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滴定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7.55 KB
- 文档页数:15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定性分析化学中的四大滴定,也就是碱度滴定、水的氢离子滴定、质
量滴定(定量滴定)和酸度滴定,是实验室中最基本的定性分析化学方法,用于化学分析当中不同物质的含量测定和种类鉴定。
一、碱度滴定
碱度滴定是指测定溶液的碱离子的含量,即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定量
测定,是通过酸度滴定时,将酸离子与碱离子结合,反应形成盐类,消耗酸,使pH值变化,从而测定溶液中碱离子的含量的一种化学滴定方法。
碱度滴定根据反应物是否有色不同,可分为标准的无色滴定和常用的有色
滴定两种类型。
碱度滴定通常用于分析碱性物质的含量,例如碱的溶液,
如NaOH溶液、KOH溶液等。
二、水的氢离子滴定
水的氢离子滴定(也称氢离子滴定)是在水样中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
含量的一种滴定,是一种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滴定方法。
水的氢离子
滴定是通过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来评价溶液的碱度的,它是以硫酸铜
为滴定剂,采用titration程序,以滴定曲线的路径从而测定水质当中氢
离子含量的一种滴定方法。
三、质量滴定
质量滴定,也称定量滴定,是指以一定的量的容量或重量的质量,测
定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含量的一种化学分析滴定方法。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一、酸碱滴定原理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
基本反应H++ OH- = H2O滴定曲线与直接滴定的条件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cK a≥10-8cK b≥10-8多元酸的滴定混合酸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c o K a1≥10-9c o K b1≥10-9K b1/K b2>104液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硼酸邻苯二甲酸氢钾、苯甲酸应用硼酸的测定、铵盐的测定、克氏定发、酸酐和醇类的测定等酸碱溶液pH计算一元弱酸两性物质二元弱酸缓冲物质理定分析方法。
基本反应M+Y=MY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酸效应αY(H)干扰离子效应αY(N)溶液酸度越大,αY(H)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αY(H)=1+β1[H+] +β2[H+] ²+β3[H+] ³+β4[H+]⁴+βⁿ [H+] ⁿ[Y]越小,αY(N)越大,表示干扰离子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αM(OH)、αM(L)及总副反应αMY的总副反应αY条件稳定常数K’MYαM越小,αY越小,K’MY越小,配合物稳定性越大滴定条件准确直接滴定的条件K’MY≥10-6分别滴定的条件K’MY≥10-6,△lgK≥5配位剂1.无机配位剂 2.有机配位剂:EDTA、CyDTA、EGTA、EDTP等指示剂铬黑T、二甲酚橙、钙指示剂、PAN等指示剂原理指示剂游离态与配合态颜色不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因素1.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K’MY一定时,CM越大,ΔpM’越大2.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CM一定时,K’MY越大,ΔpM’越大3.酸度的影响:pH越小,αY(H)越大,K’MY越小,ΔpM’越小4.其他辅助配位剂的影响:CL越大,αM(L)越大,K’MY越小,ΔpM’越小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滴定常用掩蔽方法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隐蔽法解蔽法应用测定石灰石中CaO、测定Ga2+、Mg2+Bi3+、Zr4+、Th4+的滴定测定Cu2+、Zn2+、条件电极电位条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离子强度副反应酸度一般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一般用浓度代替活度酸度变化直接影响电对的电极电位条件平衡常数滴定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反应物浓度2.温度3.催化剂4.诱导作用滴定化学计量点前化学计量点时化学计量点后曲线与终点的测定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预处理预氧化、预还原,除去有机物:干法灰化。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方法。
而滴定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通过溶液的滴定来确定物质的含量,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在分析化学中,有四种常用的滴定方法,分别是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
