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与秩序
- 格式:pdf
- 大小:22.09 KB
- 文档页数:3
辩论中的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对立正方辩手: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个人自由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而社会秩序是保障个人自由的条件。
首先,个人自由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不容侵犯。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人民的自由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自由本身。
”个人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没有个人自由,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秩序。
其次,个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只有在个人自由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再者,个人自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只有在个人自由得到尊重和保障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够在和平、公正、公平的环境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因此,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
反方辩手: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是对立的关系。
个人自由的过度追求会破坏社会秩序,而社会秩序的过度强化会限制个人自由。
首先,个人自由的过度追求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和自由,而不考虑社会整体的利益和秩序,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曾经说过,“个人自由的极端追求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其次,社会秩序的过度强化会限制个人自由。
如果社会过分强调秩序和规则,而忽视了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就会导致个人的压抑和束缚,进而导致社会的僵化和落后。
再者,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
只有在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情况下,社会才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综上所述,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在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情况下,社会才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哪个更重要?辩论辩
题
正方,个人自由更重要。
个人自由是每个人天生的权利,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个人自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思想自由、行动自由等多个方面。
没有个人自由,就无法谈论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个人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它是人类尊严的体现。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自由是生命的必需品,没有自由,就没有生命。
”个人自由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基础,没有个人自由,就无法实现个人的追求和理想。
因此,个人自由是比社会秩序更重
要的价值。
反方,社会秩序更重要。
社会秩序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它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保障。
社
会秩序是通过法律和规则来维护的,它保障了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保障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平稳。
没有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和动荡,社会无法正常运转。
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说,“秩序是社会
存在的基础,没有秩序就是混乱。
”社会秩序是每个人共同生活的
基础,它是整个社会共同利益的体现。
因此,社会秩序是比个人自由更重要的价值。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哪个更重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从整体来看,社会秩序更重要。
因为社会秩序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它保障了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保障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平稳。
个人自由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没有社会秩序,个人自由就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社会秩序是比个人自由更重要的价值。
申论作文自由和秩序自由与秩序都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自由是指个人在言论、思想、信仰等方面的自由表达和选择权利,而秩序则是指公民行为受到法律和规范的限制,使社会保持和谐和稳定。
自由和秩序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关系和制约关系。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只有自由而缺乏秩序,个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
反之,如果只有秩序而缺乏自由,个人的创新和发展难以实现,社会的活力也会受到限制。
所以,自由与秩序之间需要保持一种平衡,既要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自由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促进了个人思想的自由交流和创新,为社会带来了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
