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修六:4.1《水污染及其防治》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04.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材料,说出主要的水污染问题。
2.以某些水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水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解读1.结合2013年我国最新水污染事件,说明其形成原因、过程及危害。
2.以典型案例说出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新课导入建议2013年4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惊现“牛奶河”,当地工矿业排放的尾矿水,直接注入这条河流中,污染已持续了很多年,造成周边群众灌溉用水安全受到影响,农业减产。
以此导入新课——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水污染、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源的含义。
2.理解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农作物、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3.掌握水污染的防治原则和措施。
1.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重点)2.水污染的形成原因。
(难点)水污染概述1.概念:水污染是指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它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水污染的类型: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1)饮用: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癌症等。
(2)灌溉: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甚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
(3)水生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和脆弱。
4.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源: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中的磷、氮元素表现:藻类大量繁殖危害: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变成臭水1.水体富营养化是怎样产生的?对水生环境有什么影响?【提示】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都含有氮和磷,这些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因此变成臭水。
水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是预防、治理和管理。
1.预防:主要是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到最小量。
对于工业污染源,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
4.1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污染概念、类型和我国水污染状况。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和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4.认识水污染的区域差异及解决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多样手段收集水资源信息,学会对水资源进行监测,根据有关数据判断水污染状况。
2.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水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3.能够将自己对水资源的认识,通过适当的方法传递给他人,并影响他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正确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观。
2.关心我国水污染状况,关注我国水污染发展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污染的类型、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教学难点]水污染的防治[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人类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饱尝环境污染带来的苦果:横流的污水、弥漫的烟雾、成堆的垃圾……怎样还地球以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如茵的草地……【板书】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播放图片】播放黄河水污染、滇池蓝藻爆发、渤海赤潮等图片【板书】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案例展示】案例1——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
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
“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
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
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
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
湘教版选修六《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赵华君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7年第12期[摘要]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助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
湘教版选修六《水污染及其防治》一课的教学以水污染及其防治为教学内容,采用野外调查与课堂分析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家乡水污染状况,增强水污染防治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关键词]野外调查;地理实践力;开放式教学;水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8902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水污染及其防治》是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以水污染的概念、类型、危害、防治为主干知识,以活动、阅读等为辅助内容,整节内容丰满充实。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环境污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水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不甚了解。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各种类型水污染的形成原理、危害及基本的防治措施,加深对水污染的理解,形成人类活动应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地理素养,增强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而且本节的学习方法对本章接下来三节内容的学习有借鉴作用。
二、设计思路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笔者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模式。
课前学生小组合作对家乡水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查阅各种资料,总结调查的结果。
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度高,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家乡,无形中了解了家乡,不再拘泥于课本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中,各小组组长汇报各组调查结果,各组对水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措施进行讨论和展示。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水污染的概念、类型、危害和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对家乡水域污染状况调查,培养初步的综合考察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提高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水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水污染概述1.概念:因某些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①自净能力||,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②利用价值||,危害③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产生原因:污染源中的④污染物通过一定方式或途径进入水中||,直接或间接污染水体||。
3.水污染的类型:⑤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⑥生物性污染||。
4.水污染的危害(1)饮用: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衣履癌症等||。
(2)灌溉:会使农作物物种发生⑦变异||,甚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
(3)水生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和脆弱||。
5.水体富营养化思维活动1.在什么情况下水体会发生污染?答案当外界某些物质介入||,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就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出现水污染||。