本文将对这四种滴定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化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酸碱滴定是一种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常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标志滴定终点,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等。
酸碱滴定广泛应用于酸度、碱度和中和值的测定,是化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滴定方法之一。
其次,络合滴定是一种通过金属离子与络合剂形成络合物的反应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络合滴定常用于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如测定水样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
络合滴定的滴定剂通常是EDTA(乙二胺四乙酸)等络合剂,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pH值以确保络合反应的进行。
第三,氧化还原滴定是一种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淀粉溶液、二酮类化合物等。
氧化还原滴定广泛应用于测定含氧量、还原剂含量等,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滴定方法。
最后,沉淀滴定是一种通过沉淀生成反应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在沉淀滴定中,常用的滴定剂有氯化银、氯化铅等。
沉淀滴定广泛应用于测定阴离子含量,如测定水样中的氯离子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等。
总的来说,四种滴定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
在进行滴定实验时,需要注意滴定条件的控制、指示剂的选择以及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化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四大滴定比较与总结滴定是化学分析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含量。
四大滴定是指电位滴定、自动滴定、嗅觉滴定和颜色滴定。
这四种滴定方法各有特点,下面将对它们进行比较与总结。
1.电位滴定电位滴定是通过测定电位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滴定速度快、灵敏度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电位滴定需要使用较贵的电位计仪器,因此成本较高。
2.自动滴定自动滴定是指通过电动滴定器进行滴定操作,滴定剂的滴定过程由机器自动完成。
自动滴定优点是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提高实验效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机器操作所需的技术支持较高,且设备价格相对较高。
3.嗅觉滴定嗅觉滴定是通过嗅觉来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简便易行。
嗅觉滴定的缺点是主观性较强,准确度较低,且对于不同人来说灵敏度差异较大。
4.颜色滴定颜色滴定是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观察到直观的颜色变化,使滴定过程更为直观。
而且,现有的颜色滴定剂相对较多,可根据不同的滴定物质选择合适的颜色指示剂。
然而,颜色滴定对于滴定终点的判断常常不够准确,需要较丰富的经验和实践。
综上所述,四大滴定方法各有优缺点。
电位滴定能够实现自动化、快速高灵敏度的滴定分析,但所需设备价格较高。
自动滴定操作简单准确,但设备价格相对较高且需要技术支持。
嗅觉滴定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高,准确度较低。
颜色滴定直观易懂,但滴定终点判断较为主观,需要经验和实践。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滴定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条件来确定。
对于要求快速高灵敏度的滴定分析,电位滴定是更合适的选择。
对于操作简便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滴定,可以考虑自动滴定方法。
对于便捷性要求较高且不需要太高准确度的滴定分析,可以使用嗅觉滴定法。
而颜色滴定方法则适用于对经验要求较高、对实验结果准确度不要求过高的分析。
四大滴定总结分析化学中的四大滴定即: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
一酸碱滴定1原理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
基本反应为H+ + OH- = H2O也称中和法,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
[2]2滴定曲线强碱滴定弱酸滴定反应为:以NaOH液(0.1000moL/L滴定20.00ml醋酸(HAc,0.1000mol/L)用NaOH滴定HOAc的滴定曲线为例,滴定曲线如下图:滴定开始前 pH=2.88滴入NaOH 液19.98ml时 pH=7.75化学计量点时 pH=8.73滴入NaOH液20.02ml时 pH=9.70指示剂的选择(1)只能选择碱性指示剂(酚酞或百里酚酞等),不能选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甲基红等)。
因为突跃范围较小,pH值在7.75~9.70之间;计量点在碱性区。
(2)弱酸被准确滴定的判决是C·Ka>10-8。
