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图文稿
- 格式:docx
- 大小:44.36 KB
- 文档页数:4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小小演员活动目的: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培养中班幼儿的表演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连续进行4周活动准备:1.确定演出主题: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经典故事或儿童剧,如《三只小猪》,《小红帽》等。
2.角色分配: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多少,确定每个幼儿扮演的角色,并进行公平分配。
3.制作服装和道具:根据角色设定,准备相应的服装和道具,可以是简易的DIY装扮,如纸面具、头饰等。
4.排练时间:安排适合幼儿的排练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保持活动的趣味性和寓教于乐的方式。
活动步骤:第一周:1.介绍演出主题:园长或班主任向幼儿介绍即将进行的角色游戏活动,并宣布《三只小猪》为本次活动的演出主题。
2.角色分配: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将每个孩子分派到相应的角色中,如小猪、大灰狼等。
3.熟悉角色:幼儿与老师一起熟悉各自角色的特征、表情和动作,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第二周:1.制作服装和道具: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角色扮演所需的服装和道具,可以利用废纸箱、彩纸、剪刀等材料进行DIY制作。
2.排练第一幕:幼儿分组进行第一幕的排练,老师指导幼儿进行对话和动作表演,提醒他们注意身体语言和表情。
第三周:1.排练第二幕:幼儿继续分组进行第二幕的排练,老师鼓励他们多次排练,以确保每个角色的表演都流畅自然。
2.彩排:将第一幕和第二幕的表演连贯起来,进行彩排,让孩子们逐渐适应演出整体流程。
第四周:1.彩排终稿:巩固之前排练的成果,进行最后的彩排,确保每个角色的扮演表现出色。
2.活动展示:将幼儿的演出邀请园内其他班级和家长观看,创造良好的舞台表演环境,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才艺。
3.反思总结: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反思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
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表现,以及演出过程中的自信度、合作程度和表达能力,评估活动的效果。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王嘉伟+晋中市第二幼儿园
内容与要求:
1.在游戏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意愿、按意愿游戏。
此次活动观察要点:在超市中,幼儿是否能遵守游戏规、初步懂得根据自己的所需实行选择商品。
活动内容:娃娃家、乖乖家、点心店、照相馆、小舞台、医院、理发店、银行、小超市等。
活动过程:
一、选择游戏内容
1.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2.幼儿与教师交谈,今天你想去哪里玩?为什么?
二、教师根据上周游戏情况,提出新的游戏要求:
1.小朋友在游戏中能够大胆按意愿选择角色。
2.在游戏中用礼貌地语言实行游戏。
3.在游戏中坚守岗位,不随意离开岗位。
三、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角色实行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指导幼儿根据意愿选择游戏内容、角色,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游戏。
2.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实行游戏。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四、评议游戏情况:
1.让幼儿说说自己参加了什么游戏?当了谁?你是怎么玩的?
2.在游戏中谁玩的比较好,为什么?。
中班角色游戏:贝贝面包坊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角色游戏活动,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
2.能自主选择角色,学会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游戏人数:
依据场地以及班级实际人数灵活把握,一般人均2.5平方米比较适宜。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口味的面包玩具
2.橡皮泥、工作服等
第一次活动:
指导要点: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
2.讨论游戏的考前须知:
(1)游戏时应坚守岗位
(2)和同伴说话声音要轻,不大声喧哗。
3.幼儿自主展开,观察与指导重点:
(1)协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理解幼儿角色水平。
(3) 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游戏,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4.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5.游戏结束: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6.组织幼儿实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分析策略:
在游戏中,“贝贝面包坊”的小朋友在布置游戏环境的时候出现了马虎大意的现象,这样的话,对于材料的摆放是不利于游戏情节的发展的。
这是“蛋糕店”的小朋友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幼儿在协商角色时已经能注意控制音量,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大多数幼儿能爱惜道具,材料,轻拿轻放。
但局部幼儿还不会协调同伴间的纠纷。
2024年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范文活动目标:1.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增强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内容: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活动主题: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未来世界”。
2.活动组织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角色扮演任务。
