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pdf版)
- 格式:doc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8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Fe56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个小题2分,共40分)1.以下有关化学反响原理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强碱和强酸的中和反响的活化能很高,所以化学反响速率很大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响速率加快C.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响历程,降低反响的反响热反响的自发性既能用于判断反响进行的方向,也能用于确定反响发生的速率2.升高温度,以下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KB.水的离子积KwC.化学反响速率D.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3.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选项是()选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 NaCl C2H5OH Cl2B HNO3CaCO3H2OC HClO4NH3·H2O CO2D NaOH BaSO Al44 .以下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2C(s)+2O2(g)=2CO2(g)△H=akJ/mol、2C(s)+O2(g)=2CO(g)△H=bkJ/mol,那么a>bB.甲烷的燃烧热为890kJ/mol ,那么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g)+2O2(g)=CO(g)42+2H2O(g)△H=-890kJ/molP(s,白磷)=P(s,红磷)△H<0,那么白磷比红磷稳定C.D.HCl(aq)+NaOH(aq)=Na Cl(aq)+HO(l)△H=-kJ/mol,那么含g2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kJ的热量5 .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酸HX HY HZ电离平衡常数9×10—9×10—1×10—762A.从电离平衡常数可以判断,HX和HY属于弱酸,HZ属于强酸B.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HY>HZC.—+HZ=Z—+HX能够发生反响XD.相同温度下,mol/LHY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mol/LHY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6 .以下指定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选项是() A.:K=×10—7、K=×10—11;HClO:K数:HCO向次氯酸-1-钠溶=×10—8)a2a23a1B.金属钠与水反响:2Na+2H2O=2Na ++2OH —+H2↑C.硫酸铝溶液中参加过量氨水: Al3++3OH—=Al(OH)3↓D.硫代硫酸钠(NaSO)溶液与稀硫酸反响:NaSO+2H+ =2Na + +S↓+SO↑+HO2 23223227.恒温恒压下,1molA 和n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响:A(g)+2B(g)2C(g),一段时间后到达平衡,生成 amolC ,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质A 、B 的转化率之比为1∶2起始时刻和到达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相等 当υ正(A)=2υ逆(C)时,可断定反响到达平衡状态D.假设起始时放入2molA 和2nmolB ,那么达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为2amol3 3—+H +,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8.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COOHCHCOO) mol/L的CH3COOH 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3— —B.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 +)=c(CHCOO )+c(OH)溶液中参加少量CHCOONa(s),平衡逆向移动33D.常温下,pH=2 的CH3COOH 溶液与pH=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79.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响2A(g)+2B(g)3C(g)+D(g),到达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A ,同时生成3 nmolC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 ,同时消耗 nmolDC.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10.以下有关图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图I:H的燃烧热为245kJ/mol 2B.图II:b可能为使用催化剂的曲线,活化能降低C.图II:向容器中充入1molN2、3molH2,充分反响后放出热量kJD.图III:HgO(s)=Hg(l)+1/2O2(g)△H=-kJ/mol11.用浓度的烧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以下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参加浓度的烧碱溶液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参加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盐酸-2-C.滴定时,没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D.该实验中,某同学将消耗浓度的烧碱溶液的体积记录为mL12.以下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22—+HClO,当参加适量3A.氯水中存在平衡:Cl+HOH++Cl NaHCO(s)后,溶液颜色变浅B.在KCrO-3-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O2—+H O 2CrO2—+2H+,假设向KCr O-4-溶液中227-5-2 72 4-6-227滴入5~15滴浓硫酸,溶液颜色加深C.对于反响体系CO(g)+NO(g)NO(g)+CO (g),给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22D .对于反响2NO(g)NO(g)△H<0,平衡体系升高温度颜色变深224将CO2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响转化为甲醇(CH3OH)是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定条件下,每转化44kgCO2放出的热量为49000kJ,CO2转化为甲醇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反响物和生成物在此条件下均为气体),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0~3min内,用CO2和H2来表达的平均反响速率相等,均为mol/(L·min)B .此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3H(g)CHOH(g)+H O(g)△H=-49kJ/mol2232C.此条件下反响的平衡常数D.降低温度,此反响的平衡常数可能为14.常温下,以下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10+3+4—2—①c(H)/c(OH)=1×10的溶液中:K、Na、CHCOO、SO②pH=1332—+2—、Cl—的溶液中:CO、Na、AlO+)=1—12mol/L的溶液中:Cl—+—、SO2—③由水电离出的c(H×10、Na、NO④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3+3—+42—Fe、NO、K、SO-7-3 23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恒温恒压下,△H<0且△S>0 的反响一定不能自发进行molH2O 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 S[H2O(s)]< S[H2O(g)]C.反响NH3(g)+HCl(g)=NH 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那么该反响的△H<0D.反响CaCO(s)=CaO(s)+CO2(g) △H>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316.在一可变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2A(g)+B(g) xC(g),到达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mol/L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再次达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mol/L 。