因为Ka愈大,突跃范围愈大。
而Ka<10-8时,已没有明显突跃,无法用指示剂来确定终点;另外,酸的浓度愈大,突跃范围也愈大。
3酸碱指示剂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称为酸碱指示剂。
是一类结构较复杂的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溶液中能部分电离成指示剂的离子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并且由于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因而在pH不同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
常用类型指示剂名称范围酸色中性色碱色甲基橙 3.1-4.4 红橙黄甲基红4.4-6.2 红橙黄溴百里酚蓝 6.0-7.6 黄绿蓝酚酞 8.2-10.0 无色浅红红紫色石蕊 5.0-8.0 红紫蓝4影响滴定结果的因素⑴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偏大)滴定前仰视或滴定后俯视(偏小)⑵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偏大);未用待测溶液润洗滴定管(偏小)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偏大)⑷滴定前标准液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偏大)⑸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偏大)⑹指示剂(可当作弱酸)用量过多(偏小)⑺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液滴溅出(偏小)⑻开始时标准液在滴定管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偏小)⑼碱式滴定管(量待测液用)或移液管内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偏小)⑽移液管吸取待测液后,悬空放入锥形瓶,少量待测液洒在外面(偏小)⑾滴定到指示剂颜色刚变化,就是到了滴定终点(偏小)⑿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不经干燥便直接盛待测溶液(无影响)⒀滴定接近终点时,有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无影响)(14)滴定时待测液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偏小)二配位滴定2滴定曲线。
四⼤滴定的⽐较与总结四⼤滴定的⽐较与总结⼀:反应原理及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滴定曲线:溶液pH 随滴定分数(a)变化的曲线指⽰剂选择: pHep 与pHsp 尽可能接近,以减⼩滴定误差⼀、强碱强酸滴定(⼀)强碱滴定强酸NaOH (0.1000mol/L )→HCL (0.1000mol/L, 20.00mL ) 1.滴定过程中pH 值的变化(1)Vb = 0:(2)Vb < V a :加⼊NaOH 18.00mL(3)Vb = 19.80mL(4)Vb < V a : SP 前0.1% 时,加⼊NaOH 19.98mL(5)Vb = V a (SP ):(6)Vb > V a :SP 后0.1%,加⼊NaOH 20.02mLLmol C Ha /1000.0][==+0.1=pH 320.0018.000.1 5.26310/20.0018.00a b a a bV V H C m ol L V V +---??=?=?=++2.28pH = 3.27pH =[]Lmol C V V V VH a ba ba/100.51.098.1900.2098.1900.205-+=+-=+-=3.4=pH [][]H OH K mol Lw +--===107/0.7=pH 520.0220.000.1 5.010/20.0020.02b a b a b V V OH C mol L V V ----??=?=?=++3.4=pOH 7.9=?pH(7)Vb = 40.00mLNaOH 加⼊量ml PH 范围△ PH 0.00→19.80 1--3.3 2.3 19.80 →19.98 3.3 --4.3 1 19.98 →20.02 4.3--9.7 5.4 ↓0.04 ml△ PH=5.42.滴定曲线的形状40.0020.000.140.0020.02b a b a b V V O H C V V ---??=?=??++1.48pOH =12.52pH ?=pH 0 12滴定分数a9.7 sp+0.1%4.3 sp-0.1%sp 7.0突跃络合滴定基本原理络合滴定:滴定反应为配位反应。
四大滴定的方法
四大滴定方法是: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
1. 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标准碱溶液(或反之)的方法,常用于测定溶液中的酸度或碱度,以确定物质的酸碱性质。
2.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常用于测定溶液中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浓度,或者测定样品中的氧化还原能力。
3. 络合滴定:络合滴定又称螯合滴定,是基于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络合反应进行滴定。
络合滴定常用于测定金属离子的浓度、测定配体的浓度以及确定络合反应的平衡常数等。
4. 沉淀滴定:沉淀滴定是通过滴定剂与待测物反应产生沉淀的滴定方法,通过观察滴定终点的沉淀形成与消失来确定滴定剂的用量,常用于测定含有沉淀产物的溶液中的物质的浓度。
