租赁合同(售后回租)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在审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这些要点,并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的意见,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36号文对融资租赁业务以下新的规定:(一)售后回租改按贷款服务征税1、一般规定36号文附件一《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将“融资性售后回租”归入“金融服务”中的“贷款服务”。
“融资性售后回租,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从事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企业后,从事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企业将资产出租给承租方的业务活动。
”36号文之前,动产的融资性售后回租,税率是17%,在36号文出台后,适用6%的税率。
根据36号文的规定纳税人购买的贷款服务进项税不得抵扣。
因此,承租人购进的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不得抵扣进项税。
2、例外规定税法总是有例外规定。
纳税人根据2016年4月30日前签订的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合同,在合同到期前提供的售后回租服务,可继续按照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
尽管按照贷款服务税率较低,但是由于承租人不得抵扣进项税,因此,售后回租业务继续按照融资租赁缴纳增值税,承租人将更欢迎。
(二)不动产纳入租赁对象36号文关于融资租赁服务的税目注释,明确规定“按照标的物的不同,融资租赁服务可分为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和不动产融资租赁服务。
”融资租赁业务销项税额的计算,包括融资租赁的定义、税率和销售额的确定三个问题。
36号文对融资租赁的定义,延续了以往的做法。
“融资租赁服务,是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租赁活动。
即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有型动产或者不动产,租赁给承租人,合同期内租赁物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只拥有使用权,合同期满付清租金后,承租人有权按照残值购入租赁物,以拥有其所有权。
不论出租人是否将租赁物销售给承租人,均属于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的税率:根据租赁物的不同,适用不同的税率。
不动产租赁服务,税率是10%。
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是16%。
融资租赁的销售额,根据租赁公司的审批不同,规定也不完全一致。
1、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发行债券利息和车辆购置税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融资性售后回租终于可以扣除本金后再交增值税了2013年8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文)已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融资性售后售后回租政策是最受诟病的规定,一度被认为将导致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走向毁灭。
经过业界和各类专业人士的积极争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终于在2013年12月12日发布《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中,将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政策进行了重大修改,即终于可以扣除向承租方收取的有形动产价款本金后再计缴增值税了。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项政策的前世今生:一、营业税时期的售后回租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13号公告)规定: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确认为销售收入。
因此,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给租赁公司后,租赁公司收取租金时,将承租方归还售后回租本金部分在缴纳营业税前也进行扣除。
很多政策限制行业,如医疗设备、农业专用机械等等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或者由财政补贴等无法落实不能开展直租的业务,都可以选择售后回租模式。
如此一来,承租人将拥有的设备售后回租,减轻了资产负债,盘活了存量资产,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营改增试点初期的政策2012年1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率先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后,要求融资租赁企业有形动产融资租赁业务,适用税率17%,对于超过实际税负3%的部分给予即征即退。
但在实际执行中,融资租赁公司开展有形动产售后回租业务,采取本金部分开收据,利息部分开发票方式,纳税基数与营改增之前基本相同,如果按照超过实际税负3%的部分给予即征即退规定,增值税纳税额部分比营业税纳税额降低,这样的操作也得到试点省市税务机关的默许,营改增试点之后,售后回租业务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跨境融资租赁及售后回租业务操作指引一、售后回租定义售后回租是指承租人(卖方)将一项自制或者外购的的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出租人(买方)处租回,俗称\回租\。
在售后融资租赁中,资产的原所有者在保留对资产使用权的前提下,将固定资产转化为货币资本,满足了融资需求。
二、跨境融资租赁及售后回租业务定义我行企业客户向我行申请为合作融资租赁公司开立对外融资性保函(一般通过同业代开),境外银行以此保函向合作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跨境融资,合作融资租赁公司向所属地外管部门申请外债额度并结汇用于购买我行企业客户资产的新型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业务。
该业务模式实现了将企业客户的优良信用输送至境外银行,通过合作的融资租赁公司的外债管道在我行(或保函代开行)的监管下将境外资金无缝嫁接至企业客户。
三、售后回租融资租赁对我行客户的好处1、客户可得到的融资款使用时间长,有利于客户实现融资品种的多样化,优化客户的负债结构;2、无资金使用强制要求,客户可自主灵活安排资金使用方向和性质,并可作为新项目资本金投入;3、资金成本低,为客户节省财务费用;4、不占用客户的原有授信指标,不影响客户的原有融资规模及再融资计划;5、客户可继续使用租赁物件。
四、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业务对我行的好处1、增加我行企业存款;2、不影响贷款规模;3、增加我行中间业务收益;4、带动其他业务营销;5、开拓重点客户;6、突破业务区域限制;五、具体操作流程(一)筹备阶段:3、由于境外资金最终通过合作融资租赁公司的外债渠道流入客户账户,客户向我行申请保函,为合作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向境外银行借入相应融资款。