成都七中高二上期期末复习题(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一定能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B.已知2H2(g)+O2(g)= 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C.CH3Cl(g)+Cl2(g)CH2Cl2(l)+HCl(g)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
则△H1〈△H2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a 12 g 金刚石中含有的碳碳键的数目为2N Ab 1 mol 明矾与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 Ac 1mol Na2O2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常温下,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氮原子的数目为2 N Ae 常温下,30 g SiO2晶体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N Af 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 Ag 将2mol SO2与1mol O2混合,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一定是4N Ah 常温下,100mL 1mol • L—1 AlCl3溶液中阳离子总数大于0。
1N A A。
a c f h B 。
a c e g C。
a c e f h D。
b d e h3.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AgCl(s)+ I-(aq)AgI (s)+ Cl-(aq)B。
明矾净水:Al3+ + 3H 2O Al(OH)3 + 3H+=3。
8×10-13:H2O(l)H+(aq) + OHC。
90℃时,测得纯水中K-(aq)∆<0H2-+ H2O HCO3-+D.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清洗油污:COOH-4.已知K 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橙色)+H2O2H+ + 2CrO42-(黄色)。
成都市高二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B . 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时释放的两种放射性核素131I与137Cs的中子数相等C .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D .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2. (2分)(2018·崇明模拟) 下列与化学键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 .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C .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D .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无法共存3. (2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 . 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 . 形成化学键时吸收能量D .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4. (2分) (2016高二下·攀枝花期中) 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A . 可以和溴水反应B . 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C . 分子中有三个苯环D . 1 mol 维生素P可以和4 mol NaOH反应5. (2分) (2017高二上·福州期中)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 . 用铜片和浓硝酸反应制NOB . 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NH3C . 用浓硫酸干燥NH3D . 用排水法收集NO26. (2分) (2017高二上·淮北期中) 100℃时,将0.1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 . ②③⑤⑥⑦B . ①④⑧C . ④⑥⑦D . 只有②⑤7. (2分) (2017高二上·包头期末) 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B . 装置①中,铁做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C . 装置②为铁上镀铜装置c为纯铜电极D . 若用装置②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二、填空题 (共2题;共12分)8. (5分) (2018高一下·惠阳期中) 现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最: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Fe-56第I 卷(选择题共42 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钛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已知钛有48Ti、49Ti、50Ti 等同位素,下列关于金属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钛原子中,中子数不可能为22B.钛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ⅡB 族C.钛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24s2D.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是过渡元素2。
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④1s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B.具有下列价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3s23p1, ②3s23p2, ③3s23p3,④3s23p4,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C.①Na、K、Rb,②N、P、As,③O、S、Se,④Na、P、Cl中,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D.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3+3。
根据下列有关的基本信息,判断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100ml 0.1moL/L 的K2Cr2O7溶液中含Cr2O72—为0。
01N A个,若滴入几滴浓硫酸,则该溶液橙色加深B.对于N2O4(g)2NO2(g),在温度较低的时候测定NO2的分子量相对准确C.某密闭容器中存在2NO+O22NO2反应,平衡时NO%与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T1时,当反应处于D点,则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D.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 2M(g)+N(g), ΔH〈0 恒压恒温条件下,甲容器中加入1molX 和4molY,乙容器中加入4molX 和1molY,分别达到平衡后,体系放出的热不同。
成都七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P—31Na—23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已知反应:2NO(g)+Br2(g)2NOBr(g)△H=-a kJ·mol-1(a>0),其反应机理如下①NO(g)+Br2(g)NOBr2(g)快②NO(g)+NOBr2(g)2NOBr(g)慢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的快慢B.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 kJ·mol-1D.增大Br2(g)浓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NH3、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B.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C.H2SO3(aq)+2NaOH(aq)=Na2SO3(aq)+2H2O(l)ΔH>-114.6kJ/molD.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推知:C(石墨)==C(金刚石)ΔH<03.下列各项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无关的是()A.收集Cl2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B.加催化剂,使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SO3C.可用浓氨水和NaOH(s)快速制取氨气D.加压条件下有利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CH3COOH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能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B.