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王铎书法作品选
- 格式:docx
- 大小:15.08 MB
- 文档页数:43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 王铎《行书立轴》,纸本,纵179cm,横56.5cm,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绫本,纵181cm,横53.8cm,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纸本,绫本,纵186.5cm,横52.4cm,广州美术馆藏。
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行书同子功、子萧观诗轴》,纵233.3厘米,横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昆仑堂藏。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 王铎《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昆仑堂藏。
▲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绫本,纵202.8cm,横51.5cm,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未署年,绫本,纵177.9cm,宽40.6cm,凡四行,共五十字,上海博物馆藏。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高清放大,超级震撼!!王铎《草书诗卷》局部王铎《草书诗卷》为其暮年之作,是这位大师最为难得的杰作。
《草书诗卷》作于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共书写他的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
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
王铎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
”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
“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
释文: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
乙丑秋日,王铎。
《野寺有思》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
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
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
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香山寺》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
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
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
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
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
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
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
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
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
《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
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
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
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
《上摄山》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
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
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
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
《雨中归》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
清溪路不尽,身被水光行。
夜柝未闻响,众山皆益声。
绛蒙过百月,感激是何情?《雨后同湛虚游江边古矶》颇羡西江色,茫茫接混元。
王铎草书唐诗八首王铎,字季卿,唐代著名书法家。
他的草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被誉为“草圣”。
王铎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
其中,他的草书唐诗尤为著名,被誉为“草书唐诗八大家”。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欣赏。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船已破江南地,岸烟常扇别离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是杜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疾速,气韵雄浑。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吴船已破江南地”,“烟花三月下扬州”等处,笔画飘逸,气势磅礴,非常有力量感。
二、《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杜甫的《登岳阳楼》。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遒劲,气韵悠长。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等处,笔画挺拔有力,气息悠长,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三、《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杜甫的《登高》。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雄健,气势磅礴。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等处,笔画有力,气息磅礴,给人以豪迈的感受。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狂放,气韵奔放。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等处,笔画狂放,气息奔放,给人以豁达的感受。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婉转,气韵清新。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处,笔画婉转,气息清新,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六、《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孟浩然的《春晓》。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流畅,气韵清新。