自由还是保障公民权利和发展的基石,人们享有教育的自由、言论的自由等一系列权利,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同时,自由也是社会进步和民主制度的重要标志,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公民才能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然而,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它也需要在一定的秩序框架下进行。
在一个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权益和利益需要得到合法的保护,社会秩序需要得到维护。
如果自由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因此,秩序的存在是为了维护自由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实现。
为了实现自由与秩序的平衡,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和制度。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和约束,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保护个人的自由权利,同时规范社会秩序。
在这个基础上,政府需要为公民提供公正的司法,保障人民的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
同时,公民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和规范,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综上所述,自由和秩序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二者相得益彰。
保障自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有秩序的约束和保障,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个人才能在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秩序与自由的永恒对立在人类社会中,秩序与自由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永恒的对立。
秩序和自由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概念。
秩序是社会稳定和正常运转的基础,而自由则是个体权利和创造力的保障。
这两者的对立关系不仅存在于宏观层面的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中,也存在于每个个体的内心中。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对立关系及其影响。
首先,我们先从社会层面来分析秩序与自由的对立。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中最为基本的要素之一。
没有秩序,社会将陷入混乱,法律无法得到执行,人们无法正常生活。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来维护法律权威。
然而,过度追求秩序往往会对个人自由造成限制。
一些国家过度强调社会秩序,对言论、出版自由进行监控和控制,进一步限制个体的自由发展。
因此,在社会层面上,秩序与自由的对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除了社会层面的对抗外,在个体内心中,秩序与自由的对立也存在着冲突。
个体拥有自由意志和创造力,而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规范和秩序来保持社会和个体的稳定。
这种自由与秩序的对立体现在个体在决策和行为中的矛盾上。
个体的自由意志使其有权做出自己的决策,但如果过度追求个人的自由,将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冲突。
相反,如果个体过于接受外部规范和秩序的束缚,将制约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的释放。
因此,个体内心的对立也使得秩序与自由难以完全统一。
秩序与自由的对立还在其他方面产生了影响。
在经济领域中,有人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发展自由市场经济,才能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潜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然而,自由的市场经济也会导致资本的过度集中,最终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因此,在经济领域中,如何平衡秩序与自由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科技发展的时代,秩序与自由的对立也变得更加复杂。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然而,互联网的自由也给社会带来了各种问题,包括谣言、虚假信息的传播以及个人隐私的侵犯。
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的平衡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
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是需要平衡的,因为没有社会秩序就没有个人自由。
社会
秩序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基础,只有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才能够享有真正的自由。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很容易受到侵犯,因此社会秩序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社会秩序也是保障公平和正义的基础,只有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才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实现个人自由。
名人名句:
罗伯特·诺齐克,“自由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前提。
”。
经典案例:
历史上的法国大革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大革命之前,法国社会秩序严重
失衡,贵族统治下的社会极度不公,个人自由受到严重侵犯。
而在大革命之后,虽然一度出现了混乱和动荡,但最终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保障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反方辩手观点:
个人自由是至高无上的,社会秩序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成为限制个人自由的借口。