四大滴定汇总一、酸碱滴定强碱滴定强酸--NaOH 滴定HCl 强酸滴定强碱--HC 滴定NaOH 强碱滴定弱酸-- NaOH 滴定HOAc强酸滴定弱碱--HCl 滴定NH 3 指示剂酚酞 甲基橙 酚酞、百里酚蓝 甲基红、溴甲酚绿、溴酚蓝终点指示颜色变化 无色变红色红色变黄色无色变红色、黄色变蓝色 红色变黄色、黄色变蓝色、黄色变紫色 酸度9.13.49.1、8.95.0、4.9、4.1 直接滴定的条件 cK a ≥10-8cK b ≥110-8标准溶液的标定 标准溶液 酸标准溶液 碱标准溶液HclNaOH基准物质无水NaCO 3、硼酸H 2C 2O 4.2H 2O 、KHC 2O 4、苯甲酸、邻苯二甲酸氢钾终点指示 甲基橙:红色变黄色酚酞:无色变红色示例 硼酸的测定、铵盐的测定、克氏定氮发、酸酐和醇类的测定等二、配位滴定副反应 水解反应、辅助配位效应、酸效应、干扰效应、混合配位效应酸效应酸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稳定常数[][]-4'YY[][][]''Y M MY[][][]Y M MY配位滴定准确直接滴定的条件分别滴定的条件C M..K'MY≥106C M..K'MY≥106、、lg.K'≥5常用金属指示剂指示剂适用PH范围In MIn 直接滴定的离子鉻黑T 8~10 蓝红PH=10,Mg2+、Zn2+、Pb2+等二甲酚橙<6 亮黄红1~3.5:Bi3+PH=5~6:Zn2+、Pb2+等PAN 2~12 黄紫红PH=2~3,Bi3+PH=4~5,Zn2+、Pb2+等钙指示剂12~13 蓝红PH=12~13,Ca2+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滴定常用掩蔽方法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发氧化还原掩蔽法解蔽方法示例石灰石中CaO、MgO的含量测定测定Ga2+、Mg2+Bi3+、Zr4+、Th4+的滴定测定Cu2+、Zn2+、Pb2+解蔽剂三乙醇胺NaOH 抗坏血酸或羟胺掩蔽剂:KCN掩蔽Cu2+、Zn2+解蔽剂:甲醛被掩蔽/解蔽的离子Fe3+、Al3+、Mn2+ Mg2+Fe3+ 掩蔽Cu2+、Zn2+解蔽Zn2+指示剂钙指示剂指示CaO测定终点、KB指示剂指示CaO、MgO测定终点钙指示剂指示Ga2+测定终点测定Pb2+用鉻黑T指示终点铅、铋连续滴定Bi3+的滴定Pb2+的滴定PH 1 5~6指示剂二甲酚橙二甲酚橙终点指示紫红色变亮黄色紫红色变亮黄色标准溶液EDTA EDTA。
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实质:H + +OH -= H 2O〔2〕原理:在中和反响中使用一种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两种反响物的溶液体积;②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③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二、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三、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①标准液: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②待测液: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③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④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四、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 为例〕Ⅰ、准备:〔1〕滴定管:————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 、23.38mL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 处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一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Ⅱ、滴定:〔4〕滴定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 ① 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中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装碱性溶液或者氢氟酸〔它们易腐蚀玻璃〕。
② 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能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它们易腐蚀橡胶〕。
①滴速:滴加速度先快后慢,后面可半滴,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同时眼睛注视锥形瓶溶液颜色变化. 直至溶液颜色变化,且30S 颜色不复原,此时再读数。
四大滴定总结四大滴定方法的比较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基于酸碱质子传递反应的分析方法,反应方程式为酸+碱=盐+水。
配位滴定是一种基于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的分析方法,反应方程式为M+Y=MY。
氧化还原滴定是一种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反应方程式为Ox+ne=Red。
沉淀滴定是一种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反应方程式为Ag+X=AgX+﹣。
对于多元弱酸的滴定,条件稳定常数K’MY≥10-8,两点对的电位差大于0.4V并且反应的进行程度达99.9%时,选择性好。
影响滴定分析的因素包括浓度、Ka、条件稳定常数、pH、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酸度和共存离子指示剂。
指示剂的选择应考虑变色点、变色范围和变色原理。
常用指示剂包括甲基橙、酚酞、甲基红、铬黑T、二甲酚橙、磺基水杨酸和PAN等。