将Ca(OH)2的饱和溶液加热,pH和K w均增大C.25℃时,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 D.向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NH4Cl(s)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5.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 FeCl3溶液:K+、Br-、H2O2B.含大量NO3-的溶液:Fe2+、SO42-、H+C.水电离产生的c(OH-)=10-13mol/L的溶液:Al3+、Na+、Cl-D.c(H+)/c(OH-)=1×1014的溶液:NH4+、CrO42-、ClO-6.下列各组反应中关于能量的比较正确的是()①H2(g)+Cl2(g)=2HCl(g)△H1;1/2H2(g)+1/2Cl2(g)=HCl(g)△H2;△H1>△H2②2H2O(l)=2H2(g)+O2(g)△H1;2Na(s)+2H2O(l)=2NaOH(aq)+H2(g)ΔH2;△H1>△H2③CH3OH(g)+3/2O2(g)=CO2(g)+2H2O(l)△H1;CH3OH(l)+3/2O2(g)=CO2(g)+2H2O(g)△H2;△H1<△H2④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N2和3mol H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Q1<Q2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7.对于反应:4CO(g)+2NO2(g)=4CO2(g)+N2(g)△H=-1200kJ·mol-1,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8.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B.图乙: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C.图丙:验证CuCl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D.图丁:验证2NO2(g)N2O4(g)△H<09.用化学用语解释相关现象正确的是()A.BaSO4的水溶液导电性极弱:BaSO4Ba2++SO42-B.KHSO4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KHSO4=K++H++SO42-C.常温下,0.1mol/L的HF溶液的pH>1:HF+H2O H3O++F-D.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蓝色:4I-+O2+2H2O=2I2+4OH-10.在体积均为1L、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投入0.23g Na,则图中比较符合反应事实的曲线是()11.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SO2和O2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ΔH<0,图甲表示反应速率(v)与温度(T)的关系、图乙表示T1时,平衡体系中SO2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的关系。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9分)1. (2分)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A . 二氧化氮B . 钠C . 硫酸镁D . 二氧化硅2. (2分) (2019高二上·肥东期中)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中,说法不合理的是()A . 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 .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水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 . 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D . 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扑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这个过程为可逆反应3. (2分) (2018高一上·九江期中) 符合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类标准的是()A . K2CO3B . NaHCO3C . NaClD . Na2CO34. (3分)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将钠块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可析出单质铜B . 将钠块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最终产物是Na2CO3C . Na2O与Na2O2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D . Na2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原理与SO2相同5. (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中,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与Q的单质可发生置换反应B . 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Q>Z>X>YC . 元素X与Y可以形成5种以上的化合物D . 元素Z、W、Q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和强碱溶液反应6. (8分)(2016·分宜模拟) 已知A~G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G为单质,D 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E、F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F的电子式:________;(2)①C溶液与D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②F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C溶液为何显酸性________;②F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4)将5.4 g A投入到200 mL 2.0 mol/L某溶液中有G单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则该溶液可能是(填代号);A . HNO3溶液B . H2SO4溶液C . NaOH溶液D . HCl溶液(5)将1mol N2和3mol G及催化剂充入容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测得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起始时充入0.5 mol N2和1.5mol G达到平衡后,D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2mol/L.7. (2分)要证明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可进行如下操作,选择合适的操作并排序正确的是()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入HNO3酸化A . ②③⑤①B . ④③⑤①C . ④①⑤D . ②③①⑤8. (2分) C、N、S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B . 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C . 三者的单质直接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两种氧化物D . CO2、N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9.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B . 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C . 铵盐化学性质都很稳定D . 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10. (2分) (2016高一下·包头期中) 下列有关非金属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硅单质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②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③硫、氯气分别与铜和铁反应的产物是FeS、Cu2S、FeCl3、CuCl2④向氢硫酸溶液中滴入氯水有单质硫生成⑤为防止NaOH溶液变质,常将其保存在磨口玻璃瓶中⑥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具有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还原反应⑦雷雨天氮气和氧气的反应属于自然固氮的一种方式.A . ①②③⑤⑥B . ②③⑥⑦C . ①②③④⑦D . ①②④⑥11. (2分) (2020高一下·大庆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既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又能形成离子化合物B . Cl2、Br2、I2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强C .