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汇编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8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及答案【篇一:唐雎不辱使命中考精编试题】txt>(第一课时)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12、长跪而谢之曰(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岂直五百里哉?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2017-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题及答案汇集一、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中考题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9分)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6.不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B.以头抢地尔抢:碰,撞C.休祲降于天休䘲:吉凶的征兆D.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仓鹰击于殿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与臣而将四矣呼尔而与之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光先帝遗德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选自《战国策》。
文章记叙了唐雎为维护安陵国尊严进行外交抗争的故事。
B.选文第①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C.选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
D.选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
答案:(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6.D【解析】谢:认错,道歉。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A【解析】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C【解析】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唐雎不畏强权、大智大勇的形象。
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
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
”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
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至虏庭,纳之袖中。
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
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
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
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
”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
至能犹伏地。
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
”至能再拜而退。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集锦附答案22《唐睢不辱使命》中考集锦附答案一、(2004·黄冈)唐睢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②长跪而谢之()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答: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二、2014年泰安中考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017-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题及答案汇集一、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中考题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9分)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6.不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B.以头抢地尔抢:碰,撞C.休祲降于天休:吉凶的征兆D.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仓鹰击于殿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与臣而将四矣呼尔而与之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光先帝遗德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选自《战国策》。
文章记叙了唐雎为维护安陵国尊严进行外交抗争的故事。
B.选文第①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C.选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
D.选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
答案:(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6.D【解析】谢:认错,道歉。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A【解析】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C【解析】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唐雎不畏强权、大智大勇的形象。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集锦答案一.16.(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17.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8.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二.9.逆:违背谢:道歉10.C 11.(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12.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三.(一)6、〔1 )通“措”,置。
(2 )道歉7 、B 8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9.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二)10.( l )完成(2 )热水11、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12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
(言之有理即可)四.18、①撞②道歉(2分。
每格1分。
)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2分。
关键词“以”、“徒”、“以”各0.5分。
)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五.15.(2分)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换只(仅仅) 道歉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17.(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休祲”1分,翻译通顺1分) 18.(2分)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19.(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17.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18.如果有才能、有见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一、1、给加粗字注音。
(1)秦王怫然怒()(2)以头抢地耳()(3)亦免冠徒跣()(4)聂政之刺韩傀()(5)休祲降于天()(6)天下缟素()(7)秦王色挠()(8)寡人谕矣()2、解释加点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___ _(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 ____(3)大王加惠..___ _(4)请广.于君_ _(5)岂直..怒_ _..五百里哉__ _ (6)秦王怫然(7)布衣.._ __.._ __ (8)以头抢.地耳(9)庸夫(10)非士.之怒__ ____(11)休祲..___ __..降于天__ ___ (12)天下缟素(13)秦王色挠..(14)长跪而谢.之__ _(15)寡人谕.矣____ _(16)虽然..,受地于先生(17)徒.以有先生也(18)安陵君其.许寡人__ __(19)轻寡人与.__ __(20)今日是.也____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写在横线上:(4分)1、故不错意也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三.一词多义:(12分)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_______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2、于受地于.先王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3、徒亦免冠徒.跣________ 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4、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徒以.有先生也5、之愿终守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此庸夫之.怒也四、翻译下列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4)聂政之刺韩傀,白虹贯日。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7)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8)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9)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五、课文的理解与把握(一)、课内阅读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2、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3、唐雎是如何一步步让秦王理屈词穷的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A.此庸夫.之怒也那 B . 天下缟素.平素C. 秦王色.挠神色D. 亦免冠徒.跣仅仅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何以.战?B.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然,受地于先王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B.故不错.意也错误C.而君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D.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对……说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庸夫.之怒也夫.战,勇气也。
B.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C.皆布衣之.士也每假借藏书之.家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皆以美于.徐公6.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对唐雎以语言描写为主,几乎没有任何情绪起伏的描写,体现了唐雎不卑不亢、镇定自若、冷静从容的特点。
B. 文中秦王怒、惧皆形于色,既是性格使然,也是出于“演”的需要,用以威慑或者迷惑唐雎。
这与唐雎的喜怒不形于色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唐雎始终不为所动的智慧。