(二)签订合同前的准备阶段:1、客户向各相关部门请示,针对此项目的融资可以取得各相关部门同意出具相应的批文(如有需要),如国资部门批准出售资产的文件(国资委批复),同级财政承诺函(财政通知),将租金支付列入同级人大预算的批复(人大批复)或其他相应的信用文件等(政府通知和政府请示);2、客户与合作融资租赁公司协商将要签订合同及其附件的细节问题;3、客户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上述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初步评估(先不出具资产评估报告)。
问题: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反映,答案:您好:未实现融资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冲减长期应收款的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冲减长期应付款的金额。
“长期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长期应收款项等。
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相应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和“坏账准备”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
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相应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新税收政策的账务处理一、新政策解读《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主要内容如下:(一)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时,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
该内容界定了融资性售后回租的实质,否认了其销售表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构成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显然,融资性售后回租不能拆解为“销售”和“回租”两笔业务,应把“销售”理解为基于双方合同约定回租前提下的行为条件,实质是融资租赁,在会计账务上不能作为销售处理。
(二)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此项规定体现了国家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不再区分销售和回租两笔业务进行税务处理,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符合实质课税原则。
但上述政策是有条件的,业务中的出租方必须是经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具体为银监会许可的金融租赁公司和商务部许可的外商投资租赁公司,且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只适用于承租人,对于出租人仍须缴纳营业税。
(三)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出售资产的行为,不确认为销售收入,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
融资租赁与融资性售后回租缴纳增值税有关问题融资性售后回租是融资租赁的一种特殊形式,缴纳营业税时所属税目和计算方法均一样,营改增后却分属不同税目,在计税方法上也出现较大差异:一、基本概念融资租赁服务,是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租赁活动。
即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有形动产或者不动产租赁给承租人,合同期内租赁物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只拥有使用权,合同期满付清租金后,承租人有权按照残值购入租赁物,以拥有其所有权。
不论出租人是否将租赁物销售给承租人,均属于融资租赁。
融资性售后回租,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后,又将该资产租回的业务活动,属融资租赁的特殊情形。
二、纳税规定(一)税目、税率目前,融资租赁(不含融资性售后回租)按照税目“现代服务——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有形动产融资租赁税率为13%,不动产融资租赁税率为9%。
融资性售后回租按照“金融服务——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税率为6%。
税目、税率调整过程在营改增前,“融资性售后回租”包含在税目“金融业——融资租赁”中,没有单独作出规定,计税方法也一样,税率为5%。
从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开始营改增试点时,将“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列入税目“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中,税率为17%,仍然没有对“融资性售后回租”单独作出规定。
后来北京市等省市的营改增试点,一直到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前,均按照“有形动产融资租赁”计税,税率为17%。
在此期间,税目、税率虽没有变化,但计税方法从2013年8月1日起发生了变化(后面有详述)。
全面营改增后,“融资性售后回租”从税目“租赁服务——融资租赁服务”中独立出来,划入“金融服务——贷款服务”中,税率为6%;融资租赁服务又细分为: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税率17%)和不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税率11%)。
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又调整了三次,其中有两次涉及“融资租赁服务”:自2018年5月1日起,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税率,由17%调整为16%;不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税率,由11%调整为10%。
吐⾎强推!新版融资租赁和售后回租的税会处理(附真实案例分析)⼀概念1.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即出租⼈根据承租⼈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有形动产或者不动产租赁给承租⼈,合同期内租赁物所有权属于出租⼈,承租⼈只拥有使⽤权,合同期满付清租⾦后,承租⼈有权按照残值购⼊租赁物,以拥有其所有权。
不论出租⼈是否将租赁物销售给承租⼈,均属于融资租赁。
(注:《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办法》规定:适⽤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固定资产,另有规定的除外。
)2.融资性售后回租:承租⼈以融资为⽬的,将资产出售给出租⼈,同时与出租⼈签定融资租赁合同,再将该资产从出租⼈处租回的融资租赁形式。
即卖⽅兼承租⼈,买⽅兼出租⼈。
融资租赁与融资性售后回租的区别:融资租赁是转移了资产所有权的租赁;售后回租是融资,承租⼈和供货⼈为同⼀⼈。
⼆承租⽅会计处理(⼀)融资租赁1.执⾏《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财会〔2006〕3 号)的企业(1)租赁开始⽇,资产⼊账价值承租⼈应当将租赁开始⽇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资产的⼊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
