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数学知识预习!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1.28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5、有关简算的拓展:102×38-38×2125×25×3237×96+37×3+37125×883.25+1.9810.32-1.98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知识点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知识点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小学数学0的性质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
2、0的相反数是0,即-0=0。
3、0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运算定律和性质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 a×c+b×ca ×( b+c) =a×b+a×c拓展:(a-b)×c= a×c-b×ca ×( b-c) =a×b-a×c6、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a -( b+c) = a-b-c7、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 a- c – b8、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 a÷( b×c) a÷( b×c) = a÷b÷c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a÷b÷c= a÷c÷b。
在数学四年级下册中,学生将继续学习和巩固运算法则,并引入更复杂的运算概念。
以下是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运算定律的知识点总结:一、加法运算定律1.交换律:当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例如,3+5=5+32.结合律:当三个数相加时,先加前面两个数,然后再加上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例如,(2+3)+4=2+(3+4)。
3.零元律:任何数加上0等于它本身,即a+0=a。
二、减法运算定律1.减法的性质:a-b=a+(-b),即减法可以转换为加法。
2.减法的借位:当被减数的其中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时,需要向前一位借位。
借位后,被减数的该位加10,减数减去借位后的数。
三、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律:当两个数相乘时,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例如,3×5=5×32.结合律:当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面两个数,然后再乘上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例如,(2×3)×4=2×(3×4)。
3.零元律: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即a×0=0。
4.单位元律:任何数乘以1,等于它本身,即a×1=a。
5.分配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a×(b+c)=a×b+a×c。
四、除法运算定律1.除法的性质:a÷b=a×(1÷b),即除法可以转换为乘法。
2.零除律:任何数除以0是没有意义的。
3.同底数幂相除律:当两个幂次相同的数相除时,保留底数,减去指数,例如,(3^4)÷(3^2)=3^(4-2)=3^2五、括号运算规则1.括号与乘法的分配律:对于一个括号内有多项之和的表达式,可以将括号内的每一项与外面的因数相乘,再将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2×(3+4)=2×3+2×42.括号与减法的分配律:对于一个括号内有多项之差的表达式,可以将括号内的每一项与外面的因数相乘,再将所得的积相减。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知识归纳(一)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 b b a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2.加法结合律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3.减法的性质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例2.简便计算:198-75-98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1)89+106 (2)56+98 (3)658+997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4)89+997 (5)103-60 (6)458+996(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二)乘除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的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的知识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化学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的知识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下载全文。
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不论是工作总结、计划方案、合同协议、教学教案还是其它类型的文档,一篇好的文档不仅能够让人看着专业,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满足你目前的需要,解决你遇到的问题,您浏览的《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正文如下: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 ×(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
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四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律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运算律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减法的性质。
这些运算律在数学中非常重要,它们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在实际的数学计算中,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效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顺序大全,给孩子收藏!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
总结
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具体来说,和等于加数加上另一个加数。
另外,如果已知两个数的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可以通过减法求出另一个加数。
具体来说,差等于被减数减去减数,而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去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上差。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具体来说,积等于因数乘以另一个因数。
如果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可以通过除法求出另一个因数。
具体来说,商等于被除数除以除数,而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被除数等于商乘以除数。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在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数加上自己等于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0,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除以一个非零的数仍得原数(不能做除数)。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梳理四年级下册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运算定律知识的学习,这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本文将详细梳理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律1.交换律交换律是指加法和减法运算中,数的先后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例如:2 + 3 = 3 + 2,5 - 2 = 2 - 5。
2.结合律结合律是指加法和减法运算中,数的加括号的位置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例如:(2 + 3) + 4 = 2 + (3 + 4),(5 - 2) - 1 = 5 - (2 - 1)。
3.带数字的加法和减法带数字的加法和减法是指加法和减法运算中,通过加上或减去另外一个数,使得计算更简便。
例如:9 + 6 = 9 + 1 + 5 = 10 + 5 = 15,8 - 7 = 8 - 3 - 4 = 5 - 4 = 1。
二、乘法及除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交换律是指乘法运算中,数的先后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例如:3 * 4 = 4 * 3。
2.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结合律是指乘法运算中,数的加括号的位置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例如:(2 * 3) * 4 = 2 * (3 * 4)。
