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 格式:ppt
- 大小:301.00 KB
- 文档页数:17
2016年司法考试刑法章节模拟习题: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甲某为了防止自己西瓜地里的瓜被盗,在瓜地的周围拉上电网,天黑时便通上高压电,一日晚,将来偷瓜的乙某电死。
甲某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正当防卫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乙某盗窃正在架设中的高压电线500米,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
乙某的行为构成:()A、破坏电力设备罪B、盗窃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3、司机丙冬季清晨出车,因天气寒冷,汽车无法启动,便点燃木材烤油箱,不料起火爆炸,当场炸死3人。
丙的行为构成:()A、失火罪B、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C、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D、破坏交通设置罪(未遂)4、某铁路工段巡道工甲某,为了排斥同事乙某,以使自己独得奖金,提高工资,故意把一枚方头槽钉插入钢轨接缝处,企图造成事故,嫁祸于乙某,致使某次列车险些脱轨倾覆。
甲某的行为构成:()A、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B、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C、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D、破坏交通设施罪(未遂)5、司机某甲在给汽车时加油时,将自认为已熄灭的烟头扔到地上,未完全熄灭的烟头将地面上的残油引燃,并使加油站内的汽油爆炸燃烧,引起大火,烧毁了整个加油站,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A、爆炸罪B、失火罪C、放火罪D、过失爆炸罪6、甲系出租汽车司机,因被单位批评,为发泄私愤,驾车驶入闹市区向密集的人群中冲去,当场轧死5人,撞伤19人,对甲的行为构成哪种犯罪?()A、交通肇事罪B、重大责任事故罪C、故意杀人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7、甲欲杀死仇人乙,在乙开的出租车座位下安装了定时炸弹,结果不仅炸死了乙,同时炸死了乘客丙、丁,还炸毁了出租车,甲的行为构成了:()A、破坏交通工具罪B、故意杀人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C、爆炸罪D、爆炸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8、公司电工甲,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违反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被烧,损失10万元。
危害公共安全罪量刑标准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以危害公共安全为目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这类行为可能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在我国刑法中也有明确的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标准主要包括对犯罪主体的刑罚和对犯罪行为的处罚。
首先,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主体,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幅度。
一般情况下,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主体是指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人。
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犯罪主体,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幅度。
比如,对于因疏忽、玩忽职守等原因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人,其刑罚幅度可能相对较轻;而对于蓄意实施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行为人,其刑罚幅度则可能相对较重。
其次,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行为,刑法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这类行为可能会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刑法对此类行为也进行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对于不同情节下的危害公共安全罪犯罪行为,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幅度。
比如,对于因疏忽、玩忽职守等原因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处罚幅度可能相对较轻;而对于蓄意实施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行为,其处罚幅度则可能相对较重。
总的来说,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犯罪主体和犯罪行为的具体情节和后果来确定的。
在司法实践中,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对犯罪主体和犯罪行为进行综合考量,确定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幅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危害公共安全罪有哪些“1.5宁夏公交车纵火案”备受关注,因为债权债务纠纷引起报复社会,危害公共安全,那么危害公共安全罪有哪些?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具体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等等,下面由赢了网小编在本文汇总介绍。
(一)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情节较轻的处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情节较重的处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破坏交通工具罪、交通设施罪的处罚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处罚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刑法中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罪量刑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它威胁到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刑法对于这类犯罪的规定和惩处是十分严格的,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类性质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犯罪。
它涵盖了众多具体的罪名,比如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等。
这些罪名的共同特点是其行为可能对社会公众造成广泛而严重的危害。
先来看放火罪。
放火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一旦火势失控,不仅会烧毁财物,更可能危及众多人的生命。
在定罪方面,如果行为人故意放火,不管是出于报复、泄愤还是其他目的,只要实施了放火的行为,并且对公共安全构成了威胁,就可能构成放火罪。
在量刑上,刑法规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决水罪与放火罪类似,但其危害方式是通过破坏水利设施,使水流失控,从而造成水淹的危害后果。
同样,只要是故意实施决水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就会被定罪。
量刑标准也与放火罪相似。
爆炸罪,通常是通过引爆爆炸物来制造危害。
这种犯罪行为的破坏力极大,瞬间就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比如在公共场所安置炸弹,或者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引爆炸药,这些行为一旦实施,就会对公共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对于爆炸罪的定罪,重点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以及其行为是否危害了公共安全。
量刑也是根据犯罪的后果严重程度来划分,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严重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投放危险物质罪,比如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其危害范围广泛且难以控制。
哪怕只是少量的危险物质投放,如果可能危及公共安全,也会被认定为犯罪。
在量刑上,同样依据后果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刑罚的轻重。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兜底性的罪名。
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概念题1.危害公共安全罪(西北政法2003年研)答: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及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的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分为:用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核材料管理的犯罪,重大安全事故的犯罪五种。
危害公共安全罪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和威胁着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安全,是社会危害性和危险性较大的一类犯罪。