承租⼈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的⼿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应当计⼊租⼊资产价值。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贷: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银⾏存款(2)每期⽀付租⾦借:长期应付款贷:银⾏存款(3)每期按实际利率分摊未确认融资费⽤:借:财务费⽤贷:未确认融资费⽤2.执⾏《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 租赁》的企业(1)租赁开始⽇承租⼈应当对租赁确认使⽤权资产和租赁负债(进⾏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
)在租赁期开始⽇,承租⼈应当按成本借记本科⽬,按尚未⽀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贷记“租赁负债”科⽬;对于租赁期开始⽇之前⽀付租赁付款额的(扣除已享受的租赁激励),贷记“预付款项”等科⽬;按发⽣的初始直接费⽤,贷记“银⾏存款”等科⽬;按预计将发⽣的为拆卸及移除租赁资产、复原租赁资产所在场地或将租赁资产恢复⾄租赁条款约定状态等成本的现值,贷记“预计负债”科⽬。
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的税务处理现代金融实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融资租赁以及融资性售后回租的情况。
这两者从名称上看似乎比较相近,但是无论从会计处理还是税务实务中,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今天我们就尝试着从几个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
一、定义1、融资租赁: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租赁活动,可分为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和不动产融资租赁服务。
提示:注意与经营租赁的区别,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两者性质完全不同,融资租赁的目的是取得租赁标的物的所有权,而经营租赁的目的仅仅是获得租赁标的物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
2、融资性售后回租: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从事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企业后,从事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企业将该资产出租给承租方的业务活动。
提示:售后回购本质上属于一种融资交易,回购价大于原价的差额相当于融资费用。
二、税目1、融资租赁服务属于:销售服务——现代服务——租赁服务——融资租赁服务——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和不动产融资租赁。
2、融资性售后回租属于:销售服务——金融服务——贷款服务提示:1、原营业税税目注释中融资租赁属于“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将“融资租赁”纳入“租赁服务”范围。
2、将财税〔2013〕106号(以下简称106号文)的注释中“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改为“租赁服务”,增加不动产租赁服务。
即全面实施营改增后,“租赁服务”包括有形动产租赁和不动产租赁。
3、与原注释相比,一是新增不动产融资租赁;二是将“融资性售后回租”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纳入“贷款服务”范围。
三、税率1、融资租赁服务税率:有形动产融资租赁:17%,不动产融资租赁:11%。
一般纳税人试点(2013年8月1日)前签订的尚未执行完毕的有形动产租赁合同,可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3%。
2、融资性售后回租:税率6%。
四、销售额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1)经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和车辆购置税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融资租赁合同(售后回租)是指融资租赁公司(也称为租赁人)与企业或个人(也称为承租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合同协议,通过租赁和回租的方式,为承租人提供资金支持。
其中,售后回租是的一个特殊形式。
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通过租赁形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与传统信贷相比,融资租赁具有更加灵活的还款方式和更低的风险。
在中,租赁人购买活动资产(如设备、机器、车辆等),并以租赁期限来支付租金。
在租赁期满时,承租人有权购买这些资产,或者将其归还给租赁人。
售后回租是一种常见的融资租赁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购买资产,并将其出租给融资租赁公司。
随后,企业以这些资产作为抵押向融资租赁公司借款,以获得资金。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将资产转换为现金,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保留资产的使用权。
售后回租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资金的方式,而无需出售资产或增加债务负担。
企业可以将闲置资产变现,用于扩大业务、追求新的发展机会、偿还债务或进行其他投资。
的内容通常包括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提前终止条款等。
租赁期限可以根据双方的协商而定,通常较长,以确保承租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利用租赁资产。
租金支付方式可以根据承租人的经营状况来选择,可以是按月支付、按季度支付或者其他方式。
同时,还会规定租赁资产的保养和维修责任,以及租赁期结束时的清算方式。
当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可以选择购买租赁资产以继续使用,也可以选择将其归还给租赁人。
选项的选择通常取决于资产的价值和承租人的经营需求。
也会涉及到租赁人的保险要求,以确保租赁资产在租期内得到充分保护。
这通常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等,以应对任何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这些保险费用通常由承租人承担。
作为一种融资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融资方式。
通过售后回租,企业可以在资金需求紧张的时候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同时保留资产的使用权,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灵活的选择。
在的执行过程中,双方需遵守合同约定,并积极履行各自的责任。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财税处理及探析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172-02摘要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由于其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而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融资。
