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40.65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两滴水珠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滴,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是天然光源B.井水的比热与井水水温和质量有关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由于发生光的折射,形成了月亮的虚像,它的大小和天上的月亮相等3.如图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毛巾反复擦身B.用锯条锯木头C.手伸到热水中D.把铁丝弯折几次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可能增大B.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要吸收热量D.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5.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沸腾也需要吸热D.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6.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物体间没有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两物体()A.温度相同B.内能相同C.热量相同D.没有做功7.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3:5,如果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3,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A.2:5B.5:2C.1:10D.1:58.如图为注射器,小李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内密封气体温度从28℃升高至37℃。
活塞与管壁存在摩擦,则()A.注射器内气体内能增加B.注射器内气体分子动能减小C.注射器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机械能D.活塞机械能全部转化为注射器内气体的内能9.图中,在书房里学习的小明闻到了一股烟味后,走出房间对正在客厅里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跟着吸二手烟了”,小明在书房里就能闻到客厅烟味的原因是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C.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10.如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主要是考虑到即使在空气不流通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二、填空题1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则是由更小的和微粒组成,而且这些微粒和宇宙所有星球一样,都在不停的,物理学把物体的叫机械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所提供的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一定是l00%B.中学生正常上楼时的功率约为l50WC.一本物理课本从课桌面掉到地面,重力做功约为20JD.1kg水温度升高l℃大概吸收4.2×107J的热量2.拿一块铁用力按压,铁很难被压缩,这个小实验证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距离太大C.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D.分子间存在引力3.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则它们吸热之比为1℃2,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2℃3B.3℃2C.6℃1D.1℃64.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将冰块放入啤酒中,啤酒的温度降低B.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C.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5.如图所示,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本实验中通过小灯泡的亮度反映接入的铜丝的电阻小于镍铬合金丝的电阻,这种实验方法称为转换法。
下列实验方法中不是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反映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B.在研究磁场的方向实验中,通过磁感线来反映磁场的强弱和方向C.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多少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D.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有关的实验中,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个数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B .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C .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D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断裂的玻璃不能复原,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C .给自行车充气时,气筒壁变热,这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气筒的内能D .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将空气吸入汽缸8.下列过程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 .一杯水倒掉一半B .铁丝扭弯C .冰融化成水D .水温从100℃降低到20℃9.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B .冬天手冷时对手哈气C .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D .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变凉10.小明根据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1/J kg c ⎡⎤⋅⋅⎣⎦℃水 34.210⨯ 铁 30.4610⨯酒精 32.410⨯ 铜 30.3910⨯煤油 32.110⨯ 干泥土 30.8410⨯冰 32.110⨯ 水银 30.1410⨯A .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B .液体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C.比热容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D.水吸热或放热的本领较强,常用作冷却剂二、填空题11.如图1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表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温度。
一、选择题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A解析:AA .由图,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ΔQ cm t ,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甲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甲的比热容大,故A 符合题意;B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故B 不符合题意;C .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C 不符合题意;D .由图,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乙的温度升高值更大,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也越快B .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C .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D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解析:DA .物体运动得越快,是宏观的物体运动,而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的分子运动,两者没有必然的关系,故A 选项错误;B .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仍然在进行无规则运动,故B 选项错误;C .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 选项错误;D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 选项正确。
故选D 。
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D解析:D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符合题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2.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足够的时间,先取出甲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0℃;再取出甲块,立即将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0℃,若不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甲的比热容跟乙相等D.无法确定比热容的大小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4.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B.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D.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热量有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加6.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应用这一特点的是()A.培育水稻秧苗时往稻田里灌水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C.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D.