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计算离线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737.00 KB
- 文档页数:2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作业(必做)姓名:赵崇君学号:913005012001年级:13年春学习中心:杭州学习中心—————————————————————————————备注:提交时请直接提交源代码程序,不提交EXE可执行文件。
第一章1、Delphi2007 for win32集成开发环境由哪几部件组成?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主窗口:提供系统菜单栏、系统工具条和组件面板设计视图:提供项目程序设计工作区域代码编辑器:提供程序代码编写、快捷的代码编写功能、对象观察器结构视图:窗体设计器工作状态,用于显示窗体中可视化控件的继承结构;窗体设计器代码编辑状态,用于显示源代码对象的继承结构,同时提供代码编写错误提示信息;项目管理器、模型视图和数据管理器项目管理器:显示工程结构和工程文件管理;模型视图:提供项目逻辑表示数据管理器:用于浏览数据库中的对象,也可以用于创建和管理数据链接; 欢迎界面:引导进入delphi开发,同时显示最近打开过的项目,还是显示网络和RSS的最新新闻、资源;历史代码页面:记录项目文件历史编辑过程日志,当前单元文件的编辑日期及作者;帮助系统:Borland delphi 2007快速启动指南;Delphi 2007在线帮助;Mircrosoft .NET Framework在线帮助;Borland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和相关网站;2、Delphi单元文件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库单元文件头:其中声明了库单元的名字.Interface部分:由保留字interface开始,结束于保留字implementation,它用来声明引用的单元,常量,数据类型,变量,过程和函数.在 Interface部分声明的变量,常量,数据类型,过程,函数都可以供外部引用,对整个程序而言是共有的.也就是说,对于所有引用该单元的单元来说,这些声明都是可见和可访问的.在Interface部分,只需写出过程和函数的首部,具体的定义是在下面的implementation部分给出的.Interface部分又可分为多个可选部分,分别为单元引入部分(uses),常量说明部分,类型说明部分,变量说明部分,过程和函数声明部分.Implementation部分:Implementation部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声明部分,包括单元引用,常量,类型,变量,过程和函数的声明,这一点和Interface部分相似.区别有两点:(1):在Implementation部分声明的只对本单元是公共的,可见的,其他单元即使引用了该单元,也不能访问它们.(2):在Implementation部分声明的过程和函数,不需要遵循先声明后定义的规则,而可以直接写出过程和函数的定义.另一部分是在Interface部分声明的过程和函数的定义.4.Initialization部分:用于初始化该库单元,此处的代码最先执行.如果多个库单元中包含Initialization部分那么它们的执行顺序就和Program的uses部分引用单元的出现顺序是一致的.Finalization部分:通常用于释放Initialization部分分配的资源.如果多个库单元中包含Finalization部分,其执行顺序和Initialization部分正好相反.3、模仿例1.1,编写一个简单的窗体程序,显示如下内容:***************************欢迎学习Delphi语言!***************************提示:使用三个TLabel直接设置其Caption属性值。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操作系统及windows基础网上作业题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一、选择题1.(D)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C.实时操作系统D.网络操作系统2.(C)不是分时系统的基本特征:A.同时性B.独立性C.实时性D.交互性3.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 B)A. 一般应用软件B.核心系统软件C. 用户应用软件D.系统支撑软件4.以下哪一个不是设计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C)A.方便性 B. 有效性 C. 成本低D. 可扩充性5.最早出现的操作系统是( B)A.分时系统B.单道批处理系统C.多道批处理系统D.实时系统6. 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B)A.分时系统B.单道批处理系统C.多道批处理系统D.实时系统7. 操作系统是一组( C)A.文件管理程序B.中断处理程序C.资源管理程序D.设备管理程序8. 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和资源共享.A.多道程序设计B.中断处理C.程序的并发执行D.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9. ( D)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A.管理计算机裸机B.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C, 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10.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是(D)A.为了充分利用主存储器B.增强系统的交互能力B.提高实时响应速度D.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的等待时间11.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A)A.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CPU运行B.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主存并行运行C.程序段执行不是顺序的D.同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进程12.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 C)单位时间的算题量,但对每一个算题,从算题开始到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比单道执行所需的时间可能要( ).A.