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电离出离子,是因为破坏了离子键D . 干冰、NaCl固体、石英晶体的熔沸点逐渐升高12. (3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质检化学试卷(5)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2CO2(g)+N2(g),已知570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但速率极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B.升温能使反应物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所以提高尾气净化效率还需要升高温度C.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D.因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已经很大,故使用催化剂并无实际意义2.现有下列三个图象: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象的反应是()A.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2SO3(g)⇌2SO2(g)+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4NH3(g)+5O2(g)⇌4NO+6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2HI(g)⇌I2(g)+H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3.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物质的量和平衡物质的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2Y⇌2Z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D.若起始时X,Y,Z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4mol、0.2mol,达平衡时,Z 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B.A、B、C、D均为气体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达平衡后,v(A)正=2 v(C)逆5.在相同容积的4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一可逆反应:2A(g)+B(g)⇌3C(g)+2D(g).起始时4个容器中所盛A、B的量如表所示: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丁>丙>乙>甲B.A的转化率:丁>乙>丙>甲C.B的转化率:丙>甲>乙>丁D.B的转化率:甲>乙>丙>丁6.从以下事实中找出不能应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B.合成氨在高压下进行是有利的C.合成氨在高温下进行和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增大N2的浓度可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7.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c1:c2=1:3B.平衡时,Y与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0<c1<0.14 molL﹣18.下述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已建立平衡:SO2(气)+NO2(气)⇌NO(气)+SO3(气)若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此时会发生的变化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不移动,但容器内的压强将增大D.平衡不移动,且容器内的压强不变9.对于平衡体系:aA(g)+bB(g)⇌cC(g)+dD(g)△H<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若a+b<c+d,增大压强,则平衡向左移动B.若从正反应开始,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平衡时A、B的转化率之比为a:bC.若a+b=c+d,在平衡体系中共有气体m mol,再向其中充入n mol B,则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小于(m+n)molD.若a+b=c+d,则对于体积不变的容器,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10.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TaS2(s)+2I2(g)⇌TaI4(g)+S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的量保持不变B.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反比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1.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1)当(t﹣BuNO)2的起始浓度(c0)为0.50mol•L﹣1时,实验测得20℃时的平衡转化率(α)是65%.列式计算2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转化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已知20℃时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若将反应溶剂正庚烷改成CCl4,并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则它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3)实验测得该反应的△H=50.5 kJ•mol﹣1,活化能E a=90.4 kJ•mol﹣1.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12.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内充入由N2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使其压强为P.(1)一定条件下,N2+3H2⇌2NH3(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容器内压强为P1,则P1和P的关系是:P1P(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2)升高体系温度10℃,达到平衡后,若压强变为P2,则P2和P1的关系是:P2P1;此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升温前混合气体的密度.13.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达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体积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①若a=1,c=2,则b=.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 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原因是.14.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mol/(L•min).(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 1.0mol/L(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质检化学试卷(5)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2CO2(g)+N2(g),已知570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但速率极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B.升温能使反应物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所以提高尾气净化效率还需要升高温度C.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D.因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已经很大,故使用催化剂并无实际意义【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A.为可逆反应;B.尾气温度已经很高,再升高温度的意义不大;C.研制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D.570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但反应速率极慢.【解答】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排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NO 或CO,故A错误;B.尾气温度已经很高,再升高温度,反应速率提高有限,且消耗更多能源,意义不大,故B错误;C.研制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解决反应极慢的问题,有利于尾气的转化,故C正确;D.570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但反应速率极慢,既然升高温度不切实际,应从催化剂的角度考虑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C.2.