本文浅析了融资性售后回租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关键词融资租赁售后回租财税处理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ing)或现代租赁(modern 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
融资租赁是以融资为直接目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
融资租赁的种类:简单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委托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租赁、售后租回融资租赁、转融资租赁等。
本文就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进行探析。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经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后,又将该项资产从该融资租赁企业租回的行为。
承租企业将自有设备以公允价值出售给经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和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主管部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同时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以融资性租赁方式租回该设备使用的特殊租赁方式。
融资性售后回租的优点在于,它使承租企业在保留设备使用权的前提下并获得所需的资金供营运周转。
同时又为租赁公司提供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在出售回租的过程中,出售人可以不间断的使用资产。
一、融资性售后回租会计处理融资性售后回租对于出租人来讲,同其他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没有什么区别。
而对于承租人来讲,由于其既是资产的承租人同时又是资产的出售者,因此,售后租回交易同其他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融资租赁合同(售后回租)融资租赁合同(售后回租)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甲方(出租方):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乙方(承租方):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是一家专注于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乙方是一家需要融资的公司,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就乙方将其所有的设备出售给甲方并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回租使用的事宜,达成如下合同条款:第一条合同目的乙方将其合法拥有的设备出售给甲方,并从甲方处租回该设备使用,甲方同意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条件购买并出租该设备给乙方。
第二条设备描述乙方出售给甲方的设备详情如下:1. 设备名称:______________;2. 规格型号:______________;3. 数量:______________;4. 设备现状:______________;5. 设备所在地:______________。
第三条购买与交付1. 双方同意,甲方以人民币____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___)的价格购买上述设备。
2. 乙方应于本合同签订之日起______________日内将设备交付给甲方,甲方在交付时进行设备验收。
第四条融资租赁条款1. 租赁期限:自设备交付之日起至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日止。
2. 租金支付方式:乙方应于每月______________日前支付当月租金,租金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___)。
3. 租金总额:租赁期限内乙方应支付的租金总额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___)。
第五条保证金及服务费1.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______________日内向甲方支付保证金人民币____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___)。
(一)基础业务合作模式分析1、直接融资租赁保理业务合作模式该模式项下,租赁机构用自有资金或筹集资金,向供货商购进承租人选定的租赁物件,承租人按照租约支付每期租金,租赁机构在期满结束后以名义价格将租赁物件所有权卖给承租人。
直接租赁最大的受益人往往是生产厂商,对生产厂家来说,租赁可为其客户提供融资的增值服务,故可有效提升其企业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图表1:直接融资租赁保理流程图2、融资性售后回租保理业务合作模式 该模式项下,承租人为获得融资为目的或改善财务结构,将自有物件出卖给租赁机构,同时与租赁机构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再将该物件从租赁机构处租回,是承租人和供货商为同一人的融资租赁方式。
售后回租进一步发挥了租赁资本形态灵活转化的功能,企业①租赁物买卖合同④融资租赁合同在添置设备等动产时将资本货币转化为了实物资本。
而通过将现有设备卖给租赁再租回使用,又将实物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为企业开辟了一条融资新渠道。
和普通贷款相比,租赁既有债权债务关系,又有物权关系,而借贷只是债权债务关系。
融资租赁可对租赁物进行加速折旧,而贷款则无法起到这个功能。
图表2:融资性售后回租保理模式流程图3、厂商租赁保理业务合作模式该模式项下,租赁机构通过供货商(及其经销商),签订针对其终端用户融资的合作协议,并通过为终端客户提供金融租赁服务,使终端客户为从供货商获得的设备支付租金,成为承租人,从而获得设备使用权的租赁形式。
通常,供应商承担回购责任。
厂商租赁其实是直接租赁的一种变形,是厂商为了销售采取的融资租赁。
由于设备所有权未发生转移,所以比分期付款有更安全的资金回收保障。
图3:厂商租赁保理流程图(二)基础交易模式准入标准及操作流程上述三种基础交易以租赁公司为授信主体,须严格按照民银发[2014]86号《关于印发<中国民生银行租赁保理业务管理办法>及操作流程的通知》及我行相关管理办法操作执行。
三、售后回租无追索权保理合作模式(一)模式简介1、产品简介特殊的售后回租业务,银行买断租赁公司的应收租金,根据承租人的信用状况给予支付对价,还款时由承租人将租赁款划至我行指定账户的一种融资业务。
融资性售后回租税会差异1. 融资性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2.售后租回的税务处理(1)融资性售后租回业务的税务处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2)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租回增值税处理【例7—5】2014年12月,甲公司因业务需要,准备添置一台固定资产(设备),设备售价1 000万元,价税合计1 170万元。
固定资产无需安装,在12月31日交付使用。