增加,减少B.增加,延长C.减少,延长D.减少,减少13.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 B),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B.用户数越多C.后备队列D.用户数越少14.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B )A.CPU的利用率不高B.失去了交互性C.不具备并行性D.以上都不是15. 在下列性质中,哪一个不是分时系统的特征( A )A.交互性B.多路性C.成批性D.独立性16. 实时操作系统追求的目标是( C)A.高吞吐率B.充分利用内存C.快速响应D.减少系统开销17.以下( C)项功能不是操作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A.内存管理B.中断处理C.文档编辑D.CPU调度18.操作系统负责为方便用户管理计算机系统的(C )A.程序B.文档资料C.资源D.进程19.操作系统的基本职能是( A)A.控制和管理系统内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的运行B.提供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使用C.提供方便的可视化编辑程序D.提供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工具20.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矛盾是(C)A.硬件价格昂贵与消费水平之间的矛盾 B.输入输出无法匹配CPU运行速度的矛盾C.软硬件发展不匹配的矛盾 D.操作复杂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之间的矛盾二、填空题1.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三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命令界面)、(系统调用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
什么叫UPS电源的在线式和离线式工作?UPS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元件,稳压稳频输出的电源保护设备。
当市电正常输入时,UPS就将市电稳压后供给负载使用,同时对机内电池充电,把能量储存在电池中;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或输入故障时,UPS将机内电池的能量转换为220V交流电继续供负载使用,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
日前市场上供应的UPS电源设备种类较多,输出功率为500VA~3000kVA。
UPS按工作模式可分为后备式、在线式和在线互动式3大类,按其输出波形又可分为方波输出和正弦波输出两种。
1. 后备式UPS电源在市电正常供电时,市电通过交流旁路通道再经转换开关直接向负载提供电源。
机内的逆变器处于停止工作状态,这时的UPS电源实质上相当于一台性能较差的市电稳压器。
它除了对市电电压的幅度波动有所改善外,对电压的频率不稳、波形畸变以及从电网侵入的干扰等不良影响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善。
只有当市电供电中断或低于170V 时,蓄电池才对UPS逆变器供电,并向负载提供稳压、稳额的方波交流电源。
2. 在线式UPS电源在市电正常供电时,它首先将市电交流电源经整流变成直流电源,然后进行脉宽调制、滤波,再将直流电经逆变器重新转换成正弦波交流电源向负载供电。
一旦市电中断,立即改由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经逆变器向负载提供正弦波交流电源。
因此,对在线式UPS电源而言,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有无市电,它都是由UPS电源的逆变器对负载供电,这样就避免了所有由市电电网电压波动及干扰而带来的影响。
显而易见,在线式UPS电源的供电质量明显优于后备式UPS电源。
因为它可以实现对负载的稳频、稳压供电,而且在由市电供电转换到蓄电池供电时,其转换时间为零。
真正给用户提供优质的稳压、稳频的纯净正弦波电源,从而提供符合网络系统需要的电源保护。
3. 在线互动式UPS电源在线互动式UPS电源也被称为3端口式UPS电源,使用的是工频变压器。
《数据可视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熟悉常见的图表类型及其应用场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数据可视化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图表类型的介绍,并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图表类型辨识:学生需掌握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常见图表的辨识方法,并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3. 数据可视化实践:学生需使用学校提供的数据集或自选数据集,进行简单的数据清洗、整理后,运用所学知识,使用信息技术软件(如Excel、Tableau等)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可视化作品。
作品中需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的图表类型,并能清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4. 作品提交要求:学生需将完成的作品以电子稿形式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或邮箱,作品需包含原始数据集、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可视化成果三个部分。
三、作业要求1. 数据处理过程需详细记录,包括数据清洗、整理的步骤和方法。
2. 数据可视化作品需清晰、美观,图表类型选择恰当,能准确反映数据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3. 作品需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如有引用他人数据或图表,需在作品中注明出处。
4. 提交的作品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照教师要求的形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作品的准确性、美观度、创新性和原创性等方面。