冬天供暖时用水作循环液7.车已走进很多现代家庭,如图为汽车的四冲程汽油机汽缸的工作示意图,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排列,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乙甲丙丁B.甲丁乙丙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8.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A.a的比热容大,是水B.b的比热容大,是水C.a的比热容大,是酒精D.b的比热容大,是酒精9.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 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C.都加热t时间,A和B吸收热量之比为1:2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之比为1:110.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这样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B.铜块高速旋转时把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C.焊接完成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D.铜块和铝块的内能增加是其他形式能转化而来的二、填空题11.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十四章》综合测试卷(附带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14章。
2.本卷平均难度系数0.2。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烧开水、泡茶、喝茶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A.从冰箱中拿出的茶叶放置一段时间会变得“湿润”和揭开杯盖茶杯上方冒“白气”的实质不一样B.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茶味,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C.用沸水泡了茶的玻璃杯“烫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D.用电热水壶烧开水,可说明能量既可以发生转化也可以发生转移【答案】A。
【解答】解:A、从冰箱中拿出的茶叶放置一段时间会变得“湿润“,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茶杯上方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二者实质一样,故A错误;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泡茶时,用开水浸泡是因为水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故B正确;C、用沸水泡了茶的玻璃杯“烫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D、用电热水壶烧开水,通过电流做功使壶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然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内能传递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可说明能量既可以发生转化也可以发生转移,故D正确。
故选:A。
2.下列选项可能符合汽车热机能量流向的是()A.B.C.D.【答案】D。
【解答】解:(1)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故B错误;ACD、汽车热机的效率通常为20%~30%左右,只有D选项中汽车热机工作时,有30%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如图是用两个电加热器对甲、乙两杯液体加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
假设加热过程中热量损失相同,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液体的比热容大于甲液体的比热容B.加热相同时间,甲、乙液体吸收热量一样多,增加的内能一样多C.若甲、乙液体都是同种液体且质量相同,则甲液体中的电加热器功率大D.若两个电加热器相同且甲乙都是同种液体,则甲的质量大【答案】C。
第十三章综合测试题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2.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这个现象说明()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C.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3.我国研制“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地面通过大气层的飞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飞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飞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飞船的势能越来越小D.飞船的外表温度会升高4.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玉米粒主要是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C.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D.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5.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为零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传递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6.家用电器中大功率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大功率元件上加装金属散热片。
下表是四种材料的比热容,选作散热片最好的材料是( )7.由c=错误!,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8.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 )A.比热容较大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9.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10.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1.高压下油可以渗透铁管壁流出来,这说明固体分子间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综合测试卷0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13·福州)年初福州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漫步丛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 )A .分子很小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分子间存在斥力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 后的现象如图13-6所示,该现象说明(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3.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B .冬天,嘴对着双手哈气C .早晨用热水烫牛奶D .不锈钢汤勺放在热汤中4.(2013·四川成都)小文在学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成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5.(2013·广州)图13-7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t 时刻物体内能为0B .2t 、3t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 .2t 时刻物体内能比3t 时小D .1t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3t 时大6.(2013·山东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B .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C .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7.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
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 .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C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做功实现的D .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8.(2013·广州)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甲乙两种物质,甲的比热容是乙比热容的2倍,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4∶3,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4∶9B.9∶4C.4∶1D.3∶43.夏天气候炎热,小明为了解暑将一杯凉开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内速冻成冰,当他将冰取出时,冰的周围冒着“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B.将凉开水放入冰箱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C.凉开水冻成冰是凝华现象D.“白气”的形成需要放出热量4.使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和水,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后,将铜块放入水中,这时A.水向铜传递温度B.水向铜传递热量C.由铜向水传递热量D.铜和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5.用手弯折铁丝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的内能不变B.铁丝含有的热量增多C.铁丝从手上吸收了热量D.通过做功方式改变了铁丝的内能6.小丽在探究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选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体装入相同的试管中,用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量筒和停表B.