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ppt
- 格式:ppt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16
赏识教育-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行有利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心里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天下父母和孩子一路成长的思想和方式。
理念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本质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教育作用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
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
而我们有部分老师为了给学生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
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
若此时我们老师能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这不仅能让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
这说明我们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信任、理解、激励为原则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赏识教育要求家长和教师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要盲目跟风,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不断探索和创新。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学龄前儿童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概述•如何实施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具体方法•赏识教育的注意事项•赏识教育的效果评估目•赏识教育与其他教育方法的结合录赏识教育概述CATALOGUE 01正面激励教育法关注优点与长处赏识教育的定义赏识教育的重要性030201赏识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如何实施赏识教育CATALOGUE02接纳孩子的独特性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如勇敢、诚实、乐于助人等。
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观点,从中发现他们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用赞美和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真诚赞美在鼓励孩子时,尽量具体描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从而激发继续努力的动力。
具体鼓励适度期望赏识教育的具体方法CATALOGUE03关心与支持家长要时刻关心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真诚赞美对于孩子的优秀表现,家长应真诚地表达赞美和欣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尊重与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让孩子在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形成健康的自尊心。
情感表达法优点放大法成功体验法独立完成任务积极参与竞赛设定目标赏识教育的注意事项CATALOGUE04避免过度表扬过度表扬可能会让孩子过分依赖外部的认可,而忽视自我内在的动机和成就感。
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表扬更能够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优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表扬时要真诚、客观,避免夸大其词或给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
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赏识教育并非只有表扬,也要适当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帮助孩子成长。
在指出孩子缺点时,也要注意语气和方式,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
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赏识教育家长应该认真观察孩子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赏识教育策略,确保教育方式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赏识教育孩子自信的源泉课件(一)赏识教育孩子自信的源泉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介绍赏识教育对孩子自信的影响,并提供实际操作案例和策略。
二、教学准备备课资料、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笔等。
三、教学目标1.了解赏识教育的定义和原理;2.掌握赏识教育对孩子自信的重要作用;3.学会在实际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策略。
四、设计说明本课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受过赏识?赏识对你们的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并教师逐个点评,提醒学生自信和赏识的关系。
2. 理论学习(10分钟)•讲解赏识教育的定义和原理。
•分析赏识教育对孩子自信的重要作用,强调正向反馈的积极影响。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身边的案例,探讨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具体影响。
•每组派代表发言,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与讨论。
4. 角色扮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赏识教育的实际场景。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被赏识和给予赏识的感受。
5. 案例分析(10分钟)•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赏识教育策略和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策略。
六、课后反思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此外,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提供更多赏识教育的策略和技巧。
七、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实际场景进行赏识教育的实践,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以赏识教育为话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赏识教育对孩子自信的重要作用,并掌握相关的教育策略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