社会秩序过于严格的话,会限制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创新,甚至可能导致专制和压迫。
相比之下,个人自由更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个人自由应该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而不是被社会秩序所限制。
名人名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个人自由是一切社会秩序的基础。
”。
经典案例:
美国历史上的独立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独立运动之前,美国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社会秩序严格,个人自由受到限制。
而独立运动的成功,不仅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更重要的是为个人自由奠定了基础,成为现代自由民主社会的典范。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哪个更有助于社会稳定?(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个人自由更有助于社会稳定个人自由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个人自由是指个体在合法范围内享有自主决策、自由选择和自由行动的权利。
个人自由的存在有助于社会稳定的原因如下:首先,个人自由激发创新和进步。
自由的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自由是人类最好的激励。
”个人的自由行动和选择能够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和事业,推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世界上许多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都源于个人的自由思考和行动,如互联网的发展和民主运动的兴起。
其次,个人自由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个人自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追求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这种多元化和包容性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和紧张局势,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雷德里克·哈耶克所说:“自由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是每个人都能选择他们想要的东西。
”个人自由的存在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期望,减少社会的不满和不公平感。
再次,个人自由促进社会的公正和法治。
个人自由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依法行动。
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所说:“自由是法治的前提。
”个人自由的存在能够保护个体的权益和自由,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法治。
法治的存在能够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减少社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反方辩手观点:社会秩序更有助于社会稳定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中的规则、法律和制度,确保人们的行为符合一定的规范和秩序。
社会秩序的存在有助于社会稳定的原因如下:首先,社会秩序提供了安全和保障。
社会秩序通过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保护个人和财产的安全。
正如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所说:“没有秩序,就没有正义。
”社会秩序的存在能够减少犯罪和暴力行为,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其次,社会秩序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公平。
自由与秩序的概念
自由与秩序是两个互相依存的概念。
自由是指个体在合法范围内能够自主决定、行动和表达的权利。
个体的自由可以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行动自由等。
自由是个体权利和尊严的体现,也是一个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
自由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比如法治、司法独立和民主选举等。
秩序是指在一定的规范和规则下,社会中个体和集体行为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秩序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可以保障个体的安全和利益。
秩序可以包括法律秩序、道德秩序、社会秩序等。
秩序的实现需要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约束。
自由与秩序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自由需要秩序的保障,否则就容易导致混乱、冲突和权力滥用;而秩序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自由,在秩序之下人们才能享受自由的权利。
社会需要既保障个体的自由,又维护秩序的平衡。
良好的自由与秩序的结合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幸福。
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的平衡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角度:首先,社会秩序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没有社会秩序,个人自由就无从谈起。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中,个人自由很难得到保障,因为没有秩序,就没有法律的保护,个人的权利很容易受到侵犯。
因此,社会秩序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
其次,社会秩序能够为个人自由提供保障。
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这种约束并不是剥夺个人自由,而是保护个人自由。
正如约翰·斯图尔特所说,“个人自由的边界是别人的自由。