2.水体富营养化是怎样产生的?对水生环境有什么影响?答案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都含有氮和磷||,这些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因此变成臭水||。
二、水污染防治1.原则:⑧预防、治理和管理||。
2.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防治水污染应在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指导下||,根据污染源的类型、过程确定不同的防治措施||。
原则含义举例预防主要是指通过有效⑨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到⑩最小量⑪清洁生产治理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污水在排入自然水建设城市⑭污水处理厂体前达到⑫国家或地方规定的⑬排放标准管理 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以管促治 对污染源、污水处理厂以及水体卫生特征的监测和管理3.常用污水处理方法:⑮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探究点一 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探究活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2016学年湘教版选修六:4.1 水污染及其防治作业1.《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长江、珠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占42.3%。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7%,三类海水为14.1%,四类和劣四类海水为23.2%。
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
据此完成第1~2题。
1造成我国水污染的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③水土流失④酸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酸雨等,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1.D 2.A3.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读图,完成第3~4题。
2001~2005年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比较2001~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月度变化3关于赤潮的成因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加剧赤潮灾害B.全球气候变暖有助于减弱赤潮灾害C.全年皆有,1~3月多发D.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较为封闭的渤海最多4.关于赤潮的危害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3题,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赤潮,全球气候变暖易导致赤潮的发生;从图中可以看出赤潮多发生于5、6月份,东海为我国赤潮发生最多的海域。
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噪声污染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理解噪声污染的控制途径。
一、噪声概述1.概念:一切对人们①生活和②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按声源分类:③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3.危害:噪声可以使人产生④头痛、脑胀、多梦、失眠、⑤心慌和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极强噪声会造成胎儿畸形,妨碍儿童⑥智力发育。
噪声振动对⑦建筑物也有影响。
思维活动1.有人说,优美的音乐有时也是噪声,该说法有道理吗?答案从噪声的概念看,只要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就是噪声。
那些影响了人们工作、休息、交谈、学习等的音乐,就会使人厌烦,也被认为是噪声。
2.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家庭噪声日趋严重的原因是什么?答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强,各种家用电器或家用机械等进入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如收音机、电视机、家庭影院、电风扇、空调、洗衣机、缝纫机等,它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噪声值,广泛影响着人们的各项活动,如影响睡眠和休息,妨碍交谈和学习等。
二、噪声控制途径1.噪声的控制途径包括⑧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⑨接受者的防护。
2.声源控制是对声源从设计、⑩技术、行政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它是减弱或消除噪声污染的有效手段。
3.传播途径控制是在噪声源和⑪接受者之间设置声音传播的屏障,可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
合理的⑫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城市⑬绿化等,都能有效减少噪声危害。
4.接受者的防护是让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佩戴⑭护耳器,减少其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能减轻噪声对人体所带来的危害。
思维活动3.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降低生活噪音?答案人人都要自觉降低噪声,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乱按喇叭;文明施工。
此外,还应针对不同声源采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隔声屏障等技术手段。
居民楼不要沿街建;应多植树种草等。
探究点噪声污染及其防治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噪声超过一定分贝时,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产生烦躁、心闷、耳鸣等不良现象,严重的会使听力受损,甚至昏迷。
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读某乡镇中学学生的调查报告,完成第1~3题。
这里山清水秀,有巍巍青岭山,淙淙渠溪水……尤其是乡镇后面的大塘,污染非常严重,以致鱼虾绝迹,塘水变臭变黑,由原来清可见底可用之水,变成现在连手脚沾泥都不敢到塘中洗。
1.造成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废水④酸雨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后果是( )①破坏水生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抽水灌溉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从水污染的类型看,该乡镇的水污染最可能是( )A.物理性污染B.化学性污染C.生物性污染D.自发性污染解析:第1题,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
第2题,酸雨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所致。
第3题,物理性污染主要是热污染及固体废弃物带来的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寄生虫及虫卵、病菌和细菌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答案:1.C 2.A 3.B下表是我国2002年与2007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对比表,表中数据代表各类海水所占的比例。
据此完成第4~5题。
类别2002年2007年一类海水:清洁,适于海洋渔业水域二类海水:较清洁,适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等三类海水:轻度污染,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四类海水:中度污染一类海水21.3 26.0二类海水28.4 36.8三类海水14.4 11.8四类海水8.9 7.1劣四类海水27.0 18.34.表中反映了我国近海的水质情况是( )A.适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8.4%B.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到10%以下C.五年来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D.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仅占我国海域的一小部分5.造成我国近海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①滥捕滥捞使渔业资源枯竭②工业生产排放废液③人类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④过往海轮产生石油泄漏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第4题,首先要理解关于各类海水的说明,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判断。
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水污染概念、水污染类型、水污染危害、水污染防治为编写思路,围绕课标中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内容标准编写主干知识,以活动、阅读等辅助栏目拓展水污染的有关知识,使整节教材有血有肉,枝繁叶茂,很好的达到了水污染及其防治的课表要求。
为了实现第二个课标要求——以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介绍了最常见的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过程、危害,并让学生联系家乡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分析。
关于水污染防治,教材从预防、治理和管理三个层面进行阐述,还设置了“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阅读教材,让学生对污水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完成第三个课标。
[教学构思]1.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生活,领悟教材的精华。