甲、乙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为c甲<c乙C.甲、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小关系为Q甲>Q乙D.甲、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7.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两种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B.加热相同的时间,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8.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不同温度和质量的水,则A.甲容器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的大B.甲容器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的小C.丙容器中水的内能一定比甲、乙都大D.甲乙两杯接触,热量可能从乙杯传递到甲杯9.“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能力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能力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电流的单位是(A)A. 安培B. 欧姆C. 瓦特D. 伏特2. 电阻的单位是(B)A. 安培B. 欧姆C. 瓦特D. 伏特3. 下图中,如果电池的电动势为3V,电阻R1=1Ω,电阻R2=2Ω,则电流的大小为(B)_________----|R1|-----|R2|------_________A. 1AB. 2AC. 3AD. 6A4. 电流表的连接方式是(A)A. 在电路中串联连接B. 在电路中并联连接C. 连接在电源正极D.连接在电源负极5.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电源电动势为6V,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则电流测量值应是(A)R1=2Ω,R2=3Ω----|R1|-----|R2|------R3A. 1AB. 2AC. 4AD. 6A二、填空题1. 当电阻为定值时,电路中通过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2. 电压表的内阻一般较(大)。
3. 当电路中有1个电源,3个电阻连接时,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流。
4. 电阻分为(固定)和(可变)两种。
5. 欧姆定律的公式为(R=RR)。
三、解答题1. 请简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式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答:电流表连接在电路中的串联分支上,这样可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
在连接时,注意要正确接入电路,保证电流流向电流表的方向与其示数正方向一致。
电压表则连接在电路的并联分支上,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
连接时,注意并联连接并不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分布,保证电压表的两个端口与电压测量点的两个端口相连。
选择合适的量程,避免过载,不可将电压表接入电源的正负极。
2. 请解释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答:电流和电阻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即R=R/R。
可见,电压(电流的推动力)越大,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反之,电压越小,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秋天早晨的湖面飘着白气,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B.冰吸热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热运动加剧C.固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弹棉花使棉花逐渐变大增大了分子间的间隙2.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铁砂,分别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升温快、比热容小,是铁砂B.乙升温慢、比热容大,是铁砂C.甲升温快、比热容大,是水D.乙升温慢、比热容小,是水3.下面成语中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①漫天飞舞①狼烟滚滚①花香袭人①入木三分.A.①①①①B.①①C.只有①D.①①4.温度、热量和内能三个物理量遇到了一起,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5.端午佳节,粽香万里。
煮熟的粽子散发出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很小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运动D.分子间存在引力6.张华同学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冬天,人们说话时呼出的“白气”不是水蒸气B.炎热的夏天往地上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原理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扩散现象D.在结冰的路面撒盐,是为了降低冰的温度7.学习了热学知识后,小聪同学做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B.发生热传递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C.“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热量”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8.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有在气体间进行B.固体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C.扩散现象就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就是扩散现象D.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二、填空题9.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汽缸外面有“水套”,汽车行驶时水的温度会升高,水的内能会增大,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疫情期间,教室每天都会喷洒消毒水进行消毒,喷洒完消毒水的教室过段时间还会充满消毒水的味道,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B.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有关C.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所以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3.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象是A.B.C.D.4.如图所示,铁水很热,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内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水温度高,内能大B.冰块温度低,内能小C.铁水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D.冰块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5.现在的休闲场所刮起了“复古风”,小文在“农家乐”看到一种模仿古代将谷物捣碎的简单机械如图甲所示,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使用时,人在长木棍A端用力把它踩下去立即松脚,B端下落,打在石臼内的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若人用的力始终与OA垂直,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在A端用力向下踩,B端上升,人对木棍做功B.B端从水平位置上升的过程中,木棍是费力杠杆,人的动力大小不变C.B端下落的过程中,木棍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其动能增大D.捣米时,对米做功,使米的内能增加6.山西太原是一座四季分明的美丽城市。
下列自然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荷叶露珠C.秋天桂花飘香D.冬天雪花飞舞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对外做功,它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D.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吸热本领小于于乙液体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二、填空题9.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多种模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第十三章;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24分).(本题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是一种扩散现象B.冬天雪花漫天飞舞也是扩散现象C.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白色的梅花和雪都反射所有色光2.(本题2分)春日的周末,小华漫步在东洲公园,闻到阵阵花香,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是运动的3.(本题2分)下列事例,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搓手取暖B.压缩空气C.煤气烧水D.高处滑下4.(本题2分)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
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黏附艾绒。
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
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A.内能减小B.密度不变C.分子数增加D.内能增大5.(本题2分)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
如图所示是A 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相同时间,B比A吸收热量多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热量较多C .由图像可知,B 的吸热本领强D .通过分析图像可以得出,B 的比热容是A 的两倍6.(本题2分)星期天,小林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6︰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一时刻图线,如图所示。