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队长,其他成员均有不同的分工,如:宣传员、设计师、文案编辑等。
3.角色分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其分配到不同的角色扮演任务中。
4.角色介绍:在活动前给学生介绍不同角色的特点和任务,让他们提前了解所扮演的角色。
5.资源准备:准备各类道具、服装、背景等,以便为孩子们提供更真实的角色扮演体验。
二、活动进行阶段:阶段一:角色扮演任务的介绍与准备(时间:1天)1.角色介绍:教师给孩子们介绍活动的主题和不同角色的特点,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
2.角色准备:每个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自己的角色扮演任务。
包括制作角色名片、设计角色服装等。
阶段二: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时间:2天)1.角色扮演展示: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2.互动体验:各组间互相交流、观摩对方的角色扮演任务,并进行互动体验。
3.评选表彰:根据小组的表现,评选出最佳角色扮演小组,并给予表彰。
阶段三:角色扮演成果展示(时间:1天)1.成果展示:将每个小组的角色扮演成果展示在班级大厅,让全班同学都能欣赏。
2.角色扮演内容收集:向学生征集每个小组的角色扮演内容,并整理成班级角色扮演活动的收集册,让学生们可以随时回顾和学习。
三、活动后的总结与分享:1.活动总结: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2.成果展示分享:学生在班级大会上,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收获,表达对活动的感激和对队友的赞赏。
3.活动心得写作:鼓励学生们写下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和心得体会,并在班级公告栏上展示。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一、设计方案
二、(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三、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能通过与材料和同伴互动,自然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个别幼儿还能发挥想象来进行游戏。
但是,幼儿在游戏中普遍缺乏角色意识,游戏兴趣和注意力不太稳定,有时还会出现争抢的行为。
部分幼儿的生活经验限制了自己的游戏行为。
因此,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四、(二)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五、 1.游戏主题:理发店材料投放:化妆品、梳子、夹子、发型图等。
六、 2.游戏主题:面包房材料投放:各式面包玩具,蛋糕盒、水果图片,橡皮泥、模具等。
七、 3、游戏主题:娃娃家材料投放:餐具、装扮物、娃娃,微波炉、洗衣机(自制)等。
八、 4.游戏主题:动物园材料投放:积木、各类动物玩具,食物等。
九、 5.游戏主题:小汽车材料投放:方向盘、油门刹车标记、加油器、小工具等。
十、(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十一、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激发初步的与同伴交往的意识。
十二、 2.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幼儿大胆反映生活经验。
十三、 3. 游戏后,幼儿能自己把玩具摆放整齐。
十四、(四)教师观察要点
十五、 1.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意识,是否愿意模仿相关的行为?
十六、 2游戏中幼儿与投放材料之间的互动是否适宜,材料的调整与补充?
十七、 3幼儿游戏情节是否有所发展?
十八、幼儿游戏活动记录
十九、(一)游戏中,部分幼儿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他们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在游戏中反映出来。
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娃娃家游戏内容始终没有新的发展,而点心师对卖饼干的兴趣也在逐渐消退。
在游戏中我还发现有些幼儿提出了给娃娃过生日的想法,但显然目前娃娃家所提供的材料限制了他们的游戏行为。
二十、教师调整:为幼儿提供可以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
向家长求助收集废旧蛋糕盒,并在上面贴上水果标记;制作水果图片,以便幼儿能够一一对应将水果图片插入标记中。
二十一、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果然吸引了点心师的注意,他们很专注地开始制作水果蛋糕。
娃娃家的妈妈、动物园的饲养员纷纷来到面包房对售货员说:“今天娃娃过生日了,我要买一个蛋糕。
…今天小白兔过生日了,我想送个蛋糕给它。
”面包房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在娃娃家、动物园里,幼儿们围在一起开始唱起生日歌、切蛋糕,玩得很开心。
二十二、分析与反思:教师调整材料的依据来自于幼儿的需要。
材料投放之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了表现的机会,丰富的游戏行为便随之产生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蕴含的游戏目标——兴趣激发、专注力培养等得到了体现,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也增强了。
可见,能满足幼儿游戏意愿的材料能诱发幼儿积极的游戏和交往行为。
二十三、(二)在一次游戏后的交流活动中,我和幼儿讨论起了“冬天怎样保暖”这个话题。
在我的鼓动下,第二天便有些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冬天用的防护用品,如面霜等。
于是,我将这些材料放进了娃娃家。
可观察下来,幼儿在游戏时并没有使用这些材料,个别幼儿能想到出门时要帮娃娃穿好衣服,但都没想到帮娃娃涂面霜。
显然,娃娃家过于繁多的材料,以及幼儿对涂面霜经验的缺乏影响了幼儿的游戏行为。
二十四、教师调整:教师有目的地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回忆冬天妈妈带孩子出门时的情景,重点演示“涂面霜”的细节。
在随后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大多都没有忘记“给娃娃涂面霜”这个细节。
二十五、分析与反思: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难免出现忽视游戏材料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做游戏时可通过谈话交流、情景演示的方式,揭示材料与游戏行为之间的关系,甚至将个别幼儿的经验扩展到所有幼儿身上,以此让幼儿的游戏行为变得有意义,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