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对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策源地,通过情境设计、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图片、材料等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污染概念、类型和我国水污染状况。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认识水污染的区域差异及解决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水污染原因,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3.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污染概念、类型。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水污染原因,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2.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2.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护水意识,主动参与意识。
3.关心我国水污染状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但是在对具体的地理知识应用时有些困难。
本节课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生活,领悟教材的精华。
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对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策源地,通过情境设计、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
教学难点
案例的剖析;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4教学过程。
4.1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不同水体自净力量不同,下列水体中自净力量最强的是( )A.湖泊水 B.河水C.潜水 D.承压水【解析】本题考查水体自净力量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水体流淌越快,溶解氧越多,污染物被氧化就越快,更新周期越短,水体的自净力量就越强。
【答案】 B2.广东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面临的主要灾难是 ( )①热带气旋(台风) ②寒潮③咸潮④赤潮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夏秋季节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南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沿海正好位于该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大;广东沿海是我国轻工业发达地区,富含有N、P、K等养分元素的废水排放导致赤潮的发生。
【答案】 C读化肥的污染示意图,完成3~4题。
3.如图所示施肥过程,可能造成的后果有( )①水体富养分化②酸雨危害③臭氧层破坏④全球变暖⑤土壤板结⑥有毒有害物质在作物体内积累A.①③⑤⑥ B.③④⑤⑥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解析】酸雨是大量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排放CO2等气体引起的,它们与过量使用化肥无关。
【答案】 A4.若水中鱼类最终死亡,其缘由可能是( )A.硝酸盐中毒死亡B.溶解氧缺乏,窒息死亡C.藻类缺乏,饥饿死亡D.食道癌、胃癌发病死亡【解析】水体富养分化后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缺氧。
【答案】 B在美国总长约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指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外的,由其他缘由造成的水域污染)的河流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下图。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C.美国8.7万千米长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D.美国主要受矿物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6.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缘由是(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排放的养分物质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5~6.【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类型和缘由及其治理措施,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的分析。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水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水污染概述1.概念:因某些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①自净能力,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②利用价值,危害③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产生原因:污染源中的④污染物通过一定方式或途径进入水中,直接或间接污染水体。
3.水污染的类型:⑤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⑥生物性污染。
4.水污染的危害(1)饮用: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衣履癌症等。
(2)灌溉:会使农作物物种发生⑦变异,甚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
(3)水生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和脆弱。
5.水体富营养化思维活动1.在什么情况下水体会发生污染?答案当外界某些物质介入,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就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出现水污染。
2.水体富营养化是怎样产生的?对水生环境有什么影响?答案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都含有氮和磷,这些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因此变成臭水。
二、水污染防治1.原则:⑧预防、治理和管理。
2.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3.常用污水处理方法:⑮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探究点一 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探究活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 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4.1 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案(湘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1.理解水污染形成的原由、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举措。
一、水污染概括1.观点:因① __________ 的介入,超出了水体的② __________ ,致使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点的改变, 进而影响水的③ ____________,危害④ ____________或许损坏生态 环境,造成⑤ ____________ 的现象。
2.产生原由: 污染源中的⑥ ________经过必定方式或门路进入水中,⑦ ______________污染水体。
3.水污染的种类:⑧ ______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⑨ ________性污染。
4.水污染的危害(1)饮用:可惹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⑩________等。
(2)浇灌:会使农作物物种发生○11__________ ,甚至致使农作物○ 12 ______________。
(3)水生生态系统:变得愈来愈简单和○13________。
污染源:○、农业和○污水中的1415○、氮元素165.水体富营养化大批生殖表现:水中○17危害:鱼类因○18而死亡,水体变为○ 19二、水污染防治1.原则:○ ________、治理和○ ________。
20212.水体污染的防治举措防治水污染应在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指导下,依据污染源的种类、 过程确立不一样的防治措施。
原则含义举例预防主假如指经过有效○ 22 ______,使污染源排24放的污染物减少到○ 23 ________○ ________生产采纳各样举措, 保证污水在排入自然水体治理前达到○ ______或地方规定的○ ______建设城市○ ______办理厂252627标准指对○ ________、○ ________及办理设备对污染源、 污水办理厂以及水体卫生特管理2829的管理,以管促治征的监测和管理3.常用污水办理方法:○ 30 ________法、化学法、○31____________法、○ ________法。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水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水污染概述
1.概念:因某些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①自净能力,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②利用价值,危害③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产生原因:污染源中的④污染物通过一定方式或途径进入水中,直接或间接污染水体。
3.水污染的类型:⑤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⑥生物性污染。
4.水污染的危害
(1)饮用: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衣履癌症等。
(2)灌溉:会使农作物物种发生⑦变异,甚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
(3)水生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和脆弱。
5.水体富营养化
思维活动
1.在什么情况下水体会发生污染?