不同的指示剂指示终点的方法不同,常用的滴定方法有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
在滴定分析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pH值、条件稳定常数、电极电势、浓度积和样品中物质所占含量等。
氮的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蒸馏法、定氮和甲醛法。
混合碱的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双指示剂法和氯化钡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锌、钙、镁、高锰酸钾法、碘量法、重铬酸钾法、溴酸钾法、岩盐中可溶性氯离子的测定、银的测定以及混合离子的测定。
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其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
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反应定量进行测定,具有反应速度快、化学计量关系明确等优点。
钙和镁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元素,其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其中,滴定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适用于样品量较小的情况。
高锰酸钾法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可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其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滴定法进行,反应速度快,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物质中碘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碘转化为离子态,然后用滴定法进行测定。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滴定分析法又称为容量分析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这其中又有重要的四大滴定方法。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欢迎查看。
一、酸碱滴定原理: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
其基本反应为H﹢+OH﹣=H2O也称中和法,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
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
最常用的酸标准溶液是盐酸,有时也用硝酸和硫酸。
标定它们的基准物质是碳酸钠Na2CO3。
方法简介:最常用的碱标准溶液是氢氧化钠,有时也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标定它们的基准物质是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6或草酸H2C2O·2H2O:OH+HC8H4O6ˉ→C8H4O6ˉ+H2O如果酸、碱不太弱,就可以在水溶液中用酸、碱标准溶液滴定。
离解常数 A和Kb是酸和碱的强度标志。
当酸或碱的浓度为0.1M,而且A或Kb大于10-7时,就可以准确地滴定,一般可准确至0.2%。
多元酸或多元碱是分步离解的,如果相邻的离解常数相差较大,即大于104,就可以进行分步滴定,这种情况下准精确度不高,误差约为1%。
盐酸滴定碳酸钠分两步进行:﹢ˉCO32-+H→HCO3HCO3ˉ+H﹢→CO2↑+H2O相应的滴定曲线上有两个等当点,因此可用盐酸来测定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先以酚酞(最好用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盐酸滴定碳酸钠至碳酸氢钠,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为二氧化碳,由前后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差可计算出碳酸氢钠的含量。
某些有机酸或有机碱太弱,或者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因而无法确定终点时,可选择有机溶剂为介质,情况就大为改善。
这就是在非水介质中进行的酸碱滴定。
有的非酸或非碱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转化为酸或碱。
酸碱中和滴定一、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 法。
2.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 实质:H ++0H 一 = H 2O(2) 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 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 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 关键:① 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② 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③ 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4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二、 