现有下列三个图象: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象的反应是()A.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2SO3(g)⇌2SO2(g)+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4NH3(g)+5O2(g)⇌4NO+6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2HI(g)⇌I2(g)+H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反应热和焓变.【分析】由图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物的浓度、百分含量越大,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生成物的百分含量越小,则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A不选;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与图象符合,故B选;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选;D.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D不选;故选B.3.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物质的量和平衡物质的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2Y⇌2Z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D.若起始时X,Y,Z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4mol、0.2mol,达平衡时,Z 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A.根据转化率=×100%计算;B.Y的物质的量不变,则Y不参与反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判断化学方程式;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D.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结合平衡移动判断.【解答】解: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100%=50%,故A正确;B.Y的物质的量不变,则Y不参与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而△n(X):△n(Z):=0.05:0.1=1:2,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2Z,故B 错误;C.反应的方程式为:X(g)⇌2Z(g),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X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D.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Z 的体积分数一定减小,故D错误,故选A.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B.A、B、C、D均为气体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达平衡后,v(A)正=2 v(C)逆【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分析】由图象可以看出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以此可解答该题.【解答】解:A.图示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若A、B是气体,D是液体或固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一致,则A正确;B.若A、B、C、D均为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图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以看出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吸热,故C错误;D.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逆,A的消耗速率等效于C的消耗速平衡为动态平衡,平衡后,v(A)正=2 v(率,故D正确;故选AD.5.在相同容积的4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一可逆反应:2A(g)+B(g)⇌3C(g)+2D(g).起始时4个容器中所盛A、B的量如表所示: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丁>丙>乙>甲B.A的转化率:丁>乙>丙>甲C.B的转化率:丙>甲>乙>丁D.B的转化率:甲>乙>丙>丁【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甲相当于在乙的基础上再增加A的物质的量,所以甲中B的转化率大于乙中B的转化率,但A的转化率要小于乙中A的转化率;丁相当于在乙的基础上再增加B的物质的量,所以丁中A的转化率大于乙中A 的转化率,但B的转化率要小于乙中B的转化率;丙和乙相比,相当于在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转化率均降低;丙和甲相比,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再增加B的物质的量,所以丙中A的转化率大于甲中A的转化率,但B的转化率要小于甲中B的转化率;丙和丁相比,相当于在丁的基础上再增加A的物质的量,所以丙中B的转化率大于丁中B的转化率,但A的转化率要小于丁中A的转化率.【解答】解:将起始时情况作如下排列:2A(g)+B(g)⇌3C(g)+2D(g)甲2 mol 1 mol乙1 mol 1 mol丙2 mol 2 mol丁1 mol 2 molA越少B越多,A的转化率越高,则A转化率最高的为丁,最低的为甲;乙与丙相比较,丙相当于在乙的基础上再分别增加1 mol A和1 mol B,因是恒容为加压,平衡逆向移动使A的转化率减小,故A的转化率大小为:丁>乙>丙>甲,同理得B的转化率大小为:甲>乙>丙>丁,故选BD.6.从以下事实中找出不能应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B.合成氨在高压下进行是有利的C.合成氨在高温下进行和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增大N2的浓度可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且存在平衡过程,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解答】解:A.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平衡逆向进行,氨气产量小,对合成氨不利,可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N2(g)+3H2(g)⇌2NH3(g)△H<0,正反应为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为使氨的产率提高,加压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使用催化剂能同时增大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D.N2(g)+3H2(g)⇌2NH3(g),增大N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7.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c1:c2=1:3B.平衡时,Y与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0<c1<0.14 molL﹣1【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解答】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Y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根据方程式X(气)+3Y(气)⇌2Z(气),开始(mol/L):c1c2c3变化(mol/L):0.04 0.12 0.08平衡(mol/L):0.1 0.3 0.08c1=0,14 c2=0.42 c3=0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Y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根据方程式X(气)+3Y(气)⇌2Z(气),开始(mol/L):c1 c2c3变化(mol/L):0.1 0.3 0.2平衡(mol/L):0.1 0.3 0.08c1=0 c2=0 c3=0.28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起始时浓度范围为0<c(X)<0.14,0<c(Y)<0.42,0<c(Z)<0.28,A、X 和Y平衡浓度为1:3,变化的量为1;3,所以起始量为1:3,c1:c2=1:3,故A正确;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化学方程式系数之比为3:2,故B正确;C、X、Y的变化量之比和起始量之比相同,所以转化率相同,故C错误;D、依据上述计算,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mol•L﹣1,故D正确;故选C.8.