答案当外界某些物质介入,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就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出现水污染。
2.水体富营养化是怎样产生的?对水生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都含有氮和磷,这些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因此变成臭水。
二、水污染防治
1.原则:⑧预防、治理和管理。
2.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防治水污染应在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指导下,根据污染源的类型、过程确定不同的防治措
原则含义举例
预防
主要是指通过有效⑨控制,使污染源排放
的污染物减少到⑩最小量
⑪清洁生产
治理
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污水在排入自然水体
前达到⑫国家或地方规定的⑬排放标准
建设城市⑭污水处理厂
管理
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以
管促治
对污染源、污水处理厂以及水体卫生特征
的监测和管理
3.常用污水处理方法:⑮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探究点一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解析泉水污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从泉水更新速度、净化周期、涉及范围及区域协调难度等方面说明难以治理的原因。
反思归纳水污染的类型与危害
(1)水污染、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源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污染源――→排放或释放污染物――→介入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
水污染
迁移应用1 下列关于水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体的污染现象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 ②水体的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③流动速度快的水体容易受到污染 ④流动速度较慢的水体容易受到污染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水污染现象是由人类向水体中排放工农业及生活废水导致的;流动速度较快的水体中,溶解氧较多,污染物被氧化快,不易受污染。
探究点二 水污染防治对策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0 000千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
我国将面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双重压力,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材料二 我国七大水系水质差别对比图(2003年)
(1)我国七大水系中,水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
从空间分布看,________地区的水质较好,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我国河流水质下降的污染物主要
(3)改善我国河流水质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海河南方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大,自净能力强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田污水
(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污染物的回收利用或废水循环使用;加强管理和监测,使污水达标排放;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治理水污染;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反思归纳水污染的防治原则及处理方法
(1)防治原则
①预防:主要是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减少到最小量。
措施有实施清洁生产等,从源头开始预防。
②治理: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污水在排入自然水体以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最主要的措施如建立污水处理厂、改进生产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③管理: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以管促治,加大水污染处理的执法力度等。
(2)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
①污水处理与发展副业相结合,生活用水为发展农村副业服务,如把生活废水用于养猪、养鸡等牲畜;
②污水处理与发展能源相结合,把农村的人、畜粪便以及污染水体的有机物用于发展农村沼气,既解决了污染,又发展了能源;
③把污水处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如把人、畜粪便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把富含氮、磷、钾等的污水收集在一起,经过沉淀等过程,用于农业生产;
④大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迁移应用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9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所要表达的问题,掌握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
(1)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
(2)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
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
水污染及其防治
—
错误!
海洋石油污染、赤潮等海洋环境问题备受公众的关注,认识并掌握其成灾机制有助于人类防灾、减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个海域中,若发生同等规模的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污染程度最重的是( )
答案 A
解析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对区域进行定位,可知A为波斯湾,B为加勒比海,C为墨西哥湾,D为几内亚湾,波斯湾为近封闭的海域,水体交换得慢,自净能力也差。
2.珠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大面积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该海域赤潮高发期一般出现在( )
A.11月至次年1月 B.2~4月
C.5~7月 D.8~10月
答案 C
解析赤潮的发生与高温有关。
阅读漫画“胎儿绝不出生的N个理由”,完成3~4题。
3.导致漫画反映的水体污染的原因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废热水的排放
C.寄生虫的大量繁生
D.重金属的排放
4.湖泊出现漫画中的问题时,湖泊中( )
①种群数量增加②生态系统趋向复杂③鱼类大量死亡
④生态系统变得简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3.A 4.D
解析第3题,第三幅图中的“老子是蓝藻”是题眼,说明漫画反映的是水体富营养化。
第4题,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的含氧量下降,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生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5.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答三点即可)
解析(1)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直接读出,污染物浓度存在轻—重—轻的变化过程,其中3日污染最严重。
(2)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包括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采取技术措施做好污水净化;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