3.除法的运算定律除法的运算定律包括:乘除法逆定律、除零定律、除法的交换律、除法的结合律。
乘除法逆定律是指乘法和除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例如:6 ÷ 3= 2,2 * 3 = 6。
除零定律是指任何数除以零都等于零,例如:0 ÷ 7 = 0。
除法的交换律是指除法运算中,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交换不影响结果,例如:20 ÷ 4 = 5,4 ÷ 20 = 1/5。
除法的结合律是指除法运算中,除数的数序、被除数的所有的数的序变化不影响商的值,例如:(8 ÷ 4) ÷ 2 = 2 ÷ 2 = 1,8 ÷(4 ÷ 2) = 8 ÷ 2 = 4。
第4讲运算定律知识点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交换律中变化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这两个加数及它们的和。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计算几个数连加的算式时,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4.连减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各个加数。
用字母可表示:a-(b +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
用字母可表示:a -b-c=a-(b+c)。
知识点二:.乘法交换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g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考点1:运算定律的判断及其运用【典例1】(拜泉县期末)在简算25×21.7+25×8.3时,要用到()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典例2】与228×2不相等的算式是()A.228+2B.2×228C.228+228【典例3】(荥阳市期末)800÷4÷2=□,下面算式中商与它相等的是()A.800÷6B.800÷8C.800÷16【典例4】(桐梓县期末)(4+5)×a=4×a+a×5,运用了乘法()律.A.分配律B.结合律C.交换律【典例5】(石阡县期末)下面的算式中,正确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A.125×16=125×8×2B.(38+25)×4=38×4+25×4 C.(6+4+5)×3=15×3D.13×(65+35)=13×65+35考点2:用简便方法计算【典例1】(嵩县期末)计算9+99+999+9999方法正确的是()A.1000×3B.11110﹣4C.11111﹣4【典例2】(中原区期末)简算981﹣127﹣573时,先算,再算.【典例3】(兴仁市校级期末)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默写的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默写的知识点归纳
如何把小学各门基础学科学好大概是很多学生都发愁的问题,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运算定律,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不断进步!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 +c=a+(b+c)
3、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4、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6、连减:(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7、连除:(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律知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1.加法交换律: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b+a2.乘法交换律:任意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加法结合律1.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目的:为了运算更简便,用小括号把两个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括起来先相加,再加其他数。
例:57+288+43 =(57+43)+288 =100+288=388 (51+29)+71=51+(29+71)=51+100=15115+34+85+66=(15+85)+(34+66)=100+100=2002.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 a-b-c=a-(b+c)目的:为了运算更简便,把减数先加起来(凑整十、整百、整千数)再一次性减掉。
例:238-44-56=238-(44+56)=238-100★乘法结合律黄金搭档:2×5=10 4×25=100 8×125=1000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c= a×(b×c)目的:为了运算更简便,用小括号把两个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括起来先相乘,再乘其他数。
拆分例: 125×9×8 =(125×8)×9 =1000×9=9000 (25×60)×4=(25×4)×60 =100×60=6000125×25×32←拆分=(125×8)×(4×25)=1000×100=100000 125×64←拆分=(125×8)×8 =1000×8=8000★乘法分配律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四年级期末数学知识点: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四年级期末数学知识点来袭,为您带来,希望帮到您。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摘要: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最新版四年级期末数学知识点不知道有没有帮到您呢?。
最新版四年级年末数学知识点:运算定律最新版四年级期末数学知识点来袭,查字典数学网为您带来,期望帮到您。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能够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那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能够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能够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能够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如此,就会在有限的时刻、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运算律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运算律知识点
大家有没有开始学习了呢?如果还没有,不能再偷懒,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开始了哦!接下来为大家分享运算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教时,教学加法的两条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件,组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
新学期数学知识预习!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超越别人,就要在别人还玩耍的时候,自己静静的学习。
做好超越别人的准备了吗?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加减混合:一个数加一个数,再减一个数,可以先加后减,也可以先减后加结果不变。
a+b-c=a-c+b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或a×(b+c)=a×b+a×ca×c+b×c=(a+b)×c
拓展:(a-b)×c=a×c-b×c或a×(b-c)=a×b-a×c
三、减法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
a-b-c=a-(b+c)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a-(b+c)=a-b-c
(3)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a-b-c=a—c-b
(4)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a-(b-c)=a-b+c
四、除法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a÷(b×c)=a÷b÷c
(3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4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除以第一个数乘第二个数
a÷(b÷c)=a÷b×c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交换两个( )的位置,( )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2、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 )元。
3、a×6+6×15= ( )×( + )。
二、判断题。
1、134-75+25=134-(75+25) ( )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
( )
3、180÷5÷4=180÷(5×4) ( )
一、填空题。
1、交换两个( 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2、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 200 )元。
3、a×6+6×15= ( 6 )×( a + 15 )。
二、判断题。
1、134-75+25=134-(75+25) ( √ )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
( × )
3、180÷5÷4=180÷(5×4) ( √ )。