现有三种融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方案二:会计处理(单位:万元)税务处理(1)贷款购进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自有 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贷:银行存款 1 170(2)销售给租赁公司:借:银行存款 1 000贷:固定资产——自有 1 000(3)售后融资性回租:借:固定资产——融资租赁 1 000长期应收款——融资待抵扣进项53.9036未确认融资费用 317.08贷:长期应付款 1370.9836(此处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固定资产入账原值计算有点复杂,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需要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4)2015年—2018年确认融资费用(经计算实际利率12%):2015年的会计分录:借:财务费用 12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4759长期应付款 342.7459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20长期应收款-融资待抵扣进项 13.4759银行存款 342.7459计税基础=1 000万元;折旧=1000/5=200万元;财务费用=329.27-250=79.27万元。
2016年—2018年的会计分录类似,变动的只是“财务费用”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年份借:财务费用借: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016 94.89 13.4759 94.892017 66.76 13.4759 66.762018 35.43 13.4759 35.432015年-2018年每年折旧金额=1000/5=200万元2018年12月31日,当固定资产所有权归属承租方时:借:固定资产-自有 1 000贷:固定资产-融资租赁 1 000税会差异表方案三:会计处理(单位:万元)税务处理①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借:固定资产——融资租赁 1 000计税基础=170/1.17+281.42×4=1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4.70 (170×0.17/1.17)其他长期应收款——融资待抵扣进项 163.56未确认融资费用 270.98贷:银行存款 170长期应付款 1 289.24②2015年—2018年确认融资费用(经计算实际利率12%)如下表:2015年的会计分录:借:财务费用 102.56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0.89长期应付款 322.31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02.56长期应收款-融资待抵扣进项 40.89银行存款 322.312016年—2018年的会计分录类似,变动的只是“财务费用”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年份借:财务费用借: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016 81.10 47.8414 94.892017 57.06 47.8414 66.762018 30.26 47.8414 35.432015年-2018年每年折旧金额=1 000/5=200万元2018年12月31日,当固定资产所有权归属承租方时:270.98万元折旧=1270.98÷5=254.196万元借:固定资产——自有 1 0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赁 1 000税会差异表。
Adversity is an inevitable process of growth. People who can accept adversity bravely will grow stronger day byday.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融资性售后回租的概念是什么?融资性售后回租的概念是:融资租赁是企业资产与金融资金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融资业务,它以“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
《合同法》对融资租赁合同的定义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售后回租是融资租赁方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
一、融资性售后回租的概念是什么?融资性售后回租的概念是:融资租赁是企业资产与金融资金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融资业务,它以“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
《合同法》对融资租赁合同的定义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售后回租是融资租赁方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
二、售后回租模式的争议典型的融资租赁模式是直租,此时存在三方主体,即出卖人、出租人(买受人)、承租人。
但是,当融资租赁的出卖人与承租人主体同一之时,就出现了售后回租的情形。
售后回租是指承租人为了实现其融资目的,将其自有物的所有权转让给出租人,再从出租人处租回的交易方式。
售后回租是出卖人与承租人同一的“非典型”融资租赁形式。
但在我国的融资租赁实践中,售后回租业务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对部分租赁公司而言,售后回租业务占比甚至超过了80%。
曾有观点认为,售后回租合同在法律关系的性质上属于抵押贷款,而不构成融资租赁合同关系,并在此前提下,认定此类合同无效。
这将给融资租赁行业经营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售后回租合同的效力及租金债权的回收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
由于在售后回租交易中,租赁物的所有权原本属于承租人,出卖人与承租人归于一体,与传统融资租赁交易的三方当事人存在一定区别,在表现形式上与抵押借款类似。
融资性售后回租新政破冰融资租赁业?(中英文版)公告要点1.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时,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
2. 售后回租中承租人出售资产的行为应视同为融资行为,承租人不确认销售收入,不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应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
同时,承租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 该公告规定其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但对于此前因与13公告规定不一致的税收处理而已缴纳的税款可以申请退税。
我们的分析1. 应当注意13号公告的适用范围13号公告中所述的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经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后,又将该项资产从该融资租赁企业租回的行为。
这里需要注意出租人的资质问题,即必须是经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
如缺乏适格出租人,售后回租交易原则上是不能适用该文件的。
