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鼠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86.09 KB
- 文档页数:2
鼠害防治技术一、防治鼠害的意义世上老鼠知多少?据说全世界有鼠口100亿只,分布数量之多以亚洲为冠,印度约有35亿只,是人口的6倍;日本有3亿只,约为人口的3倍;我国人口有12亿,鼠口将近40亿。
鼠类传播疾病,窃取粮食和食品,破坏森林、草原、农田、以及啃咬物品建筑、通讯设施、家具衣物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害鼠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危害很大,因此,防治鼠害对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1、鼠类对农林牧的危害(l)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害鼠常年危害农业生产,从在土壤中盗食种子开始,啮食作物根、茎、叶和果实,直到作物收获后继续危害贮存的粮食及加工的食品,以及蔬菜、果树、果品、经济作物,无所不害。
其发生面积之大,损失之重,超过历来被认为我国对农业危害最重的蝗、螟、粘虫、小麦条锈病灾害的总和。
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鼠害再次回升。
1993年和1994年我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分别为2333万公顷和2533万公顷,分别比1990年增加40%和50%。
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全国每年因鼠害造成的粮食作物田间损失达30多亿公斤,棉花达20多万担,甘蔗达10万吨以上。
西南、西北、东北、华南等鼠害严重地区的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一般减产5%-10%,重者达30%以上,部分农田甚至毁种或绝收。
1993湖南邵阳县一个村失收水稻17. 9公顷(268亩),全村人均损失稻谷50.5公斤;广西贵港市一农户损失稻谷高达1250公斤。
1994年江西早稻遭受鼠害面积100万公顷(1500万亩)、晚稻受害重的稻田减产3-5成;1995年,各地群众纷纷致信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以及农业部领导,反映鼠害猖獗。
湖南郴州反映水稻每亩减产高达100公斤;江西玉山红薯受害40%:四川仁寿、合川、铜梁反映小麦、玉米、水稻减产30%一50%,有的毁种3-4次。
此外一些地区花生、低酚棉、果树、甘蔗等作物也不同程度遭受鼠害。
农区鼠害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一、鼠害种类识别
在农区,常见的鼠害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等。
每种鼠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都有所不同,因此,准确识别鼠害种类是进行鼠害监测预警的基础。
二、鼠害发生规律
了解和掌握鼠害的发生规律对于预测预警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老鼠有其独特的繁殖周期、活动习性以及环境适应性,这些因素都影响鼠害的发生和扩散。
三、鼠害种群数量监测
通过定期的种群数量监测,可以及时了解鼠害的动态变化,为预警提供依据。
监测方法包括陷阱捕获、洞口计数等。
四、鼠害预测方法
基于对鼠害发生规律和种群数量的了解,可以采用数学模型、人工智能等方法进行鼠害预测。
五、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可以将鼠害预警划分为不同级别,如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以指导防治措施的实施。
六、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应通过适当渠道及时发布,使相关人员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发布方式包括短信、邮件、广播等。
七、防治措施建议
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例如,低风险情况下可采取预防性措施,高风险情况下则应立即采取紧急防治措施。
八、预警效果评估
预警实施后,应对预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预警系统。
九、监测数据管理
所有的监测数据都应妥善保存和管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数据应定期备份,并保证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十、预警技术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鼠害监测预警技术也应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的技术和方法应及时引进和采用,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指南一、项目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加强对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和植物疫情的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应急防控机制,开展科学用药和防治技术指导、培训和示范,加强对重大植物疫情的封锁控制和扑灭能力,降低农业有害生物危害程度。
二、项目内容(一)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预报一是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组织对蝗虫、草地螟和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进行监测预警,定期发布预警信息。
二是植物疫情监测调查。
组织农业植物疫情监测,开展植物疫情调查等。
三是农区鼠情和杂草监测。
组织对农区主要害鼠和杂草进行监测,编写年度分析报告。
四是植物保护信息平台建设。
探索建立国家植物保护信息平台等。
五是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开展境外和省外引进种苗风险分析,新发现的潜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地方补充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六是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支持农作物病虫草鼠疫情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实用技术、疫情鉴定、风险分析等应急需要试验研究,每个项目任务10-20万元。