”只有在社会秩序的框架下,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最后,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寻求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平衡点,让社会秩序为个人自由提供保障,同时保护社会秩序不受个人自由的侵犯。
反方辩手角度:首先,个人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果过分强调社会秩序,可能会对个人自由造成过度限制,导致社会的僵化和个人创造力的丧失。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个人的自由和经济的繁荣是相辅相成的。
”。
其次,社会秩序的建立往往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
历史上的许多专制政权都是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名义,对个人自由进行严格限制的。
因此,过分强调社会秩序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对个人自由造成严重威胁。
最后,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在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下,社会秩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寻求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平衡点,让个人自由为社会秩序提供动力,同时保护个人自由不受社会秩序的侵犯。
综上所述,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寻求平衡点。
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同时,在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下,社会秩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寻求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平衡点,让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自由和秩序申论自由与秩序,这就像是一场生活中的舞蹈。
自由啊,那是心底里最渴望的东西。
就像鸟儿在天空飞翔,想去哪片云彩就去哪片云彩。
我们人呢,也想这样。
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想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想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
这多自在啊!就好比在一片大草原上,骏马可以肆意奔跑,没有缰绳的束缚,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心意。
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状态啊。
可要是完全没了秩序呢?那就乱套了。
你看那交通,如果没有交通规则,大家都自由地开车,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那马路上不就成了一锅粥?汽车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这时候的自由就不再是自由了,而是危险和混乱。
就像一群孩子在教室里,如果没有上课的纪律,大家都随意打闹说话,那还怎么学习知识?自由一旦没有了秩序的边界,就像洪水冲破了堤坝,泛滥成灾,最后把美好的东西都给淹没了。
秩序呢,有时候看起来像是个约束的笼子。
我们每天按时上下班,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学生要遵守学校的校规。
这感觉就像是被绳子拴住的风筝,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
但其实啊,这是一种保护。
就像下棋,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走法规则,正因为有这些规则,棋才能下得起来,双方才能在这个规则里斗智斗勇,享受下棋的乐趣。
如果没有规则,你走一步我走一步,想怎么下就怎么下,那还叫下棋吗?这就不是下棋了,而是乱玩。
在社会里,秩序就像一个大框架,把我们的生活稳稳地撑起来。
大家都遵守法律,社会才能稳定。
小偷要是自由地偷东西,强盗自由地抢劫,那我们的生活得多可怕。
所以说,秩序给了我们安全感。
它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遵守规则,我们的财产、我们的生命是有保障的。
这就像住在房子里,房子的结构就是秩序,我们在房子里可以自由地活动,但是房子的墙、屋顶这些结构保证了我们不会被风吹雨打。
自由和秩序其实不是对立的,而是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一样,互相依存。
我们不能只要自由不要秩序,也不能只要秩序不要自由。
适度的自由是在秩序框架里的自由,就像火车在铁轨上跑,铁轨是秩序,火车能在铁轨上快速地奔驰到各个地方,这就是自由。
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哪个更重要——辩论辩题正方,社会秩序更重要。
首先,社会秩序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社会秩序,社会将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无法正常运转。
正如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所说,“在没有政府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将是孤独、贫穷、肮脏、粗糙和短暂的。
”这就充分说明了社会秩序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其次,社会秩序能够保障个人的安全和权益。
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人们可以享受到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不必担心犯罪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同时,法律和秩序也能够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自由不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是受限的选择。
”。
最后,社会秩序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例如,新加坡作为一个社会秩序良好的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就充分说明了社会秩序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社会秩序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能够保障个人的安全和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社会秩序比个人自由更重要。
反方,个人自由更重要。