2. 避免后流转税改革时代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税负增加13号公告公布以前,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相关税收规定不明确,往往被分解为销售和租赁两项业务来做税务处理,但流转税改革给承租人带来了额外的税务负担。
以旧设备的售后回租业务为例,在流转税改革前,根据《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财税字(94)026号), 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暂免征收增值税。
承租人可以根据该文在售后回租业务的出售阶段避免缴纳增值税。
但2009年增值税转型以后,上述暂免征收增值税的规定实际上已经停止执行,部分地区的税务机关根据《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开始要求承租人缴纳增值税。
这无疑额外增加了融资租赁业务的整体税务负担。
基于“实质课税”原则,13号公告确认了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阶段“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
由于在该阶段不存在税收意义上的资产销售行为,从而承租方在出售阶段不应被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
3.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可能是融资租赁的首选模式2009年流转税改革以来,融资租赁公司一直被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导致承租人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的问题所困扰。
13号公告就该问题为部分融资租赁项目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即承租人出售设备给融资租赁公司阶段,资产所有权有关的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故不需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
由于在第一步承租人已经取得了增值税抵扣凭证,因而在租赁设备时承租人无需取得融资租赁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从而也就解决了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的问题。
我们理解,仅从增值税的角度而言,售后回租可能是目前融资租赁的首选模式。
4. 尚待明确的问题13号公告确立了对售后回租业务实行实质性课税的原则,为融资租赁业解困,但仍然有一些不够明确的地方, 例如:Ø 根据13号公告,出租人可以将融资利息直接在财务费用中列支。
但并未明确说明该项利息的性质及其具体范围。
Ø 13号公告对于出租人的营业税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
在融资租赁项下,出租人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在“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语目前中国内地融资租赁行业与国际同行仍然有一定差距。
而税收作为融资租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无疑对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2009年流转税改革以来,融资租赁行业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冲击。
可喜的是,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开始着手实际解决相关问题,我们期待在之后的税改中,能切实解决融资租赁行业的税务困境.专栏New Policy of "Financial Sale-and-Lease-back": An Icebreaker for Financial Leasing Business?Salient Points1. When a lessee sells a target asset as part of a financial sale-and-lease-back transaction, such sale should fall outside the scope of business tax ("BT") or VAT, as it does not involve transfer of ownership or all the risks and benefits related to ownership of the asset.2. A lessee's sale during a financial sale-and-lease-back transaction should be treated as a financing mechanism. The lessee is not required to recognize any sales income or to pay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EIT"). Rather, the asset should be depreciated based on the lessees' book value recorded before the sale. Meanwhile, the interest expenses paid by the lessee for financing should be deductible for EIT purposes.3. Announcement No. 13 became effective on October 1, 2010. Lessees may seek tax refunds for VAT or BT paid on a basis different from that provided by Announcement No. 13.Our Observation1. Applicability of Announcement No. 13Under Announcement No. 13, a "financial sale-and-lease-back" refers to a transaction where, for financing purposes, a lessee sells its assets to an approve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y and thenleases the assets back under a financial leasing arrangement. The eligibility of the lessor is a point worth noting; only approved 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 are eligible. Therefore, in principle sale-and-lease-back transactions without eligible lessors shall not be subject to Announcement No. 13.2. To avoid additional tax burden for financial sale-and-lease-back after the turnover tax reformBefore the promulgation of Announcement No. 13, the tax implications of a financial sale-and-lease-back transaction were unclear, and such transaction was often treated as separate sales and leases for tax purposes and thus subject to different tax treatments. However, the turnover tax reform brought additional tax burden