(二)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防控一是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防控技术示范、指导和培训。
组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示范,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农区统一灭鼠综合示范,重大疫情封锁控制示范,无公害基地示范。
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试点,组织科学用药、综合防治、疫情防控等技术培训。
二是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防控技术研究。
支持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及植保新器械应用试验,农药抗药性监测试验等应急需要和应用试验研究,每个项目任务10-20万元。
三是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应急防控补助。
用于应对国内突发性、暴发性、不可预见性的重大病虫灾害以及新发现疫情的监测与应急处置行动。
XXXX年各省根据实际发生情况申请。
(三)组织管理和宣传组织工作部署、培训观摩、督导检查、研讨会商、交流总结以及法规规划制修订,开展植保专题宣传等活动;开展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等国际公约履约、中国植保植检网维护;组织监测数据收集汇总、分析报送,报告编制和项目总结等。
农业鼠害防控工作方案农业鼠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不仅会直接啃食农作物,造成产量损失,还可能传播疾病,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为了有效控制农业鼠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平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鼠害发生现状及危害评估1、开展鼠情监测在农业生产区域设立监测点,定期进行鼠密度调查和鼠种鉴定。
采用夹夜法、鼠洞调查法等科学方法,准确掌握鼠害的发生范围、危害程度和鼠种组成。
2、分析危害特点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不同鼠种的活动规律、食性偏好以及对农作物的危害特点。
例如,黑线姬鼠喜食豆类、水稻等作物,而褐家鼠则对仓储粮食危害较大。
3、评估损失程度结合农作物种植面积、鼠害密度和危害特点,评估鼠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影响。
二、防控目标与原则1、防控目标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将鼠害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减少鼠害对农作物的损失,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健康。
2、防控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农田生态环境管理,减少鼠类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提高农作物抗鼠害能力。
(2)综合防治: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宜的防控措施。
(3)安全环保:选用低毒、低残留的灭鼠药剂,避免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造成危害。
(4)科学治理:依据鼠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提高防控效果。
三、防控措施1、农业防治(1)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间作,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减少鼠类食物来源。
(2)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杂物和农作物残体,破坏鼠类栖息环境。
(3)科学灌溉:合理灌溉,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田间积水,减少鼠类生存空间。
2、物理防治(1)设置防鼠设施:在农田周边、仓库等地设置防鼠墙、防鼠沟、防鼠网等设施,阻止鼠类进入。
(2)使用捕鼠器械:安放鼠夹、鼠笼、粘鼠板等捕鼠工具,定期检查和更换。
3、生物防治(1)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猫头鹰、蛇、黄鼠狼等鼠类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和繁殖的环境。
最新农田鼠害防治技术农田鼠害防治技术农田鼠害防治技术一、防治鼠害的意义世上老鼠知多少?据说全世界有鼠口100亿只,分布数量之多以亚洲为冠,印度约有35亿只,是人口的6倍;日本有3亿只,约为人口的3倍;我国人口有12亿,鼠口将近40亿。
鼠类传播疾病,窃取粮食和食品,破坏森林、草原、农田、以及啃咬物品建筑、通讯设施、家具衣物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害鼠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危害很大,因此,防治鼠害对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1、鼠类对农林牧的危害(l)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害鼠常年危害农业生产,从在土壤中盗食种子开始,啮食作物根、茎、叶和果实,直到作物收获后继续危害贮存的粮食及加工的食品,以及蔬菜、果树、果品、经济作物,无所不害。
其发生面积之大,损失之重,超过历来被认为我国对农业危害最重的蝗、螟、粘虫、小麦条锈病灾害的总和。
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鼠害再次回升。
1993年和1994年我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分别为2333万公顷和2533万公顷,分别比1990年增加40%和50%。
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全国每年因鼠害造成的粮食作物田间损失达30多亿公斤,棉花达20多万担,甘蔗达10万吨以上。
西南、西北、东北、华南等鼠害严重地区的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一般减产5%-10%,重者达30%以上,部分农田甚至毁种或绝收。
1993湖南邵阳县一个村失收水稻17. 9公顷(268亩),全村人均损失稻谷50.5公斤;广西贵港市一农户损失稻谷高达1250公斤。
1994年江西早稻遭受鼠害面积100万公顷(1500万亩)、晚稻受害重的稻田减产3-5成。
此外一些地区花生、低酚棉、果树、甘蔗等作物也不同程度遭受鼠害。
害鼠对农户储粮的影响也很大。
据调查,一个农户一年损失储粮少者10-20公斤,多者50公斤以上。