下述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已建立平衡:SO2(气)+NO2(气)⇌NO(气)+SO3(气)若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此时会发生的变化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不移动,但容器内的压强将增大D.平衡不移动,且容器内的压强不变【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选A.9.对于平衡体系:aA(g)+bB(g)⇌cC(g)+dD(g)△H<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若a+b<c+d,增大压强,则平衡向左移动B.若从正反应开始,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平衡时A、B的转化率之比为a:bC.若a+b=c+d,在平衡体系中共有气体m mol,再向其中充入n mol B,则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小于(m+n)molD.若a+b=c+d,则对于体积不变的容器,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B.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转化率相同;C.若a+b=c+d,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D.若a+b=c+d,则对于体积不变的容器,V、n均不变,结合pV=nRT分析.【解答】解:A.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则a+b<c+d,增大压强,则平衡向左移动,故A正确;B.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转化率相同,则平衡时A、B的转化率之比为1:1,故B错误;C.若a+b=c+d,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在平衡体系中共有气体m mol,再向其中充入n mol B,则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等于(m+n)mol,故C错误;D.若a+b=c+d,则对于体积不变的容器,V、n均不变,由pV=nRT可知,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压强增大,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D 错误;故选A.10.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TaS2(s)+2I2(g)⇌TaI4(g)+S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的量保持不变B.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反比【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给信息中的化学平衡,结合平衡的理论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TaS2(s)+2I2(g)⇌TaI4(g)+S2(g)是化学平衡,二硫化钽(TaS2)是难挥发的物质,结合图示中二硫化钽的位置可知,提纯是把二硫化钽(TaS2)和碘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气体TaI4(g)和S2(g),所以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当气体扩散到低温区,平衡左移生成二硫化钽(TaS2)和I2(g),使二硫化钽(TaS2)得到提纯.【解答】解:A、根据反应条件可知当温度不同时反应进行的主要方向不同,TaI4的量改变,故A错误;B、因为是在同一密闭系统中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I2的量不可能不断减少,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不再变化,故B错误;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充当一个“搬运工”的角色,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以达到提纯的目的,故C正确;D、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平衡常数用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次方乘积,所以平衡常数K与Tal4和S2的浓度乘积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1.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1)当(t﹣BuNO)2的起始浓度(c0)为0.50mol•L﹣1时,实验测得20℃时的平衡转化率(α)是65%.列式计算2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2.4.(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转化率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已知20℃时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若将反应溶剂正庚烷改成CCl4,并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则它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3)实验测得该反应的△H=50.5 kJ•mol﹣1,活化能E a=90.4 kJ•mol﹣1.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C【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1)利用化学平衡三段式计算平衡时(t﹣BuNO)2、(t﹣BuNO)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k=计算;(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即增加反应物(t﹣BuNO)的浓度,虽然平2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平衡转化率是减小的;保持温度20℃不变,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平衡转化率越小,K值越小,结合平衡常数判断;(3)由实验测得该反应的△H=+50.5 kJ•mol﹣1,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又依据活化能E a=90.4 kJ•mol﹣1,E a﹣△H<50.5kJ•mol﹣1;【解答】解:已知20℃时(t﹣BuNO)2的平衡转化率α=65%,则:(t﹣BuNO)2⇌2(t﹣BuNO)开始(mol/L):0.5 0变化(mol/L):0.5×0.65 2×0.5×0.65平衡(mol/L):0.5×0.35 2×0.5×0.65平衡常数k===2.4,故答案为:2.4;(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即增加反应物(t﹣BuNO)的浓度,虽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2其平衡转化率是减小的;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小于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常数2.4,保持温度20℃不变,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平衡转化率越小,K值越小,则(t﹣BuNO)2它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小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故答案为:减小;小于;(3)由实验测得该反应的△H=+50.5 kJ•mol﹣1,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排除能量关系图B和D,又依据活化能E a=90.4 kJ•mol﹣1,E a﹣△H<50.5kJ•mol﹣1,能量关系图A中E a﹣△H>50.5 kJ•mol ﹣1,Ea与△H的比例不对,而能量关系图C是合理的,故答案为:C.12.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内充入由N2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使其压强为P.(1)一定条件下,N2+3H2⇌2NH3(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容器内压强为P1,则P1和P的关系是:P1小于P(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2)升高体系温度10℃,达到平衡后,若压强变为P2,则P2和P1的关系是:P2大于P1;此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于升温前混合气体的密度.【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1)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固定容积时,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结合ρ=分析.【解答】解:(1)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固定容积时,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容器内压强为P1小于P,故答案为:小于;(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则升高体系温度10℃,达到平衡后,若压强变为P2,则P2和P1的关系是:P2大于P1;由ρ=可知,此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于升温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故答案为:大于;等于.13.