2. 教师将对作品中数据处理过程和可视化成果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估。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相应的成绩评定。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师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作品,分享经验和心得,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数据可视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其使用图形化工具处理数据的能力,为后续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二、作业内容1. 制作数据可视化作品:学生需从课本提供的示例数据中选择一组,使用图形化工具(如Excel、Tableau等)将数据可视化。
要求:a. 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b. 制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数据特点,确保图形表达清晰;c. 可使用不同颜色、形状等元素,增强视觉效果。
2. 分析数据并总结:学生需分析自己所制作的可视化图表,提出自己对数据的看法和建议,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需提交电子版作业,作业内容应包括图表及相应的分析总结;2. 图表应清晰美观,易于理解;3. 分析总结应简明扼要,有理有据;4. 鼓励创新,尝试使用不同的数据可视化方法。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质量、分析总结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性;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在线询问老师或同学关于作业中的问题,共同探讨;2.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点评,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后续的作业中继续提高。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作业,我们建议:1. 提前熟悉课本中的示例数据及数据可视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作;2. 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共同解决问题;3. 尝试使用不同的图形化工具进行尝试,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我们期望学生能够:1. 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图形化工具处理数据;2. 提高自己的分析总结能力,能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3. 培养创新思维,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可视化。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在Excel软件中制作图表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用文档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数据可视化报告(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专业班级:计算机 1403学生姓名:叶何斌学号: 140210316设计成绩:2017年06月1日目录1 项目摘要 (2)2 项目结构 (2)2.1 数据库设计及实现 (2)2.2 Flask (3)2.3 前端 (4)3 项目成果预览 (4)4 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 (5)4.1 网页中文乱码 (5)4.2 图表在网页中不显示 (5)5 总结 (6)1 项目摘要本项目选取的数据集为一天的用电量分布,数据集是基于实际数据虚构的,因为数据量太庞大。
虽然数据是虚构的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数据中包括了一天各个时段的用电量情况。
本可视化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清晰地展示某一个地区每天用电量的变化,以便发电厂预测用电量,更好的调动发电机组。
项目中主要使用的技术包括:MySql、Flask和Echarts。
Echarts是一个商业级的图表库,项目中直接引用了Echarts的JS文件。
Flask是一个使用 Python 编写的轻量级 Web 应用框架,这个直接安装到Python环境里了。
项目的大概思路就是首先运行创建数据库的Python代码,创建好数据库之后。
再运行读取数据库的Python代码—readDatabase.py,这个程序会去找html网页,之后打开浏览器就能看到图表了。
2 项目结构2.1 数据库设计及实现2.1.1 数据库表表 1-1 epower表属性名称数据类型可否为空备注Time Varchar(20) 否时间Powers Varchar(20) 否用电量2.1.2 设计及实现数据库就有两个字段,一个时间,一个用电量。
数据库比较简单,都是最基本最基本的操作和实现。
数据库插入数据是一个Python文件—create_data.py。
首先配置好数据库连接的一些基本信息,然后在开始创建表。
在创建表之前程序检查一下表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将表删除,重新创建。
使用边缘计算技术进行离线数据处理的步骤详解边缘计算技术是一种将计算资源和数据放置在物理接近数据源的边缘设备上的计算模式。
通过将计算任务从传统的中心化云平台转移到边缘设备上,可以实现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带宽利用率和更好的数据隐私保护。
离线数据处理是边缘计算技术的一种应用场景,它可以在边缘设备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边缘计算技术进行离线数据处理的步骤。
第一步:数据采集与传输离线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是采集数据。
边缘设备可以配备各种传感器来采集现场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传输到边缘计算设备,并进行预处理以适应后续的数据处理任务。