「国宝品鉴」王铎行草书《等诗六首》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绢本,纵28厘米,横450厘米,1954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移交至河南博物院(此文物正在河南博物院展厅三楼明清厅展出)。
王铎是明末清初书法家,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终年61岁,谥号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其书法正书出钟繇,行草宗二王,得力颜米,博采众长,法古入化,笔力雄健,神韵飞动,纵而能敛,放而能收,以险取势,长于布白,风格独特,自成一家,素有“文安公书法妙天下”和“神笔王铎”之美誉[1]。
此幅王铎《<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草书手卷从右至左依次为:《秋日西山上》、《兵扰郁郁居怀》、《日夕行村外》、《李家桥》、《关山》、《弱侯半山园》六首诗。
六首均为五律行草书体,共56行,满行6字,共计292字(包括诗题);卷尾有跋语七段,前六段均为段春湖所跋,第七段为于寿之所跋。
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依次实录六首诗文如下:秋日西山上:一牀衡绝壑,其奈野萧何。
但有孤阳入,就中秋色多。
猢狲同饮食,枒枿助吟哦。
恻目怅诸郁,宁知嗃老萝。
《秋日西山上》诗文兵扰郁郁居怀(图二):多病为何事,离家又数年。
退居观闷动,处世溯幽玄。
穷达形骸老,艰危弟妹全。
溪西留古崿,颇近濯龙渊。
《兵扰郁郁居怀》部分及《日夕行村外》诗文日夕行村外(图三):非寒宜晚步,篱蓭夕阳明。
不自知藏迹,恬然遇埜耕。
鴸毛观理乱,龟壳告阴晴。
来问人中事,先生无一声。
王铎行书《自书诗卷》欣赏王铎(1592一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
入清后,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在遗民眼中,他是被世人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入清之后,王铎做官八年,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清乾隆时,朝廷敕编《四库全书》,借此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今人不能因人废书,亦不能因人掩其书名。
王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铎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孟俯)、董(其昌)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骨逸韵。
王铎反其道而行之,以“敏而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心生活的表现。
王铎一直不断地从羲、献的书法作品中汲取营养,其后受米芾书风影响尤深,这些都成为他创造个人风格的有力支点,其笔力雄键苍劲,尤长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风。
王铎书法艺术格调堂皇,名重当代,有“神笔王铎”之誉。
时人赞其字有锥沙印泥之妙、龙跃虎卧之致、松涛云影之幻、造化入神之奇。
独具纵中有敛(形质美)、草中有楷(性情美)、错落有致(节奏美)、今有有古(韵味美)四大特点,既继承发扬了宋晋书法传统,又开创了明末清初时代新风。
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王铎《行书条幅》立轴水墨绫本 1639年作 173×53cm释文: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己卯夏月为鹤翁词丈。
王铎。
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王铎《赤箭帖》立轴水墨绫本 1649年 257×50cm王铎《草书扇面》无署年。
草书。
金笺。
凡十八行,共七十四字。
纵16.5cm,横51.5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释文以奉对一兄以释岂汝可言未知集聚何但有慨叹各慎使自前天(女更)试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别疏具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予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石老袁亲翁王铎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王铎临淳化阁帖无名氏法帖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七律太行顶星船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登太行最高处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雨中无事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临古法帖扇面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4厘米横51厘米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7厘米横52厘米赠汤若望诗翰王铎赠汤若望诗翰册页纸本这是王铎为一位外国来华传教汤若望所书写的一册页。
释文:過訪道未湯先生,亭上登覽,聞海外諸奇風動鈴旗樹影斜,漆書奇變儘堪嗟。
他山鳥獸諸侯會,異國琳球帝子家。
可道天樞通海眼,始知日路小瓜窪。
1、王铎草书《秋兴八首》2、王铎行草《秋兴八首卷》王铎草书《秋兴八首》《秋兴八首》为王铎四十一岁时所作,是其成熟期的书法的作品。
作品用笔上下跳跃,字的体势左右摇摆,“纵横飘忽”,很明显受到米芾的某些影响。
但不同的是,他的用笔力量更重,字的变形更强,姿态更多,可谓千姿百态。
长长的纵笔中,枯笔飞白时隐时现,如同鬼神。
产生了某种“幻”的感觉——一种死而复生的景象。
如他所喻“无中忽有,死后忽活”。
字的大多体势向左下方倾斜,正如他对米字所称颂的“飞仙”一样,好似从空中向下飞行。
该作品写得异常兴奋,慷慨自如,不受羁绊。