首先,个人自由是人类基本的权利,是每个人生而拥有的。
约翰·斯图尔特在其著作《自由论》中指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只要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这充分说明了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其次,个人自由是创新和进步的源泉。
只有在个人自由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如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所说,“个人自由是激发创新和创造力的动力。
”。
最后,个人自由能够促进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一个充满个人自由的社会中,人们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使每个人都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综上所述,个人自由是人类基本的权利,是创新和进步的源泉,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第1期高洁:论自由与秩序2007年3月・5・论自由与秩序高洁(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日照276826)摘要: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也是遵循规则的存在物,自由和秩序的需求源于人类本性。
法以自由为目的,自由与秩序价值是法律价值冲突的集中表现。
就自由与秩序的关系而言,秩序价值是自由价值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秩序价值必须依附于其他价值而存在。
自由之于人、之于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治的核心价值是自由,法治的基础价值是秩序。
法治的自由与秩序价值难以在静态中达到平衡,法治的实质是寻求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自由;秩序;法律价值;法治1法律价值中的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什么是法律价值?有学者认为,法律价值是法律满足人类需要及对法律需要的评价。
法律是人造物,人在创造某物的过程中本身就融合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因此法律的价值主要是法律的评价及其标准问题[1]。
笔者对此表示赞成,法律的价值应是以人与法律的关系作为基础的,是法律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是法律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
法律的价值是法律制定的必需,是法律实施的需求,是防止法律失效的屏障,是校正恶法的准则,是法律演进的动因。
那么法律应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现今大部分学者都将秩序、自由、平等、效率、正义、利益等作为法律的价值。
由此可见,法律的价值是多样性的,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价值体系。
在这一体系的内部存在着一些矛盾与冲突,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法的不同价值准则具有不同的价值目标。
它们之间难免会有相互的矛盾。
从法的价值的准则来看,法的价值冲突表现为自由与平等的冲突,自由与秩序的冲突,秩序与正义的冲突,平等与正义的冲突,秩序与人权的冲突,秩序与理性的冲突,等等[2]”。
本文将侧重探讨其中自由与秩序的冲突。
1.1法律的自由价值自由至少有字面、哲学、法学三个层次上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无论英语中的freedom和liberty,还是汉语中的“自由”,它的意义都是“不受拘束”;从哲学层面讲,自由意味着对必然性的把握和对客观规律的认同;就法学意义而言,自由指的是在国家权力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这三方面的含义是相互联系着的。
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向客观规律认同,而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就是,人必须过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必须受社会秩序的制约,所以人不可能彻底摆脱拘束,只能以忍受一些拘束为代价而获取相对不受拘束的生活,因而自由永远是相对的。
现实中人们总是通过制订规范、建立秩序来确定自由,所谓“法不禁止即是自由”就是这个意思。
当人们一提到自由,不应该只想到“任意”而不想到“限制”。
一般认为,对自由的限制包括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基于社会生活条件的限制而限制自由;第二,为了社会及他人的利益而限制自由;第三,为了行为人自身利益而限制自由;第四,为了各项自由的协调而限制自由[3]。
可见自由从来就不意味着无拘无束。
如果说它是一种“任意”的话,也只是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任意,是被秩序肯定和保护的任意,而不是为秩序所否定的任意。
自由价值,这一价值在当代越来越受重视。
法律(尤其近代法律)从其出现就应说是对自由的一种体现,法律的发展与人对自由的追求密不可分,自由也理应成为法律最基本的价值之一。
有学者是这样来评价自由价值的:“自由是法律所必须和必然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离开了自由这一价值目标,法律就会成为空洞的外壳,自由的价值对于法律来说是内在的。
很难设想,一个不尊重和不保障自由的法律是一个好法律,甚至他是否还是一个法律本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6・2007年3月第1期身就存在问题。
……事实上,自由在法律的价值目标序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没有充分尊重和适当保障自由的法律,是一个非正义法律。
换言之,是否尊重和保障自由是评判法律优劣的一项重要标准[4]。
”1.2法律的秩序价值前面探讨了自由的含义,下面看一下什么是秩序。
冲突论者对秩序的界定有两个:一个认为秩序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有条理的状态”,一个认为秩序是“人和事物存在和运转中具有一定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的结构、过程和模式等[5]”。
这两个定义对我们都是富于借鉴意义的,它们都很好地揭示了秩序的特征。
此处我们也不妨给秩序一个解释,尽管不像定义那样严格,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秩序的含义。
我们认为,所谓秩序,就是事物组织化的状态。
具体到社会,秩序就是社会组织化的存在和活动方式。
那么何为法律的秩序价值?既然社会离不开秩序,法律是人用来防止无序的主要手段,那么,秩序就成为法律最基本的价值之一。