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达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体积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①若a=1,c=2,则b=3.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逆(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1<c≤4.(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原因是 6.5<7上述平衡需向气体体积缩小方向移动,故可采取降温措施.【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1)①在恒温恒压下,要使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完全等效,可以采用极限转化处理,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应满足2体积N2、6体积H2,计算原平衡时氨气的体积,根据氨气体积判断反应进行方向;②若让反应逆向进行,氨气的体积必须大于原平衡时氨气的体积,最大值则为2体积氮气和6体积氢气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氨气的体积;(2)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7体积,恒压条件下,应是改变温度影响平衡移动,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知识来回答.【解答】解:(1)①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恒温恒压条件下,采用极限分析,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应满足2体积N2、6体积H2,2体积的氨气完全转化得到1体积氮气、3体积氢气,故1+a=1+1=2,3+b=6,则b=3,所以只要a:b=1:3,由于a=1,则b=3,因反应前混合气体为8体积,反应后混合气体为7体积,体积差为1体积,则:N2(g)+3H2(g)⇌2NH3(g)体积减少2 21体积1体积故平衡时氨气为1体积,而在起始时,氨气的体积c=2体积,比平衡状态时大,为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氨的体积必须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3;逆;②若让反应逆向进行,由上述①所求出的平衡时氨气为1体积,氨气的体积必须大于1体积,最大值则为2体积氮气和6体积氢气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氨气的体积,即为4体积,则1<c≤4,故答案为:1<c≤4;(2)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7体积,恒压条件下,应是改变温度影响平衡移动,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是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只能为降低温度,故答案为:降低温度;6.5<7上述平衡需向气体体积缩小方向移动,故可采取降温措施.14.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
成都七中高2016届理科综合考试(11.20)化学
成都七中高2016届理科综合考试--化学(11.20)
成都七中高2016届理科综合考试(11.20)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7~13:DCBCBBA
26.(12分,每空2分)
(1)①大于②-6a kJ/mol③
(2)①cd ②甲=乙<丙③
(未注明乙、丙不得分)27.(14分)
(1)防止暴沸冷却到室温后补加沸石(碎瓷片)
(2)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 a
(3)检查是否漏液
(4)下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2分) (5)80%(2分)
28.(16分,每空2分)
(1)①酚酞 I ② CH 3COOH ③<
④c(OH -)<c(H +)<c(Na +)<c(CH 3COO -)
(2)①由于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SCN(s)Ag +(aq)+SCN -(aq),故溶液中仍有少量SCN -,Fe 3+与SCN -结合生成Fe(SCN)3从而显红色
②出现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任写一点即可)
③ c(SCN -)/c(I -)
29.(16分,每空2分)
(1)①2Fe 2++ClO -+5H 2O =2Fe(OH)3↓+C1-
+4H +②c
③(浓)盐酸④ 1~100 nm
(2)①HO 2-+2e -+H 2O =3OH -②2Al+2OH -+2H 2O =2AlO 2-+3H 2↑ CH 3NO 2
(3)氯化铝溶液中,H+得电子能力强于Al3+,电镀池中阴极析出氢气
(4)b。
成都七中2016届高三入学检测卷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右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B.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C.SO2具有漂白性,通入紫色石蕊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电解质溶液导电均属于物理变化B.钢铁生锈主要发生吸氧腐蚀,镀锌铁皮镀层破损后对铁失去保护作用C.C与C互称同位素;O2与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14 12D.SO2和NO2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和Fe3O4属于碱性氧化物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四氯化碳分子比例模型:B.COS的电子式是S COC.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 D.18 8 O 离子结构示意图:2-4.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明矾在天然水中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B.SO2有漂白性,工业上常用它来漂白纸浆C.单质硅具有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D.Fe2O3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常用作红色油漆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含己烷分子数目为N AB.28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碳碳双键数目为N AC.71gNa2SO4固体中含钠离子数目为N AD.25g质量分数68%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N A6.已知:一般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氨水等例外。
体积为vL、质量为mg,浓度为a mol/L的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用水稀释到0.5a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水的体积为vL B.加水的质量为mgC.0.5amol/L的氨水质量分数等于0.5b%1D .0.5amol/L 的氨水质量分数小于0.5b%7.安全气囊碰撞时发生反应:10NaN 3+2KNO 3=K 2O+5Na 2O+16N 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每生成16 mol N 2转移30 mol 电子C.N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N 3中N 元素被还原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之比为1:15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粗硅 − −C l 2−→ S iC l 4 − −H 2 −→ S i高温 高温 B . M g ( O H ) − 盐 − 酸−→ M g C l 2 ( aq ) − 电 − 解 −→ M g 2 C . F e 2O 3 − − −→ F eC l 3 ( aq ) − − −→ 无 水 F eC l 3盐 酸 蒸 发 NH 3·H 2OD . A g N O 3 ( aq ) −N H H O−→ ⎡⎣ A g ( N H 3 ) ⎤⎦ O H ( aq ) −蔗糖 − −2 − −→ A g3 2 ∆9. 向 Cu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 KI 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CuI ,溶液变为棕色。