传输方式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如以太网、Wi-Fi、蓝牙等。
第二步:边缘计算设备选择与部署边缘计算设备是离线数据处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根据数据规模和处理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边缘计算设备。
例如,可以使用具备较高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工业计算机或嵌入式设备作为边缘计算设备。
一些云服务提供商也提供专门针对边缘计算的硬件设备。
第三步:数据预处理在进一步处理和分析数据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去噪、格式转换等。
数据清洗可以去除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去噪可以减少数据中的干扰信号,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格式转换可以将数据转换为符合处理算法要求的格式。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后续的数据处理效果和可靠性。
第四步: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边缘计算设备上进行离线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是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具体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模型来处理数据。
常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包括数据聚合、数据压缩、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
边缘计算设备具备一定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进行实时或批量处理,并输出处理结果。
第五步:结果传输与存储离线数据处理的结果需要传输和存储,以供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传输的方式可以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和技术,如MQTT、HTTP、FTP等。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介绍1 EMTDC/PSCADEMTDC是一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是其用户界面,一般直接将其称为PSCAD。
使得用户能更方便地使用EMTDC进行电力系统分析,使电力系统复杂部分可视化成为可能。
PSCAD/EMTDC基于dommel电磁暂态计算理论,适用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
EMTDC(Electro Magnetic Transient in DC System)即可以研究交直流电力系统问题,又能完成电力电子仿真及其非线性控制的多功能工具。
PSCAD由Manitoba HVDC research center开发。
2 PSAPACPSAPAC由美国EPRI开发,是一个全面分析电力系统静态和动态性能的软件工具。
其包含多个模块,其中部分模块可以单独使用。
模块和功能如下:DYNRED(Dynamic Reduction Program):网络化简与系统的动态等值,保留需要的节点。
LOADSYN(Load Synthesis Program):模拟静态负荷模型和动态负荷模型。
IPFLOW(Interactive Power Flow Program):采用快速分解法和牛顿-拉夫逊法相结合的潮流分析方法,由电压稳态分析工具和不同负荷、事故及发电调度的潮流条件构成。
TLIM(Transfer Limit Program):快速计算电力潮流和各种负荷、事故及发电调度的输电线的传输极限。
DIRECT:直接法稳定分析软件弥补了传统时域仿真工作量大、费时的缺陷,并且提供了计算稳定裕度的方法,增强了时域仿真的能力。
LTSP(Long Term Stability Program):LTSP是时域仿真程序,用来模拟大型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的长期动态过程。
为了保证仿真的精确性,提供了详细的模型和方法。
VSTAB(V oltage Stability Program):该程序用来评价大型复杂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给出接近于电压不稳定的信息和不稳定机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离线作业1及答案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离线作业1及答案作业一:1.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主要组成部分。
2.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它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计算机软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用于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
根据运行方式和使用目的,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类型。
3.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哪些重要特点?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特点包括分布性、互连性、共享性和可靠性等。
4. 什么是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它为什么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是由0和1组成的数字系统,用于表示和存储数据和指令。
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是因为计算机内部的电子元件可以更容易地处理和传输二进制信号。