for lessees. One example is the sale-and-lease-back of old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Circular on Several Policies of Value-added Tax and Business Tax (Caishuizi (94) No. 026), units and individuals selling their used fixed assets as goods are temporarily exempted from VAT. Under this circular, a lessee will not incur VAT for the sale during a sale-and-lease-back transaction. However, after the 2009 VAT reform, the abovementioned policy has been practically abolished. Based on the Circular on Certain Issues Concerning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T Reform (Caishui 2008 No. 170), the tax authorities in certain regions began to require that lessees pay VAT. This is undoubtedly an additional tax burden to the financial leasing busines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ax by substance", Announcement No. 13 confirms that at the point of the lessee’s sale, "not all th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onnection with ownership of assets are fully transferred". Therefore, itshould not be subject to VAT or BT because no de facto sale of assets took place from a tax perspective.3. Financial sale-and-lease-back could be a preferred model of financial leasingAfter the VAT reform in 2009,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have been haunted by the fact that they cannot issue VAT invoices and therefore lessees cannot credit against input VAT. Announcement No.13 provides a solution for part of financial leasing projects: lessees are not liable to VAT or BT at the stage of the sales of equipment to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y, whereby not all benefits and risks attached to ownership of assets are fully transferred. As lessees would have already obtained certificates to substantiate its VAT credit,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lessors to obtain another certificate issued by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Hence, the difficulty for lessees to credit against input VAT is practically solved. We understand that, for merely VAT saving purposes, the sale-and-lease-back structure could be a preferred model under a financial leasing arrangement.4. Issues to be clarifiedAnnouncement No. 13 applies substantive tax principles to the sale-and-lease-back transaction, ass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Such policy deserves applause but some aspects still call for further clarification:According to Announcement No. 13, lessors may deduct financing interests as financial expenses. But there are no specific provisions on the nature of financing interests and its specific scope.Announcement No. 13 lacks clear instructions on the BT treatment of lessors. Under financial leasings, the balance after the actual costs borne by lessors for the leased goods is subtracted from all the prices and additional expenses (including the scrap value) collected from lessees are regarded as turnovers. In circumstances where there lacks a "transfer of the ownership or the risks and benefits related to ownership of the assets", how "actual costs borne by lessors for the leasing goods" are identified is still an issue to be resolved.ConclusionAt present, there remain some gap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in China and its international counterparts. Tax, a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consideration for financial leasing transactions, undoubtedly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Since the VAT reform in 2009,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 has been unexpectedly impacted. Nevertheless, SAT has begun to solve relevant problems in financial leasing transactions, as mentioned above. We hope further tax reform may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currently faced by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