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 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通入SO 2时,SO 2与I 2反应,I 2作还原剂B .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C .通入SO 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 2的漂白性D .滴加KI 溶液时,转移2 mol e 时生成1 mol 白色沉淀10. 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滴入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中:K 、Na、HSO 3、ClO 、H 、SCN 、I 、H 、NO 3、SO 4 mol •L 的溶液中:Na 11.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SO 2↑+H 2O 2+> I 2> SO 2- + - - - B .0.1mol •L C .0.1mol •L -l -l 的Fe(NO 3)2溶液中:Na的NaAlO 2溶液中:K + + - - + + - 2- 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 + )=1×10 -13 -l + 、Ba 2+ 、NO 3 - 、Cl- A 、向稀HNO 3中滴加Na 2SO 3溶液:SO 32—B 、向Na 2SiO 3溶液中通入过量SO 2:SiO 32—+ SO 2+ H 2O=H 2SiO 3↓+SO 32—C 、向Al 2(SO 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 3·H 2O :Al 3 ++4 NH 3·H 2O=[Al(OH)4]D 、向CuSO 4溶液中加入Na 2O 2:2 Na 2O 2+2Cu +2H 2O=4Na+2Cu(OH)2↓+O 2↑12.X 、Y 、Z 、M 、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2H +— +4NH 4+ 2+ + 2MWX Y Z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Y 、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1B .原子半径:W >Z >Y >X >MC .由X 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原子晶体D .XZ 2、X 2M 2、W 2Z 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13. X 、Y 、Z 、W 、R 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Y 、R 同主族,Z 、W 、R 同周期,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 是常见的金属,其氢氧化物能溶于 强碱溶液但不溶于氨水,W 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稳定性:X 2R >X 2Y)B .WY 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C .Z 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 族,Z 与Y 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D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 K 、WY 一定能大量共存+、R 2-、ZY -214.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 A .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 3和Na 2CO 3B .溴元素在第③、⑤中被氧化,在第④中被还原C .工业上一般用金属钠与无水MgCl 2反应制取Mg 单质D .海水中还含有碘元素,只需将海水中的碘升华就可以得到碘单质15. Na 2O 2、HCl 、Al 2O 3三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含有 Na 性,则Na 2O 2、HCl 、Al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H + 、Cl - 、OH -,且溶液呈中A .2:4:1B .3:2:1C .2:3:1D .4:2:1316. 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式为C 12H 20O 2②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CH 3 ④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O 有8种O-C-CH 3 ⑤1mol 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⑥1mol 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 2反应,共消耗H 2为3molH 3C CH 3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②⑤⑥D .①②④⑤⑥ 乙酸橙花酯 1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A 装置用Cu 和浓硝酸可制取NOC .图C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18. 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B .图B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l 2 D .图D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分离CO 和CO 2 )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H B . 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Br 2、FeI 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 、Br C . 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Cl 、Na 2S 的溶液中加入AgN03溶液:NaCl 、Na 2SD . 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 、Cu的溶液中加入铁粉:Cu 、Fe A . 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H + 、Al 3+ + 、A1 3+ 、Al (OH )3﹣ ﹣ 、Fe2+ 3+ 2+ 2+ 3+ 19. 将O 2和NH 3的混合气体448mL 通过加热的三氧化二铬,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 到44.8mL 气体.原混合气体中O 2的体积可能是(假设氨全部被氧化;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 )A . 231.5mLB . 287.5mLC . 187.5mLD . 213.6mL20.溶液中可能含有 H 、NH 4 、Mg 、Al 、Fe 中的几种.①加入铝片,+ + 2+ 3+ 3+、CO 32﹣、SO 42﹣、NO 3﹣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 NaOH 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A . 溶液中一定不含 CO 32﹣,可能含有 SO 42—和 NO 3— B . n (H + ):n (NH 4 + ):n (Mg 2+ )=2:4:1、Al C . 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H+ 、Mg 2+3+ D .在滴加 NaOH 溶液物质的量为 0.5至 0.7mol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 3+ +4OH ﹣ =AlO 2 ﹣+2H 2O 第Ⅱ卷,共5题,总分60分21.砷(As )与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含砷药物中。
回答问题:(1)砷是氮的同族元素,且比氮多2个电子层,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AsH 3的热稳定性比NH 3的热稳定性 (2)As 2O 3俗称砒霜,与锌和硫酸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砷化氢、硫酸锌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s 2O 3是两性偏酸性氧化物,是亚砷酸(H 3AsO 3)的酸酐,易溶于碱生成亚砷酸盐,写出As 2O 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周期、第 族;(填“强”或“弱”)。
为 。
(3)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如雄黄(As 4S 4)和雌黄(As 2S 3)。
As 2S 3和 SnCl 2在盐酸中 反应转化为 As 4S 4和 SnCl 4并放出 H 2S 气体。
若As 2S 3和 SnCl 2恰好完全反应,As 2S 3和 SnCl 2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
22.A 、B 、C 、D 、E 、F 、G 七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仅有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A 和E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中,E 原子的半径最大;B 、C 和F 在周期表中相邻,B 、C 同周期,C 、F 同主族,F 原子的质子数是C 原子质子数的2倍;A 和C 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 X 和Y (相对分子质量X <Y ),D 形成的分子为单原子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