有学者认为:“秩序与法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法律存在的社会中,法是实现秩序的工具、手段和途径;秩序是法的目标、追求和理想。
秩序是任何法都要追求的最基本的价值[6]。
”还有学者认为:“法律之所以可以带来秩序,是因为秩序的本质是让人们的行为和谐与合乎规律,并以此达到社会关系的有序状态,秩序是无序的对立物。
法律的特征正好符合有序化的内在规定性,法律自产生之日起,就是无序的克星。
法律可以防止无政府状态和专制政府的暴政,可以将有序关系引入人们的交往之中,并给人们如何行为提供一种标准、规则和尺度。
由此看来,法律与秩序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法律就意味着秩序,秩序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和基本价值之一[7]。
”足见秩序价值的意义所在。
说秩序价值是其他法律价值存在的基础,是因为秩序究其本质是组织化的活动方式,而任何价值追求都是有组织的、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即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秩序进行。
所以秩序价值是其他价值实现的基础,在实现其他价值的时候,秩序价值也就同时实现了。
另一方面,秩序价值必然依附于其他价值而存在,不存在不包含其他价值的抽象的秩序价值。
秩序可以包含其他多种价值,而它本身是价值中立的。
它包含什么样的价值,取决于秩序是按照什么样的原则、以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为目的而组织的。
比如秩序中可以包含专制价值、形成专制秩序,亦可以包含民主、自由等价值,形成民主、自由的秩序。
由于秩序是实现其它价值的基础,同时又具有价值中立性,它并不必然地与某种价值冲突。
所谓某某价值与秩序的冲突,实际上是该价值与秩序中的其他价值追求的冲突,不存在一个抽象的、与其他价值必然冲突的秩序价值。
我们有关“好的秩序”、“坏的秩序”的评判取决于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所反对的、主张破除的秩序都是特定的不合理的秩序;人们通常所维护的秩序也一定是特定的秩序,是合理的秩序。
2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既然自由脱离不了秩序,或者说只有在秩序中才能够获得,应该说秩序是自由的保护者和确立者,怎么能说自由与秩序相冲突呢?认为自由是“主体个性的发挥”,它“难免有打破既有平衡—————秩序的趋势”,而“秩序强调的是有序状态的建立与维持”,“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自由、维持平衡的规定性”,“二者之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等等看法是不正确的。
自由是在秩序范围内主体个性的发挥,不是主体个性任意的发挥,而那种试图“打破既有秩序”的“个性的发挥”是对秩序的冲击,也就是对自由的扭曲。
所谓秩序与自由的冲突,实际上是秩序中的自由价值追求与其他价值追求的冲突,是人们理想的自由与现实可能获得的自由的冲突,而自由对秩序的反叛实际上是对秩序中不合理因素的反叛。
秩序中可能包含多种法律价值,比如自由、安全、正义、效率、公平等等,这些价值追求相互之间可能发生冲突,法律应该致力于把这些冲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冲突过于激烈而对秩序造成破坏。
因为当秩序遭到破坏的时候,通常人们追求的价值也得不到实现。
我们虽然不能断言秩序总是善的,但是却可以肯定地说,一般而言,无序便是一种恶。
说无序一般地是恶,意味着它并不总是恶的,有时候相对于有序的恶而言,无序反而是“善”。
虽然秩序并不总是善的,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善总是以有序为前提。
所以我们的法学家们应该把热情放在协调秩序中的各种法律价值的冲突上,以达到某个时期、一定发展阶段的自由与某个时期、一定发展阶段的秩序的统一。
3法治中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自由和秩序都是人类的本质属性。
总体而言,人的个体性彰显为自由,人的社会性体现为秩序。
法治的核心价值是自由,法治的基础价值是秩序。
因此,自由和秩序在人本身中就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
其一,自由与秩序两者相互依存。
秩序是人类实现自由目的的手段和条件。
“自由只有通过社会秩序或在社会秩序中才能存在,而且只有当社会秩序得到健康地发展,自由才可能增长[8]。
”自由则是人类之所以要建立秩序的目的所在。
人类社会的一切制度设置和秩序安排,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类自由本性的实现。
其二,自由与秩序两者相互渗透。
秩序总是实现了人类某种自由的秩序,而自由又总是在某种秩序中的自由。
如果只有秩序没有自由,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只有自由没有秩序,社会就会陷于混乱。
因此,自由与秩序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理想生活模式的真谛所在。
一个合理的、运行良好的法治社会必须在自由与秩序之间形成一种张力,从而使社会生活既具有稳定的秩序,又具有足够的自由空间。
在现实社会中,当人们在确立法律以形成适合自身需求和符合人性的法治生活方式时,所面临的却总是自由与秩序的两难问题。
法律在刚形成时往往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因而由法律而形成的社会秩序也往往符合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生活模式,自由与秩序处于相对和谐之中。
然而随着人们对社会和自身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然要追求一种更能满足自身需求、也更符合人性的社会生活模式,这就要求形成新的法律和新的社会秩序。
这时,现有的法律和秩序就会成为人们自由追求理想生活的桎梏,从而使自由与秩序处于对立之中。
因此,自由与秩序理论上的统一无法消除两者在现实社会中的对立。
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在秩序和自由之间挣扎、摇摆和平衡的历史。
事实上,无论是从某种特定的社会秩序,还是从某种特定的自由出发,都无法消解“自由与秩序”间的紧张关系。
因为自由与秩序作为法治内部的两种对立因素是无法在静态中达成一致的。
自由总是对现有秩序的否定,而现有秩序则始终是对自由的束缚。
秩序和自由所能达到的统一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统一。
自由通过不断打破日渐陈旧的、束缚人类自由的旧秩序,促使能确保人类自由实现的新秩序不断产生,从而使自由与秩序获得统一。
正是自由与秩序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才使得法律不断发展、演变,也才使得社会不断进步。
明确法治的实质,寻求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观念等领域改革的深入,社会需要自由秩序型法治。
因为只有在自由秩序型法治中,人民参政机制才会落到实处,社会制约机制才会见成效,社会议政机制才会良好运作;只有在自由秩序型法治中,市场机制才能形成,市场潜力才能更好地拓展,市场经济活动才能良好运行;只有在自由秩序型法治中,才能更好地拓展社会和个人的潜能,使社会和个人的能量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