C. 文章第四段,在唐雎视死如归的强硬威胁下,秦王屈服,放弃了窃取安陵的打算,反衬出了唐雎不畏强暴的形象。
D.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除了唐雎与秦王形象上存在对比,秦王对唐雎前后的态度也有对比。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韩、魏灭亡.亡:灭亡 B.秦王色.挠色:脸色C.与臣而将.四矣将:带领 D.天下缟素.素:白色的衣服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学而.时习之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在乎.山水之间也C.何至于.此贤于.材人远矣D.此庸夫之.怒也吾妻之.美我者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部编九年级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专题练习(含答案)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文学常识】以上文段选自《》,是(朝代)(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编次。
【通假字】1.秦王不说同,意思:2.故不错意也同,意思:3.仓鹰击于殿上同,意思:【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今:连词6.徒.以有先生也古:,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今:轻轻地抓8.长跪而谢.之古:,今:感谢或凋落【一词多义】(一)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徒以有先生也()4.以君为长者()(二)徒1.亦免冠徒跣()2.徒以有先生也()(三)夫1.此庸夫之怒也()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四)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五)于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请广于君()【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2.轻.寡人与()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4.天下缟素()【句子翻译】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008徐州市(一)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雄不辱使命》)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l )故不错.意也: ( 2 )长跪而谢.之曰: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 分)答:(二)溥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俄顷立就. ( 2)日沃汤.数次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2 分)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12.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l 分)答案:(一)6、〔 1 )通“措”,置。
(2 )道歉 7 、B 8 、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链接一、(04黄冈)(11分)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2分)(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分)1.(1)“仓”同“苍”,青色。
(2)道歉。
2.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三)文言文阅读(14分)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富弼传(节选)契丹乘朝廷有西夏之忧,遣使来言关南之地。
地是石晋①所割,后为周世宗所取。
富弼②奉使,往见契丹主曰:“两朝继好,垂四十年,一旦求割地,何也?”契丹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③,将以何为④?群臣请举兵而南,吾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
”弼曰:“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
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⑤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⑥其祸。
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
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与?抑人主当之与?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⑦者久之。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甲】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1.(天津市)“秦王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秦王色,跪而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矣:夫、魏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文中加点的的解,不正确的一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子C.大王布衣之怒乎D.秦王色,跪而之曰2. 下列句子中表达反气的一是(布衣:平民:感)A.公亦天子之怒乎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地耳C.千里不敢易也,直五百里哉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 下列下面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是()A.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行相斗争的程,以及斗争的局。
B.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决抵制秦王的局,断然拒“易地”,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文主要通声色的“ ”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明地表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尖的矛盾冲突中,秦王横狂暴、阴狡,而唐雎表得正气凛然、不畏暴。
2.(新疆·木市)“秦王使人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寡人! ”⋯⋯徒以有先生也。
”17.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是 ( )A. 安陵君其寡人 /其岸犬牙差互..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 亦免冠徒跣,以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坡..D. 要离之刺忌也,于殿上/其受之天也,于材人矣..18.将文中画横的句子翻成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素,今日是也。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填空。
秦国企用___________的政治局不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写出了外交斗争的局。
20.合文章内容,析作者主要通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种手法有什么好3.(四川省凉山州)秦王使人安陵君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汇编1.(天津市)“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2.(新疆·乌鲁木齐市)“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徒以有先生也。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3.(四川省凉山州)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易:岂直五百里哉直:长跪而谢之谢: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分)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年1.(浙江·湖州)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①以头抢.地耳②皆布衣之士.也.③长跪而谢.之曰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年1.(烟台)【甲】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B .或异二者之为. 何为.者也C. 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要离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分)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2分)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2分)2.(黄冈)【甲】 秦王谓唐雎曰……徒以有先生也。
”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 [卒]“猝”,突然。
○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2分)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②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汇编答案09年1.(天津市)1.D (选项D中“谢”的意思是“道歉”。
)2.C (三个句子中,选项A是一个一般疑问句;选项B、选项D都是一般陈述句。
只有选项C是反问句。
)3.B(选项B中,第一自然段,唐雎在抵制秦王的骗局时,先采用的是委婉拒绝的方法。
第二自然段,唐雎与秦王关于“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争执是全文故事情节的高潮。
)2.(新疆·乌鲁木齐市)17.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18.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19.易地出使秦国长跪而谢之20.语言(或“对话”)描写。
(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四川省凉山州)15.(2分)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换只(仅仅)道歉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17.(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休祲”1分,翻译通顺1分)18.(2分)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19.(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10年1.(浙江·湖州)17.①撞②平民③道歉18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9.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11年1.(烟台)9.D(3分)[来自:中国学考频道]10.(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l 1.威胁害怕(色挠) 12.郑重 l3.勇敢智慧2.(黄冈)20. ⑴道歉⑵介词,从、由⑶明白,懂得⑷穷尽,完结21.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3. B解释:以头抢地耳(用)(撞)长跪而谢之(道歉)秦王怫然怒(盛怒、愤怒)公亦尝闻天乎(曾经)秦王色挠(屈服)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而君逆寡人者(违背)寡人谕矣(明白、懂得)故不错意也(通措置)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人(要))唐雎不辱使命)岂直五百里哉(只)今日是也(指示代词,这样)翻译:1.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