纸张不够书写全诗时,王铎就改写小字章草。
然而这样的换体,更显得自然而然。
在字字不连中,他写的起伏跌宕,参差错落,流动感极强,足见其对古章草掌握的精熟程度和创造力。
王铎草书《秋兴八首》册页37面,共517字,书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兴八首摇落西风莽自哀,萧条门巷近山隈。
人情只觉浮华变,辞赋先愁老鬓催。
红树城边蝉欲断,白云天际雁初回。
谁知磊块情无限,日暮寒花独酒杯。
忆昔直庐侍紫朝,梧桐金井暗萧萧。
天围太液疏宫苑,月傍端门冷御桥。
貂锦班回人影散,霓裳声断露华消。
素餐七载惭高隐,桂怨猿唬不可招。
貂锦霓裳谓魏与客氏也武昌城下汉江流,城外人传黄鹤楼。
古事古人不可见,江云江草自生愁。
珠帘卷尽潇湘雨,锦彻吹开菡萏秋。
铁篴仙风劳梦想,涛声山色满孤舟。
望黄鹤楼作关门峭壁月如霜,左辅神京旧战场。
夜静山楼吹画角,秋高鼙鼓震扶桑。
汉廷久羡侏儒饱,宣室深悲贾傅狂。
慷慨闻鸡挥剑舞,星文错落满碉房。
为卷将縪,无奈为小字开辟名山五岳尊,愿从杖屦采天门。
画图每向亭间响,婚嫁依然河上园。
古磵玄坛巡佛案,危崖削壁过山村。
何年偏历留名姓,万仞高峰欲断魂。
思游岳楚界铅山连剑浦,越王乌石枕仙丘。
云深荔熟江城暮,瘴起龙眠海国秋。
小队鸣铙浮地闇,画船引缆压天流。
回头苦忆烽烟岛,满目悲凉芦荻洲。
自闽归时有郑之龙之变相像石城拥玉砢,高皇定鼎郁嵯峨。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1、《赠张抱一草书诗卷》: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
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
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
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
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
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
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
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
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
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
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
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
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
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
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
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醐。
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
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
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
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2、《草书杜律卷》: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渡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坐僧房。
生死论交地,何繇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它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秋窗犹曙色,木落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随)转蓬。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丙戌三月夜岩荦廷尉过访闲观大观佳帖戏书子美诗为二弟仲和王铎时五十五岁3、《王屋图诗卷》送自玉六载宅频移,汝归不必悲。
笙镛俱歇处,哭泣独存时。
有鹿堪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终代谢,村酒带品篱。
自玉归寄题王屋解嘲云峰久与(“无”点去)别,薄禄复燕都。
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鱼浦兴情孤。
寄语西王屋,茗华举举无。
人事多遗虑,终朝独静吟。
敢言巢父逸,空负食牛心。
伊洛风尘扰,衣裳虮虱侵。
火山与瘴土,翻觉林深远。
梅公临行,邀予过斋中归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过。
王铎《临王涣之等阁卷帖》赏析,大图王铎行书临《王涣之帖》王铎的精湛书艺,在明末清初即享有很高声誉,与以气节着称的傅山并称“傅王”,可见影响之深。
王铎书法喜在字与字之中适当连笔,并且圆转之锋与方折相结合,多顿挫起伏而呈硬拗之势,行气舒展,呈现出一种伟傲的书风,照耀后人。
王铎擅长真行草隶各体,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述:“铎工书法,有《拟山园》石刻,诸体悉备。
”其中以行草书为主,数量也最多,且极有个人特色。
王铎的行书有精紧稳健一路的纯行书面貌,也有参以草法的行草书风。
纯行书常用于书写尺牍信札、诗文卷册,以及自己的诗文作品,主要受《集王字圣教序》和颜真卿、米芾书风影响,用笔文章稳重沉着,点画匀称瘦劲,结字工整紧密,体势俊俏古雅。
如辽宁博物馆藏《行书临圣教序》,作于明天启五年,在保持王字妍美潇洒结体的同时,用笔于俊秀流畅中略带浑厚凝重,反映了他早年行书主宗二王又融入颜柳笔意的面貌。
王铎另一路行书面貌,为临写古帖的作品,《行书王涣之帖》即是。
此作书于崇祯辛巳冬(1641),王铎时年四十八岁。
所书内容融入更多米芾和唐人草书笔意,行笔较为迅疾,又能收的住笔;点画顿挫,多折锋;结体错落有致,亦多崎侧之字。
整体风格于流美中见生拙,沉稳中见硬崛。
运笔大胆,笔力奔放,强调提按起伏,浑厚苍茫;结体则不加约束,舒展放逸。
王铎纵逸中常有横笔崛出,使转中又巧用折笔顿挫、方圆并举的笔法,收放自如,情绪跌宕,极其酣畅淋漓。
大胆的运笔,使笔画的使转中显示出一种速度感和灵动的韵律感,运笔纯熟,下笔如飞。
他在书写时,虽然尽情挥洒,纵横驰驱,随心所欲,但不逾规矩法度,有条不紊,收而不密,放而不飘。
运笔中,既注意充分表现线条中的力度,又含蓄而不张扬。
王铎行书左低右高,中间紧收,上大下小四角比较舒展,特别是左下、右下和末尾的一笔,都具放达的特点。
在结字上他纵而能敛,险中见正;在章法布局上,他注意于单字与数行字的奇欹反正。
每个字似乎欹侧不稳,但经过相互协调,行的动荡错落,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处理,却又复归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