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量误差有关术语及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63
名称: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真值:一个物理量的真实数值称为真值。
真值是难以准确测量的。
2.约写真值:足够接近真值的量,它与真值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称这个量为约定真值。
3.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注的数值称为标称值。
4.示值: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仪器、仪表的指示值简称示值。
5.影响量:影响测量仪器示值的任何量称为影响量。
6.测量误差:表示测量数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由于仪器本身及附件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不完善而引入的误差2.使用误差由于仪器的安装、布置、调节不当所造成的误差。
3.影响误差由于受外界温度、湿度、电磁场、机械振动等影响超出仪器技术条件而造成的误差。
4.人身误差由于测量者的分辨能力、工作习惯及责任心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5.方法和理论误差由于采用测量方法或仪表选择不当所造成的误差称为方法误差。
测量时,依据的理论不严格或用近似公式、近似值(例如π,√2,√3等)计算等造成的误差称理论误差。
三、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1.绝对误差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因通常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一般指被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或标准值)表示为Δx=x-x0x—测量结果,x0—约定真值,Δx —绝对误差(Δx有大小和符号,其单位与测量结果的单位相同)另:与Δx的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量称为修正值。
(用C表示)C=–Δx= x0–x通过检定(校准),由上级标准仪器给出受检仪器的修正值。
因此,将测得值与已知的修正值相加,即可算出被测量的约定真值:x0=x+c我厂仪器分内检和外检两种,检定结果若合格(兰色标签),所得修正值都在公司许可的误差内(这样才能判为合格),对使用者测量不会产生影响,故不再给出修正值,使用者可认为所用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对于“准用”的仪器,请参照“准用证”旁的准用说明,对测量结果予以修正。
2.相对误差指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Δx与真值x0之比δx=Δx/x0×100%3.引用误差指计量器具的示值的绝对误差与器具的特定值x lim(如计量的上限值,量程)之比即:δx lim=Δx/x lim×100%一般x lim常指满度值,因此,也称满度相对误差,它是指仪器仪表度盘上最大的绝对误差与量程值(满度值)之比的百分数。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在测量工作中,对某量( 如某一个角度、某一段距离或某两点间的高差等 ) 进行多次观测,所得的各次观测结果总是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表现为每次测量所得的观测值与该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值,这种差值称为测量真误差,即:测量真误差 =真值 - 观测值一、误差产生的原因 :1.观测者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产生误差。
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及状态都对测量成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2.测量仪器每种仪器有一定限度的精密程度,因而观测值的精确度也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度。
同时仪器本身在设计、制造、安装、校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钢尺的刻划误差、度盘的偏心等。
3.外界条件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大气折光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观测成果将随之变化。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是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把这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二观测误差分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若观测误差的符号及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往往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积累。
如某钢尺的注记长度为 30m,经鉴定后,它的实际长度为 30.016m,即每量一整尺,就比实际长度量小0.016m,也就是每量一整尺段就有+0.016m 的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的数值和符号是固定的,误差的大小与距离成正比,若丈量了五个整尺段,则长度误差为 5×(+0.016)=+0.080m。
若用此钢尺丈量结果为 167.213m,则实际长度为:167.213+167.213×0.0016=167.213+0.089=167.302(m) 30系统误差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且一般具有累积性,应尽可能消除或限制到最小程度,其常用的处理方法有:1.检校仪器,把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一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熟练对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处理,是物理实验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了不确定度的基本知识。
1.1 测量误差与分类一、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在物理实验中,不仅要观察物理现象,而且要定量测定物理量的大小。
为此,必须规定一些标准单位,如选定质量的单位为千克,长度的单位为米等。
所谓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被选作标准单位的同类物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其比值就是待测物理量的测量值。
测量一般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
1.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器或仪表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叫直接测量,相应的物理量叫直接测量量。
例如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天平测量质量,停表测量时间等。
测量量的结果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被测量与单位标准量的比值,另一部分是单位的名称。
2.间接测量不直接对被测物理量进行测量,而是直接测量那些与被测量有确切函数关系的物理量,然后通过函数计算而得到被测量的过程叫做间接测量,相应的物理量叫简接测量量。
例如测量某长方体的体积V,已知体积V与长方体的长a、宽b、高c的函数关系为V=a·b·c,则先直接测量a、b、c各量,这些量是直接测量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体积V,V就是间接测量量。
由于直接测量简单、快捷,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利用间接测量量与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设计制造出可以直接测量的仪器设备,把间接测量转化为直接测量,如欧姆表、密度计、压强计等就是这类仪器。
二、测量误差1.真值与测量误差待测物理量的客观存在值,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记为x0。
测量的目的是要得到真值。
但测量受到测量仪器精度的限制,测量方法、测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测量值(记为x)与真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叫测量误差。
Δx表示测量误差,则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即 Δx=x-x0 (1.1.1) 2.算术平均值与测量偏差(1)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往往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如果每次的测量条件都相同(同一观测者、同一套仪器、同一种实验原理和方法、同样的环境等),就没有任何根据可以判断某次测量一定比另一次测量更准确,所以,认为每次测量的精度是相同的,这种重复测量称为等精度测量,测得的一组数据称为测量列。
一文弄懂测量误差、系统测量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包括系统测量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两类不同性质的误差, 在本文介绍测量误差、系统测量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相关概念。
1、测量误差测量误差(measurement error)定义为“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实际工作中测量误差又简称误差。
测量误差的概念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均可以使用:①当存在单个参考量值时,测量误差是可获得的。
例如:某测得值与测量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的计量标准比较时,可以用计量标准的量值作为参考量值,则测得值与计量标准的量值之差就是该测得值的测量误差,也就是说此时测量误差是已知的;当用给定的约定量值作为参考量值时,测量误差同样是已知的。
由于计量标准的量值或约定量值是有不确定度的,有时称其为测量误差的估计值。
②当参考量值是真值时,由于真值未知,测量误差是未知的。
此时,测量误差仅是一个概念性术语。
2、系统测量误差系统测量误差(systematic measurement error)简称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系统误差是测量误差的一个分量。
当系统误差的参考量值是真值时,系统误差是未知的。
而当参考量值是测量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的测量标准的量值或约定量值时,可以获得系统误差的估计值,此时系统误差是已知的。
系统误差的来源可以是已知的或未知的,对已知的来源,如果可能,系统误差可以从测量方法上采取措施予以减小或消除。
例如在用等臂天平称重时,可用交换法或替代法消除天平两臂不等引入的系统误差。
对于已知估计值的系统误差可以采用修正来补偿。
由系统误差的估计值可以求得修正值或修正因子,从而得到已修正的测量结果。
由于参考量值是有不确定度的,因此,由系统误差的估计值得到的修正值也是有不确定度,这种修正只能起补偿作用,不能完全消除系统误差。
3、随机测量误差随机测量误差(random measurement error)简称随机误差,是指“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