5.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五个基本步骤: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首先,接收输入设备上的数据和指令;然后,将其存储在内存中;接下来,通过中央处理器(CPU)对存储的数据和指令进行处理;随后,将处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显示或传输给其他设备;最后,控制整个过程的执行顺序和协调各个组件的工作。
作业二:1. 什么是操作系统?它有哪些主要功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2. 什么是文件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组织和管理文件的一种方式,用于将文件存储在存储设备上,并提供对文件的读取、写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文件名称和目录结构实现对文件的访问和管理。
3. 什么是网络操作系统?它有哪些特点?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操作系统,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和资源。
基于ROBOTSTUDIO的龙门焊接机器人的离线编程及虚拟装配摘要本文将介绍基于ROBOTSTUDIO的龙门焊接机器人的离线编程及虚拟装配。
龙门焊接机器人具有高效、精确和可重复的特点,通过离线编程和虚拟装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成本。
ROBOTSTUDIO 是一款先进的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可以为龙门焊接机器人提供精确的路径规划和可视化的装配过程。
本文将介绍离线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通过案例演示如何使用ROBOTSTUDIO进行虚拟装配,最后总结了离线编程和虚拟装配的优势和局限性。
1. 简介龙门焊接机器人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焊接设备。
它由龙门结构、焊炬和控制系统组成。
传统的龙门焊接机器人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编程和调试,这样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离线编程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ROBOTSTUDIO 是一款由ABB公司开发的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
它可以为龙门焊接机器人提供精确的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
通过ROBOTSTUDIO,可以在计算机上虚拟建模和调试龙门焊接机器人,从而实现离线编程和虚拟装配。
2. 离线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离线编程是指在计算机上进行机器人程序编写和调试,而不需要实际操作机器人。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机器人的CAD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并生成相应的机器人程序。
离线编程的步骤如下:2.1 建立机器人模型首先,需要在ROBOTSTUDIO中创建机器人的CAD模型。
这个模型需要精确地包含机器人的结构、关节和工具。
建立模型时需要详细了解机器人的几何参数和工作范围。
2.2 设置工作任务在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设置机器人的工作任务。
这涉及到定义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作业区域和工具。
2.3 路径规划和轨迹优化根据机器人的工作任务,通过ROBOTSTUDIO的路径规划算法,生成机器人的轨迹规划。
路径规划的目标是找到一条最优路径,使机器人能够在给定的工件上执行焊接操作。
优化轨迹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基于PMS2.0系统运检移动作业平台的设计与应用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全面建设,“大检修”体系需要加强在基层单位的深化应用,需要借鉴国际先进实践,实现基层单位运检管控模式的优化。
在此背景下,滁州供电公司按照“大检修”管理体系全面建设及精益化管理要求,开展运检移动作业平台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单位、基层班组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实现运检业务的统一管理、资源的集中调配及作业的全过程管控,实现“大检修”管理体系在基层单位的全面实施和有效落地。
文章通过移动作业平台设计以及在滁州电网的实际应用,分析了移动作业平台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并对在电网运维检修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
标签:移动终端;变电设备;应用;PMS2.0系统1 移动作業平台介绍滁州供电公司基于对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和运检业务管理提升需求的理解,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功能、统一设计的原则,以PMS2.0系统为基础,以移动通讯技术、可视化技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为依托,初步建成“设备全面可测、资源统一可配、作业流程可控、设备绩效可析”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资源统一调配、现场作业全过程管控、设备状态全方位监控和设备绩效全维度分析,全面支撑“大检修”管理体系在基层单位的深化应用,满足运检一体化的管理要求。
(1)通过PMS2.0系统的运检移动作业终端的建设,促进滁州供电公司“大检修”体系的全面深化应用,从基层单位的业务需求出发,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业务运营能力。
(2)通过PMS2.0系统的运检移动作业终端,建立起设备状态全维度视图,提高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并实现有效减负,提升运检精益化管理水平。
(3)通过PMS2.0系统的运检移动作业终端,可以加强运检部与其他业务部门、上下级及外部单位间的业务协同。
