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重点概念术语和简答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术语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或者说,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D为脚标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如产品的价格、生产中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供给曲线是指,假定的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与供求两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可记为QS=f(P)S为脚标

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移。供给量的变动是指所有非价格因素不变(因而供给曲线不变),因价格变化而引起的供给量沿着原供给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平均收益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也就是产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肌一个单位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

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E=Q变动%∕X变动%;式中,E为需求弹性,Q为需求量,X为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

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Q•P∕△P•Q;式中,Q为需求量,△Q为需求量变动的绝对数量,P为价格,△P为价格变动的绝对数量。

收入弹性反应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反应程度。一般计算公式为: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消费者收入变动%=△Q▪I∕△I▪Q

交叉弹性反映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公式为:交叉弹性=y产品需求量变动%∕x产品价格变动%=△Qy▪Px∕△Px▪Qy

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计算公式为:εp=dQ▪P∕dP▪Q,εp为点价格弹性。

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计算公式为:Ep=(Q2-Q1)∕(P2-P1)▪(P1+P2)∕(Q1+Q2),Ep为弧价格弹性。

替代品是指对消费者来说,效用相似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它们的交叉弹性为正值。

互补品是指两种必须合并使用,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效用的产品。它们的交叉弹性为负值。

生产函数是投入与产出之间在技术上的相互关系的数学表示式,它说明用给定的一组投入要素最大限度能生长出多少产量。

边际产量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是指该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述为: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等产量线是所有能生产一定产量的资本-劳动力组合的集合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如减少1个单位,另一投入要素需要增加多少才能使产量保持不变。在等产量曲线的某一点上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的绝对值,也等于在该点上两种投入要素边际产量之比。

生产扩大路线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发生变化的轨迹。如各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这一轨迹成为长期生产扩大路线。如果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固定,这一轨迹被称为短期生产扩大路线。

规模收益是指因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长而引起的产量的增长。

C-D生产函数形式为:Q=aKbLc b,c为上标式中,Q为产量,K为资本,L为劳动力;a,b,c为常数。这种生产函数形式有很多优点,因而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函数形式。

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使劳动力节约大于资本节约),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资本节约大于劳动力节约),中立型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和节约资本的比例相等)。

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一种资源用于次佳使用方案时的价值。它代表应决定把某种资源用于某个方案而必须放弃的(实行次佳方案本来可以得到的)收益或补偿。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账簿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它只是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为此而付出的总代价。

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决策前已经支出,或承诺要支出,因而是不受将来决策影响的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会给总成本带来多大变化。它等于在总成本曲线上,相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是指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是指企业在固定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规模经济性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的总成本低于这些产品中每种产品分别由一家企业来生产所需成本的总和。

范围经济性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的总成本低于这些产品中每种产品分别由一家企业来生产的所需成本的总和。

贡献分析法是指通过贡献的计算和比较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的方法。计算公式为: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贡献分析法主要用于短期决策。

盈亏分界点分析法也称量-本-利分析法。它研究产量、成本和价格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并把重点放在寻找盈亏分界点产量上,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短期供给曲线反映从短期看,企业的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它是在A VC曲线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