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三、 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 ① 标准液:已知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② 待测液: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③ 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④ 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 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四、 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 为例)I 、准备:(1 )滴定管: ----- 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 24.00mL 、23.38mL① 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② 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 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 ③ 注入标准液至 “0刻度上方2~3cm 处① 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 中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装碱 性溶液或者氢氟酸(它们易腐蚀玻 璃)。
② 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 溶液,不能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溶 液(它们易腐蚀橡胶)④ 将液面调节到 “0刻度(或“ 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n 、滴定:(4)滴定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 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 川、计算:每个样品滴定 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相同点:① 反应定量的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99.9%)② 反应速率要快。
③ 能用合适的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④ 有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⑤ 滴定分析中必须使用标准溶液,最后要通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⑥ 都是需要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⑦ 都可绘制滴定曲线。
⑧ 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进行滴定分析。
⑨ 都是通过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即滴定前,化学计量点前0.1%,滴定终点,化学计量点后0.1%⑩ 滴定终点附近存在突越范围不同点:① 化学反应类型不同。
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法,HB B H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例如↓=+-+AgCl Cl Ag :配位滴定法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例如--+=+242MY Y M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种分析滴定法,例如O H Fe Mn H Fe MnO 232244585++=++++++② 影响滴定突越范围的因素不同酸碱滴定主要受浓度的影响;影响沉淀滴定的主要因素是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配位滴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条件稳定常数和pH ;氧化还原滴定的影响因素有反应物浓度、酸度、温度、催化剂等。
③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不同。
酸碱滴定选择加入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溴酚蓝,百里酚酞等;沉淀滴定中可用摩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佛尔哈德——贴案犯作指示剂,法扬司法——吸附指示剂;配位滴定选择加入金属指示剂,如铬黑T ,酸性铬蓝K ,PAN 等;氧化还原滴定中用氧化还原指示剂通过自身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例如二苯胺磺酸钠,邻苯氨基甲苯酸等。
④ 应用示例不同。
酸碱滴定可用于硼酸的测定、铵盐的测定、氟硅酸钾法测定SiO含量、酸酐和醇类的测定等;2沉淀滴定可用于硫酸根的测定、硅酸盐中二氧化硅的测定、磷的测定等;配位滴定可用于反滴定、置换滴定、间接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可用于过氧化氢的测定、钙的测定、铁的测定、硫酸铜中铜的测定等。