(4)利用移动应用等新技术手段,推动运检业务模式优化及信息化支撑能力提升,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和业务绩效。
2 移动作业平台架构设计基于PMS2.0系统的运检移动作业终端按照SG-ERP架构体系设计,包括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等关键内容。
ict大数据习题库+参考答案1、当前算法为最小连接数,权重可填(),流量最多。
A、-1B、1C、100D、0答案:C2、极速型SSD云盘,结合25GE网络和RDMA技术,能够提供单盘高达()的随机读写能力和单路低时延性能。
A、10万B、50万C、100万D、200万答案:C3、Python变量作为实参时,它和对应的形参之间数据传递方式是(____)。
A、由实参传给形参B、由形参传给实参C、在用户干预情况下,实参形参能相互传递D、由实参传给形参,再由形参传给实参答案:C4、()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
A、祥云工程B、盘古开天平台C、上海云计算基地D、以上三个选项都不对答案:A5、在虚拟机详情页面点击“监控”未有监控数据图表,可能原因是:()。
A、虚拟机镜像未安装cloudBase-initB、虚拟机镜像未安装Cloud-reset-pwd AgentC、虚拟机镜像未安装UVP VMToolsD、虚拟机镜像未安装cloud-init答案:C6、支持向量回归与传统回归模型的差别(____)。
A、模型输出大于真实值B、模型输出小于真实值C、模型输出与真实值相同D、模型输出与真实值存在ε偏差答案:D7、在WAF纵深安全防护流程中,对于请求报头和返回报头都会检查两次。
但其中检查的内容有所差异,下列步骤中排序正确的是哪项()。
A、检查HTTP返回包头 > 检查HTTP返回包内容 > 检查HTTP请求报头 > 检查HTTP请求包内容B、检查HTTP返回包内容 > 检查HTTP返回包头 > 检查HTTP请求包内容 > 检查HTTP请求报头C、检查HTTP请求包内容 > 检查HTTP请求报头 > 检查HTTP返回包内容 > 检查HTTP返回包头D、检查HTTP请求报头 > 检查HTTP请求包内容 > 检查HTTP返回包头 > 检查HTTP返回包内容答案:D8、关于规划路由策略的描述,以下错误的是?A、路由表由一系列路由规则组成,用于控制VPC内子网的出流量走向B、如果不需要对子网的流量走向进行特殊控制,默认VPC内网互通的情况下,则使用默认路由表即可,无需配置自定义路由策略C、用户创建VPC时,系统会自动为其生成一个默认路由表,该默认路由表含义为VPC内网互通D、路由表不允许用户添加自定义路由答案:A9、Hadoop中MapReduce组件擅长处理()场景的计算任务。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操作简介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人们逐渐将机器人引入到各个领域中。
而离线编程与操作则是工业机器人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使工业机器人在不干扰实际生产的情况下进行编程和操作。
什么是离线编程与操作离线编程与操作是指在不直接接触到实际机器人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操作。
传统的机器人编程需要专门的编程语言和硬件设备,在现场进行操作,具有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技术门槛。
而离线编程与操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高编程效率,降低成本。
离线编程的流程离线编程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模与仿真:使用专门的软件,对机器人和工作环境进行建模和仿真。
2.路径规划:根据实际生产任务,确定机器人需要走的路径和动作。
3.任务生成:将路径规划的结果转化为可执行的机器人程序。
4.程序验证:通过仿真或者虚拟机器人进行程序的验证和调试。
5.上传与操作:将验证通过的程序上传到实际的机器人中,开始生产任务。
离线操作的优势离线操作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离线编程,可以快速生成高效的机器人程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风险:离线编程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验证和调试,减少实际生产中的风险。
3.节约成本:离线编程消除了传统的设备和人力资源的需求,降低了成本。
4.增强灵活性:离线编程使得机器人的编程和操作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离线编程与操作的应用场景离线编程与操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生产、食品加工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汽车制造:离线编程可以帮助生产线快速调整车型、改变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2.电子设备生产:离线编程可以对复杂的电子设备进行自动化组装,提高生产效率和一致性。
3.食品加工:离线编程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自动进行食品包装、堆垛等操作。
离线编程与操作的未来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离线编程与操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离线数据处理和批量计算: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方法和工具离线数据处理和批量计算是指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和工具。
它通常用于处理数据量较大,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例如批处理数据、历史数据的分析等。
离线数据处理和批量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大规模数据通常来自于不同的数据源,如传感器、移动设备、日志文件等。
在离线数据处理中,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将数据源的数据收集起来。
然后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常用的存储方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数据库等。
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和计算性能。