则可以判断( ) A .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B .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C .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D .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7.(本题2分)由热量计算公式得到c Qm t=∆,那么物质的比热容( ) A .跟物体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 .跟物体质量成反比 C .跟物体的温度变化成反比D .跟以上三项都无关8.(本题2分)质量均为0.5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一、选择题1.某学生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和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情况,作出如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相同时间乙温度升高的快C.升高相同温度时乙吸热更多D.相同时间甲吸热更多C解析:CAB.由图像取相同的加热时间,即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变化值大,即甲温度升高的快。
根据Qcm t=∆可知,甲的比热容要小于乙的比热容,故AB错误;C.升高相同温度时,乙的加热时间长,则乙吸收的热量多,故C正确;D.相同的热源,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C。
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升高得多A解析:AA.根据Q cmΔt=可知,吸收相同热量后,甲液体的温度变化较小,则说明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符合题意;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CD.加热时间相同,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但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升高得少,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是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D解析:D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故A错误;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此时表现为分子间的引力,故B错误;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D.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是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故D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水是生命之源。
关于水的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热水的内能一定比冷水的大C.水温升高,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D.水温为0℃时,内能也为零2.对比热容的定义式Qm t∆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成反比B.比热容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某种物质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小C.同种物质比热容不变,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与物体吸热多少、质量及温度变化无关3.根据表1和表2中的资料,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表1:几种晶体的熔点表2:几种物质的比热容晶体熔点(℃)物质比热容[J/kg⋅(℃)]固态酒精﹣117水 4.2×103固态水银﹣39冰 2.1×103冰0沙石0.92×103A.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差异较大,而沙漠地区昼夜气温差异不大B.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汽车发动机里常用水来帮助冷却散热D.水达到0℃时,就一定会结冰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内能一定减少C.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0J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5.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均为500g,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物质,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水的比热容为34.2J/(k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 .0~4min ,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8×103J/(kg•℃)C .0~4min ,乙吸收的热量大于甲吸收的热量D .8~10min ,甲吸收的热量为1.68×105J6.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挂一重物也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 )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间有间隙C .分子间存在斥力D .分子间存在引力7.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 .夏天,在阳光照射下路面的温度升高 B .冬天,用嘴对着手“呵气”,手觉得暖和 C .两手互相摩擦,手心发热 D .凉鸡蛋浸泡在热水中变热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 .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C .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9.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10.同学们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酒精煤油冰水银铜铝沙石比热容c/[×103J/(kg⋅℃)] 4.2 2.4 2.1 2.10.140.390.880.92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B.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C.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温快,所以铜块比热容大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为学生烹饪比赛现场,菜刀能把菜切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学们闻到了菜香,这是现象。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的温度升高肯定是由于物体吸收了热量B .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C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夏天游泳者从水中上岸后会感觉冷是由于他体表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A解析:AA .物体的温度升高可以是外界对其做功,比如压缩气体,故A 选项错误,A 选项符合题意;B .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是正确的,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正确的,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夏天游泳者从水中上岸后会感觉冷是由于他体表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是正确的,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B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 .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D .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多C解析:CA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A 选项错误;B .晶体熔化时吸收了热量,温度不变,故B 选项错误;C .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故C 选项正确;D .比热容越大的物体,由于质量未知,故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未必多,故D 选项错误。
故选C 。
3.有两种物体,体积之比是2∶1,密度之比是3∶2,放出热量之比是2∶1,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是( )A .3∶2,1∶10B .2∶5,5∶3C .2∶3,10∶1D .3∶5,5∶2B解析:B由题知,两物体的体积之比 12:2:1V V =密度之比12:3:2ρρ= 由m Vρ=可得质量之比11122232:3:121V m m V ρρ⨯===⨯ 由题知,它们放出热量之比为 12:2:1Q Q =放放A .两物体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为123:2t t ∆∆=∶12:1:10c c =则111122221339101220Q c m t Q c m t ∆∆⨯⨯===⨯⨯放放 故A 错误; B .两物体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为1225t t ∆∆=∶∶ 12:5:3c c =则1111222253223151Q c m t Q c m t ⨯⨯==⨯∆⨯∆=放放 故B 正确; C .两物体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为1223t t ∆∆=∶∶ 12:10:1c c =则111122221032201131Q c m t Q c m t ∆∆⨯⨯===⨯⨯放放 故C 错误; D .两物体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为123:5t t ∆∆=∶12:5:2c c =则1111222253392152Q c m t Q c m t ⨯⨯==⨯∆⨯∆=放放 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