四大滴定总结四大滴定项目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定义以质子传递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法适用物质酸碱金属离子多种物质Ag+ ,CN-,SCN-及卤素等离子反应实质H++B−→HBM2++Y4+→MY4+电子转移银量法(直接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理论基础1.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只有一个质子的转移。
2.KaKb=Kw(a,b:共轭酸碱对)3.分布系数1.E DTA配体的性质:定量关系1:1(除Zr,Mo),多数稳定性好(KMY),反应速度快,满足直接滴定的条件。
2.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计算见附表3:α=[x′][ x ]([ ]是平衡浓度,[ x‘]是各种存在形式的x包括[ x],所以值应>=1)1.条件电极电位φθ′2.条件平衡常数K’3.影响速率因素: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作用见附表7δ=【HA]c=[H +][H +]+K a(可与一元碱替换) 4. 质子条件:零水准法:大量存在,参与质子转移。
3. 条件稳定常数:K MY K MY ′=[MY][M ′][Y ′]=K MY αMαY(应用5)5.P H的计算(附表1)指示剂作用原理酸碱式结构随着PH的变化而转化而产生颜色变化。
游离态和配合态随着金属离子的浓度而转化氧化态与还原态因浓度比变化而转化见附表7指示剂变色范围PH=PKHIn±1略φθ′±0.059nV见附表7常甲基橙铬黑T (自身,特见附用指示剂()酚酞()殊)二苯胺磺酸钠表7标准溶液标定1.酸标准溶液:HCl:无水NaCO3,硼砂2.碱标准溶液:NaOH: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EDTA 略见附表7滴定曲线X:体积v;Y:PH四点:1.起点2.sp点前后0.1%3.化学计量点(计算:1.分析物质组2.计算X:体积v;Y:PM(M:金属离子)1.起点2.S P:P[M]=-1/2lg(C0//2/K MY′)3.[M]=[MY]K MY′∙[y]三点:1.SP前0.1%∅=φθ’‘+0.059lg (99.9%0.1%)2.E=0,∅=n1φ1θ′+n2φ2θ′n1+n23.SP后0.1%,∅=φ2θ‘+0.059lg0.1%100%见附表7突跃影响因素1.Ka(酸或碱的平衡常数)1.P H2.P M3.K’M(电位突跃)φ1−φ2Ka越小,突跃越小Ksp越小,突2.滴定剂的浓度跃越大滴定条件附表2 附表4 φ1−φ2≥3(n1+n2)×0.059÷n1n2见附表7应用举例略分别滴定(控制酸度法lgK1-lgK2>5其他见附表5见附表6 见附表7其它混合碱的分析混合酸的分析(分别滴定)1.指示剂的封闭(无法置换)可加入掩蔽剂2.指示剂的僵化(胶体)加热预处理:预氧化,预还原见附表7附表1项目PH 条件强酸强碱7 Ca>10-6mol/L一元弱酸弱碱-1/2lg(Ca Ka) CaKa>10KW, Ca/Ka>105多元弱酸弱碱-1/2lg(Ca Ka1) CaKb1>10KW, Ca/Kb2>105两性物质1个H:-1/2lg(Kn Kn+1)(n:对应的共轭酸) CaKa2>10KW, Ca/Ka1>105缓冲溶液PKa -lg(Ca/ Cb) 弱酸弱碱附表2项目直接滴定条件一元酸碱CKa>10-8多元酸碱CKa >10-8,Kn/Kn+1>104附表3 项目副反应系综合数辅助配位效应M αM(L)=1+β1[L]+…+βn[L]nαM=αM(L)+αM(OH)-1羟基配位效应M αM(OH)=1+β1[OH] +…+βn[OH]n酸效应Y αY(H)=1+β1[H+]+…+β2[H+]6αY=αY(H) +αY(N)−1干扰离子效应Y αY(N)=1+K NY[N]附表4项目条件判定式lg(C K MY′)>6最大PH P[OH]=-n/2lg(KSP/[M n+]) 最低PH lgαY(H)≤lgC+lgK MY−6,查表附表5项目分类性质配位掩蔽法 1.C u,Co,Ni,Hg,2.Z n,Cd3.C a,Mg,Pb 1.2组可被KCN 掩蔽2可被甲醛掩蔽3不可被掩蔽沉淀掩蔽法溶解度差异氧化还原掩蔽法改变离子价态附表6项目KMnO4法K2CrO4法碘量法直接法间接法标准溶液KMnO4K2CrO4碘单质Na2S2O3,应用直接法:Fe2+,H2O2,草酸盐等间接法:Ca2+等Fe2+较强的还原剂如Sn2+Cu2+标准溶液配制1.称取稍多于理论量的KMnO4固体2.加蒸馏水加热煮沸3.暗处保存性质稳定可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无需标定。
1.稍过量2.避光避热1.加入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和碳酸钠2.避光两周保存4.过滤除去固体标定基准物草酸钠/ Na2S2O3,亚砷酸,纯碘,纯铜等滴定条件1.温度75~85℃,2.酸度0.5~1mol/L3.滴定速度,开始慢滴再快滴。
/ 1.过量KI,2.加KSCN减少吸附3.近终点加淀粉指示剂指示剂自身二苯胺磺酸钠淀粉附表7 项目摩尔法Volhard法Fajans法标准溶液AgNO3 NH4SCN AgNO3指示剂K2CrO4铁铵矾吸附指示剂(荧光黄)测定物质Cl-含量(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测Ag+(NaCl标准溶液) Ag+, Cl- (返滴定)Cl-变色原理沉淀的转化:Ag++Cl−→AgCl↓2Ag++CrO42−→Ag2CrO4↓ Ag++SCN−→AgSCN↓,Fe3++SCN−→FeSCN2+↓AgCl∙Ag++FI−吸附→AgCl∙Ag+/FI−变色由白变砖红白变红黄绿变淡红滴定条件 1.K2CrO4浓度:(3×10-3mol/L )过高,颜色深,不易判断终点,且易造成反1.指示剂用量:过高,浪费,过低,终点延迟2.PH:酸性过高,酸效应严重,过2.C l-浓度不能太低3.保护胶体4.P H:7~105.吸附指示剂的应不完全;过低终点延迟,反应过了。
2.P H:6.5~7.2,过低,铬酸根转化为重铬酸根,过高,水解。
3.滴定时应剧烈摇晃,防止沉淀吸附Cl 低,水解3.轻轻摇晃防止沉淀转化(加硝基苯)吸附能力大6.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