2.投放危险物质罪(武大2006年研)答: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该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
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南开大学2011年研;人大2004年研)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能够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死伤或者公私财产广泛破坏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
4.破坏交通工具罪(人大2001年研)答: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交通工具,已经或者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或毁坏危险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
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是间接故意。
5.交通肇事罪(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一)概念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及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客体公共安全: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下页)、客观方面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足以造成严重后果、主体、主观方面故意,过失公共安全不特定:犯罪行为造成的危险范围无法预料多数人:相对于少数人而言,没有一个准确数字,并不是个以上就是多数。
判断标准:行为的危险范围是否涉及“公众”(三)种类、用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核材料管理的犯罪、重大安全事故犯罪重点掌握一、罪名放火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枪支犯罪二、理论危险犯竞合关系用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放火罪构成要件(一)客体公共安全;放火烧毁自己或者家庭所有的房屋或者其他财物,足以引起火灾、危及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
(二)客观方面作为不作为放火罪与失火罪的转化(三)主体注意:周岁周岁(四)主观方面故意。
动机不影响犯罪。
客观阻却问题燃烧自己的财物或者自焚,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放火罪被害人承诺燃烧自己的财物,行为人不成立犯罪,但是如果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则构成放火罪放火罪的认定(一)着手开始点火时(二)既遂放火罪的既遂:“独立燃烧说”目的物燃烧且能够独立燃烧,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也成立既遂。
为何是独立燃烧:我国与日本的房屋结构(二)与故意杀人罪、以放火方法杀特定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没有危及:故意杀人罪()危及: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想象竞合犯。
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二节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三、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少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⑴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受害对象的不特定性,是本罪犯罪客体的突出表现。
所谓“不特定”,是指犯罪行为的危害不限于特定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它的实际危害后果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料和控制的。
这是由行为方式和犯罪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⑵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在实践中的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害犯,即只有行为人的行为已经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的,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二是危险犯,即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只要行为造成足以发生严重后果的危险状态的,也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既遂,如果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就构成该罪的结果加重犯。
⑶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体,既有一般主体,也有特殊主体。
⑷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可以出院故意,也可以处于过失。
罪过问题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过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具体而言,有些罪只能是由故意构成,有些罪只能由过失构成,而有些犯罪行为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但值得注意的是故意同过失所构成的罪名不同,如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等行为。
客体问题本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这也是本类罪的核心问题。
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不特定”意指犯罪行为可能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事先无法确定,行为人对此既无法预料,也无法控制。
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是否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不能以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确定的侵犯对象或侵犯目标为依据,也不能以行为是否产生实际的严重后果为依据,而是应当以行为是否可能具有产生不特定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来认定,即看行为在客观上是否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本质属性来具体认定。
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犯罪要求必须造成人身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 )A.放火罪B.爆炸罪C.投放危险物质罪D.交通肇事罪2.甲某因为吃饭时与单位食堂服务员发生争执。
产生报复之念,遂取出自家灭鼠的毒鼠强,趁食堂工作间无人之机,将毒鼠强倒人面粉缸中,导致200公斤面粉被污染。
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认定某甲的行为:(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3.农民某甲见村庄附近的灌溉专用线路因降雨而暂时未使用,便于某日晚偷割该输电线200多米,次日卖给非法收购者,得到500多元。
某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破坏电力设备罪C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4.警察王某要为自己的儿子上学筹一笔钱,便找村民张某借钱。
张某伺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
王某将公务用枪交给张某质押。
张某借给王某3万元现金,借期6个月。
6个月后,王某无力偿还借款,张某持枪逼债,被公安机关发觉。
王某、张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王某、张某均无罪B.王某、张某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共犯C.王某无罪、张某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D.王某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张某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5.张某见路边新架设的电力线路还不带电,私自割下200余米,价值1万余元。
经查,该部分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并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打算下个月通电。
在审查中,甲某还交待,曾经在1998年4月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线路,当时造成该线路通信中断3小时。
在1998年8月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铁路调度工作中断,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甲某的行为:( )A.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通信设备罪B.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C.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军事通信罪D.构成盗窃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6.甲某是某工厂的电焊工,在一次维修厂房过程中,未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棉纱和锯末,就进行电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