接下来是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离线数据处理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以去除脏数据和噪声,并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可以包括去除重复记录、填补缺失值、删除异常值等操作。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可靠和准确的数据作为后续分析和计算的基础。
然后是数据的分析和计算。
离线数据处理和批量计算的核心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常用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进行数据建模和预测。
数据分析和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支持决策和优化。
最后是结果展示和应用。
离线数据处理和批量计算得到的结果需要进行展示和应用。
结果展示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例如制作图表、报表等。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传达数据的分析结果。
结果应用可以包括决策支持、模型部署、产品开发等。
将数据分析和计算得到的结果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可以帮助我们改进业务流程和提高效率。
在离线数据处理和批量计算中,有许多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常用的工具包括Hadoop、Spark、Flink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分布式计算和存储的能力,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
它们还提供了各种丰富的库和功能,支持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图计算等不同的计算任务。
配电运检专业考试(试卷编号1102)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1.[单选题]避雷器支架存在锈蚀和损坏情况属于()缺陷。
A)一般B)严重C)危急2.[单选题]重要活动期间严禁安排( )作业。
A)计划性停电检修B)抢修停电作业C)紧急事故处理3.[单选题]二维码标签基本型式为( ),底色为白色,二维码为黑色。
二维码标签独立印刷,与运行设备标识牌分开。
A)矩形B)长方形C)圆形4.[单选题]多雷区低压架空线路可根据运行经验安装( )。
A)柱式绝缘子B)低压避雷器C)跌势绝缘子5.[单选题]大中型企业是指电压等级在( )千伏及以上的企业客户。
A)10B)35C)1106.[单选题]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架空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运维管理指导意见;图像采集周期:重要区段拍照时间间隔为基准时间()小时,在特殊时段应缩短拍照时间间隔,最小时间间隔不宜小于5分钟,由省输电检修公司、各市(州)公司运检部发布。
A)1小时B)0.5小时C)2小时D)1.5小时A)半年B)一个月C)两个月D)一季度8.[单选题]以下关于绝缘工具的存储要求不正确的是( )A)绝缘工具在储存、运输时不准与酸、碱、油类和化学药品接触B)防止阳光直射或雨淋C)橡胶绝缘用具应放在避光的柜内或支架上D)上面可适当堆压其它物件,但撒上滑石粉。
9.[单选题]因施工应挖掘而暴露的电缆,应由运维人员在场监护,并告知施工人员有关施工注意事项和保护措施。
对于被挖掘而露出的电缆应加装保护罩,需要悬吊时,悬吊间距应不大于1.5m。
工程结束覆土前,运维人员应检查电缆及相关设施是否完好,安放位置是否正确,待(),方可离开现场。
A)恢复原状后B)工程结束C)检查完成D)结束覆土10.[单选题]电缆户外终端的正常使用条件为海拔高度不超过()m。
A)500B)800C)1000D)60011.[单选题]不应使用有绝缘损坏、电源线护套破裂、保护线脱落、插头插座裂开或有损于安全的机械损伤等( )手持电动工器具。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可视化计算》课程作业2015年(冬)姓名:袁磊 学 号: 715003012008 年级: 15秋计算机 学习中心: 宁波————————————————————————————— 注意:所有图像的标题必须呈现足够你本人信息1.(10分)求解下列线性方程组的解:1620908356215.87320332231074445.06.337925.1=-++=++++=++-+-=--+=++++z y v u z y x v u z y x v u z y x v z y x v u2.(10分)信号y = 5*sin(pi*20*t)+3*cos(2*pi*50*t)幅度为1的白噪声的干扰,请画出此信号,然后进行傅立叶变换,画出变换后的频域信号。
cleart=0:0.001:0.6;y=5*sin(pi*20*t)+3*cos(2*pi*50*t);y=y+randn(1,length(t));subplot(2,2,1);plot(y(1:100));title('袁磊的傅立叶变换频域信号输出图象')xlabel('变换前的信号');Y=fft(y,256); subplot(2,2,2);Y=real(Y); plot(Y(1:256));xlabel('变换后频域信号')Pyy=Y.*conj(Y)/256;f=1000*(0:255)/256;subplot(2,2,3);plot(Pyy(1:256));xlabel('信号功率密度');3.(10分)在空间有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请画出此点电荷的空间电位分布与电场强度的空间分布图。
fprintf('请输入电位分布方程V(x, y)\n');>>请输入电位分布方程V(x, y)V= input(':', 's');:log(x.^2 + y.^2)NGrid = 20;xMax = 5;yMax = 5;xPlot = linspace(-xMax, xMax, NGrid);[x, y] = meshgrid(xPlot);VPlot = eval(V);[ExPlot, EyPlot] = gradient(-VPlot);clf;subplot(1, 2, 1), meshc(VPlot);set(gcf, 'color', 'w')xlabel('x');ylabel('y');zlabel('电位');subplot(1, 2, 2), axis([-xMax xMax -yMax yMax]);cs =contour(x, y, VPlot);clabel(cs); hold on;quiver(x, y,ExPlot, EyPlot);xlabel('x'); ylabel('y'); hold off;title('电位分布与电位强度线图袁磊制作')4.(10分)仿照课本第11章的太阳|地球|月亮|卫星,绕转动画实例,呈现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动画。