我国2/3以上的农户,不同程度存在着鼠害问题。
有关主管部门估计,每年因鼠害造成全国农户储粮损失达20-30亿公斤。
农田鼠害发生与控制技术粮油,栽培技术一、鼠害发生及危害鼠类全世界约有2000种,最常见的农业鼠害优势种群有30余种,如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鼩鼱等。
鼠类属昼伏夜出动物,具有触觉奇特、嗅觉灵敏、听觉发达、视力很差、少量多餐、鼠性多疑、繁殖力强、求生技能高的特点。
鼠类繁殖呈现双峰型(春季高峰5-6月,秋季高峰10-11月)。
老鼠除糟蹋粮食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灭鼠时间及方法农村灭鼠的最佳时期,应选择在种群呈增长趋势、生境空余的时期进行,理想的灭鼠时间应安排在春、秋两季高峰出现前,采取压基数控高峰的策略。
当鼠密度达到3%时应立即组织防治。
灭鼠方法很多,应采取“堵”“疏”并用的切实措施。
常用方法有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生物灭鼠和生态控鼠等。
化学灭鼠(毒饵灭鼠)是目前国内外灭鼠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
其优点是投药简单、工效高、灭效好、*********、经济。
缺点是易污染环境,易引起人畜中毒。
农田灭鼠时应尽量做到“五统一”和“五不漏”(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供药、统一配制毒饵、统一投放;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田土)。
三、毒饵供应站技术“毒饵站”是指老鼠能够自由进入取食,而其它动物(如鸡、鸭、猫、狗、猪等)不能进入或取食的一种能盛放毒饵的容器。
它将裸露投放毒饵改为将毒饵放于竹筒制作的毒饵站内,改季节性灭鼠为持续性控制鼠害,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环保、持久等优点;儿童、禽畜不易接触到毒饵,毒饵不易被雨水冲刷,不易受潮霉变,可长久发挥药效,降低灭鼠成本,对环境污染少。
(1)制作方法:室外“毒饵站”用直径5-150px以上的竹子,锯成长40-1250px的竹筒,把中间竹节打通,竹筒的两端各留125px的“耳朵”防雨。
用375px铁丝做两个固定脚作支架。
室内“毒饵站”用直径5-150px以上的竹子锯成长30-1000px的竹筒,把中间竹节打通即可。
(2)使用方法:农田每亩使用毒饵站1-2个,室内每户2个,每个毒饵站放置毒饵20-30g,放置3天后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
《农田鼠害的综合防治》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知道并记住化学防治的原则,常见的杀鼠剂、毒饵的制法、毒饵的合理投放。
会用以上知识点做选择、填空、解答题。
【学习重点】化学防治【学习难点】化学防治【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黑线姬鼠以各种农作物的为食,对、、为害特别严重,作物播种阶段盗食,水稻孕穗期,成熟期咬断或。
2、黑线姬鼠季不繁殖,季和季出现两次繁殖高峰。
3、黑线姬鼠具有,以植物为主,喜食稻麦种子、块根、块茎,也捕食,在作物生长期主要取食作物及杂草的等,成熟期以盗食为主。
4、是家栖鼠中最大的一种。
5、褐家鼠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均可繁殖,两季为繁殖高峰,酷热会暂停繁殖。
6、褐家鼠是家野两栖的人类伴生种,栖息地广泛,有习性,具性,活动,以活动为主,通常以和前活动最为频繁,全,视力很差,但对的刺激敏感,活动时依、、定向定位。
和发达且灵敏,对毒饵中微量化学元素也能查觉出来。
7、小家鼠是鼠种之一,凡有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几乎都可见。
8、小家鼠独居,仅在期有群居现象。
具性,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
9、东方田鼠属于科,亚科,繁殖,不冬眠,均可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其他季节则以白天活动为主,有迁移性,当洪水来临时迁往周围农田。
10、黑线姬鼠具有以黄昏和清晨为两个活动高峰,无习性,即使在严寒天气仍往洞外觅食。
无习性,能随和食源的变化作短距离迁移。
11、防治害鼠的方针是。
12、农业防治是结合农业生产,努力创造不适宜害鼠、、、的环境条件,减轻为害,以达到防鼠的目的。
其措施包括与土地,整修、,清除,合理布局,及时,精收细打,坚壁淸野,改造仓房,仓库等。
13、诸多、、等都是鼠类的天敌。
教师同步导学案学生笔记及反思14、利用灭鼠,也是生物防治的方法之一15、物理防治灭鼠即采用。
此外灭鼠,灭鼠、灭鼠等方法,也属于物理灭鼠法。
16、化学防治指用毒杀或害鼠的方法,是短期内杀灭大量害鼠的主要方法。
17、化学防治的基本原则是、、、。
鼠害防治工作信息
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鼠害是一个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止和
控制鼠害带来的损失,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鼠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危害
鼠害在农作物、粮食仓库、家畜养殖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们不仅咬食
农作物,破坏粮食储存,还可能传播疾病,对人畜安全构成威胁。
鼠害的种类及特点
一般分为田间鼠害和家庭鼠害两类,常见的包括田鼠、地鼠、黄鼠狼等。
它们
繁殖迅速,适应性强,难以有效控制。
鼠害的防治措施
1.卫生防治: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减少饲料残渣和杂草,消除鼠类
栖息地。
2.化学防治:使用毒饵、捕鼠器等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注意使用安全、
无毒的防治药剂。
3.生物防治:引入天敌、鸟类等自然天敌调控鼠类数量,实现生态平
衡。
4.物理防治:采用合理的围栏、屏障等物理障碍手段,阻止鼠类入侵。
5.预防为主:定期巡查,早发现、早处理,加强防治措施的持续性和
长效性。
鼠害防治的注意事项
•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环境和其它非靶标动植物。
•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剂量控制,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定期更换或修补捕鼠器,保证防治效果。
结语
鼠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户和相关部门的共同
努力。
只有科学合理地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鼠害,维护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秩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