程序源码:clear; clc; close all;x0 = 0; y0 =0; r0=80; Lmin0 = 0; Lmax0 = 0; T0= 2160; w0 = 0*pi/T0; q0 = 0;x1 = 0; y1 = 0; r1 = 40; Lmin1 = 25; Lmax1 = 30; T1= 1080; w1 = pi/T1; q1 = 0;hh = figure('numbertitle', 'off','name', '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演示动画');sun = line(0, 0, 'color', 'r', 'linestyle', '.', 'erasemode', 'xor', 'markersize', r0);earth = line(x0, y0, 'color', 'k', 'linestyle', '.', 'erasemode', 'xor', 'markersize', r1);axis offtitle('地球绕着太阳转袁磊绘', 'fontname','宋体', 'fontsize', 9, 'FontWeight', 'demi', 'Color', 'black');text(-50, 50,'太阳');line(-55, 50, 'color', 'r', 'marker', '.', 'markersize', 80);text(-50, 40, '地球');line(-55, 40, 'color', 'k', 'marker', '.', 'markersize', 40);s1 = [0:.01:2*pi];line(Lmax1*cos(s1), Lmin1*sin(s1), 'linestyle', ':');axis([-60, 60, -60, 60]);t=0;while 1if ~ishandle(hh)return;endq0 = t*w0; q1 = t*w1;t = t+1;if t>= 4320;t = 0;endx0 = Lmax0 *cos(q1); y1 = Lmin0*sin(q1);x1 = x0 + Lmax1*cos(q1); y1 = y0 + Lmin1 * sin(q1);set(sun, 'xdata', x0, 'ydata', y0);set(earth, 'xdata', x1', 'ydata', y1);drawnow;end5.(10分)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从混合信号:x(t)=sin(2*pi*10*t) + cos(2*pi*100*t) + 0.2*randn(size(t)) 中获取10Hz的信号(10分)。
clear;ws=1000;t=0:1/ws:0.4;x=sin(2*pi*10*t)+cos(2*pi*100*t)+0.2*randn(size(t));wn=ws/2;[B,A]=butter(10,30/wn);y=filter(B,A,x);plot(t,x,'b-')title('一款低通滤波器--李红辉设计')hold onplot(t,y,'r.','MarkerSize',10)legend('输入','输出')6.(20分)设计一个程序,应用函数subplot(1,2,1)、subplot(1,2,2)分别显示您本人的二张照片,然后对二张照片分别进行傅立叶变换,并分别画出变换后的频域信号。
再把2个频域信号相加,经傅立叶逆变换后,显示时域信号的图像。
A = imread('d:\l1.jpg'); %读取相片图片B = imread('d:\l2.jpg'); %读取相片图片subplot(1,2,1); imshow(A)title('本人第一张照片')subplot(1,2,2); imshow(B)title('本人第二张照片')figuretitle('本人二张照片变换后图像')A1 = fftshift(fft2(A));B1 = fftshift(fft2(B));subplot(2,2,1)Y1 = real(A1);plot(Y1(1:40))xlabel('第一张照片变换后频域信号')subplot(2,2,2)Y2 = real(B1);plot(Y2(1:40))xlabel('第二张照片变换后频域信号')subplot(2,2,3)Y3 = Y1 + Y2;C= ifft2(Y3);imshow(C);xlabel('二张照片频域信号相加后图像') (插入相片处)7.(30分)小论文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请设计一个实际工程问题的可视化。
可以选择以下之一:(1)工程动画的可视化;(2)大数据处理中的可视化;(3)算法与模型计算的可视化;(4)实际生产流程的可视化;(5)或其它有创新意义的可视化科学计算。
要求:(1)题目有实际意义。
(2)有分析、算法描述(3)程序源代码设计。
(4)问题结果有可视化显示。
(4)题目的问题有一定的新意。
小论文的字数不能少于2500字,格式由下列各部分组成:中文题目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1.引言2.算法基础3.程序代码4.结果分析(必须有可视化图)5.结论参考文献MATLAB在抛体运动中的探讨[摘要]计算机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MATLAB 语言是一种集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图形处理等多种功能的高级语言。
使用MATLAB 模拟物理现象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其方便的数值计算和作图功能,可以方便的模拟一些物理过程。
对于处理非线性问题,既能进行数值求解,又能绘制有关曲线,方便实用,基于其功能强大,界面友善,语言自然,交互性强等优点,已成为教学和科研中最基础的软件之一,利用其解决复杂的数值计算问题,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图形绘制问题,真实直观,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MATLAB 语言 抛体运动 空气阻力 力学 图形绘制一、 问题的提出MATLAB 自推向市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各高等院校中已经成为线性代数、自动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时间序列分析、动态系统仿真、图像处理等诸多课程的基本教学工具,成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尤其在自动控制理论,是最具影响力、最有活力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